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1725发布日期:2022-01-15 09:2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复合式结构地下侧墙的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无间隙,由于没有施工空间,因此无法像常规地下侧墙一样直接在主体结构迎水面施做防水层,只能先将防水层施做在围护结构上,后施工后浇侧墙。如选用常规的防水材料,防水层和后浇的侧墙之间无法粘结,并且施工中容易被破坏,存在漏水、窜水隐患。预铺防水卷材由高分子片材、自粘胶、表面防粘层构成,无需保护层,并且可以与后浇混凝土反应满粘,可有效防止卷材破损后渗入的水在结构层与防水层之间流窜,大大减少渗漏隐患。近年来,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作为建筑业的十项新技术之一,在地下工程底板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样在复合式结构地下侧墙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用来解决窜水问题及防水层破坏问题。
3.目前,预铺防水卷材在复合式结构侧墙施工时,是采用打钉固定的方式将预铺卷材悬挂在围护结构上,即在距预铺防水卷材边缘10~20mm内,每隔400~600mm进行机械固定,并保证固定位置被卷材完全覆盖。这种固定方案只适用于基面质地坚硬、平整且开挖不深的(小于5米)围护结构。然而,目前地下空间越来越深,且垂直开挖的深基坑围护结构主要采用地下连续墙、smw工法桩、重力式挡墙,这些围护结构质地疏松、夹渣,表面凹凸不平,个别坑洼处达到20cm左右的高差,使得现有预铺防水卷材的固定方式无法在围护结构得到有效固定,后期由于自重影响和受后浇侧墙结构混凝土冲击时掉落风险很大,如果预铺防水卷材在支模之后发生脱落,没有施工空间进行二次固定,完全失去防水效果,限制了预铺防水卷材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的应用以及地下工程向纵深发展。
4.因此,有必要对预铺防水卷材的固定方式进行改进,以适应不断向下发展的地下工程。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解决防水卷材(尤其是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应用中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7.一种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包括找平层和铺贴于找平层背离围护结构一面的防水层,找平层包括若干相互拼接并分别锚固于围护结构的轻质塑料板,防水层由若干防水卷材相互搭接形成。
8.本实用新型采用质轻且具有一定硬度的轻质塑料板对围护结构进行找平,通过将轻质塑料板锚固于围护结构并使相邻轻质塑料板相互拼接,在围护结构表面形成了一道相对平坦的墙,为防水卷材在围护结构的大面积稳定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利于避免因围
护结构质地疏松、表面坑洼致使防水卷材掉落,进而影响防水卷材(尤其是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的防水上得到广泛应用。
9.每块轻质塑料板的中央锚固有焊接垫片,防水层靠近围护结构的一面与焊接垫片焊接。焊接垫片通过锚固件至少与轻质塑料板连接,垫片表面与防水卷材焊合,间接实现找平层与防水层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提高防水卷材(尤其是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与找平层的结合牢固度。
10.焊接垫片锚固于轻质塑料板及围护结构上。相当于焊接垫片直接锚固于围护结构,既为轻质塑料板与围护结构之间增加了多一个锚固连接的点,又使得由防水卷材形成的防水层不仅仅依附于找平层,进而使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11.防水层包括铺贴于找平层背离围护结构一面的第一防水层和铺贴于第一防水层背离找平层一面的第二防水层;焊接垫片位于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之间,并透过第一防水层锚固于轻质塑料板;第二防水层靠近第一防水层的一面与焊接垫片焊接。采用双防水层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第一防水层一方面起到防水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将轻质塑料板连为一体的作用,并且使得该作用在使用焊接垫片的情况下得到完美呈现。而第二防水层既是对为焊接垫片的固定而留在第一防水层的孔位的封堵,在焊接垫片与围护结构之间存在连接关系时,又是为第一防水层提供固定支持,由此,找平层、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之间互为固定与被固定的关系,使得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更为牢固、防水效果更佳、防水设计使用年限得到大幅度提升。
12.相互搭接形成第一防水层的防水卷材为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间的搭接采用自粘搭接;相互搭接形成第二防水层的防水卷材为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之间的搭接采用焊接搭接,焊缝宽度优选大于等于25mm。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的铺贴将相互拼接的若干轻质塑料板连为一体,既强化了找平层的固定,又多出一道防水屏障,同时又为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提供了大面的粘结固定。简而言之,锚固在围护结构的轻质塑料板为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和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的铺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的铺贴则为轻质塑料板的固定和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固定起到加强作用,三者相辅相成,协同作用,既解决了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应用时容易脱落的问题,又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表面形成多一道防水屏障。
13.若干轻质塑料板错缝拼接。由此在轻质塑料板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块轻质塑料板将互为找平基准,有利于提高找平施工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找平层的平整度,更重要的是,在错缝排布的轻质塑料板表面铺贴防水卷材,更有利于实现通过防水卷材将轻质塑料板连为一体的目的,降低找平层后期分裂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的稳定性。
14.轻质塑料板与围护结构锚固连接的点,布设于轻质塑料板沿长边方向的中心线上、布设于轻质塑料板距边缘5~10cm的区域上、或布设于轻质塑料板沿长边方向的中心线与距边缘5~10cm的区域的重合处。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轻质塑料板的锚固强度,另一方面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锚固点,既利于保证轻质塑料板本身的抗撕裂强度,又利于快速施工。
15.轻质塑料板通过塑料膨胀锚固件锚固于围护结构;轻质塑料板为xps板或eps板。
16.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高度方向上,高处的防水卷材的下边缘,搭接于低处且相邻的另一防水卷材的上边缘背离找平层的一面。由于潮汐作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中的水一般由下往上涨,高处的防水卷材搭接在外可以避免上涨的水直接冲击靠近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一面的防水卷材搭接缝,相邻俩防水卷材的边缘相互搭接的宽度优选为80~100mm。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轻质塑料板找平与防水卷材铺贴结合的方式解决了防水卷材(尤其是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应用时容易脱落的问题。锚固在围护结构的轻质塑料板为防水卷材的铺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防水卷材的铺贴则为轻质塑料板的固定起到加强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协同作用,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表面形成多一道防水屏障。
附图说明
18.图1是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双防水层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双防水层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找平层100,轻质塑料板101,第一锚固件110,防水层200,防水卷材201,第一防水层210,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211,第二防水层220,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221,焊接垫片300,第二锚固件301。
具体实施方式
23.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顾名思义,该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特别适用于复合式结构地下侧墙的防水,尤其是质地疏松、夹渣,表面凹凸不平的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
25.如图1所示,该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包括找平层100和防水层200。找平层100包括若干相互拼接并分别锚固围护结构的轻质塑料板101;防水层200铺贴于找平层100背离围护结构的一面,由若干防水卷材201相互搭接形成。
26.本实施例采用质轻且具有一定硬度的轻质塑料板101对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的围护结构进行找平,通过将轻质塑料板101锚固于围护结构并使相邻轻质塑料板101相互拼接,在围护结构表面形成了一道相对平坦的基面,为防水卷材201在围护结构的大面积稳定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利于避免因围护结构质地疏松、表面坑洼致使防水卷材201掉落,进而影响防水卷材201(尤其是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的防水上得到广泛应用。
27.如图2所示,找平层100由若干轻质塑料板101拼接形成,而且是在表面凹凸不平、
尤其个别坑洼处达到20cm左右的围护结构实现找平,为降低找平难度,本实施例中轻质塑料板101错缝排布,尤其是在轻质塑料板101的长度方向上错缝排布,由此在轻质塑料板101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块轻质塑料板101将互为找平基准,有利于提高找平施工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找平层100的平整度,更重要的是,在错缝排布的轻质塑料板101表面铺贴防水卷材201,更有利于实现通过防水卷材201将轻质塑料板101连为一体的目的,降低找平层100后期分裂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的稳定性。
28.轻质塑料板101通过第一锚固件110锚固于围护结构,由于围护结构表面凹凸不平、土质疏松程度不一,第一锚固件110的长度根据现场拉拔测试确定,以确保轻质塑料板101的锚固稳定性。该第一锚固件110优选为塑料膨胀锚固件。轻质塑料板101一般为长宽不一、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板状结构,例如,图2所示轻质塑料板101的长度为1200mm、宽度为600mm、厚度为40mm,为进一步提高轻质塑料板101的锚固稳定性,本实施例将轻质塑料板101与围护结构锚固连接的点称为锚固点,即第一锚固件110所在的位点,并将该锚固点布设在轻质塑料板101沿其长边方向衍生的中心线上,或将该锚固点布设在轻质塑料板101距边缘5~10cm的区域上,最好布设在前述中心线与边缘5~10cm区域的重合处,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轻质塑料板101的锚固强度,另一方面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锚固点,既利于保证轻质塑料板101本身的抗撕裂强度,又利于快速施工。
29.轻质塑料板101选自xps板或eps板。xps板,又称挤塑板,是挤塑聚苯板的简称,全称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板是以聚苯乙烯树脂辅以聚合物在加热混合的同时,注入催化剂,而后挤塑压出连续性闭孔发泡的硬质泡沫塑料板,其内部为独立的密闭式气泡结构,是一种具有高抗压、吸水率低、防潮、不透气、质轻、耐腐蚀、超抗老化(长期使用几乎无老化)、导热系数低等优异性能的环保型保温材料。eps板,又称苯板,全称为可发性聚苯乙烯板,属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eps板具有质轻、价廉、导热率低、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好、隔音、防震、防潮、成型工艺简单等优点。
30.找平层100的铺设为防水卷材201的铺贴提供了稳定的平台,从而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形成一道牢固的防水层200,由于找平层100与防水层200的材质不同,为进一步提高防水层200与找平层100的结合牢固度,每块轻质塑料板101的中央锚固有焊接垫片300,防水层200靠近围护结构的一面与焊接垫片300焊接。焊接垫片300是一种表面设有金属丝、中央设有通孔的塑料件。使用时,焊接垫片300通过穿设于通孔的第二锚固件301至少与轻质塑料板101连接,优选同时与轻质塑料板101及围护结构连接,相当于焊接垫片300直接锚固于围护结构,既为轻质塑料板101与围护结构之间增加了多一个锚固连接的点,又使得由防水卷材201形成的防水层200不仅仅依附于找平层100,进而使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焊接垫片300设有金属丝的一面朝向防水层200,铺贴防水卷材201后,采用专用焊机将正对焊接垫片300的防水卷材201靠近找平层100的一面与正对着的焊接垫片300焊合,从而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还避免了紧固件固定等对防水卷材201造成破坏、影响防水效果。
31.由于潮汐作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中的水一般由下往上涨,为避免上涨的水直接冲击靠近围护结构一面的防水卷材201搭接缝,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高度方向上,高处的防水卷材201的下边缘,搭接于低处且相邻的另一防水卷材201的上边缘背离找平层100的一面。相邻俩防水卷材201的边缘相互搭接的宽度w优选为80~100mm。
32.图3~4所示的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采用双防水层200,以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防水层200包括铺贴于找平层100背离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一面的第一防水层210和铺贴于第一防水层210背离找平层100一面的第二防水层220。当防水卷材201通过焊接垫片300加固连接时,由于焊接垫片300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防水卷材在对应焊接垫片300本身的位置上向上拱起,对应焊接垫片300周围的防水卷材则相对悬空,因此在对应焊接垫片300及其周围处的防水卷材无法直接与轻质塑料板101满粘,使得防水卷材将轻质塑料板101连为一体的作用有所减弱。此时,双防水层200的设计及其与焊接垫片300的配合设计不仅有利于克服这一美中不足的缺失,而且将更大程度地提高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的可靠性,无论是防水效果还是牢固性上,均更为可靠。具体地,焊接垫片300位于第一防水层210与第二防水层220之间,并透过第一防水层210锚固于轻质塑料板101;第二防水层220靠近第一防水层210的一面与焊接垫片300焊接。第一防水层一方面起到防水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将轻质塑料板101连为一体的作用,并且使得该作用在使用焊接垫片300的情况下得到完美呈现。而第二防水层220既是对为焊接垫片300的固定而留在第一防水层210的孔位的封堵,在焊接垫片300与围护结构之间存在连接关系,又是为第一防水层210提供固定支持,由此,找平层100、第一防水层210与第三防水层200之间互为固定与被固定的关系,使得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更为牢固、防水效果更佳、防水设计使用年限得到大幅度提升。
33.相互搭接形成第一防水层210的防水卷材为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211,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211间的搭接采用自粘搭接。相互搭接形成第二防水层220的防水卷材为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221,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221之间的搭接采用焊接搭接,焊缝宽度优选大于等于25mm。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211的铺贴将相互拼接的若干轻质塑料板101连为一体,既强化了找平层100的固定,又多出一道防水屏障,同时又为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221提供了大面的粘结固定。简而言之,锚固在围护结构的轻质塑料板101为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221和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211的铺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211的铺贴则为轻质塑料板101和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221的固定起到加强作用,三者相辅相成,协同作用,既解决了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221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应用时容易脱落的问题,又在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表面形成多一道防水屏障。
34.双防水层200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防水结构的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35.s1.轻质塑料板101找平固定
36.先用轻质塑料板101(xps板或eps板)将围护结构找平,轻质塑料板101用塑料膨胀锚固件固定围护结构上,锚固件长度根据现场拉拔测试确定。每块轻质塑料板101错缝咬合,沿平行其长边的中心线据边缘5~10cm固定两个锚固件。
37.s2.第一防水层210满粘固定
38.将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201满粘在轻质塑料板101表面。铺贴时,先确定卷材铺贴位置,撕开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201背面隔离膜,沿着深基坑高度方向从下往上铺贴在轻质塑料板101上,铺贴卷材的同时,另一工人用压辊将卷材压实,使卷材与轻质塑料板101粘结牢固,卷材长短边采用自粘搭接。
39.s3.第二防水层220固定
40.用锚固件将焊接垫片300固定于轻质塑料板101中心位置,每块轻质塑料板101固定一个,锚固件长度根据现场拉拔测试确定。撕去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201正面隔离膜,将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201背面满贴固定于非沥青基双面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201上。采用专用焊机将预铺高分子卷材背面与垫片进行焊合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
41.s4.第二防水层220搭接边焊接
42.当足够面积的卷材固定好后,可以将固定好的预铺高分子卷材进行搭接边热风焊接,搭接边宽80~100mm,采用自动爬行焊机或手持焊枪热风焊接搭接边,焊缝宽度≥25mm。
43.防水层施工完毕后绑扎钢筋浇筑侧墙结构混凝土。
44.采用以上固定方式,可以避免复合式结构地下高侧墙采用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201的脱落问题,同时增加的构造层次增强了防水效果,延长了防水设计使用年限。
45.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