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严寒地区混凝土面板坝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16763发布日期:2021-12-01 10:3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严寒地区混凝土面板坝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面板坝,特别是一种严寒地区混凝土面板坝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北方地区,不仅冬夏温差非常大,昼夜温差也较大,而且水库中不同季节的水位变化也非常大,受水位和温度变化的影响,水库坝体混凝土内外温度变化,特别是温度变化过快,导致坝体坝混凝土产生裂缝,进而导致渗漏、冻害、冲蚀等破坏问题,不仅对结构也有一定损伤,还会严重影响水工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对坝体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3.坝前特别是水位变动区面临更严重的冲磨、冻害、混凝土开裂等问题,需要做抗冰防渗保温处理,坝后也面临较大温差,防止混凝土开裂和冻害也需要做防渗和保温处理。同时混凝土大坝由于体积巨大,自身及环境温度,湿度变化,基础约束力等变化,容易产生裂缝,从而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抗渗透性,导致混凝土的耐久力降低,尽量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就成了水利工程建设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4.气温骤升骤降是主要原因,同时湿度的差异也有重要影响。混凝土的温度差,即温度梯度,使混凝土表面部位产生温度应力;混凝土的湿度差,即湿度梯度,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湿差应力或称干缩应力。
5.为了防止因气温变化和湿度差异引起坝体混凝土表面裂缝,必须对大坝及时进行保温保湿。
6.cn108130891a公开了一种高寒大坝防渗保温抗冰一体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具有迎水面和背水面的大坝,该迎水面具有水位变动区及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在大坝迎水面混凝土表面设有一层第一防渗层,在该第一防渗层表面设有一层第一保温层;在大坝背水面混凝土表面设有一层第二保温层,在该第二保温层上设有一层第一防护层;在迎水面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一保温层内设有保温层防渗保护单元;在迎水面的第一保温层及防渗保护单元上设有一层第二防渗层;在该第二防渗层表面设有一个层抗冰层。
7.cn110205983a公开了一种大坝坝体防冻融保温防冰拔保护体系,分别由设置在大坝坝体两侧的坝体迎水面和坝体背水面上的防冻融保温防冰拔保护设施组成。保护设施包括从内至外的防冻融保温隔热层、加固强增层和抗冰拔防护层。防冻融保温隔热层是由一块块憎水型聚氨酯保温板拼接而成,由粘结层粘结在坝体迎水面和坝体背水面上。加固强增层铺设并覆盖在防冻融保温隔热层上,抗冰拔防护层涂覆在加固强增层上。
8.cn206204875u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渗和保温功能的大坝,自背水面开始依次设置有保温层一、防水层一、耐磨防护层;坝体内部设置有恒温管道,所述恒温管道进水口与进水管道相连通,进水管道与主管道相连通,所述恒温管道出水口与出水管道相连通,出水管道的出水口通向坝体的迎水侧。
9.上述的坝体表面均是一体化无差别进行保温和防渗,一是不能适应不同水位的外
部环境情况,导致防渗和抗老化不能同步,二是对整体的防护造价的提高。
10.因此,一种根据水位和坝体的具体部位进行均衡设计的具体混凝土面板坝,特别是一种严寒地区混凝土面板坝防护结构就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1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根据水位和坝体的具体部位进行均衡设计,特别是一种严寒地区混凝土面板坝防护结构就应运而生。
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坝主体,坝主体至少包含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和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1)。
13.所述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从上至下至少划分为3个水平方向的区域,即水位变动线以上区、水位变动区和死水位以下区。
14.在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的水位变动线以上区和水位变动区从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防渗层(4)、第一保温隔热层(3)和第一增强找平层(2),在水位变动线以上区的第一增强找平层(2)外设有第二防渗层(1)。
15.在水位变动区的的第一增强找平层(2)外设有第三防渗层(5)。
16.在死水位以下区的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外设有第四防渗层(6)。
17.在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1)上从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二保温隔热层(31)、第二增强找平层(21)和第五防渗层(12)。
18.所述的第二防渗层(1)和第五防渗层(12)为耐老化防渗层,由耐候型环氧涂料构成。
19.第一防渗层(4)为永久防渗层由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ⅰ型材料构成。
20.第三防渗层(5)为抗冰防渗层,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ⅱ型材料与网格布的混合体。
21.第四防渗层(6)为永久防渗层由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ⅰ型材料或聚合物水泥基防护涂料中的一种构成。
22.第一保温隔热层(3)和第二保温隔热层(31)为硬泡聚氨酯材料构成。
23.第一增强找平层(2)和第二增强找平层(21)为环氧砂浆材料构成。
24.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保温隔热层(3)和第二保温隔热层(31)的表面最好设有伸缩缝(33)和连接缝(32)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结合,所述伸缩缝(33)为第一保温隔热层(3)和第二保温隔热层(31)上的网格状的缝隙,所述的连接缝(32)为第一保温隔热层(3)和第二保温隔热层(31)表面的凹坑或凹槽。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对混凝土面板坝迎水面进行分区,根据不同区域面临的防护要求,设计不同防护处理方案,经济且有效,可以防止外界水渗入造成的冻害、侵蚀,还具有保温隔热层良好粘结性,可以起到防渗、抗冻害、保护坝体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所示:第二防渗层1,坝顶层11,第五防渗层12,第一增强找平层2,第二增强找平层21,第一保温隔热层3,第二保温隔热层31,连接缝32,伸缩缝33,第一防渗层4,第三防
渗层5,第四防渗层6,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1,填充层8。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30.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坝主体,坝主体至少包含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和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1,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与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1之间设有填充层8,坝主体项部设有坝顶层11,所述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从上至下至少划分为3个水平方向的区域,即水位变动线以上区、水位变动区和死水位以下区,在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的水位变动线以上区和水位变动区从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防渗层4、第一保温隔热层3和第一增强找平层2,在水位变动线以上区的第一增强找平层2外设有第二防渗层1,在水位变动区的的第一增强找平层2外设有第三防渗层5,在死水位以下区的迎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外设有第四防渗层6,在背水面混凝土结构层71上从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二保温隔热层31、第二增强找平层21和第五防渗层12。
31.所述的所述的第一保温隔热层3和第二保温隔热层31为硬泡聚氨酯材料构成,优选通过喷涂方式施工固定于坝主体,第一增强找平层2和第二增强找平层21为环氧砂浆材料构成,第二防渗层1和第五防渗层12为耐老化防渗层,由耐候型环氧涂料构成,第一防渗层4为永久防渗层由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ⅰ型材料构成,第三防渗层5为抗冰防渗层,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ⅱ型材料与网格布的混合体,第四防渗层6为永久防渗层由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ⅰ型材料或聚合物水泥基防护涂料中的一种构成。
32.实施例2: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保温隔热层3和第二保温隔热层31的表面还设有伸缩缝33和连接缝32,所述伸缩缝33为第一保温隔热层3和第二保温隔热层31上间隔3m~5m的网格状的缝隙,所述的连接缝32为第一保温隔热层3和第二保温隔热层31表面的凹坑,也可以为凹槽。
33.伸缩缝33用高弹性低模量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填补,连接缝32则能够使第一增强找平层2和第二增强找平层21的环氧砂浆材料与第一保温隔热层3和第二保温隔热层31的表面结合更加牢固。
3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