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打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64474发布日期:2022-03-09 01:51阅读:6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打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打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地面有足够抵抗压力的强度,一般会在地基上打桩,让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通过桩传到地面以下很深的位置,使得建筑物基础更加坚固,传统的打桩方式是使用钻孔先在地基内开槽口,再使用铁锤将桩体打入槽口内,但这样的人工操作方式,较难彻底打入地基内部,打桩精度较低,劳动力强,且在对桩体进行运送时,多为推车运送,在开好槽口后,还需人工搬动桩体放入槽口内才可进行打桩工作,影响工作效率。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高效率、无需人工打桩、且上料方便,有效减少劳动量的建筑工程地基打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使用转孔先开槽再人工打桩的方式效率过低,劳动量大,且还需人工搬动桩体放入槽口内进行打桩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无需人工打桩、且上料方便,有效减少劳动量的建筑工程地基打桩装置。
5.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打桩装置,包括有底座、滚轮、推把、第一支撑架、储料框、支撑柱、升降架、第一弹簧、压块、第二弹簧、打桩机构和下料机构,底座内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转动式设有滚轮,底座左侧设有推把,推把上侧设有橡胶套,可起到防滑的效果,人们在拉动推把时不易打滑,底座顶部左后侧设有第一支撑架,底座顶部右侧设有储料框,储料框前部左侧设有连接环,底座顶部左前侧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侧滑动式设有升降架,升降架与支撑柱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升降架右侧滑动式设有压块,压块与升降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升降架前部设有打桩机构,第一支撑架与储料框顶部之间连接有下料机构,底座前部右侧开有下压口,连接环与下压口对齐。
6.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打桩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架、电机、转动轴、缺齿轮、第一齿条、直齿轮和第二齿条,升降架前部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设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上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中间设有缺齿轮,压块上部左侧设有第一齿条,缺齿轮与第一齿条配合,转动轴前后对称设有直齿轮,底座顶部左前侧位于支撑柱右侧的位置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安装有第二齿条,螺栓安装在第二齿条下侧与底座配合,第二齿条位于升降架的外部,两个直齿轮均与第二齿条配合。
7.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下料机构包括有下料框、第一滑动架、第一推动板、第三弹簧、第二推动板、拉把和第四弹簧,第一支撑架与储料框顶部之间连接有下料框,下料框底部右后侧开有下料口,下料口与储料框对齐,下料框后部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动架,第一滑动架右侧设有第一推动板,第一推动板与下料框滑动式相连,第一滑动架上下两侧与下料框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下料框内部前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推动板,第二推动板与
第一推动板接触,第二推动板左右两侧与下料框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第二推动板前部右侧设有拉把,拉把位于下料框前部,拉把与下料框接触。
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包括有第一推动架、滑杆、第五弹簧和第二滑动架,底座顶部左前侧位于支撑柱外部的位置前后对称滑动式设有滑杆,两根滑杆右端均与第二齿条相连,两根滑杆左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滑动架,第二滑动架与底座滑动式相连,第二滑动架位于支撑柱的外部,升降架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推动架,第一推动架与第二滑动架配合,第二齿条下部左侧前后两侧与底座之间均连接有第五弹簧,两根第五弹簧均套在同侧的滑杆上。
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推料机构,推料机构包括有第二推动架、第四滑动架、滑动板和第六弹簧,第二滑动架后侧设有第二推动架,储料框内部后侧滑动式设有滑动板,滑动板与下料口配合,滑动板左右两侧与储料框之间均连接有第六弹簧,滑动板前部左侧设有第四滑动架,第四滑动架与第二推动架配合。
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上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撑架、滑动杆、推动块和复位弹簧,储料框右部前侧设有第三支撑架,第三支撑架上侧滑动式设有滑动杆,滑动杆左侧设有推动块,滑动杆与第三支撑架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在滑动杆上,推动块位于储料框内部。
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稳固机构,稳固机构包括有螺杆、转动块和转把,底座左侧前后对称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杆,两根螺杆的顶部均设有转把,两根螺杆的底部均转动式设有转动块。
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推把上侧设有橡胶套。
13.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电机工作使压块间歇的向下移动捶打桩体,将桩体打入地面内部,如此可无需人工将桩体打入地面内部,整体工作效率较高;2、在滚轮的作用下人们推动本发明更加便利,同时还可人工操作螺杆带动转动块向下移动与地面接触,可防止滚轮随意转动,起到刹车的作用;3、第一推动板会先将其对齐一行的桩体推送使用,再然后第二推动板将对应的一行桩体推至与第一推动板对齐使用,如此可实现半自动下料,减少人工操作的麻烦;4、升降架带动压块向下移动将桩体打入地面内部后,升降架将同时使第一推动架带动第二齿条向右侧移动不再与直齿轮接触,如此便可使打桩机构整体向上移动复位,可无需人工拉动第二齿条,更加自动化省力;5、第二滑动架向右侧移动将使滑动板推动一根桩体向前侧移动,在达到下一处打桩位置后,将在推动块的作用下推送至下压口上进行打桩工作,一体化进行,无需人工另外使用工具推送桩体。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打桩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复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推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发明推料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23.图10为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11为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2为本发明稳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名称:1-底座,2-滚轮,3-推把,4-第一支撑架,5-储料框,6-支撑柱,7-升降架,8-第一弹簧,9-压块,10-第二弹簧,11-打桩机构,110-第二支撑架,111-电机,112-转动轴,113-缺齿轮,114-第一齿条,115-直齿轮,116-第二齿条,12-下料机构,120-下料框,121-第一滑动架,122-第一推动板,123-第三弹簧,124-第二推动板,125-拉把,126-第四弹簧,13-复位机构,130-第一推动架,131-滑杆,132-第五弹簧,133-第二滑动架,14-推料机构,140-第二推动架,141-第四滑动架,142-滑动板,143-第六弹簧,15-上料机构,150-第三支撑架,151-滑动杆,152-推动块,153-复位弹簧,16-稳固机构,160-螺杆,161-转动块,162-转把。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本文中为零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如: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28.实施例1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打桩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有底座1、滚轮2、推把3、第一支撑架4、储料框5、支撑柱6、升降架7、第一弹簧8、压块9、第二弹簧10、打桩机构11和下料机构12,底座1内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转动式设有滚轮2,底座1左侧设有推把3,推把3上侧设有橡胶套,可起到防滑的效果,人们在拉动推把3时不易打滑,底座1顶部左后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支撑架4,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用于放置桩体的储料框5,储料框5前部左侧焊接有用于对桩体进行限位的连接环,底座1顶部左前侧焊接有支撑柱6,支撑柱6上侧滑动式设有升降架7,升降架7与支撑柱6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8,升降架7右侧滑动式设有用于将桩体打入基地内的压块9,压块9与升降架7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0,升降架7前部设有打桩机构11,第一支撑架4与储料框5顶部之间连接有用于桩体半自动下料的下料机构12,底座1前部右侧开有用于桩体与基地接触打桩的下压口,连接环与下压口对齐。
29.打桩机构11包括有第二支撑架110、电机111、转动轴112、缺齿轮113、第一齿条114、直齿轮115和第二齿条116,升降架7前部设有第二支撑架110,第二支撑架110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的电机111,电机111输出轴上设有转动轴112,转动轴112中间设有缺齿轮113,压块9上部左侧设有第一齿条114,缺齿轮113与第一齿条114配合,转动轴112前后对称设有直齿轮115,底座1顶部左前侧位于支撑柱6右侧的位置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安装有第二齿条116,螺栓安装在第二齿条116下侧与底座1配合,第二齿条116位于升降架7的外部,两个直齿轮115均与第二齿条116配合。
30.下料机构12包括有下料框120、第一滑动架121、第一推动板122、第三弹簧123、第二推动板124、拉把125和第四弹簧126,第一支撑架4与储料框5顶部之间连接有用于放置桩体的下料框120,下料框120底部右后侧开有用于桩体下料的下料口,下料口与储料框5对齐,下料框120后部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动架121,第一滑动架121右侧设有用于推动桩体至下料口上的第一推动板122,第一推动板122与下料框120滑动式相连,第一滑动架121上下两侧与下料框120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123,下料框120内部前侧滑动式设有用于推动桩体的第二推动板124,第二推动板124与第一推动板122接触,第二推动板124左右两侧与下料框120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126,第二推动板124前部右侧设有拉把125,在拉把125的作用下人们拉动第二推动板124时更加方便,拉把125位于下料框120前部,拉把125与下料框120接触。
31.当人们需要对地基指定位置进行打桩时,人们可先向左侧拉动第一滑动架121,第三弹簧123被压缩,第一滑动架121将带动第一推动板122向左侧移动,人们可同时向前侧拉动拉把125,带动第二推动板124向前侧移动,第四弹簧126被压缩,接着可将一根桩体放在下料口上,便可接着将桩体填满下料框120内部,使得桩体与第一推动板122和第二推动板124接触,掉落至储料框5内的一根桩体可挡住下料口,下料框120内的桩体不会掉落,人们便可松开拉把125与第一滑动架121,接着人们还可将桩体填满储料框5内部,桩体都放置完毕后,人们可拉动推把3,带动本装置移动,进而带动滚轮2转动,滚轮2转动使得本装置有移动更为便利,当本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后,人们可使下压口与指定位置对齐,便可使用工具从后往前推动储料框5内的桩体,使得最前侧的一根桩体被推送至连接环上,便可掉落至下压口上与地面接触,桩体将与压块9对齐,这时储料框5内最后侧将留有一个空隙,将没有桩体挡住下料口,第一滑动架121将在第三弹簧123轻微复位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推动板122向右侧移动,第一推动板122将推动一根桩体至下料口上,使得一根桩体掉落至储料框5内部后侧的位置上,随后人们便可启动电机111工作,使得电机111输出轴转动带动转动轴112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直齿轮115与缺齿轮113转动,直齿轮115转动将沿着第二齿条116向下移动,进而使转动轴112、电机111、缺齿轮113、第二支撑架110、升降架7、第一齿条114和压块9向下移动,升降架7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弹簧8被压缩,缺齿轮113有齿部分转动将带动第一齿条114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压块9向上移动蓄力,压块9将沿着升降架7向上移动,第二弹簧10被压缩,在直齿轮115与第二齿条116配合作用下,升降架7与其上部件向下移动使得压块9与桩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当缺齿轮113有齿部分不再与第一齿条114接触时,这时的第二弹簧10也压缩至极限,压块9将在第二弹簧10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捶打桩体,可将桩体捶打至地面内,如此缺齿轮113转动将间歇的使压块9向下移动捶打桩体,当升降架7向下移动至一定位置后,而桩体也即将彻底打入地面内部,在这之前的几次捶打中,压块9每一次的蓄力捶打,第二弹簧10在复位时都并未完全复位,如此可使第二弹簧10在每一次的极限压缩后的复位达到足够的弹力,可使压块9的力越来越大,更快的将桩体打进地面内部,在桩体彻底打进地面内部后,人们可关闭电机111,接着将固定第二齿条116的螺栓取出,便可向右侧移动第二齿条116,使得第二齿条116不再与直齿轮115接触,这时升降架7将在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支撑架110、电机111、转动轴112、直齿轮115和缺齿轮113向上移动复位,升降架7向上移动使得在捶打桩体过程中未完全复位的第二弹簧10复位,升降架7进而带动压块9向上移动复位,在这些部件都复位后,人们向左侧移动第二齿条116复位至初始位置,
使得第二齿条116重新与两个直齿轮115啮合,便可使用螺栓重新使第二齿条116与底座1固定,人们可拉动推把3,带动本装置移动至下一处位置,可重复以上操作对指定位置进行打桩工作,在进行打桩工作中,人们需要在去到打桩位置时使用工具将储料框5内的桩体推送至下压口上进行打桩工作,同时位于第一推动板122右侧一行的桩体会慢慢推送使用,在第三弹簧123复位作用下也将使第一滑动架121与第一推动板122缓慢复位,因第一滑动架121会挡住前侧一行的桩体,前侧一行的桩体将不做出反应,在后侧一行的桩体使用完毕后,人们先暂停打桩工作,可向左侧拉动第一滑动架121,带动第一推动板122向左侧移动,第三弹簧123被压缩,第一推动架130将不再挡住前侧一行的桩体,这时第二推动板124将在第四弹簧126的作用下带动拉把125向后侧移动复位,第二推动板124向后侧移动将推动前侧一行的桩体向后侧移动,使得后侧一行的桩体与第一推动板122接触对齐,人们便可松开第一滑动架121,如此第一推动板122将推动桩体通过下料口掉落至储料框5内使用,当下料框120内的桩体都使用完毕后,人们需依照上侧操作将下料框120重新填满两行的桩体,可继续进行打桩工作,在施工地的基地打桩完成后,将本装置推回初始位置即可。
32.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2、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还包括有复位机构13,复位机构13包括有第一推动架130、滑杆131、第五弹簧132和第二滑动架133,底座1顶部左前侧位于支撑柱6外部的位置前后对称滑动式设有滑杆131,两根滑杆131右端均与第二齿条116通过螺栓连接,两根滑杆131左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滑动架133,第二滑动架133与底座1滑动式相连,第二滑动架133位于支撑柱6的外部,升降架7顶部左侧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推动架130,第一推动架130与第二滑动架133配合,第二齿条116下部左侧前后两侧与底座1之间均连接有第五弹簧132,两根第五弹簧132均套在同侧的滑杆131上。
33.在需要进行打桩工作时,人们将螺栓取下,便可操作电机111使升降架7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推动架130向下移动,第一弹簧8被压缩,在桩体彻底打入地面内部时,第一推动架130将与第二滑动架133接触,使得第二滑动架133与滑杆131向右侧移动,第五弹簧132被拉伸,进而带动第二齿条116向右侧移动,使得第二齿条116不再与直齿轮115接触,这时人们可迅速拉着第二齿条116,防止第二齿条116复位,然后关闭电机111,第二齿条116不与直齿轮115接触后,升降架7将在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推动架130向上移动复位,使得第一推动架130不再与第二滑动架133接触,升降架7进而带动打桩机构11整体与压块9向上移动复位,在打桩机构11整体复位完毕后,人们可松开第二齿条116,使得第二齿条116在第五弹簧132的作用下带动滑杆131与第二滑动架133向左侧移动复位,如此操作可在桩体打入地面后自动使第二齿条116向右侧移动,操作简单快速,在后续的打桩工作中,可无需使用螺栓固定第二齿条116。
34.还包括有推料机构14,推料机构14包括有第二推动架140、第四滑动架141、滑动板142和第六弹簧143,第二滑动架133后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推动架140,储料框5内部后侧滑动式设有用于推送桩体的滑动板142,滑动板142与下料口配合,滑动板142左右两侧与储料框5之间均连接有第六弹簧143,滑动板142前部左侧焊接有第四滑动架141,第四滑动架141与第二推动架140配合。
35.还包括有上料机构15,上料机构15包括有第三支撑架150、滑动杆151、推动块152
和复位弹簧153,储料框5右部前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支撑架150,第三支撑架150上侧滑动式设有滑动杆151,滑动杆151左侧焊接有用于推动桩体至下压口上的推动块152,滑动杆151与第三支撑架150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53,复位弹簧153套在滑动杆151上,推动块152位于储料框5内部。
36.在进行打桩工作中,升降架7带动第一推动架130向下移动至与第二滑动架133接触,使得第二滑动架133带动第二推动架140向右侧移动,第二推动架140将推动第四滑动架141与滑动板142向前侧移动,第六弹簧143被压缩,滑动板142将推动储料框5内的桩体向前侧移动,使得储料框5内最前侧的一根桩体推送至与推动块152对齐,在滑动板142向前侧移动时也将挡住下料口,防止下料框120内的桩体掉落,随后人们操作使第二滑动架133带动第二推动架140向左侧移动复位,第二推动架140将不再与第四滑动架141接触,滑动板142将在第六弹簧143的作用下带动第四滑动架141向后侧移动复位,滑动板142向后侧移动不再挡住下料口,这时下料框120内的一根桩体将掉落至滑动板142前方的位置上,接着人们可推动本装置,将本装置推送至下一处打桩地点,在下压口与指定位置对齐后,人们可向左侧移动滑动杆151,带动推动块152向左侧移动,复位弹簧153被压缩,推动块152向左侧移动可推动对应的桩体向左侧移动至连接环上,桩体将掉落至下压口内与地基接触,推动块152向左侧移动还可挡住其余的桩体,当桩体掉落至下压口内后,人们便可松开滑动杆151,使得滑动杆151在复位弹簧153的作用下带动推动块152向右侧移动复位,如此可在一根桩体打桩完毕后,自动推送一根桩体至与推动块152对齐的位置,便于在下一处打桩地点进行打桩工作,可自动进行,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麻烦。
37.还包括有稳固机构16,稳固机构16包括有螺杆160、转动块161和转把162,底座1左侧前后对称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杆160,两根螺杆160的顶部均焊接有转把162,两根螺杆160的底部均转动式设有用于与地面接触,可对滚轮2起到刹车作用的转动块161。
38.在人们推动本装置到达指定位置后,转动转把162,带动螺杆160转动并向下移动,螺杆160向下移动带动转动块161向下移动,使得转动块161与地面接触,可卡住本装置,防止滚轮2转动影响打桩工作,当人们一处打桩完毕需推动本装置时,可反向转动转把162,带动螺杆160反向转动的同时向上移动复位,进而带动转动块161向上移动不再与地面接触,人们便可推动本装置。
39.应当理解,以上的描述仅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变型形式将包含在本文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