一种垃圾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7253发布日期:2022-09-28 00:12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厨房垃圾进行处理的垃圾处理器。


背景技术:

2.厨房食物垃圾处理器是一种厨房电器,安装于厨房水槽下方,并与排水管相连。通过交流或直流电机驱动刀盘,利用离心力将粉碎腔内的食物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可轻松实现即时、方便、快捷的厨房清洁,避免食物垃圾因储存而滋生病菌、蚊虫和异味等,从而营造健康、清洁、美观的厨房环境。
3.传统的食物垃圾处理器包括投料区、粉碎区和驱动粉碎区工作的动力区,从投料区进入的垃圾在粉碎区内被粉碎至足够小的颗粒后直接排入下水管道。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厨余垃圾的处理方法》其专利号为zl201610836231.5(授权公告号为cn106631194b)公开了垃圾处理工具包括外桶、料桶、导流管、加热块、控制模块、减速电机、传动机构、定刀片、动刀片、转轴。厨余垃圾进入到料桶的空腔后边加热烘干,边进行搅拌切割、挤压而将垃圾粉碎,而当垃圾为纤维类垃圾时,垃圾韧性较强,且较软,烘干后会蓬松堆积,上述专利中对于动刀片(第一切割件)和定刀片之间缝隙内的垃圾进行切割,当时当垃圾为韭菜、玉米、动物毛发、玉米须、芹菜、毛豆皮等高纤维厨余垃圾时,易缠绕在动刀片(切割件)上,并且容易堆积在缝隙内而无法进行处理,进而影响动刀片的转动。
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垃圾处理器进一步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减小垃圾缠绕继而提高粉碎能力的垃圾处理器。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对空腔内壁清洁的垃圾处理器。
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减少垃圾粘附在空腔内壁的垃圾处理器。
8.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垃圾处理器,包括有外壳,其内部中空形成有空腔,且具有与该空腔相连通的进料口;
9.转轴,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至少局部位于所述空腔内;
10.第一切割件,位于所述转轴的周侧,且侧向延伸,并随所述转轴一起转动;
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12.第二切割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切割件的外周壁上;
13.第一驱动机构,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切割件驱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切割件沿着所述第一切割件的长度方向或周向运动。
14.为了提高切割效率,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定刀,所述定刀与第一切割件之间留有间隙,在所述第一切割件转动至位于对应定刀的位置状态下,所述第二切割件至少局部位于
所述间隙内。如此,第二切割件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对间隙内堆积的垃圾进行粉碎切割,减小了垃圾在间隙内堆积的可能性。
15.第二切割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环状的传送带形式,还可以采用条状,但是从切割效率角度来讲,优选地,所述第二切割件为至少局部环绕在所述第一切割件的外围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呈环状且沿着所述第一切割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该传送带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用来切割的切割齿部。由于传送带环绕在第一切割件的长度方向的外壁面上,一方面,在传送带运动的过程中,能对整个第一切割件上的垃圾进行切割,防止高纤维垃圾在第一切割件上缠绕,减小了缠绕死角,另一方面,也减小了垃圾在整个间隙内堆积缠绕。
16.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齿轮传动的形式,还可以采用辊轮传动的形式,但是从传动的可靠性角度来讲,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有
17.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切割件内;
18.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且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内围;所述传送带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内齿部,所述齿轮与所述内齿部相啮合。
19.优选地,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安装轴,所述第一切割件为设置在所述安装轴的外周壁且侧向延伸的第一切割刀。
20.为了提高研磨粉碎效率,所述安装轴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切割刀,所述第二切割刀与第一切割刀沿周向间隔布置。
21.为了对第一切割刀和第二切割刀上的缠绕的垃圾烧断,所述第一切割刀和第二切割刀上均设置有加热件。如此,加热件的存在能对缠绕在对应切割刀上的垃圾烧断和碳化,减小了垃圾在第一切割刀和第二切割刀上堆积。
22.转轴可以采用竖向设置的形式,还可以采用水平设置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转轴竖向设置,且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底壁上。
23.为了提高烘干效率,所述第二切割刀的内部中空形成有腔室,且该第二切割刀的顶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室相连通的出口,所述腔室的壁板上开设有进风通道,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出口的上游。如此,外界的新鲜气体经第二切割刀上的出口流出,在第二切割刀转动的过程中,形成螺旋向上的气流,加强了空腔内的热对流,提高了烘干效率。
24.为了提高热对流,所述出口有多个,且沿着所述第二切割刀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25.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切割刀上开设有用来与所述垃圾处理器内部的供液组件相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腔室相连通且与所述进风通道互不连通。
26.为了将空腔内流体排出,所述定刀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侧壁上且向内延伸,所述定刀的内部中空形成有腔体,所述定刀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进口,所述腔体上开设有用来与风机相连通的排出口,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空腔之外。
27.为了达到除味的目的,还包括有除味装置,所述除味装置的进气端与所述腔体的排出口相连通,所述除味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
28.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切割刀转动至所述定刀的对应位置状态下,所述第二切割刀位于所述定刀之下,在所述第一切割刀转动至所述定刀的位置状态下,所述第一切割刀位
于所述定刀之上,且与所述定刀之间形成有所述的间隙。如此,位于间隙内的垃圾收到定刀和第一切割刀的挤压后被切割,而位于定刀和第二切割刀之间的垃圾受到定刀和第二切割刀的挤压后而被切割,即位于定刀的上方和下方的垃圾均能被挤压粉碎,提高了垃圾切割的均匀性,提高了切割效率。
29.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切割刀的底部凸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用来切割的切割齿。
30.为了降低切割后的垃圾的尺寸,所述凸部有多个且沿着所述第二切割刀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相邻两个所述凸部之间形成有切割通道,且沿着所述第二切割刀的转动方向,所述切割通道逐渐向内收缩。如此,切割通道不断地粉碎的垃圾,而将垃圾切割成小块,减小了切割后的垃圾尺寸。
31.为了将空腔内的垃圾烘干和碳化,所述空腔的底壁上设置有加热盘。
32.转轴可以采用手动驱动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电动驱动的形式,但是从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角度来讲,优选地,还包括有用来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轴驱动连接。
33.实现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齿轮和电机相配合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齿轮和呈环状的传动齿带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有
34.第二电机,位于所述空腔之外,其输出轴竖向延伸;
35.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
36.连接轴,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并排间隔布置;
37.第一传动齿轮,安装在所述连接轴上,且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
38.从动齿轮,安装在所述连接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之上;及
39.第二传动齿轮,安装在所述转轴上,且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垃圾处理器内的第二切割件设置在第一切割件的外周壁上,并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第一切割件运动,从而对第一切割件上的垃圾进行切割,防止第一切割件上缠绕垃圾而影响到第一切割件的转动,进而防止对第一驱动机构造成损伤,提高垃圾处理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41.图1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42.图2为本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43.图3为图2中i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4.图4为图1中的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5为安装轴的结构示意图;
46.图6为图5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7.图7为图5的剖视图;
48.图8为图1中的定刀的结构示意图;
49.图9为图8的剖视图
50.图10为进水通道、进风通道和出风口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52.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包括有外壳1、转轴2、第一切割件、定刀4、第二切割件、除味装置03、第一驱动机构6、风机7、加热盘8及第二驱动机构9。
53.如图2所示,外壳1内部中空形成有空腔11,且具有与该空腔11相连通的进料口111,具体地,容腔11的顶部敞口,且该顶部敞口即为前述的进料口111,本实施例中的进料口111上覆盖有盖板。
54.如图2至图3所示,转轴2竖向设置,且能转动地设置在外壳1的底壁上,并且该转轴2局部位于空腔11内。上述的第二驱动机构9用来驱动转轴2转动,第二驱动机构9的动力输出端与转轴2驱动连接。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机构9包括有第二电机91、主动齿轮92、连接轴93、第一传动齿轮94、从动齿轮95及第二传动齿轮96,其中,主动齿轮92及从动齿轮95为小齿轮,第一传动齿轮94及第二传动齿轮96为大齿轮。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电机91位于空腔11之外,且该第二电机91的输出轴竖向延伸;主动齿轮92安装在第二电机91的输出轴上;连接轴93竖向设置,且与第二电机91的输出轴并排间隔布置;第一传动齿轮94安装在连接轴93上,且与主动齿轮92相啮合;从动齿轮95安装在连接轴93上,且位于第一传动齿轮94之上;第二传动齿轮96安装在转轴2上,且与从动齿轮95相啮合。如此,在第二电机91的驱动下,并在主动齿轮92、连接轴93、第一传动齿轮94、从动齿轮95及第二传动齿轮96的传动下将带动转轴2转动。
55.第一切割件在转轴2的带动下转动,第一切割件设置在转轴2上,并随转轴2一起转动;具体地,如图3所示,前述转轴2上设置有安装轴3,第一切割件为设置在安装轴3的外周壁且侧向延伸的第一切割刀31,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切割刀31的末端具有向上延伸后并侧向向外延伸的弯折段310。如图2至图4所示,定刀4固定设置在空腔11内壁上且向内延伸,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切割刀31随转轴2转动至对应定刀4的位置状态下,该定刀4位于第一切割刀31之下,且与第一切割刀31之间留有间隙01。
56.第二切割件设置在第一切割刀31的外周壁上,且在第一切割刀31转动至位于对应定刀4的位置状态下,第二切割件至少局部位于间隙01内,用来切割间隙01内的垃圾。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切割刀31的外周壁开设有沿着其长度方向所在的周向的凹槽315,凹槽315呈环状,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切割件为环绕在第一切割刀31的外围上且位于凹槽315内的传送带5,因此,传送带5呈环状且沿着第一切割刀31的长度方向延伸,该传送带5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内齿部52,该传送带5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用来切割的切割齿部51,具体参见图3和图4所示。
57.为了实现对间隙01内的垃圾不断地切割粉碎,第二切割件的传送带5在第一驱动机构6的驱动下沿着间隙01的长度方向运动,具体地,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有第一电机和齿轮62,其中,第一电机(未标出)设置在第一切割刀31内;如图3所示,齿轮62安装在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611上,且位于传送带5的内围,并与传送带5内周壁上的内齿部52相啮合,具体参见图3所示。如此,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传送带5通过其内齿部52与齿轮62的啮合而能绕着第一切割刀31运动,从而传送带5的切割齿部51不断地对间隙01内的垃圾以及第一切割刀31外表面上的垃圾进行切割,防止垃圾在间隙01内及第一切割刀31堆积缠绕而影响第一切割刀31的转动。
58.如图5至图7所示,上述安装轴3的外周壁上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切割刀32,第二切割刀32有两个,且沿安装轴3的周向间隔布置,且在第二切割刀32转动至第二切刀4的对应位置状态下,第二切割刀32能位于定刀4之下。另外,上述的第一切割刀31、第二切割刀32及定刀4上均设置有加热件,第一切割刀31、第二切割刀32及定刀4的加热件均能将缠绕在对应切割刀上的垃圾烧断,减小垃圾缠绕堆积的可能性。加热件可以采用加热膜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加热丝的形式,只要能实现对第一切割刀31和第二切割刀32加热即可。此外,空腔11之下且位于空腔11的底壁面上设置有加热盘8,加热盘8用来对空腔内部加热,从而将空腔内部的垃圾碳化。加热盘8在对应转轴2的位置上开设有供转轴2穿过的避让口。
59.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切割刀32的自由端向上延伸形成有纵刀部320,定刀4在对应纵刀部320的位置上向上延伸形成有台阶40,在第二切割刀32转动至对应定刀4的位置状态下,第二切割刀32能位于台阶40之下,而在第一切割刀31转动至对应定刀4的位置状态下,如图3所示,第一切割刀31的弯折段310局部位于台阶40之上。如图6所示,第二切割刀32的底部凸设有凸部323,沿着第二切割刀32的转动方向,凸部323为纵截面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凸部323的锥度。前述的凸部32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用来切割的切割齿3231。凸部323有多个且沿着第二切割刀3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相邻两个凸部323之间形成有切割通道324,且沿着第二切割刀32的转动方向,切割通道324逐渐向内收缩。如此,在第二切割刀32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空腔11底部的厨余垃圾切割成小块,提高了细化程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加热碳化的效率。
60.为了在高温加热时防止垃圾与外壳底部粘结,如图7所示,第二切割刀32的内部中空形成有腔室321,且该第二切割刀32的顶壁上开设有与腔室321相连通的出口3212,腔室321的壁板上开设有进风通道3111,沿着流体流动路径,进风通道3111位于出口3212的上游,出口3212有多个,且沿着第二切割刀3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二切割刀32上的出口3212的设置,在研磨烘干过程中,第二切割刀32边旋转边出热风,使得空腔内的气体形成螺旋状的气流,加强了热对流,提高烘干的效率,减少垃圾处理的时间。另外,如图10所示,第二切割刀32上开设有用来与垃圾处理器内部的供液组件相连通的进水通道322,进水通道322与腔室321相连通且与进风通道3111互不连通。如图10所示,进风通道3111上设置有用来控制其通断与否的进气阀3112,进水通道322上设置有控制其通断与否的进水阀3223,图10仅为示意图。
61.如此,在研磨烘干过程中,进水阀3223关闭,进气阀3112打开,空腔11外的新鲜空气经进气阀3112后进入至腔室321内,被第二切割刀32上的加热件加热成热空气,经过出口3212喷出,并随第二切割刀32的转动过程中在空腔11内部形成旋流,加速空腔11内的对流传热,提高烘干效率。在清洗时,进水阀3223处于打开状态,水经进水阀3223进入至腔室321内,随后经出口喷出,而对空腔内部进行清洁。清洗完成后进入除菌干燥模式,此时进水阀门关闭,出口重新喷出热风,对空腔11内部进行杀菌、消毒。
62.如图3和图9所示,定刀4的内部中空形成有腔体41,定刀4的底壁上开设有与腔体41相连通的进口411,腔体41上开设有排出口412,如图1和图2所示,除味装置03的进气端通过连接管031与腔体41的排出口412相连通,除味装置03的出气端与风机7的进风口相连通。前述的除味装置03和风机7均设置在空腔11之外。本实施例中的除味装置可以采用现有垃圾处理器中的任意除味装置,本实施例中将不再详细赘述。
63.本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上设置有用来感应厨房是否有人的蓝牙模块,蓝牙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第二电机电连接。
64.上述垃圾处理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65.用户向垃圾处理器中倒入厨余垃圾并启动电源,第二电机91和加热盘8同时工作,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并在主动齿轮92、连接轴93、第一传动齿轮94、从动齿轮95及第二传动齿轮96的传动下带动转轴2转动,此时,第一切割刀31和第二切割刀32随转轴2转动,从而对空腔11内的垃圾进行搅拌切割及研磨,最终将垃圾切割成颗粒状的粉末,切割后的粉末经垃圾处理器的排放口(未标出)排出,空腔11内的异味经定刀4上的进口411进入腔体41后,随后经排出口412排出后经除味装置03除味,最后风机7后排出。
66.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竖向包括但不局限于竖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