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疏水防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5723发布日期:2021-10-16 10:28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底板疏水防潮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与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疏水防潮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日渐普遍,并逐渐向着更大更深的方向发展,开发商对于成本控制和工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住宅类项目,设计师一般采用降低板厚、减小配筋的方式控制成本,施工单位则因为工期紧张使得施工质量难以保障,地下室开裂、渗漏、潮湿、发霉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这类问题在东南沿海地下水位偏高地区尤为严重。
3.一般来说,地下室外墙和顶板采用防水卷材和混凝土自防水结合的方式,而且防水卷材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铺设的,因此即使混凝土出现一些裂缝并不会导致结构渗水问题出现;而地下室底板一般仅依靠底板混凝土自防水或与反粘防水卷材结合的防水措施,而反粘防水卷材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而底板在高水位时会受到较大的地下水浮力,导致出现大量裂缝和渗水现象,严重影响地下室的正常使用,这种裂缝一旦出现将很难补救。传统地下室防水方法以“防”为主的思路不能很好的解决地下室渗漏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分析,只有转变思维,由“防水”转为“疏水”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背景中地下室底板防水出现的种种问题,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疏水防潮结构,以解决地下室底板开裂渗水影响地下室正常使用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地下室底板疏水防潮结构,它包括疏水板、钢筋网和混凝土面层;若干块疏水板铺设于地下室底板上方,且相邻疏水板之间连续搭接,形成一个覆盖地下室底板表面的整体;所述疏水板上呈阵列形式设有若干向下凸起的疏水板脚,疏水板通过各疏水板脚支撑于地下室底板上,相邻两个疏水板脚之间形成疏水通道;所述混凝土面层浇筑于疏水板上方且填充满每个疏水板脚,其顶面抹平;所述钢筋网布设于混凝土面层的层体中。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疏水板采用pvc材料,材料厚度不小于0.2mm,疏水板为单幅宽度不小于1800mm的卷材。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疏水板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加劲肋。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疏水板脚高度为10~20mm,在阵列中相邻疏水板脚的横向和纵向间距均不大于50mm。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疏水板脚的横截面为花瓣形,且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递减。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相邻疏水板之间采用凹槽扣接的方式搭接。
12.进一步的,相邻疏水板的搭接部分不应小于2个疏水板脚的宽度。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筋网为4~6.5mm单层双向钢筋网,其上浇筑的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疏水板脚形成的疏水通道连通地下室中的排水沟和集水井。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面层由细石混凝土浇筑而成。
16.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以“疏水”代“防水”,从根本上上解决地下室底板开裂渗漏问题;2)该结构不仅可以作为新建建筑的一种防渗漏措施,还可以解决既有建筑底板开裂渗漏问题;3)该结构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工期短、成本低,疏水排水效果显著,疏水板不仅有疏水作用,还有防潮效果,彻底解决困扰业界多年的地下室返潮发霉的问题;4)由于混凝土面层与地下室底板彻底脱开,即使底板存在混凝土裂缝也无法到达面层,使得面层不存在裂缝,表观效果好。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地下室底板疏水防潮结构剖面示意图。
19.图2是疏水板扣接施工示意图。
20.图3是疏水板平面和剖切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疏水板局部放大详图。
22.图5是疏水板脚局部放大详图。
23.图中:1、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底板,3、疏水板,31、疏水通道,32、疏水板脚,33、加劲肋,34、花瓣形凸起,4、钢筋网,5、混凝土面层,6、排水沟,7、混凝土侧墙。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底板疏水防潮结构,其基本结构包括疏水板3、钢筋网4和混凝土面层5。该地下室种,混凝土底板2设置于混凝土垫层1上,沿混凝土侧墙7开设有排水沟6。其中,疏水板3平铺于地下室底板2上方。为了便于制造和使用,每一块疏水板3具有一定的幅宽,可以制造成卷材形式。参见图2所示,整个地下室底板2上表面通过多块疏水板3连续搭接,形成一个覆盖地下室底板2表面的整体。
26.参见图3所示,每块疏水板3并非平面形式,而是在板面上呈矩形阵列形式设有若干疏水板脚32,每一个疏水板脚32均从板面向下凸起,且所有疏水板脚32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使得整块疏水板3通过各疏水板脚32平稳地支撑于地下室底板2上。相邻疏水板脚3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因此当疏水板3置于地下室底板2上表面时,相邻两个疏水板脚32之间形成疏水通道31。疏水板脚32形成的每个疏水通道31应当连通地下室中的排水沟6,使得疏水通道31中聚集的水能够沿着排水沟6排入集水井中。
27.疏水板3采用疏水材料制成,其材质和尺寸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实施例
中,综合考虑制造成本和使用效果,疏水板3可采用疏水的pvc材料,材料厚度不小于0.2mm,疏水板3为单幅宽度不小于1800mm的卷材。
28.另外,参见图4所示,由于疏水板3需要承担上方荷载,因此疏水板3上可以设有纵横交错的加劲肋33,以增大疏水板的整体刚度,减少疏水板3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形变。
29.疏水板3上设置的疏水板脚32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本实施例中可设置疏水板脚32的高度为10~20mm;在疏水板脚32的阵列中,相邻疏水板脚32的横向和纵向间距均不大于50mm。另外,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疏水板脚32的横截面可以设置为花瓣形,且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递减。这种形状的疏水板脚32上具有众多的花瓣形凸起34,可以增大疏水板脚32的刚度,提高其承载能力。
30.由于疏水板3上存在疏水板脚32,因此相邻疏水板3之间采用凹槽扣接的方式搭接,即一块疏水板3搭接侧的疏水板脚32卡入另一块疏水板3搭接侧的疏水板脚32凹槽中,实现两者的拼接。为了保证拼接部位的牢固性,相邻疏水板3的搭接部分不应小于2个疏水板脚32的宽度。
31.另外,该疏水板3并非直接外露使用的,在该疏水板3的上方需要浇筑混凝土面层5作为保护和修饰。参见图1中所示,混凝土面层5浇筑于疏水板3上方且需要填充满每个疏水板脚32,混凝土面层5的顶面抹平,保持平整状态。为了加强混凝土面层5的结构强度,可以在其中铺设钢筋网4,钢筋网4一般平面布设于混凝土面层5的层体中部位置,上下均具有混凝土层体。
32.混凝土面层5和钢筋网4的具体材质和规格可根据相应的设计要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混凝土面层5由细石混凝土浇筑而成,而钢筋网4为4~6.5mm单层双向钢筋网,其上浇筑的混凝土面层5厚度不应小于30mm。
33.基于以上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该地下室底板疏水防潮结构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34.步骤1:将地下室底板表面清理干净,要求表面平整、光洁,不能存在酥松、起砂、坑洼、空鼓等现象。
35.步骤2:将pvc疏水板卷材依次搭接铺设在地下室底板之上,相邻疏水板之间搭接两个疏水板脚的宽度,每铺设一定的面积应采用水泥浆将已铺设的疏水板压住固定,防止疏水板移动翘边,如果存在结构排水沟,将疏水板铺设至排水沟边沿,如果需要设置建筑排水沟,铺设至建筑排水沟位置疏水板应断开,并预留建筑排水沟位置。
36.步骤3:用c20细石混凝土均匀将pvc疏水板的板脚填满,用直杆抹平,混凝土高度控制在高出疏水板面10~20mm。
37.步骤4:等到步骤3所述的细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绑扎φ6@200单层双向钢筋网并置于细石混凝土之上,继续浇筑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检查排水沟位置疏水通道是否被混凝土堵住,如果通道被堵应及时疏通。
38.步骤5:以上是针对新建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的具体实施方案,如果既有建筑存在底板开裂渗漏问题,建筑净高满足要求时,可不将原建筑面层铲除,原面层打扫洁净以后可直接铺设疏水板;如果铺设完疏水板建筑净高不满足要求时,应先将原建筑面层铲除,保证表面平整洁净,然后参照上述步骤铺设疏水板,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即可。
39.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面层是与底板混凝土是脱开的,底板混凝土裂缝无法
向上反射,因此新浇筑的混凝土面层不会产生结构裂缝;另外pvc疏水板具有一定的柔性,即使在外荷载的作用下发生轻微的变形也不会开裂,不会影响疏水板的正常使用。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