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硐室下穿既有建筑时的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25358068发布日期:2021-06-08 15:1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地下硐室下穿既有建筑时的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硐室下穿既有建筑时的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地下工程建设急剧增长。地下硐室建设过程中,围岩稳定控制是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其上方存在重要结构时,下部硐室的施工会对围岩产生较大扰动,影响上部结构的安全性。
3.现有围岩变形控制方法通常是在地下硐室内部施作锚杆、衬砌和超前管棚等结构。锚杆和衬砌只能在隧道开挖后进行施作,此时围岩已经发生一定变形。超前管棚可以对围岩超前支护,但超前管棚围绕隧道周围布置,平行于隧道前进方向,随着隧道掘进逐渐悬空,基本失去支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地下硐室下穿既有建筑时的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5.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地下硐室下穿既有建筑时的防护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构件和至少一根圆柱梁,各根圆柱梁间隔且平行设置,圆柱梁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支撑构件相连,所述圆柱梁位于上覆既有建筑和拟建地下硐室之间,圆柱梁两端均延伸到地下硐室以及需要保护的上覆既有建筑外侧,两个支撑构件平行于地下硐室掘进方向,分别位于地下硐室两侧斜上方,支撑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倾斜延伸段、水平段,圆柱梁端部与支撑构件的水平段相连接,倾斜延伸段外端连接地下硐室。
6.进一步的,所述圆柱梁和支撑构件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圆柱梁和支撑构件通过钢筋相连后,通过混凝土浇筑成一体。
7.进一步的,所述圆柱梁中设置有测斜管,测量导线延伸到地下硐室。
8.进一步的,所述圆柱梁顶部和支撑构件的水平段底部设置有扁平状的橡胶囊,橡胶囊的导管延伸到地下硐室。
9.一种地下硐室下穿既有建筑时的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地下硐室建设过程中,在开挖面距离上覆既有建筑一定距离处,由地下硐室向其两侧分别开挖导洞,两个导洞逐渐延伸到地下硐室的斜上方,然后平行于地下硐室向前延伸,直至超越上覆既有建筑一定距离;(2)在导洞的水平段架设钻机,进行钻孔作业,形成穿越地下硐室上方的钻孔;(3)在钻孔入口处,绑扎钢筋形成小段钢筋笼后置入钻孔,进而随着钢筋笼的逐渐形成,不断置入,直至抵达另一侧导洞,钢筋笼延伸到钻孔外侧一定距离;(4)向钻孔中注入混凝土,与钢结构一起形成圆柱梁,圆柱梁的外端留设一段裸露钢筋笼;(5)根据需要重复步骤(2)

(4),制作多组圆柱梁;
(6)在两个导洞水平段内绑扎钢筋笼,并与圆柱梁的外端留设的裸露钢筋笼相连;(7)向两侧导洞水平段注入混凝土,形成两个支撑构件,与此同时圆柱梁与两个支撑构件连为一体,形成防护结构。
10.进一步的,施工完成后,用混凝土回填导洞的倾斜段。
11.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在圆柱梁中埋设测斜管,并将测量导线延伸到地下硐室。
12.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在圆柱梁顶部埋设扁平状的橡胶囊,橡胶囊的导管延伸到地下硐室,在地下硐室建设过程中,上覆围岩下沉变形量较大时,向橡胶囊中高压注入水泥浆,水泥浆挤压上覆围岩可以补偿其沉降,水泥浆硬化后可以提供有力支撑,最大限度防护上覆既有建筑。
13.进一步的,在步骤(6)中,在导洞水平段底部埋设扁平状的橡胶囊,橡胶囊的导管延伸到地下硐室,在防护结构整体下沉变形量较大时,向橡胶囊中高压注入水泥浆,高压水泥浆产生的预压力,以及水泥浆硬化后提供的支撑作用可防止防护结构进一步下沉。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地下硐室的上方建立支撑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地下硐室上方围岩的变形,显著降低地下硐室开挖建设对上部重要结构的影响。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防护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圆柱梁设置橡胶囊示意图;图3为支撑构件设置橡胶囊示意图。
17.图中:1

上覆既有建筑;2

拟建地下硐室;3

导洞;4

圆柱梁;5

支撑构件;6

橡胶囊。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9.如图1

3所示,一种地下硐室下穿既有建筑时的防护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构件5和至少一根圆柱梁4,各根圆柱梁间隔且平行设置,圆柱梁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支撑构件相连,所述圆柱梁位于上覆既有建筑1和拟建地下硐室2之间,圆柱梁两端均延伸到地下硐室以及需要保护的上覆既有建筑外侧,两个支撑构件平行于地下硐室掘进方向,分别位于地下硐室两侧斜上方,支撑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倾斜延伸段、水平段,圆柱梁端部与支撑构件的水平段相连接,倾斜延伸段外端连接地下硐室,地下硐室开挖后,所述防护结构可以将上覆围岩压力传递到地下硐室两侧围岩,减少地下硐室上方岩土体变形。
20.进一步的,所述圆柱梁和支撑构件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圆柱梁和支撑构件通过钢筋相连后,通过混凝土浇筑成一体。
21.进一步的,所述圆柱梁中设置有测斜管,测量导线延伸到地下硐室,可实现对地下硐室上方围岩变形的实时监测。
22.进一步的,所述圆柱梁顶部和支撑构件的水平段底部设置有扁平状的橡胶囊,橡胶囊的导管延伸到地下硐室。
23.一种地下硐室下穿既有建筑时的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地下硐室建设过程中,在开挖面距离上覆既有建筑一定距离处,由地下硐室向其两侧分别开挖导洞3,两个导洞逐渐延伸到地下硐室的斜上方,然后平行于地下硐室向前延伸,直至超越上覆既有建筑一定距离;(2)在导洞的水平段架设钻机,进行钻孔作业,形成穿越地下硐室上方的钻孔;(3)在钻孔入口处,绑扎钢筋形成小段钢筋笼后置入钻孔,进而随着钢筋笼的逐渐形成,不断置入,直至抵达另一侧导洞,钢筋笼延伸到钻孔外侧一定距离;(4)向钻孔中注入混凝土,与钢结构一起形成圆柱梁,圆柱梁的外端留设一段裸露钢筋笼;(5)根据需要重复步骤(2)

(4),制作多组圆柱梁;(6)在两个导洞水平段内绑扎钢筋笼,并与圆柱梁的外端留设的裸露钢筋笼相连;(7)向两侧导洞水平段注入混凝土,形成两个支撑构件,与此同时圆柱梁与两个支撑构件连为一体,形成防护结构。
24.在本实施例中,施工完成后,用混凝土回填导洞的倾斜段。
25.在本实施例中的,在步骤(3)中,在圆柱梁中埋设测斜管,并将测量导线延伸到地下硐室。
26.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在圆柱梁顶部埋设扁平状的橡胶囊,橡胶囊的导管延伸到地下硐室,在地下硐室建设过程中,上覆围岩下沉变形量较大时,向橡胶囊中高压注入水泥浆,水泥浆挤压上覆围岩可以补偿其沉降,水泥浆硬化后可以提供有力支撑,最大限度防护上覆既有建筑。
27.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6)中,在导洞水平段底部埋设扁平状的橡胶囊,橡胶囊的导管延伸到地下硐室,在防护结构整体下沉变形量较大时,向橡胶囊中高压注入水泥浆,高压水泥浆产生的预压力,以及水泥浆硬化后提供的支撑作用可防止防护结构进一步下沉。
28.本专利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29.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纵向”、
“ꢀ
横向”、
“ꢀ
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
“ꢀ
竖直”、
“ꢀ
水平”、
“ꢀ
顶”、
“ꢀ
底”、
“ꢀ
内”、
“ꢀ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0.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