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槽钢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3541发布日期:2022-01-12 08:4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槽钢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槽钢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基坑的开挖支护便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难题,大多情况下基坑支护是临时措施,支护结构的安全储备较小,风险也大,基坑工程的经济指标苛刻,对周围环境要求严格,基坑工程的临时性与经济性的矛盾较为突出,再加上基坑工程的地区性差异大,也造成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形式多样。
3.对于埋深较浅基坑,传统常采用放坡开挖方式,放坡开挖方式的缺点:施工作业空间要求较大。
4.对于基坑周边施工空间狭小,环境复杂不具备大型机械施工,采用微型桩支护方式,该方式存在问题是:此工艺噪音大、进度慢、耗费人工、造价高。
5.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槽钢支护结构,能适应于基岩埋深较浅或坚硬地区,可随着作业面深度调节支护结构,以满足建筑施工高精度标高及定位需求,对岩层扰动小并最大程度地保证在狭小作业环境的施工支护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槽钢支护结构,能适应于基岩埋深较浅或坚硬地区,可随着作业面深度调节支护结构,以满足建筑施工高精度标高及定位需求,对岩层扰动小并最大程度地保证在狭小作业环境的施工支护安全。
8.(二)技术方案
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10.一种新型槽钢支护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槽钢边框,两个槽钢边框之间通过水平支撑杆相连接;
11.所述槽钢边框包括第一支撑横杆、第二支撑横杆、第一支撑竖杆和第二支撑竖杆;
12.所述第一支撑竖杆和第二支撑竖杆的底部均设有可调节卡口;
13.所述第一支撑竖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竖杆的顶端相连接;
14.所述第二支撑横杆位于卡口上方,与所述第一支撑横杆相平行,且所述第一支撑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竖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竖杆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地,还包括角撑钢板;
16.所述角撑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横杆和第一支撑竖杆的连接处、第一支撑横杆和第二支撑竖杆的连接处、第二支撑横杆和第一支撑竖杆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支撑横杆和第二支撑竖杆的连接处。
17.进一步地,还包括竖直支撑杆;
18.所述竖直支撑杆设置于不同的两个水平支撑杆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支撑竖杆相平行。
19.(三)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槽钢边框,两个槽钢边框之间通过水平支撑杆相连接;槽钢边框包括第一支撑横杆、第二支撑横杆、第一支撑竖杆和第二支撑竖杆;第一支撑竖杆和第二支撑竖杆的底部均设有可调节卡口;第一支撑竖杆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横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竖杆的顶端相连接;第二支撑横杆位于卡口上方,与第一支撑横杆相平行,且第一支撑横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竖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竖杆固定连接,对竖向支撑架设置可调节卡口,可随着作业面深度调节支护结构,以满足建筑施工高精度标高及定位需求,对岩层扰动小并最大程度地保证在狭小作业环境的施工支护安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槽钢支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第一支撑横杆;2:第一支撑竖杆;3:第二支撑横杆;4:第二支撑竖杆;5:卡口;6:角撑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5.请参照图1,一种新型槽钢支护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槽钢边框,两个槽钢边框之间通过水平支撑杆相连接;
26.所述槽钢边框包括第一支撑横杆1、第二支撑横杆3、第一支撑竖杆2和第二支撑竖杆4;
27.所述第一支撑竖杆2和第二支撑竖杆4的底部均设有可调节卡口5;
28.所述第一支撑竖杆2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横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横杆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竖杆4的顶端相连接;
29.所述第二支撑横杆3位于卡口5上方,与所述第一支撑横杆1相平行,且所述第一支撑横杆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竖杆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竖杆4固定连接。
30.具体地,所述固定连接优选为焊接。
31.还包括角撑钢板6;
32.所述角撑钢板6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横杆1和第一支撑竖杆2的连接处、第一支撑横杆1和第二支撑竖杆4的连接处、第二支撑横杆3和第一支撑竖杆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支撑横杆3和第二支撑竖杆4的连接处。
33.还包括竖直支撑杆;
34.所述竖直支撑杆设置于不同的两个水平支撑杆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支撑竖杆2相平行。
35.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竖杆2和第二支撑竖杆4的固定部分(既第一支撑横杆1和第
二支撑横杆3之间的部分)长度2m~3m,可根据施工基坑深度调整,下部所有卡口的总长度不少于0.5m。适用基坑开挖深度5m以内的浅基坑;
36.所述水平支撑杆长度2m~4.5m,可随着基坑深度适当调整,宽度不宜超过6m,固定焊接四角;
37.所述竖直支撑杆为单个框架,施工进行方向长度为3m,为整加侧向的结构稳定性,可在两个水平支撑杆的中心处设置;
38.所述角撑钢板6框架主要受力为侧向土压力,为增加整体稳定性,在水平作业方向,槽钢框架四角设置0.3m
×
0.3m三角钢板。
39.本新型槽钢支护结构使用方法如下:
40.1)平整场地:在建设区域内,为建筑施工创造条件,按设计要求进行的填挖土石方作业。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
41.2)测量放样:施工放线现场操作有多种放线方法;一般分有龙门板定位尺量放线和仪器测量放线,前者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在要放线的建筑物基础外四周一定距离打桩、架设龙门板,在龙门板上用施工线拉一个大致的直角线,尽量把线拉紧,然后用勾股定理采用钢尺合尺,尺寸要大一点,一般6、8、10m,这样比较准确,首先在两控制线上量取尺寸用红铅笔放点,然后两人拉尺,一人摆动可以任意那根线与钢尺的尺寸稳合,然后龙门板上固定施工线,用钢尺从头再校对一次,确认无误后四周挂线、钢尺校核,根据图纸上的轴线尺寸用钢尺量取放点,用铅垂垂于地面,这样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别放开挖线了,用水准仪在龙门板上测放控制高程。
42.3)开挖基坑:表层硬质路面等小型机械破除挖开,对于整个基坑岩层稳固,基坑深度较浅,可不分节开挖再放置框架支护结构。分层厚度,软土地基应控制在2m以内;硬质土可控制在5m以内为宜。开挖顺序可从基坑的某一边向另一边平行开挖,可从基坑两头对称开挖,或从基坑中间向两边平行对称开挖,也可交替分层开挖,这些均可根据工作面和土质情况决定。本次考虑5m内基坑开挖,分多节施工,每0.5m~1m分节。第一节开挖槽坑,首先小型机械或人工破除表面场地,1m深度内,基底平整,开始架设该新型槽钢支护结构,将可调节深度埋入土层,两侧放置木模板,继续开挖每0.5m~1m下沉框架一次,5~8次开挖至设计基坑标高,夯实基底。基坑地下水位较高,开挖全程可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等。
43.5)组织施工:基坑开挖完毕,可马上组织基坑管道铺设等作业。待基坑内作业完毕,两侧木模板可取出。对于混凝土包封基坑等工程,框架和模板可整体浇筑,保证构筑物完整性。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