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防水防渗地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1055发布日期:2022-01-08 01:27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防水防渗地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防水防渗地漏结构。


背景技术:

2.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
3.其中,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地漏产品;然而,对于现有的地漏产品而言,当地面积水而导致地砖与防水层之间的水泥砂浆结合层出现渗水时,地漏不能够将水泥砂浆结合层之间的水排出,防水防渗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防水防渗地漏结构,该新式防水防渗地漏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防水防渗效果好。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新式防水防渗地漏结构,包括有地漏主体,地漏主体包括有呈中空圆管形状且竖向布置的主体圆管部,主体圆管部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圆管部通孔;
7.地漏主体还包括有呈圆环形状且环绕于主体圆管部外围的主体外环部,主体外环部的上端部延伸至主体圆管部的上端侧,主体外环部的下端部与主体圆管部之间设置有主体连接部,主体外环部的下端部通过主体连接部与主体圆管部连接,主体连接部与主体圆管部的连接处位于主体圆管部外圆周面的中部,主体圆管部、主体外环部、主体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8.主体外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呈圆环形状且环绕于主体外环部外围的侧向导流环,侧向导流环的内端边缘部与主体外环部的外圆周面连接,侧向导流环的外端边缘部设置有朝上倾斜延伸的导流环倾斜部;主体外环部于侧向导流环内端边缘的上端侧开设有径向完全贯穿的侧向导流孔。
9.其中,所述地漏主体、所述侧向导流环分别为硬质塑胶件,所述侧向导流环与地漏主体注塑成一体结构。
10.其中,所述地漏主体、所述侧向导流环分别为不锈钢件,所述侧向导流环的内端边缘部焊接于所述主体外环部的外圆周面。
11.其中,该新式防水防渗地漏结构还包括有地漏盖,地漏盖包括有呈圆盘形状的盖体基部,盖体基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呈圆环形状且朝下竖向延伸的盖体圆环部,盖体基部与盖体圆环部为一体结构;盖体基部于盖体圆环部的外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盖体漏水孔;
12.当地漏盖安装于所述地漏主体时,盖体基部的边缘部搭放于所述主体外环部,盖体圆环部套装于所述主体圆管部上端部外围,且盖体圆环部的下端面位于主体圆管部上端面的下方。
13.其中,所述主体外环部的上端部对应所述地漏盖设置有主体挡肩;当地漏盖安装于所述地漏主体时,所述盖体基部的边缘部搭放于主体挡肩。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式防水防渗地漏结构,其包括有地漏主体,地漏主体包括有呈中空圆管形状且竖向布置的主体圆管部,主体圆管部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圆管部通孔;地漏主体还包括有呈圆环形状且环绕于主体圆管部外围的主体外环部,主体外环部的上端部延伸至主体圆管部的上端侧,主体外环部的下端部与主体圆管部之间设置有主体连接部,主体外环部的下端部通过主体连接部与主体圆管部连接,主体连接部与主体圆管部的连接处位于主体圆管部外圆周面的中部,主体圆管部、主体外环部、主体连接部为一体结构;主体外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呈圆环形状且环绕于主体外环部外围的侧向导流环,侧向导流环的内端边缘部与主体外环部的外圆周面连接,侧向导流环的外端边缘部设置有朝上倾斜延伸的导流环倾斜部;主体外环部于侧向导流环内端边缘的上端侧开设有径向完全贯穿的侧向导流孔。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防水防渗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15.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在图1中包括有:
18.1——地漏主体
ꢀꢀꢀꢀꢀꢀꢀꢀꢀꢀ
11——主体圆管部
19.111——圆管部通孔
ꢀꢀꢀꢀꢀꢀ
12——主体外环部
20.121——主体挡肩
ꢀꢀꢀꢀꢀꢀꢀꢀ
13——主体连接部
21.2——侧向导流环
ꢀꢀꢀꢀꢀꢀꢀꢀ
21——导流环倾斜部
22.3——侧向导流孔
ꢀꢀꢀꢀꢀꢀꢀꢀ
4——地漏盖
23.41——盖体基部
ꢀꢀꢀꢀꢀꢀꢀꢀꢀ
42——盖体圆环部
24.43——盖体漏水孔
ꢀꢀꢀꢀꢀꢀꢀ
51——防水层
25.52——水泥砂浆结合层
ꢀꢀꢀ
53——地砖
26.6——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28.如图1所示,一种新式防水防渗地漏结构,其包括有地漏主体1,地漏主体1包括有呈中空圆管形状且竖向布置的主体圆管部11,主体圆管部11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圆管部通孔111。
29.进一步的,地漏主体1还包括有呈圆环形状且环绕于主体圆管部11外围的主体外环部12,主体外环部12的上端部延伸至主体圆管部11的上端侧,主体外环部12的下端部与主体圆管部11之间设置有主体连接部13,主体外环部12的下端部通过主体连接部13与主体圆管部11连接,主体连接部13与主体圆管部11的连接处位于主体圆管部11外圆周面的中部,主体圆管部11、主体外环部12、主体连接部13为一体结构。
30.更进一步的,主体外环部12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呈圆环形状且环绕于主体外环部12外围的侧向导流环2,侧向导流环2的内端边缘部与主体外环部12的外圆周面连接,侧向导流环2的外端边缘部设置有朝上倾斜延伸的导流环倾斜部21;主体外环部12于侧向导流环2内端边缘的上端侧开设有径向完全贯穿的侧向导流孔3。
31.另外,如图1所示,该新式防水防渗地漏结构还包括有地漏盖4,地漏盖4包括有呈圆盘形状的盖体基部41,盖体基部41的下表面设置有呈圆环形状且朝下竖向延伸的盖体圆环部42,盖体基部41与盖体圆环部42为一体结构;盖体基部41于盖体圆环部42的外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盖体漏水孔43;当地漏盖4安装于地漏主体1时,盖体基部41的边缘部搭放于主体外环部12,盖体圆环部42套装于主体圆管部11上端部外围,且盖体圆环部42的下端面位于主体圆管部11上端面的下方。
32.需解释的是,地漏主体1、侧向导流环2分别为硬质塑胶件,侧向导流环2与地漏主体1注塑成一体结构;或者,地漏主体1、侧向导流环2分别为不锈钢件,侧向导流环2的内端边缘部焊接于主体外环部12的外圆周面。当然,上述材料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即本实用新型的地漏主体1、侧向导流环2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制备而成。
33.需指出的是,在将地漏盖4安装于地漏主体1时,为便于对地漏盖4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结构设计,具体的:主体外环部12的上端部对应地漏盖4设置有主体挡肩121;当地漏盖4安装于地漏主体1时,盖体基部41的边缘部搭放于主体挡肩121。
34.在本实用新型安装施工的过程中,地面的防水层51涂覆并延伸至侧向导流环2的导流环倾斜部21,防水层51的上表面铺设水泥砂浆结合层52,地砖53铺设于水泥砂浆结合层52的上表面;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圆管部11的下端部插入至排水管6内。当因地面积水而导致水渗流至水泥砂浆结合层52时,水泥砂浆结合层52中的水会经由侧向导流环2的导流环倾斜部21朝下流动,并最终经由地漏主体1的侧向导流孔3而流入至地漏主体1内。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侧向导流孔3位置位于主体圆管部11上端面的上方,流入至地漏主体1内的水会最终经由主体圆管部11而进入至排水管6,以起到防水防渗的效果。
35.需进一步强调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由于盖体圆环部42的下端面位于主体圆管部11上端面的下方,水会积累于地漏主体1的主体连接部13上方并没过盖体圆环部42下端面的上方,这样就会起到防臭的作用。
36.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防水防渗效果好的优点。
37.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