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54328发布日期:2021-09-15 08:1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通过修建边坡对水流进行引导,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需要使用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装置,但是现有的边坡防护装置体积大,不便于对其移动并及时的固定,同时现有的边坡防护装置稳定性差,不便于稳固的固定在边坡上,不能满足实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边坡防护装置不便于移动并及时固定以及不便于稳固的固定在边坡上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装置,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底部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螺杆,螺杆的右端延伸至矩形块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摇盘,矩形槽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导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梯形块,梯形块螺纹套设在螺杆的外侧,矩形槽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均固定杆连接有滑动杆,两个滑动杆的外侧均滑动套设有长形块,两个长形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矩形槽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长形块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三角块,三角块与梯形块相配合,矩形槽内设有移动板,长形块与移动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移动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四个轮子。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板,防护板的后侧开设有两个长形槽,两个长形槽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方块,转动杆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圆形槽,多个第一圆形槽中的一个第一圆形槽内卡装有第一固定杆,防护板的后侧开设有两个方形槽,第一固定杆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方形槽内,第一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长板,长板的下表面与对应的方形槽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方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长形槽内设有第二圆杆,第一圆杆滑动套设在第二圆杆的外侧,第二圆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块,第一圆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第二圆杆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圆形槽,多个第二圆形槽中的一个第二圆形槽内卡装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延伸至连接块的前侧,第二固定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拉块,拉块的后侧与对应的连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槽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均固定
连接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螺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梯形块的右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一圆孔和螺纹孔,第一圆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导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螺纹孔与螺杆螺纹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方块的右侧均开设第二圆孔,第二圆孔的内壁与对应的转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连接块的前侧均开设有第三圆孔,第三圆孔的内壁与对应的第二固定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装置,通过防护板、矩形块、摇盘、梯形块、螺杆和第一弹簧的设置与配合,使得四个轮子便于收纳至矩形槽内,使矩形块与地面接触从而达到对防护板进行固定的作用,解决了解决了现有的边坡防护装置不便于移动并及时固定的问题。
15.2、该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装置,通过长板、第一圆杆、第二圆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弹簧的设置与配合,使得两个锥形块可以快速的插入至地面内对防护板进行进一步的加固,解决了现有的边坡防护装置不便于稳固的固定在边坡上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的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2的a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3的b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图4的c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防护板;2、矩形块;3、摇盘;4、转动杆;5、方块;6、第一圆杆;7、第二圆杆;8、锥形块;9、轮子;10、连接杆;11、移动板;12、滑动杆;13、第一弹簧;14、长形块;15、三角块;16、梯形块;17、螺杆;18、长板;19、第二弹簧;20、导向杆;21、连接块;22、第三弹簧;23、第二固定杆;24、第一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

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装置,包括矩形块2,矩形块2的底部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螺杆17,螺杆17的右端延伸至矩形块2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摇盘3,矩形槽的左侧内壁和
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20,导向杆20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梯形块16,梯形块16螺纹套设在螺杆17的外侧,矩形槽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均固定杆连接有滑动杆12,两个滑动杆12的外侧均滑动套设有长形块14,两个长形块14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矩形槽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两个长形块14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三角块15,三角块15与梯形块16相配合,矩形槽内设有移动板11,长形块14与移动板11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移动板11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四个轮子9。
27.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矩形块2的设置起到了支撑固定的作用,摇盘3的设置便于操作者使用,螺杆17的设置起到了带动梯形块16左右移动的作用,梯形块16的设置便于对两个三角块15进行挤压。
28.具体的,矩形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板1,防护板1的后侧开设有两个长形槽,两个长形槽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转动杆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方块5,转动杆4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圆形槽,多个第一圆形槽中的一个第一圆形槽内卡装有第一固定杆24,防护板1的后侧开设有两个方形槽,第一固定杆24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方形槽内,第一固定杆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长板18,长板18的下表面与对应的方形槽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9,方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6,长形槽内设有第二圆杆7,第一圆杆6滑动套设在第二圆杆7的外侧,第二圆杆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块8,第一圆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1,第二圆杆7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圆形槽,多个第二圆形槽中的一个第二圆形槽内卡装有第二固定杆23,第二固定杆23延伸至连接块21的前侧,第二固定杆2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拉块,拉块的后侧与对应的连接块2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2。
29.本实施例中,转动杆4的设置便于对锥形块8进行旋转到合适的位置,方块5的设置便于带动第一圆杆6转动,长板18的设置便于使第一固定杆24向上移动。
30.具体的,矩形槽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螺杆17的外侧固定连接。
31.本实施例中,通过轴承的设置对螺杆17进行定位,使得螺杆17只能转动,不会出现位置偏移的现象。
32.具体的,梯形块16的右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一圆孔和螺纹孔,第一圆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导向杆20的外侧滑动连接,螺纹孔与螺杆17螺纹连接。
33.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第一圆孔的设置,使得梯形块16只能在两个导向杆20的外侧左右滑动,不会出现位置偏移的现象,螺纹孔的设置使得螺杆17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并及时的固定。
34.具体的,两个方块5的右侧均开设第二圆孔,第二圆孔的内壁与对应的转动杆4的外侧固定连接。
35.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圆孔的设置,使得方块5固定套设在转动杆4的外侧,便于转动杆4带动方块5转动。
36.具体的,两个连接块21的前侧均开设有第三圆孔,第三圆孔的内壁与对应的第二固定杆23的外侧滑动连接。
37.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圆孔的设置,使得第二固定杆23在对应的连接块21内前后滑动不会出现位置偏移的现象。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需要将防护板1移动到边坡合适的位置并固定时,转动摇盘3带动螺杆17转动,螺杆17带动梯形块16向左移动,梯形块16在两个导向杆20的外侧滑动,梯形块16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对两个三角块15进行挤压,两个三角块15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三角块15带动对应的长形块14移动,长形块14在对应的滑动杆12的外侧滑动,长形块14在移动的过程中对对应的第一弹簧13进行压缩,长形块14在移动的过程中对对应的连接杆10进行挤压,两个连接杆10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带动移动板11向下移动,移动板11带动四个轮子9向下移动,当轮子9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使矩形块2与地面不接触时,停止转动摇盘3,紧接着推动防护板1带动轮子9在地面滚动移动,当防护板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需要固定时,转动摇盘3带动梯形块16向右移动,同理当梯形块16向右移动到与两个三角块15不接触时,使处于压缩状态些的两个第一弹簧13复位,第一弹簧13的弹力使两个长形块14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长形块14放松对连接杆10的挤压力,两个连接杆10带动移动板11向上移动,移动板11带动四个轮子9向上移动,使矩形块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防护板1被固定在地面上;
39.当需要对的防护板1与地面进行加固时,向上推动两个长板18带动对应的第一固定杆24向上移动,使第一固定杆24与对应的转动杆4外侧多个第一圆形槽中的一个第一圆形槽相分离,长板18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对对应的第二弹簧19进行拉伸,紧接着向后拉动两个第一圆杆6,第一圆杆6带动对应的转动杆4转动,转动杆4带动对应的方块5旋转,第一圆杆6带动对应的第二圆杆7转动,第二圆杆7带动对应的锥形块8转动,当锥形块8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时,放松对长板18的推力,使处于拉伸状态下的第二弹簧19复位,第二弹簧19的弹力带动长板18向下移动,长板18带动对应的第一固定杆24与对应的多个第一圆形槽中的一个第一圆形槽相卡装,在向后拉动拉块带动对应的第二固定杆23向后移动,使第二固定杆23与对应的多个第二圆形槽中的一个第二圆形槽向分离,拉块在向后移动的过程中对对应的第三弹簧22进行拉伸,在紧接着,向下移动第二圆杆7带动对应的锥形块8向下移动,当锥形块8与地面接触并插入在地面时,放松对拉块的拉力,使处于拉伸状态下的第三弹簧22复位,第三弹簧22的弹力带动拉块向前移动,拉块带动对应的第二固定杆23向前移动并与对应的多个第二圆形槽中的一个第二圆形槽相卡装,从而使得两个锥形块8被插入在地面对防护板1进行了加固。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