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远程供水泵车的供水装置及远程供水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2380发布日期:2021-11-22 19:41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远程供水泵车的供水装置及远程供水泵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程供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远程供水泵车的供水装置及远程供水泵车。


背景技术:

2.以水灭火在扑救森林火灾时,具有效率高、经济简便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等特点,是国际上公认的林火扑救技术发展趋势。现有供水方式主要采用人工背水,但由于水源地势低、山路崎岖、林木茂密,因此劳动强度大,消耗人力多。针对人工供水对大型森林火灾供水不足的情况,出现了采用传统水泵的远程供水的机械装备,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3.采用容积泵,能实现离心泵在低转速下仍然能够达到高扬程的效果,但是当前端压力水(灭火剂)已经进入到与水泵进水端相连接的管道中,如果水泵还未完全启动,此时水源无法通过水泵输出,并一直堵塞在管道中,造成水泵前端的气压、水压的增加,过大的气压、水压会破坏水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远程供水泵车的供水装置及远程供水泵车,解决前端压力水已经进入到与水泵进水端相连接的管道中,但水泵还未完全启动,此时水源无法通过水泵输出,并一直堵塞在管道中,造成水泵前端的气压、水压的增加,过大的气压、水压会破坏水泵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远程供水泵车的供水装置,包括水泵和第一泄水阀;
6.所述水泵设置在远程供水泵车上,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接第一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水源,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第二管道的一端,第二管道的另一端用于作为增压后的水源喷出通道;
7.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连接所述第一泄水阀的进水端。
8.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泄水阀;
9.第二管道通过第二支路连接第二泄水阀的进水端。
10.进一步地,第二泄水阀的出水端连接第四管路。
11.进一步地,还包括发动机;
12.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水泵传动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泄水阀的出水端连接第三管道。
14.区别于现有技术,第一泄水阀可以在水泵尚未启动时打开,将第一管道中的部分水源引流至第三管道并排出,减少水泵前端的气压、水压,避免载荷过大而影响设备的安全,提升水泵的稳定性。
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远程供水泵车,包括底盘、行进机构和供水装置;
16.所述底盘的两侧设置行进机构,所述行进机构用于带动底盘在地面上移动;
17.所述底盘的顶部上设置所述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为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远程供水泵车的供水装置。
18.进一步地,还包括外罩和举升伸缩杆;
19.所述举升伸缩杆的底部转动设置在底盘上,举升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外罩的后侧内部,所述外罩的后侧铰接在底盘上。
20.进一步地,所述举升伸缩杆为气缸的伸缩杆、油缸的伸缩杆或者电动的伸缩杆。
21.进一步地,所述行进机构包括动力源和履带轮;
22.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和履带轮传动连接;
23.所述动力源为汽油机、柴油机、永磁同步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2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远程供水泵车配备第一泄水阀,第一泄水阀可以在水泵尚未启动时打开,将第一管道中的部分水源引流至第三管道并排出,减少水泵前端的气压、水压,避免载荷过大而影响设备的安全。在远程接力供水作业时遇特殊情况停机,第二泄水阀可以在不拆卸后端管路情况下,将水泵后端压力卸荷,发动机重新启动并水泵运转进行加压作业。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供水泵车上的供水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27.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供水泵车上的供水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28.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水泵;
31.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第三管道;14、第四管道;
32.15、第一支路;16、第二支路;
33.2、第一泄水阀;
34.3、第二泄水阀;
35.4、底盘;
36.5、行进机构;
37.51、履带轮;
38.6、外罩;
39.61、举升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41.水泵1的开启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水源已经进入到第一管道11中,但水泵1还未完全启动,此时水源无法通过水泵1输出,并一直堵塞在第一管道11中,造成水泵1前端的气压、水压的增加,过大的气压、水压会破坏水泵1和第一管道11。
4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供水泵车,包括底盘4、行进机构5和供水装置。所述底盘4的两侧设置行进机构5,所述行进机构5用于带动底盘4在地面上移动,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底盘4的顶部上设置所述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可以降低水泵前端的压力,保证水泵前端的安全性。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水装置包括水泵1和第一泄水阀2,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水泵1的进水端连接第一管道11的一端,所述第一管道1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水源,所述水泵1的出水端连接第二管道12的一端,第二管道12的另一端用于作为增压后的水源喷出通道;所述第一管道11上设置第一支路15,所述第一支路15连接所述第一泄水阀2的进水端,所述第一泄水阀2的出水端连接第三管道13。需要说明的是水源可以为消防泡沫剂、水等,覆盖在燃烧物体表面从而达到灭火效果。
44.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泄水阀,第一泄水阀可以在水泵尚未启动时打开,将第一管道中的部分水源引流至第三管道并排出,减少水泵前端的气压、水压,避免载荷过大而影响设备的安全,提升水泵的稳定性。
4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水泵1后端压力过高,第二管道12通过第二支路16连接第二泄水阀3的进水端,第二泄水阀3的出水端连接第四管道14,结构如图1所示。第二泄水阀3在水泵1的后端压力过高时打开,使得水流从第四管道14中流出,可以防止水泵1压力过高而受损,进一步地增强水泵1的稳定性。
4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水泵的传动效率,还包括对水泵进行驱动的发动机(未图示)。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直接与水泵马达传动连接,避免传动效率低,使得水泵以更大的驱动力来输送水,提高远程供水泵车的灭火能力,可以对更远处的火灾现场进行喷射。
4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远程供水泵车的部件进行保护,还包括外罩6,结构如图4所示。外罩6置于底盘4上,将底盘4上的部件(升降机构、水泵等)保护起来,避免被液体淋湿导致寿命问题。但是,消防水炮可以自由伸入或伸出水泵车的外罩,来扑灭外部的火灾现场。外罩的设置还有利于水泵车降低高度,高度较低的水泵车在前进时被树枝阻挡的概率变小。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罩6的前端可开合置于底盘上,所述外罩6的后端铰接于底盘的后端上,举升伸缩杆61的底部转动设置在底盘上,举升伸缩杆61的伸缩端连接外罩的后侧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伸缩端的驱动力通过气缸或者液压缸来提供。一开始外罩盖在底盘上,当需要启动外罩,举升伸缩杆的上部分(伸缩端)向底盘的后端转动,同时伸缩端向上移动,带动外罩以其后端的铰接处向后转动,进而打开外罩,露出车内的部件。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举升伸缩杆为气缸的伸缩杆、油缸的伸缩杆或者电动的伸缩杆。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进机构5包括动力源、传动组和履带轮51,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履带轮51安装在底盘上,履带轮51设置两排,两排的履带轮51分别置于底盘的两侧。履带轮51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地面,可以爬陡坡,越宽壕,涉深水,过田野。动力源通过传动组件与履带轮51传动连接并带动底盘移动。
51.履带式的行进机构5接地面积比较大,不轻易下陷,在行走过程中能够轻松地通过松软、泥泞的路面,不会造成滑转,使用范围更广。
52.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进机构包括动力源和转轮。一般的,转轮为偶数个,例如
四个、六个、八个等,增强车行进的稳定性。所述动力源可以为汽油机、柴油机、永磁同步电机或者交流异步电机,使得远程供水泵车成为油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
53.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