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水阀管及控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7509发布日期:2021-12-24 22:5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水阀管及控水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适配于水阀的进水阀管以及应用该进水阀管的控水阀。


背景技术:

2.控水阀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比方说家家户户都有使用的储水箱和抽水马桶的水箱当中,其内部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配件便是控水阀。所谓控水阀,顾名思义,当水箱中的水达到一定的水位后,可自动停止供水的一种装置,诸如申请人于2019年9月29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1921640473.2的《一种水位控制阀》专利,其详细公开了这种小型控水阀的工作原理,然而,在实际的销售时,收集的用户使用反馈信息中,也特别突显出一个较为尴尬的困境:即由于诸如上述专利中的这种小型控水阀的使用场景较为广泛,比方说,有些用户买回去使用在楼顶的储水箱中,也有一些用户买回去使用在抽水马桶的水箱中,更甚者,另一些用户买回去使用在泳池中,上述种种使用场景使得与控水阀相配套使用的进水阀管的长度要求都不一致;作为举例,尤其的,当类似上述专利所提及的小型控水阀应用在抽水马桶的水箱中时,需要将与控水阀配套使用的进水阀管进行安装,即将进水阀管与外部的主水管进行连接,而这种连接结构由于受到抽水马桶的水箱以及主水管之间的距离限制(即主水管不能调整,而抽水马桶的水箱高度和安装位置也无法移动),导致每一户的抽水马桶水箱和主水管的距离是一定的,而每家每户的主水管位置与抽水马桶水箱的高度又不尽一样(因每个用户主水管的分布排线位置不一样以及抽水马桶的品牌型号规格不一致),致使连接在控水阀与主水管之间的进水阀管的长度要求较为多样化,而实际厂家没办法对每一个用户的应用场合进行定制化满足。
3.本发明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关于进水阀管长度的不可变性之缺陷,特对进水阀管做出进一步的设计与改进,使之在进水阀管的长度方向上可实现自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且便于安装的进水阀管及控水阀。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一种进水阀管,包括
6.进水管:其外表面上形成若干轴向分布的定位凸环,所述每相邻两个定位凸环之间形成定位卡槽,在现有技术中,部分进水管的外表面上也设置有若干定位卡槽,但是这种结构的定位卡槽乃是专用于设置橡胶密封圈,用以防止水流外泄;
7.外管:其套设在所述进水管上,并且其上形成径向延伸的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内腔装设有复位弹簧和定位板,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接在所述安装壳体所具有的端盖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定位板上,所述定位板通过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而与所述定位卡槽形成卡接,具体而言,其卡接结构描述如下:所述定位板上、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形成延伸进所述定位卡槽的定位侧板,为提高定位板与定位卡槽之间卡接结构的稳定性,该定位侧板优选为彼此相对应设置的两片,所述两片定位侧板之间形成宽度与所述定位凸环适配
的定位凹槽,显然,也可以将定位侧板设置成厚度与定位卡槽的槽宽相适配的结构;本说明书中,所述定位板具有延伸出所述安装壳体并用于拨动所述定位板移动的拨杆,并且为了提升定位板移动时的稳定可靠性,在所述安装壳体内连接有与所述定位凹槽的厚度适配的导向筋。
8.由于在初始状态下,定位板受到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而处于与定位卡槽的卡接状态,当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而调整进水阀管的长度时,只需拨动拨杆,使定位板脱离定位卡槽,然后将外管进行轴向移动便可,操作简便,有效拓展了适用场合。
9.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壳体内腔还装设有弹性压簧和稳压块,所述稳压块与所述定位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弹性压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端盖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稳压块上,所述稳压块上、靠近进水管的一端形成弧形稳压槽,该弧形稳压槽与所述定位凸环匹配,之所以在安装壳体的内腔另设置一个稳压块,是因为通过弹性压簧的弹性作用,可有效的将稳压块抵接在定位凸环上,提高了外管进行轴向运动时的紧凑性,即使拨动拨杆使定位板脱离定位卡槽,也不会使得外管在轴向移动时产生松动感,提升了触感;另外,为了降低外管轴向移动时的阻力,在所述稳压块上、沿所述进水管进行轴向运动的方向上形成斜导向面,显然,由于外管是在进水管的轴向方向上形成上下移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该斜导向面可设置成上下两个,以便于外管的上下移动。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也为了提升其结构的可靠紧凑性,所述进水阀管还包括
11.限位卡环:其装设在进水管的任一位置的定位卡槽上,用以对所述外管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形成限位;
12.密封圈:其装设在所述进水管的下端位置,用以保障进水管与外管之间的密封防水性能。
13.在本发明中,还涉及一种控水阀,包括进水阀管以及阀体,所述阀体包括进水侧和出水侧,所述进水侧形成法兰式安装板,所述进水阀管上、与所述法兰式安装板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法兰式对接板,所述法兰式安装板与所述法兰式对接板之间形成紧固安装。
14.通过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改进,本发明的进水阀管达到了长度可调节的性能,使之在实际的应用场合中,适用范围大大的提高,实用性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15.图1本发明中进水阀管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定位板和稳压块与进水管之间的配合立体示意图;
17.图3是本发明中进水管的立体示意图;
18.图4是本发明中外管的立体示意图;
19.图5是图4分解示意图;
20.图6是本发明中定位板的立体示意图;
21.图7是本发明中稳压块的立体示意图;
22.图8是本发明中进水阀管与阀体的装配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图1

图7显示,本实施例采用一种进水阀管,其中图1结合图2明显显示,本实施例的进水阀管包括
24.进水管1:其外表面上形成若干轴向阵列分布的定位凸环10,所述每相邻两个定位凸环10之间形成定位卡槽11,在现有技术中,部分进水管的外表面上也设置有若干定位卡槽11,但是这种结构的定位卡槽11乃是专用于设置橡胶密封圈,用以防止水流外泄;
25.外管2:其套设在所述进水管1上,并且其上形成径向延伸的安装壳体20,从图4和图5可知,所述外管2还包括装设在其下端位置的弹压缓冲垫25以及活动螺母26,所述安装壳体20内腔装设有复位弹簧21和定位板22,所述复位弹簧21一端抵接在所述安装壳体20所具有的端盖200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定位板2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22通过所述复位弹簧21的弹性作用而与所述定位卡槽11形成卡接,具体而言,进一步结合图3和图6显示可知,其卡接结构描述如下:所述定位板22上、靠近所述进水管1的一端形成延伸进所述定位卡槽11的定位侧板220,图5结合图2显然可知,所述定位侧板220的端部形成与所述定位卡槽11的槽底匹配的弧形槽2200,为提高定位板22与定位卡槽11之间卡接结构的稳定性,该定位侧板220设置为彼此相对应设置的两片,所述两片定位侧板220之间形成宽度与所述定位凸环10适配的定位凹槽221,显然,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定位侧板220设置成厚度与定位卡槽11的槽宽相适配的结构,以此更进一步的保障定位板22与进水管1之间的卡接结构稳定性;图1中明显显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22具有延伸出所述安装壳体20并用于拨动所述定位板22移动的拨杆222,并且结合图4和图5可知,为了提升定位板22移动时的稳定可靠性,在所述安装壳体20内连接有与所述定位凹槽221的厚度适配的导向筋201。
26.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对进水阀管长度方向的调节原理描述如下:在初始状态下,定位板22受到复位弹簧21的弹性作用而处于与定位卡槽11的卡接状态,当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而调整进水阀管的长度时,只需拨动拨杆222,使定位板22脱离定位卡槽11,然后将外管2进行轴向移动便可,操作简便,有效拓展了应用场合。
27.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20内腔还装设有弹性压簧23和稳压块24,图5中显示可知,所述稳压块24与所述定位板22之间设置有隔板202,所述弹性压簧23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端盖200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稳压块24上,结合图7显示,所述稳压块24上、靠近进水管1的一端形成弧形稳压槽240,该弧形稳压槽240与所述定位凸环10匹配,之所以在安装壳体20的内腔另外设置一个稳压块24,是因为通过弹性压簧23的弹性作用,有效的将稳压块24抵接在定位凸环20上,提高了外管2进行轴向运动时的紧凑性,即使拨动拨杆222使定位板22脱离定位卡槽11,也不会使得外管2在轴向移动时产生松动感,提升了触感;另外,进一步结合图7可知,为了降低外管2轴向移动时的阻力,在所述稳压块24上、沿所述进水管1进行轴向运动的方向上形成斜导向面241,虽然图7中显示只有一个斜导向面241,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由于外管2是在进水管1的轴向方向上形成上下移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该斜导向面241可设置成轴向方向的上下两个,以便于外管2的轴向往复移动。
28.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进水阀管结构的可靠紧凑性,图1、图3显示可知,所述进水阀管还包括
29.限位卡环3:其装设在进水管1的靠上端位置的定位卡槽11上,用以对所述外管2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形成限位;
30.密封圈(附图中并未标志):其装设在所述进水管的下端位置,用以保障进水管1与外管2之间的密封防水性能,防止水流通过外管2与进水管1之间的间隙泄流出来。
31.图8显示,在本实施例中,还涉及一种控水阀,包括进水阀管以及阀体4,所述阀体4包括进水侧a和出水侧b,所述进水侧a形成法兰式安装板40,所述进水阀管上、与所述法兰式安装板40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法兰式对接板12,所述法兰式安装板40与所述法兰式对接板12之间通过诸如螺栓、铆钉等紧固件形成紧固安装。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精神所引申出的,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权利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依据所附的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附图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