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847584发布日期:2021-10-09 00:5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水下混凝土浇筑的侧模板采用钢模板,用拉杆等对模板进行固定等方法,由于模板高度通常在10m以上,在混凝土浇筑时易出现模板变形或移位,导致水下混凝土漏浆现象:模板固定工艺复杂,需要潜水员配合且需要用大量的辅助材料。在出现模板变形或移位时,水下修复难度大。针对上述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模板固定工艺复杂、使用材料多,存在待改进之处。
3.由此可见,如何能够提高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工作效率为本领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于现有水下混凝土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结构,在此基础上,还给出了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方法,其通过将预制混凝土块体叠放作为水下混凝土的侧模板,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很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结构,包括基床,水下混凝土,沉箱和混凝土结构;还包括若干预制混凝土块体;所述若干预制混凝土块体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若干预制混凝土块体直角点位于沉箱外脚趾内侧并依次垂直叠放在基床上形成一侧模板;所述混凝土结构与直角梯形结构的预制混凝土块体斜面进行贴合;所述预制混凝土块体与沉箱和混凝土结构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封闭的三角空间;所述水下混凝土通过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浇筑在三角空间内。
6.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混凝土块体为直角梯形结构,其直角梯形上下两边的长度按照预制混凝土块体与沉箱和混凝土结构相互配合形成的三角空间的宽度所控制。
7.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混凝土块体的直角点和梯形对角点的连线与梯形斜边形成的夹角小于90
°
,即可控制预制混凝土块体的直角梯形高度。
8.进一步地,所述若干预制混凝土块体垂直叠放后,其顶标高与沉箱顶相同。
9.进一步地,所述基床为抛石基床结构,其顶标高与沉箱下脚趾顶相同;所述基床顶面为平整结构。
1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11.(1)预制混凝土块体:形状为直角梯形立方体,直角梯形的上下两边长度和高度通过计算和设计确定;
12.(2)基床施工:基床的顶标高与沉箱下脚趾顶相同,基床顶面进行整平;
13.(3)安装混凝土块体:在基床顶面,垂直叠放多个混凝土块体,混凝土块体的直角
点位于沉箱外脚趾的内侧并与现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形成一稳定的整体,与沉箱侧面和现有混凝土结构形成封闭的三角区空间;
14.(4)浇筑水下混凝土:在形成的密闭三角空间内按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进行浇筑水下混凝土。
15.本发明提供的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其通过将若干个预制混凝土块体叠放作为水下混凝土的侧模板,消除了原有钢模板可能出现的模板变形或移位,因此大大提高了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17.图1为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结构中混凝土块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结构的侧立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结构的正立面示意图;
20.图4为本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21.下面为附图中的部件标注:
22.100.混凝土块体200.基床300.水下混凝土400.沉箱410.沉箱外脚趾500.原有混凝土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4.针对于现有水下混凝土浇筑的立模板通常在10米以上,在混凝土浇筑时易出现模板变形或移位,导致水下混凝土漏浆现象的技术问题,本方案针对于此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方法,其利用预制混凝土块体叠放作为水下混凝土的侧模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模板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消除了钢模板可能出现的模板变形或移位,进而提高了水下混凝土施工的效率。
25.本方案提供的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结构,参见图2

图4,其在应用时包括若干预制混凝土块体100,基床200,水下混凝土300,沉箱400和原有混凝土结构500。
26.其中,预制混凝土块体100为预制混凝土块体,参见图1,其结构为直角梯形立方体,由于混凝土块体为预制后用起重设备进行安装,因此其顶部设置多个吊点,常规吊点一般为4个。
27.其中,预制凝土块体100的直角点和梯形对角点的连线与梯形斜边形成的夹角110小于90
°
,可控制预制混凝土块体100不发生外向转动,需要确定直角梯形的最小高度,即用小于90
°
的角来控制。
28.混凝土块体100平面上的直角梯形的高度的最小值,是指经计算结果的数值,实际使用的数值应大于此值,目的是为防止预制混凝土块体100产生向外转动滑移。
29.基床200为抛石基床,顶面需要通过潜水员人工或整平设备进行整平。基床200为承载体,用于放置若干的预制混凝土块体100。
30.由于沉箱400下面有个突出的下脚趾410,如果不将基床200抬高,则最下面的预制
混凝土块体100需要做成异形块,以堵住现浇水下混凝土向外流出的通道;所以基床200的顶标高与沉箱400外脚趾顶410的高度相同。
31.参见图2

图3,若干个预制混凝土块体100垂直叠放在基床200顶面,通过自身块体重进行稳定连接,且预制混凝土块体100的直角点位于沉箱400外脚趾的内侧,多个预制混凝土块体100安装后的顶标高与沉箱400顶标高相同。
32.参见图4,若干个预制混凝土块体100垂直叠放在基床200上,可作为一侧模板,并倚靠沉箱400的外脚趾。现有混凝土结构500与预制直角梯形的混凝土块体100的斜面进行贴合,因此,预制混凝土块体100直角面与沉箱400侧面贴,斜面与现有混凝土结构500进行贴合,相互配合形成一稳定的整体,形成封闭的三角区空间,在三角区空间内按照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进行浇筑水下混凝土300。
33.其次,本方案中,预制混凝土块体100为直角梯形结构;实际应用时,其结构不做限定,本方案中优选采用直角梯形结构主要是预制混凝土块体100的外边线与沉箱400外边线平行,仅为美观。
34.另外,直角梯形上下两边的长度按由水下混凝土300通过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浇筑的三角空间宽度来定。
35.其高度需要通过预制凝土块体100的直角点和梯形对角点的连线与梯形斜边形成的夹角110小于90
°
来进行确定最小高度。
36.由于预制混凝土块体100直角点位于沉箱400外脚趾410内侧,受沉箱外脚趾410的限制,预制混凝土块体100的直角点不会因在三角空间内浇筑水下混凝土时,向外侧移动。而在预制混凝土块体100与原有混凝土结构500接触的外侧的点,因原有混凝土结构500上缺少类似沉箱外脚趾410的限制,在三角空间内浇筑水下混凝土时,会向外侧移动,即预制混凝土块体100也会沿直角点向外转动;故为了控制预制混凝土块体100不发生向外转动,本实例通过预制凝土块体100的直角点和梯形对角点的连线与梯形斜边形成的夹角110小于90
°
来进行确定直角梯形的最小高度。
37.基于上述水下混凝土施工结构,下面给出了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1)预制混凝土块体100:形状为直角梯形立方体,直角梯形的上下两边长度和高度通过计算和设计确定;
39.(2)基床200施工:基床200的顶标高与沉箱400下脚趾顶相同,基床200顶面通过人工进行整平;
40.(3)安装混凝土块体100:在基床200顶面,垂直叠放多个混凝土块体100,混凝土块体100的直角点位于沉箱400外脚趾410的内侧并与现有混凝土结构500进行形成一稳定的整体,与沉箱400侧面和现有混凝土结构500形成封闭的三角区空间;
41.(4)浇筑水下混凝土300:在形成的密闭三角空间内按水下混凝土浇筑水下混凝土300。
42.由上述方案构成的沉箱衔接段三角区水下混凝土施工结构及方法,利用预制混凝土块体叠放作为水下混凝土的侧模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模板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消除了钢模板可能出现的模板变形或移位,进而提高了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3.其次,混凝土块体可以作为水下混凝土的一部分,很好地节约了成本;
44.另外,本水下混凝土实施方法,该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