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建筑自动防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0945发布日期:2021-12-04 10:5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公路隧道建筑自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路隧道建筑自动防洪装置包括有自动阻拦装置(1),自动阻拦装置(1)包括有洪水箱(2)、洪水箱水槽(3)、主动臂(4)、铰接座(5)、被动臂(6)、弹性阻拦胎(7)以及阻拦胎导槽(8);洪水箱水槽(3)建筑于公路隧道(9)的隧道路面(29)的下面,洪水箱(2)的箱口(10)与公路隧道(9)的洪水入口(11)连通,洪水入口(11)比隧道路面(29)高,铰接座(5)设置于公路旁边的基础建筑(12)上,洪水箱水槽(3)、阻拦胎导槽(8)以及公路隧道(9)的洪水入口(11)由混凝土建筑构成,阻拦胎导槽(8)设置于进入公路隧道(9)前面的入隧道前路面(13)的下面;洪水箱(2)与洪水箱水槽(3)动配合连接,洪水箱(2)与主动臂(4)固定连接,洪水箱(2)通过主动臂(4)与铰接座(5)铰接;弹性阻拦胎(7)与阻拦胎导槽(8)动配合连接,弹性阻拦胎(7)与被动臂(6)固定连接,弹性阻拦胎(7)通过被动臂(6)与铰接座(5)铰接;洪水箱水槽(3)位于铰接座(5)的一侧,阻拦胎导槽(8)位于铰接座(5)的另一侧;洪水箱(2)的底部设有排水孔(14),洪水箱水槽(3)设有排水通道(15),排水通道(15)与公路排水沟(16)的底部连通,洪水箱(2)的底部高于公路排水沟(16)的底部,以达到洪水箱(2)的洪水能自动排到公路排水沟(16)的目的;自动阻拦装置(1)初始状态是:洪水箱(2)未进水,洪水箱(2)处于洪水箱水槽(3)的上限位的位置,弹性阻拦胎(7)处于下限位的位置,弹性阻拦胎(7)的胎面(17)未凸出于入隧道前路面(13);弹性阻拦胎(7)的胎底面(19)与阻拦胎导槽(8)的底面接触,洪水箱(2)的箱底面(20)与洪水箱水槽(3)的底面留有间隙;弹性阻拦胎(7)与被动臂(6)的力矩大于洪水箱(2)与主动臂(4)的力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建筑自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洪水箱(2)的箱口(10)的截面积大于公路隧道(9)的洪水入口(11)的截面积,公路隧道(9)的洪水入口(11)的截面积大于洪水箱(2)的排水孔(14)的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隧道建筑自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座(5)包括有支撑座(22)、支撑轴(23)以及摆动环(24),主动臂(4)包括有纵向主动臂(25)以及横向主动臂(26),被动臂(6)包括有纵向被动臂(27)以及横向被动臂(28);洪水箱(2)与纵向主动臂(25)固定连接,纵向主动臂(25)与横向主动臂(26)固定连接,横向主动臂(26)与摆动环(24)固定连接,摆动环(24)与支撑轴(23)铰接;弹性阻拦胎(7)与纵向被动臂(27)固定连接,纵向被动臂(27)与横向被动臂(28)固定连接,横向被动臂(28)与摆动环(24)固定连接;横向主动臂(26)位于支撑座(22)的左边,横向被动臂(28)位于支撑座(22)的右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隧道建筑自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22)包括有前支撑座(30)以及后支撑座(31),前支撑座(30)以及后支撑座(31)设于隧道路面(29)的两边,前支撑座(30)设置于隧道路面(29)的前边(32),后支撑座(31)设置于于隧道路面(29)的后边(33);纵向主动臂(25)包括有前纵向主动臂(34)以及后纵向主动臂(35),横向主动臂(26)包括有前横向主动臂(36)以及后横向主动臂(37);洪水箱(2)的箱前端(38)与前纵向主动臂(34)固定连接,前纵向主动臂(34)与前横向主动臂(36)固定连接,前横向主动臂(36)与前支撑座(30)的摆动环(24)固定连接;洪水箱(2)的箱后端(39)与后纵向主动臂(35)固定连接,后纵向主动臂(35)与前后横向主动臂(37)固定连接,后横向主动臂(37)与后支撑座(31)的摆动环(24)固定连接;纵向被动臂(27)包括有前纵向被动臂(40)以及后纵向被动臂(41),横向被动臂(28)包括有前横向被动臂(42)以及后横向被动臂(43);弹性阻拦胎(7)的胎前端(44)与前纵向被动臂(40)固定连接,前纵向被动臂(40)与前
横向被动臂(42)固定连接,前横向被动臂(42)与前支撑座(30)的摆动环(24)固定连接;弹性阻拦胎(7)的胎后端(45)与后纵向被动臂(41)固定连接,后纵向被动臂(41)与后横向被动臂(43)固定连接,后横向被动臂(43)与后支撑座(31)的摆动环(24)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路隧道建筑自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拦胎导槽(8)设有防水垫(46),防水垫(46)位于阻拦胎导槽(8)与弹性阻拦胎(7)之间,防水垫(46)与阻拦胎导槽(8)以及弹性阻拦胎(7)密封连接,防水垫(46)与阻拦胎导槽(8)固定连接,防水垫(46)与弹性阻拦胎(7)动配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隧道建筑自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建筑(12)设有左摆动型腔(47)以及右摆动型腔(48),左摆动型腔(47)设于支撑座(22)左边,右摆动型腔(48)设于支撑座(22)右边;主动臂(4)位于左摆动型腔(47)内,主动臂(4)与左摆动型腔(47)的顶部留有间隙,或者,主动臂(4)与左摆动型腔(47)的底部留有间隙,避免左摆动型腔(47)的顶部或者底部阻碍主动臂(4)的摆动;被动臂(6)位于右摆动型腔(48)内,被动臂(6)与右摆动型腔(48)的顶部留有间隙,或者,被动臂(6)与右摆动型腔(48)的底部留有间隙,避免右摆动型腔(48)的顶部或者底部阻碍被动臂(6)的摆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路隧道建筑自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摆动型腔(47)与右摆动型腔(48)之间设有密封件(21),该密封件(21)设于支撑座(22)的位置,左摆动型腔(47)与右摆动型腔(48)相互封闭,左摆动型腔(47)与右摆动型腔(48)不连通,避免左摆动型腔(47)内的洪水进入右摆动型腔(48)。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路隧道建筑自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洪水箱水槽(3)的形状与洪水箱(2)的形状相似,洪水箱(2)的箱壁(49)以及洪水箱水槽(3)的水槽壁(50)为圆弧形,洪水箱(2)的箱壁(49)的圆弧形圆心与洪水箱水槽(3)的水槽壁(50)圆弧形圆心相同,洪水箱(2)的箱壁(49)与洪水箱水槽(3)的水槽壁(50)平行,避免洪水箱水槽(3)阻碍洪水箱(2)摆动;阻拦胎导槽(8)的形状与弹性阻拦胎(7)的形状相似,弹性阻拦胎(7)的胎壁(51)以及阻拦胎导槽(8)的导槽壁(52)为圆弧形,弹性阻拦胎(7)的胎壁(51)的圆弧形圆心与阻拦胎导槽(8)的导槽壁(52)圆弧形圆心相同,弹性阻拦胎(7)的胎壁(51)与阻拦胎导槽(8)的导槽壁(52)平行,避免阻拦胎导槽(8)阻碍弹性阻拦胎(7)摆动。9.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建筑自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阻拦装置(1)包括有报警装置(18),报警装置(18)包括有控制器(54)、网络连接装置(55)、水浸报警灯(56)、太阳能电池(57)、上位置传感器(58)、下位置传感器(59)以及感应件(60),控制器(54)、网络连接装置(55)、水浸报警灯(56)以及太阳能电池(57)安装于公路隧道的隧道顶(61)上,上位置传感器(58)设于洪水箱水槽(3)的上部,下位置传感器(59)设于洪水箱水槽(3)的下部,感应件(60)设于洪水箱(2)的下部;控制器(54)通过控制线与网络连接装置(55)、水浸报警灯(56)、太阳能电池(57)、上位置传感器(58)以及下位置传感器(59)连接;洪水箱(2)初始状态是:感应件(60)接近上位置传感器(58),洪水箱(2)处于上限位状态。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建筑自动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阻拦胎(7)设有重量调节加水口(62),重量调节加水口(62)设有加水盖(63)。

技术总结
公路隧道建筑自动防洪装置,包括有自动阻拦装置,自动阻拦装置包括有洪水箱、洪水箱水槽、主动臂、铰接座、被动臂、弹性阻拦胎以及阻拦胎导槽,洪水箱水槽、阻拦胎导槽以及公路隧道的洪水入口由混凝土建筑构成;洪水浸没公路隧道时,洪水由洪水入口进入洪水箱,利用洪水驱动洪水箱摆动,洪水箱通过主动臂、铰接座以及被动臂带动弹性阻拦胎摆动上升到入隧道前路面,挡住机动车进入被被洪水浸没的隧道,解决机动车进入被水浸隧道的问题,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以及地铁设施的安全;洪水退去后,弹性阻拦胎自动摆动下降复位,恢复正常的交通。恢复正常的交通。恢复正常的交通。


技术研发人员:黎一鸣 林智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林智勇
技术研发日:2021.09.01
技术公布日:2021/1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