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效果好的道路桥梁排水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9847发布日期:2021-09-25 10:2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效果好的道路桥梁排水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桥建设领域,具体为一种排水效果好的道路桥梁排水沟。


背景技术:

2.我国是建设大国,我国的路桥建设水平也是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在道路桥梁的建设之中,施工者往往需要对桥梁进行有效的设计,例如排水,当桥体排水不好时,使得桥面会产生内涝,这样使得整个桥梁的施工非常不便。传统的桥梁排水结构,是将雨水通过排水沟将雨水排走,而一般桥梁所处的地形比较复杂,难于实现通过一条桥梁道路上的排水沟将雨水排走,且建造施工复杂,而才用立管排水结构,因为道路上的雨水携带有泥沙,使得立管排水容易出现堵塞,后期为检修成本高。目前,专利市场上申请号为 cn201920603399.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道路排水沟排水处理结构:包括有雨水篦子、雨水斗、集水沟、路面、泄水管;所述路面为桥梁上的道路路面结构;所述集水沟为路面两旁设置的矩形边沟结构,该集水沟的底部的正中央处设置有一条梯形凸脊结构;所述泄水管竖直贯穿设置在集水沟的正中央处的梯形凸脊结构中,且底端与桥梁排水管相连;所述雨水斗为钢质结构,该雨水斗卡设在泄水管的顶部;所述雨水篦子为矩形板状结构。
3.但是现有的道路桥梁排水沟依旧存在如下技术缺陷:一方面当雨水较大时,单一的排水管无法满足快速排水的目的,使得雨水漫到路面影响路面的交通通行,另一方面排水沟容易渗入垃圾堆积造成堵塞,影响后续的正常排水。因此,为了满足上述使用需求,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排水效果好的道路桥梁排水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效果好的道路桥梁排水沟,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道路桥梁排水沟一方面当雨水较大时,单一的排水管无法满足快速排水的目的,使得雨水漫到路面影响路面的交通通行,另一方面排水沟容易渗入垃圾堆积造成堵塞,影响后续的正常排水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排水效果好的道路桥梁排水沟,包括桥面以及设置于桥面上端的排水沟,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排水沟内贯穿设置有主排水管,所述排水沟内位于主排水管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高度低于主排水管的副排水管,所述排水沟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控制盒,所述主排水管上端螺纹连接有防堵头,所述副排水管外侧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控制盒正面设置有开槽和内槽,所述开槽内活动设置有浮块,所述内槽中间横向设置有隔板,且内槽位于隔板的上下端分别设置plc控制器、蓄电池。
7.优选的,所述副排水管内螺纹插接安装有防堵管,所述防堵管的内壁纵向设置有倾斜的第一刀棱。
8.优选的,所述控制盒的内槽正面设置有配合的盖板,所述盖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控制盒,所述盖板外壁与内槽内壁接触面设置有密封胶。
9.优选的,所述防堵头上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与防堵头上端通过多组倾斜的第二刀棱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开槽内纵向设有活动贯穿浮块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开关,且开关电连接plc控制器、电磁阀。
11.优选的,所述开关外侧均设置有防水膜,上端所述开关的设置高度高于主排水管的上端管口高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对比文件中的技术方案采用主排水管结构实现雨水泥沙分离,并且在排水沟的底部设置两组副排水管辅助排水,副排水管在雨水量较大时主排水管无法及时排泄雨水,会使得浮块继续上升顶到上端的开关从而打开电磁阀将副排水管打开进行协助排水,便于雨水及时排泄防止漫出路面影响交通;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防堵管以及防堵头均采用倾斜的锋利刀棱结构设计,可方便对排水沟中的垃圾进行切割在水流的冲击下排走,防止造成堵塞。综上,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置合理,设置了主排水管进行排水,且当雨水较大时可自动化开启副排水管进行辅助排水防止雨水得不到及时排泄影响交通,另外还设置了防堵管以及防堵头配合切割结构可将雨水中的垃圾进行切割防止造成堵塞,实用效果佳。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副排水管结构剖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控制盒结构剖面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防堵头结构放大示意图。
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
桥面,2

排水沟,3

主排水管,4

副排水管,401

防堵管,402

第一刀棱,5

控制盒,501

盖板,502

紧固件,503

密封胶,6

防堵头,601

连接板,602

第二刀棱,7

plc控制器,8

电磁阀,9

开槽,10

浮块,1001

固定杆,1002

开关,11

隔板,12

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

4,一种排水效果好的道路桥梁排水沟,包括桥面1以及设置于桥面1上端的排水沟2,还包括plc控制器7,排水沟2内贯穿设置有主排水管3,排水沟2内位于主排水管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高度低于主排水管3的副排水管4,排水沟2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控制盒
5,主排水管3上端螺纹连接有防堵头6,副排水管4外侧设置有电磁阀8,控制盒5正面设置有开槽9和内槽,开槽9内活动设置有浮块10,内槽中间横向设置有隔板11,且内槽位于隔板11的上下端分别设置plc控制器7、蓄电池12。
[0023]
更进一步的,副排水管4内螺纹插接安装有防堵管401,防堵管401的内壁纵向设置有倾斜的第一刀棱402,防堵头6上端设置有连接板601,连接板601底部与防堵头6上端通过多组倾斜的第二刀棱602连接。副排水管4中螺纹连接的防堵管401以及内壁的第一刀棱402以及防堵头6外侧的第二刀棱602可对雨水中掺杂的垃圾进行切割防止垃圾堵塞,并且防堵管401以及防堵头6均可采用螺纹拆卸,便于后续的更换维护。
[0024]
更进一步的,控制盒5的内槽正面设置有配合的盖板501,盖板501通过紧固件502固定连接控制盒5,盖板501外壁与内槽内壁接触面设置有密封胶503。后续可通过盖板501配合紧固件502对控制盒5内的plc控制器7以及蓄电池12进行检修维护,并且盖板501与控制盒5连接面的密封胶503可起到防水效果。
[0025]
更进一步的,开槽9内纵向设有活动贯穿浮块10的固定杆1001,固定杆1001的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开关1002,且开关1002电连接plc控制器7、电磁阀8,开关1002外侧均设置有防水膜,上端开关1002的设置高度高于主排水管3的上端管口高度。直至浮块10触碰到固定杆1001顶部的开关1002后,开关1002收到触碰信号传递至plc控制器7,plc控制器7控制副排水管4外侧的电磁阀8打开。
[0026]
实施例的具体应用为:
[0027]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雨水滴落置墙面1上端的排水沟2内,并且此时的副排水管4外侧的电磁阀8对副排水管4处于封闭状态,雨水在排水沟2内堆积直至雨水抵达主排水管3上端的防堵头6。从防堵头6外侧的多组第二刀棱602的缝隙中经过主排水管3排出。并且当雨水较大时,此时仅仅依靠主排水管3难以将雨水快速排泄。进而雨水在排水沟2中漫延,使得控制盒5内开槽9中的浮块10沿着固定杆1001浮动,直至浮块10触碰到固定杆1001顶部的开关1002后,开关1002收到触碰信号传递至plc控制器7,plc控制器7控制副排水管4外侧的电磁阀8打开,此时副排水管4辅助进行排水使得排水沟2内的雨水及时排泄,当排水沟2中的雨水排完后浮块10重新下滑至原位触碰到底部的开关1002后,此时底部的开关1002配合plc控制器7将电磁阀8关闭。并且在排水过程中,副排水管4中螺纹连接的防堵管401以及内壁的第一刀棱402以及防堵头6外侧的第二刀棱602可对雨水中掺杂的垃圾进行切割防止垃圾堵塞,并且防堵管401以及防堵头6均可采用螺纹拆卸,便于后续的更换维护。并且,后续可通过盖板501配合紧固件502对控制盒5内的plc控制器7以及蓄电池12进行检修维护,并且盖板501与控制盒5连接面的密封胶503可起到防水效果。
[0028]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9]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
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