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挡土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1498发布日期:2022-06-24 22:5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基挡土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道路建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路基挡土墙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挡土墙以其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广泛应用在公路、铁路、市政等领域。在山区公路岩质陡坡路段、地形受限或地基承载力不足、稳定性较差路段的挡土墙,通常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深基础。常见的挡土墙基础形式有扩大基础和桩基础。扩大基础开挖体积较大,容易对陡坡天然岩土体造成扰动,影响坡面整体稳定性。桩基础施工机械复杂,在陡坡地形或狭窄地形施工难度大,工程造价高。
3.故需对目前的路基挡土墙结构进行改善,授权公告号为 cn204662494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公路挡土墙加固结构,包括基岩及设置于公路路面下方的挡土墙本体,所述基岩与挡土墙本体之间设置有覆盖层,所述挡土墙本体外侧还设置有钢筋混凝土面板,所述钢筋混凝土面板通过锚索固定在挡土墙本体外侧,所述锚索的外锚墩与钢筋混凝土面板整体浇筑为一体,所述锚索的锚固端穿过覆盖层,并深入基岩中;该实用新型通过对公路挡土墙采用锚索加钢筋混凝土面板的措施,将公路挡土墙和挡土墙后的覆盖层紧紧锁在基岩上,有效提高了挡土墙的稳定性。授权公告号为 cn205387721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公路挡土墙加固结构,包括挡土墙和基岩,所述挡土墙的右侧设置有钢架结构,所述挡土墙与基岩之间设置有回填土层,所述挡土墙的下端与混凝土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挡土墙的左侧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底部与混凝土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与挡土墙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所述挡土墙与基岩之间设置有锚固索,所述锚固索的一端穿入基岩中,另一端穿入挡土墙中,所述锚固索穿入挡土墙的一端安装有锚固板,所述基岩的右侧面上设置有网状层,该公路挡土墙加固结构, 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牢固程度高、安全实用等优点,能大幅度提高挡土墙的强度。
4.目前公开的技术中,大多采用设置锚索结构提高挡土墙的强度和稳定性,但其需对挡土墙本身的结构进行一定的改造,加大了工程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路基挡土墙结构,在保障路基基础和挡土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对挡土墙的结构变动较少,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节约了工程投资。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挡土墙和混凝土基础,所述的挡土墙上设置有锚入路基内侧岩体的锚筋桩。
7.所述的混凝土基础的底面内和内侧阶梯形侧面内分别设置有底面锚固钢筋和侧向锚固钢筋。
8.所述的锚筋桩包括由三根锚筋错缝焊接而成的钢筋束和紧贴着钢筋束的注浆管,所述的钢筋束和注浆管的外周上间隔设置有对中钢筋。
9.所述的锚筋桩的外露端与挡土墙墙顶的距离h1为0.15-0.2倍挡土墙墙高h,锚筋桩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
°‑
15
°
,锚筋桩内端的桩头与钻孔孔底的距离lm为50cm。
10.所述的锚筋桩外端的外露桩头上依次设置有钢垫板和混凝土封层。
11.所述的底面锚固钢筋采取竖向间隔设置,所述的侧向锚固钢筋采取与水平方向呈10
°‑
15
°
的夹角间隔设置。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通过在挡土墙上增设锚筋桩,显著提高了挡土墙的抗滑移和抗倾覆能力;

通过在阶梯型混凝土基础上增设底面锚固钢筋和侧向锚固钢筋,有效减轻了基础开挖对陡坡岩土体的扰动,同时还增强挡土墙基础与地基岩体的粘结性,提高挡土墙基础的整体稳定性和抗滑移能力,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挡土墙的抗滑移和抗倾覆能力;

锚筋桩外露桩头上依次设置的钢垫板和混凝土封层,有效防止了金属在空气中遭到腐蚀;

另外通过设置对中钢筋和注浆管,锚筋桩可采用“先插杆后注浆”的施工工艺,降低了工程的施工难度。
13.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路基基础和挡土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节约了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14.图1为增设锚筋桩的路基挡土墙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锚筋桩a-a断面示意图。
16.图3为锚筋桩外露端头k的放大示意图。
17.其中:1-挡土墙;2-混凝土基础;3-底面锚固钢筋;4-侧向锚固钢筋;5-锚筋桩;6-钢垫板;7-加强钢筋;8-路面;9-坡面线;10-混凝土封层;11-锚筋;12-对中钢筋;13-注浆管;14-水泥砂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实用新型构成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晰和容易理解。实施例中所述的位置关系均与附图所示一致。
19.参照图1所示,路基挡土墙的上方为挡土墙1,下方为混凝土基础2,混凝土基础2的外侧超出墙趾宽度w1为50cm,内侧超出墙踵宽度w2为100-200cm;混凝土基础2的底部位于坡面线9以下,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持力层中。混凝土基础2的内侧设为阶梯型,阶梯高度h和宽度b均为1.0m。挡土墙1和混凝土基础2可采用c20 混凝土浇筑;挡土墙1的衡重台位置设置加强钢筋7,加强钢筋7 为光圆钢筋。
20.在施工要求中,混凝土基础2在碎石土、全风化路段基础埋深不小于1.0m,襟边宽度不小于1.5m;在强风化路段基础埋深不小于 1.0m,襟边宽度不小于1.0m。所述混凝土基础2高度h≤5m时,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500kpa;5m<h≤7m时,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 600kpa;7m<h≤12m时,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1000kpa。
21.底面锚固钢筋3和侧向锚固钢筋4分别设置于混凝土基础1的底面和内侧阶梯型侧面,优选地,底面锚固钢筋3竖直设置,一端锚入混凝土基础2中,另一端锚入地基岩层中;侧向锚固钢筋4与水平方向呈10
°‑
15
°
的夹角设置,一端锚入混凝土基础2中,另一端锚入地基
岩层中。在本实施例中,底面锚固钢筋3和侧向锚固钢筋4各为三根,间隔设置,纵、横向间距均为1.5m;底面锚固钢筋3和侧向锚固钢筋4均采用直径28mm的hrb400钢筋,底面锚固钢筋3和侧向锚固钢筋4的总长为6m,锚入混凝土基础2中的长度和锚入地基岩层中的长度相等,为3m。
22.优选地,锚筋桩5的外露端孔与挡土墙1墙顶的距离h1为 0.15-0.2倍挡土墙墙高h,锚筋桩5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
°‑ꢀ
15
°
。挡土墙墙高h为8m,则h1可为1.2-1.6m,本实施例中取h1 为1.2m;锚筋桩5锚入路基内侧岩体的锚固段长度le为6m。
23.参照图2所示,锚筋桩5包括三根锚筋11,锚筋11采用直径 28mm的hrb400钢筋,并错缝焊接牢固形成整体的钢筋束;焊接后的钢筋束每2m设置一个对中钢筋12,对中钢筋12可采用8mm的 hpb300钢筋焊接而成,对中钢筋12中部的圈用来圈住钢筋束,三条支出筋可支撑于钻孔壁,使钢筋束在钻孔中保持悬空;锚筋11的外侧贴合设置有注浆管13,注浆管13的直径为20mm。
24.在施工过程中,锚筋桩5的施工采用“先插杆后注浆”的施工工艺,锚筋桩5施工的钻孔直径为170mm,钻孔的深度比锚固段长 50cm,即锚筋桩5的内端桩头与钻孔孔底的距离lm为50cm。如钻孔过程中路基内部塌孔较严重,可增设套管。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立即进行净孔,清孔合格后插入锚筋桩5,然后通过注浆管13进行注浆,使水泥砂浆14充满钻孔,所用的水泥砂浆14可采用m30 水泥砂浆。沿着道路的路线方向,锚筋桩5可每间隔5m设置一组,从而可保证整条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5.参照图3所示,锚筋桩5的桩头外露15cm,并与钢垫板6焊接牢固,钢垫板6采用30cm
×
30cm
×
2cm厚的钢板,在钢垫板6外采用c20混凝土封闭制成厚度不小于50mm的混凝土封层10,该混凝土封层10要求密实、无裂纹,以防止钢垫板6以及钢筋外露遭到空气腐蚀。
26.以上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