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03531发布日期:2021-09-18 03:1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基坑支护结构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基坑支护结构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相关技术中,常用的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为桩、墙式支护结构。但是由于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等问题,容易出现支护结构不稳定导致支护结构损坏,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3.因此,亟需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使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更稳定,不易损坏,本技术提供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主体、设在基坑主体底面上的底垫层、多个沿周向设在底垫层的预埋连接件、多组沿周向设在基坑主体侧面上的护坡桩、设在基坑主体侧面上位于两组相邻护坡桩之间位置的桩间护壁、垂直于桩间护壁插设在基坑主体中的预应力锚杆、一端与预埋连接件连接的斜撑、套设在护坡桩上的斜撑连接件、设在护坡桩顶端的冠梁和设在基坑主体侧面上位于冠梁上方的护坡锚固墙;所述斜撑的两端分别与预埋连接件和斜撑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坑主体内的底垫层对基坑底面进行加固,桩间护壁和预应力锚杆的设置使基坑主体侧壁以及护坡桩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好,形成一个侧面支撑整体,使基坑支护结构更稳定,不易坍塌损坏。斜撑能对基坑主体侧面的护坡桩进行支撑加固。
7.可选的,还包括两端与相邻的所述预埋连接件连接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斜撑的安装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板的设置能供斜撑调节支撑角度,使护坡桩获得不同的支撑力,使本技术满足更多的施工要求。
9.可选的,所述斜撑连接件包括两个螺栓连接形成环形板的半环对拉板和设在其中一个半环对拉板侧面上的夹板;所述夹板与斜撑的端部铰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撑连接件可拆卸,使斜撑连接件可安装在护坡桩上合适的高度上,且斜撑与夹板铰接,使斜撑调整倾斜度时更方便。
11.可选的,所述预应力锚杆沿从上往下的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层。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锚杆设置为多层,使预应力锚杆的锚固作用更好。
13.可选的,所述桩间护壁中埋设有与预应力锚杆焊接的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上垂直焊接有多个地钉。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网片与桩间护壁中的混凝土固结成一体,使桩间护壁的结构强度更高。
15.可选的,还包括沿水平方向设在基坑主体内侧面上的水平横梁,所述水平横梁与预应力锚杆和护坡桩均相互垂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横梁能使基坑主体的侧面受到更多的支撑力,使基坑主体的结构强度更高。
17.可选的,还包括设在基坑主体内的四个角落处的水平角撑梁。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角撑梁能对基坑主体两个相邻侧面起到支撑连接作用,使基坑主体的结构稳定性更好。
19.可选的,所述水平角撑梁为上、下两层设置在基坑主体内,位于上层的水平角撑梁与冠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位于下层的水平角撑梁与底垫层的上表面抵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层水平角撑梁的设置使整个基坑支护结构形成框体结构,且框体的角落处均有连接结构,使本技术的结构强度更高,不宜损坏。
21.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土方开挖,施工准备完成后放定基础开挖槽线,由室外地坪标高

.米,向下开挖两米至护坡工作平面,在基坑中间部位设置泥浆池,渣土运至基坑一侧的堆土场用作肥槽回填,剩余土方运至政府环保要求的渣土消纳场;进行护坡桩的施工,定位放样完成后进行钻孔作业,在桩孔中安设钢护筒,然后吊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后拔出钢护筒,使最终形成护坡桩,护坡桩施工时采用跳跃间隔施工的方式;进行冠梁的施工,当所有护坡桩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后,清理护坡桩顶部的土方至冠梁底部标高,然后截除护坡桩桩头部位的混凝土,再进行绑扎钢筋和浇筑冠梁的作业;进行护坡锚固墙施工,检测到冠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进行土方回填,然后在护坡锚固墙的坡面上依次进行钻孔、插筋、绑扎钢筋网、注浆和喷射混凝土面层的操作;进行预应力锚杆锚固和桩间护壁的施工,首先进行钻孔作业、插设预应力锚杆、和灌注水泥浆的操作,将护坡桩之间的土层进行修整,修整后的土层表面焊接钢筋网片,然后喷射混凝土、经养护合格后再在护坡桩的外侧面上对预应力锚杆再进行张拉锁定;进行第二步、第三步的土方开挖,然后重复上述预应力锚杆和桩间护壁的施工;进行第四步、第五步土方开挖,然后进行第二层预应力锚杆施工,再进行第六步、第七步土方开挖最终形成基坑主体;在基坑主体的底面上铺设底垫层和埋设预埋连接件,重复上述预应力锚杆和桩间护壁的施工,然后安装斜撑、水平横梁和水平角撑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施工方法制作的基坑支护结构的结构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不易损坏,降低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概率,安全性更好。
23.可选的,除第一步土方开挖后的土方开挖工作可与同层的预应力锚杆和桩间护壁的施工同时进行。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锚杆和桩间护壁的施工与土方开挖工作同时进行,能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施工时间,减小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中的基坑主体内的底垫层对基坑底面进行加固,桩间护壁和预应力锚杆的设置使基坑主体侧壁以及护坡桩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好,形成一个侧面支撑整体,使基坑支护结构更稳定,不易坍塌损坏。斜撑能对基坑主体侧面的护坡桩进行支撑加固;2.本技术中的水平横梁能使基坑主体的侧面受到更多的支撑力,使基坑主体的结构强度更高;3.本技术中的水平角撑梁能对基坑主体两个相邻侧面起到支撑连接作用,使基坑主体的结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8.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9.图4是为了展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桩间护壁的结构而采用的剖视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流程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主体;2、底垫层;21、预埋连接件;22、调节板;221、安装孔;3、护坡桩; 31、斜撑连接件;311、半环对拉板;312、夹板;4、桩间护壁;41、预应力锚杆;42、钢筋网片;43、地钉;5、斜撑;6、冠梁;7、护坡锚固墙;8、水平横梁;9、水平角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参照图1,该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主体1、底垫层2、护坡桩3、桩间护壁4、斜撑5、冠梁6和护坡锚固墙7。其中,底垫层2铺设在基坑主体1的底面上,底垫层2上埋设有多个预埋连接件21。护坡桩3为多组且沿周向设置在基坑主体1的各侧面上,护坡桩3上套设有斜撑连接件31。桩间护壁4设置在基坑主体1的侧面上位于相邻的护坡桩3之间的位置,桩间护壁4上垂直设置有插设在基坑主体1中的预应力锚杆41,斜撑5的一端与预埋连接件21连接,斜撑5的另一端与斜撑连接件31可拆卸连接,冠梁6设置在护坡桩3的顶端并与护坡桩3固定连接,护坡锚固墙7设置在基坑主体1侧面上且位于冠梁6的上方。
34.参照图1,具体的,基坑主体1为施工场地地面上挖设凹槽形成,基坑主体1基坑主体1的深度和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35.参照图1和图2,底垫层2可以是混凝土浇筑而成,底垫层2的厚度可以是8厘米,预埋连接件21可采用预埋钢板,多个预埋连接件21均布在基坑主体1的底面上,预埋连接件21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安装斜撑5时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斜撑5的一端安装在预埋连接件21上。
36.为方便调整斜撑5的安装的倾斜角度,在两个相邻的预埋连接件21之间用螺栓安
装有调节板22,调节板2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斜撑5的安装孔221,以供穿设螺栓。
37.参照图1和图3,斜撑连接件31包括半环对拉板311和夹板312,半环对拉板311可采用钢板弯折而成,两个半环对拉板311之间用螺栓连接并在中间部位形成圆环,并将护坡桩3包围在内,夹板312焊接在其中一个半环对拉板311的外侧面上,夹板312上开设有螺栓孔,夹板312之间的间隙供斜撑5的端部放置,并可采用销轴连接的方式使夹板312和斜撑5的端部铰接。
38.参照图1和图4,桩间护壁4可采用c20预制干拌混凝土喷射在基坑主体1侧面上两相邻的护坡桩3之间的位置形成的,桩间护壁4的厚度一般为80毫米,桩间护壁4将整个基坑主体1的侧面上的主体结构连成一个整体,以提高整个基坑支护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桩间护壁4上垂直穿设有预应力锚杆41,预应力锚杆41可采用螺纹钢作为主要受力构件,施工时,预应力锚杆41的一端沿倾斜向下的方向插入基坑主体1的土层内。
39.为使预应力锚杆41对基坑主体1的锚固作用更好,本技术实施例中,预应力锚杆41沿从上往下的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层,多个预应力锚杆41在基坑主体1侧面上的锚固点组成网状结构。
40.进一步的,为提高桩间护壁4的结构强度更高,桩间护壁4中还埋设有钢筋网片42,钢筋网片42可采用直径为6.5毫米的“u”形卡和直径为16毫米的横压钢筋固定在基坑主体1的侧面的土层上,然后再在钢筋网片42上喷射混凝土以形成桩间护壁4,当然,为了使钢筋网片42的安装更平整,在钢筋网片42上还垂直焊接有多个地钉43,地钉43的一端穿过钢筋网片42并插入基坑主体1的土层中将钢筋网片42压紧在基坑主体1侧面的土层表面上。
41.参照图1,斜撑5为钢梁制成,斜撑5的一端开设有用于连接的斜撑连接件31的通孔。斜撑5的另一端铰接有矩形钢板,矩形钢板上也开设有通孔,用于将矩形钢板与预埋连接件21螺栓连接固定。
42.冠梁6浇筑在护坡桩3的顶端并与护坡桩3的顶端固定连接,冠梁6的宽度为护坡桩3直径的两倍到四倍。冠梁6的上表面与护坡锚固墙7的底端固结连成一体。
43.在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提高整个基坑支护结构的结构更稳定,在基坑主体1的内侧面上沿水平方向还设置有水平横梁8,具体而言,水平横梁8可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在护坡桩3上,以提高各护坡桩3之间的连接强度。
44.进一步的,为使整个基坑支护结构的结构强度更高,还包括设在基坑主体内的四个角落处的水平角撑梁,水平角撑梁9分为上、下两层,位于上层的水平角撑梁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互垂直的冠梁6固定连接,位于下层的水平角撑梁9两端分别与水平横梁8固定连接,同时,水平角撑梁9的下表面与底垫层2的上表面抵接。
45.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用于制作上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参照图5,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土方开挖;在施工前进行bim模拟调整基坑支护结构,然后在施工准备完成后放定基础土方的开挖槽线,由室外地坪标高

0.5米,向下开挖两米至护坡工作平面,在基坑中间部位设置泥浆池,渣土运至基坑一侧的堆土场用作肥槽回填,剩余土方运至政府环保要求的渣土消纳场。
46.s102,进行护坡桩3的施工;
定位放样完成后进行钻孔作业,在桩孔中安设钢护筒,然后吊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后拔出钢护筒,使最终形成护坡桩3,护坡桩3施工时采用跳跃间隔施工的方式。
47.s103,进行冠梁6的施工;当所有护坡桩3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后,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百分之75时即可清理护坡桩3顶部的土方至冠梁6底部标高,然后截除护坡桩3桩头部位的混凝土,再进行绑扎钢筋和浇筑冠梁6的作业。
48.s104,进行护坡锚固墙7施工;检测到冠梁6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进行土方回填,然后在护坡锚固墙7的坡面上依次进行钻孔、插筋、绑扎钢筋网、注浆和喷射混凝土面层的操作。
49.s105,进行预应力锚杆41锚固和桩间护壁4的施工;首先进行钻孔作业、插设预应力锚杆41和灌注水泥浆的操作,将护坡桩3之间的土层进行修整,修整后的土层表面焊接钢筋网片42,然后喷射混凝土、经养护合格后再在护坡桩3的外侧面上对预应力锚杆41再进行张拉锁定。
50.s106,进行第二步、第三步的土方开挖,然后重复上述预应力锚杆41和桩间护壁4的施工。
51.s107,进行第四步、第五步土方开挖,然后进行第二层预应力锚杆施工,再进行第六步、第七步土方开挖最终形成基坑主体1。
52.s108,在基坑主体1的底面上铺设底垫层2和埋设预埋连接件21,重复上述预应力锚杆41和桩间护壁4的施工,然后安装斜撑5、水平横梁8和水平角撑梁9。
53.进一步的,为提高施工效率,在步骤s106至s107的施工步骤中,除第一步土方开挖后的土方开挖工作可与同层的预应力锚杆41和桩间护壁4的施工同时进行。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