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树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551955发布日期:2021-11-24 22:4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树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水上树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树池是种植树木的人工构筑物,不仅具有保护绿植的功能,还在美化观赏、引导视线、围合分割空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常见于陆上布置。对于安全等级较高的城市滨水岸线,滨水空间多采用混凝土平台和硬质挡墙结构,使滨水岸线颇为生硬,如果将树池结构直接运用到滨水海岸线上,其占地水域过大,且影响水过流的能力,后期人为维护的成本也会增加,因此需要一种构筑在滨水岸上的树池结构,其所占水域面积小,阻力小,不影响水的过流能力,能维持树池的正常景观需求,树池中的植物也不会受到滨江水流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树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设置在滨江线上,保证常规树池的景观要求,下方采用桩基打入滩面底部,仅占用少量水域,不影响过流能力。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包括钢筋砼本体和桩基础,桩基础构筑在所述钢筋砼本体下方,种植土填充于钢筋砼本体内部,乔木种植于种植土内,所述桩基础的高度高于现状滩面。
5.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使得树池不受水流的影响,所述桩基础的个数为四个,四个所述桩基础分别位于所述钢筋砼本体下部四角处。
6.进一步的,钢管桩的管材,可以选用普通碳素钢,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根据设计要求选用。
7.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形式为水上桩基透空式树池,钢筋砼本体的形状为凹型结构,树池净深为1.5米,给树木一定的生长空间,防止随树木的加粗生长将硬化到钢筋砼本体外侧,砼本体内的种植土因此不会出现覆土的问题,可以种植冠大荫浓的乔木。
8.进一步的,钢筋砼本体内填充种植土,乔木种植在种植土内,形成树池结构,钢筋砼本体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不同规格的树池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9.进一步的,树池内植物的给水一般为人工自上而下的表面给水,若给水太少,树池底部的土壤不能充分吸收水分,若浇灌太多太快,水分蓄积,容易造成植物烂根,影响植物生长。
10.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砼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略高于钢筋砼本体最底面,有增加土壤透气性的作用,多余的积水也可以从溢流孔流出,从而避免根系长时间浸泡溃烂。
11.进一步的,种植土内因地制宜选择耐水性、耐盐碱性好的乔木种植。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上树池结构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13.第一步,勘探工程环境,计算桩基础上部树池荷载;
14.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的荷载和工程环境设计桩基础形式和截面;
15.第三步,定位标出桩心位置,将桩基础打入滩底至其持力层;
16.第四步,钢筋绑扎立模浇筑钢筋砼本体,侧壁开设溢流孔。
17.进一步的,在施工之前,首先要勘探工程的环境
18.第一步中,勘探滩面下各土层的性质,包括层号和名称、各土层的厚度、土层状态及密度和压缩性,选择相应的工程参数,同时上部树池结构的荷载主要是钢筋砼本体、种植土和乔木的自重,主要为恒荷载作用。
19.第二步中,由土层的性质和上部水池结构的所承受的荷载,根据国家相关的钢结构设计标准,计算出钢管的截面大小,优选的,钢管采用直径为800mm的钢管桩。
20.第三步中,桩基础打入滩面以下的持力层,对钢管桩进行灌浆,通过后置的注浆管,将水泥浆压入桩底及桩侧,提高基础桩的承载能力。
21.第四步中,上方的钢筋砼整体浇筑,每个侧面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开设于钢筋砼本体的每面侧壁中心处,所述溢流孔略高于钢筋砼本地的底面。
22.本发明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23.1、本发明水上树池犹如水面上的绿洲,使原本单调、生硬的滨水空间变得活泼、丰富多彩;
24.2、本发明树池为水上桩基透空式结构,仅桩基位置占用少量水域面积,不影响过流能力;
25.3、本发明树池净深度大,解决了覆土受限问题,可种植冠大荫浓的乔木;
26.4、本发明可搭配不同规格的树池组景,营造丰富多彩的滨水景致。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某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某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29.图3为本发明某一具体实施例施工流程图。
30.附图标号:1

钢筋砼本体、2

桩基础、3

种植土、4

乔木、5

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3.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上树池结构,包括钢筋砼本体1和桩基础2,桩基础2构筑在所述钢筋砼本体1下方,种植土3填充于钢筋砼本体1内部,乔木4种植于种植土3
内,所述桩基础2的高度高于现状滩面,所述钢筋砼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5,,多余的积水可以从溢流口5流出,可以避免乔木根系长时间浸泡溃烂,此结构设置在滨江岸上,一般情况不需要额外进行人为的维护,乔木5选用耐水性、耐盐碱的乔木进行种植,所述的钢筋砼本体1结构为凹型结构,树池的净深为1.5米,乔木4的根系存在充足的生长空间,解决了覆土受限的问题,可以种植冠大荫浓的乔木4,本发明的桩基础2采用的是钢管桩,钢管桩有重量轻、刚性好、承载力高和排土量小的优点,桩基位置占用少量水域面积且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小,不影响过流能力。
34.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水上树池结构的施工方法,勘探工程环境,计算桩基础上部树池荷载;根据上一步的荷载和工程环境设计桩基础形式和截面;定位标出桩心位置,将桩基础打入滩底至其持力层;钢筋绑扎立模浇筑钢筋砼本体,侧壁开设溢流孔。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上树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砼本体(1)和桩基础(2),桩基础(2)构筑在所述钢筋砼本体(1)下方,种植土(3)填充于钢筋砼本体(1)内部,乔木(4)种植于种植土(3)内,所述桩基础(2)的高度高于现状滩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树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础(2)的个数为四个,四个所述桩基础(2)分别位于所述钢筋砼本体(1)下部四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树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本体(1)的形状为凹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树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口(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树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本体(1)的深度为1.5m。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水上树池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s1:勘探工程环境,计算桩基础上部树池荷载;s2:根据s1的荷载和工程环境设计桩基础形式和截面;s3:定位标出桩心位置,将桩基础打入滩内至其持力层;s4:钢筋绑扎立模浇筑钢筋砼本体,侧壁开设溢流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上树池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完毕后,将种植土填于钢筋砼本体内,种植乔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上树池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树池恒荷载包括钢筋砼本体、种植土和乔木的自重。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上树池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桩基础采用直径为800的钢管桩。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水上树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树池钢筋砼本体、桩基础、种植土和乔木;树池是种植树木的人工构筑物,不仅具有保护绿植的功能,还在美化观赏、引导视线、围合分割空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常见于陆上布置,本发明为水上布置树池结构,所占水域面积小,阻力小,不影响水的过流能力,可于水上种植冠大荫浓的乔木,打破城市混凝土带来的单调与坚硬感,塑造滨水景观特色、彰显环境氛围。彰显环境氛围。彰显环境氛围。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晨 董学刚 马如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1
技术公布日:2021/1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