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77735发布日期:2022-05-11 12:1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利设施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


背景技术:

2.水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基本要素,电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水利水电工程学科是在水的自然特性研究基础上,以工程或非工程措施调控和利用水能资源的工程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关乎民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及用电需求,是现代社会基建领域的重要民生工程,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引水结构被应用到水体的输送,对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在我国目前的部分水利水电工程中,例如跨地域之间的水资源调度工程中,各地之间的地势存在差异,地势差异的存在使引水工程需要进行水体的抬升以进一步的输送,现有的引水结构多为砌筑的堤坝,堤坝的坝顶上安装有向坝顶一侧抽水的水泵,水泵的进水管一端伸入堤坝下端的水渠中,水泵的出水管一端伸入堤坝顶端的水渠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现有的堤坝引水结构在进行水体的抬升时,进水管一端的入口插入堤坝下端内的水渠中,水渠中流动的水体多漂浮或悬浮有杂物,进水管易进入杂物,使水泵在进行水体的引水过程中发生堵塞,进而影响了引水结构的作业效率,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认为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水泵的进水管在进行引水作业时发生堵塞,提升引水结构的引水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包括堤坝及安装在堤坝上的吸水装置,所述堤坝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堤坝下方的地面砌筑有第一水渠,所述堤坝上端部砌筑有第二水渠,所述第一水渠内部流动有待进行引流的水体,所述吸水装置包括水泵及泡沫板,所述水泵安装在所述泡沫板上,所述泡沫板漂浮在所述第一水渠内部的水体上,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密封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泡沫板;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密封连接有呈波纹管结构的出水管,所述堤坝上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出水管的上端部穿过所述限位块并向所述第二水渠延伸。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堤坝结构强度高,堤坝自身的结构稳定,第一水渠内部流动有水体,第一水渠起到蓄水的作用,第二水渠位于堤坝的上端部,第二水渠对完成引水的水体做进一步的输送;吸水装置包括水泵及与泡沫板,泡沫板的密度小于水体的密度,故泡沫板漂浮在第一水渠的水体的水面上,水泵安装在泡沫板的上端面,泡沫板对水泵进行支撑,当第一水渠内部的水体中漂浮或悬浮有杂物时,泡沫板随水体水面高度的变化不断变化,使水泵始终保持在水面的一定高度位置上,水泵的进水管穿过泡沫板,使进水管始终保持插入水面下的一定深度,使第一水渠池底沉降的杂物难以进入进
水管内部,使进水管抽吸的水体中杂物量降低,进入进水管的水体经出水管不断向堤坝上端部的第二水渠进行输送,限位块的设置对出水管进行固定,使进水管被固定在堤坝的上端部,出水管不易向第一水渠滑落,使该吸水装置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引水;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使水泵始终漂浮在水面上,使进水管内部进入的水体中杂物量降低,进而降低了水泵的进水管在进行引水作业时发生堵塞,提升了引水结构的引水效率。
9.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渠的池底在靠近所述堤坝的位置倾斜向下凹设有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二水渠的池底在靠近所述堤坝的位置向上倾斜凸设有第二导流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流面向堤坝的一侧倾斜设置,第一导流面使第一水渠的池底向堤坝的一侧凹陷,促进了第一水渠内部的水体向堤坝一侧流动,进而使供给吸水装置进行引水的水量较为充沛;水体经出水管进入第二水渠,第二导流面的设置提升了水体在第二水渠内部的流动效率,使出水管输送的水体的引水效率提升。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面上竖直凹设有竖井,所述竖井的竖直截面呈圆形,所述堤坝上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立杆,所述立杆插入所述竖井内部,所述泡沫板的一侧固定有与所述立杆套接滑动的套环,所述泡沫板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竖井的口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井位于第一导流面的池底上,竖井内部灌满水体,泡沫板上固定的套环与堤坝上固定的立杆套接滑动,上述设置使泡沫板能够在竖井内部随着水面的高度上下滑动,使泡沫板的位置相对固定,实现持续稳定地对竖井内部的水体进行抽吸,泡沫板不易在第一水渠内部四处运动,使该吸水装置的稳定性提升。
13.优选的,所述泡沫板下端面的圆周边沿上向下凸设有用于阻隔杂物的滤网,所述滤网的高度大于所述进水管伸出所述泡沫板下端面的尺寸。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对泡沫板的四周进行包围,当第一水渠内部水位降低时,泡沫板向竖井内部回落,滤网不仅起到阻隔杂物的作用,同时滤网的设置使进水管不能与竖井的井底接触,避免了进水管对竖井井底沉积的杂物进行吸取,进一步件降低了该吸水装置中进入杂物的数量。
15.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上贯通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孔径与所述出水管的管径配合,所述圆孔的内周面上套接固定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内周面与所述出水管的外周面贴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插接入限位块上的圆孔内部,圆孔内部的橡胶环对出水管及限位块进行分隔,使出水管在限位块的位置得到保护,降低了出水管的圆孔位置的磨损,延长了出水管的寿命。
17.优选的,所述水泵上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线包括与所述水泵靠近的一线及与所述一线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一体连接的二线,所述一线呈弹簧管结构,所述一线随着所述泡沫板在水体上的高度变化不断被拉伸、收缩,所述二线上套接有若干组与所述堤坝螺钉连接的抱箍。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线对水泵进行供电,使水泵能够对第一水渠内部的水体进行持续的抽吸,一线呈弹簧管状,随着泡沫板在水面上的高度变化,电线被拉伸及收缩,使电线能够随着水泵的高度位置进行长度的调整;二管通过各组抱箍与堤坝固定连接。使电线不止落入水体中,提升了该引水结构的安全性。
19.优选的,所述竖井上端部的入口边沿进行圆弧过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圆弧过渡的竖井上端部入口边沿更加圆滑,当水利工程人员进入竖井内部进行杂物的清理时,上述设置便于水利工程人员进入竖井内部;圆弧过渡的竖井使入口的尺寸增大,便于泡沫板向竖井内部下落,降低了泡沫板与竖井入口边沿发生磕碰。
21.优选的,所述立杆为竖直设置的长方体,所述套环的内周壁与所述立杆的四周竖直端面间隙配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杆为竖直设置的长方体,套环与立杆插接滑动,上述设置使泡沫板在水面上上下漂浮时被限位,泡沫板难以绕立杆转动,使泡沫板保持与竖井的上下正对关系,避免了泡沫板滑落在竖井外侧的位置上。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水泵安装在泡沫板的上端面,泡沫板对水泵进行支撑,当第一水渠内部的水体中漂浮或悬浮有杂物时,泡沫板随水体水面高度的变化不断变化,使水泵始终保持在水面的一定高度位置上,水泵的进水管穿过泡沫板,使进水管始终保持插入水面下的一定深度,使第一水渠池底沉降的杂物难以进入进水管内部,使进水管抽吸的水体中杂物量降低,进入进水管的水体经出水管不断向堤坝上端部的第二水渠进行输送,限位块的设置对出水管进行固定,使进水管被固定在堤坝的上端部,出水管不易向第一水渠滑落,使该吸水装置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引水;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使水泵始终漂浮在水面上,使进水管内部进入的水体中杂物量降低,进而降低了水泵的进水管在进行引水作业时发生堵塞,提升了引水结构的引水效率;
25.2.泡沫板上的套环与立杆插接滑动,使泡沫板始终与竖井上下正对;滤网对泡沫板的四周进行包围,当第一水渠内部水位降低时,泡沫板向竖井内部回落,滤网不仅起到阻隔杂物的作用,同时滤网的设置使进水管不能与竖井的井底接触,避免了进水管对竖井井底沉积的杂物进行吸取,进一步件降低了该吸水装置中进入杂物的数量。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地面的局部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堤坝;11、限块位;111、圆孔;112、橡胶环;2、吸水装置;21、水泵;211、进水管;212、出水管;22、泡沫板;221、通孔;222、套环;223、滤网;3、地面;31、第一水渠;311、第一导流面;32、第二水渠;321、第二导流面;4、竖井;5、立杆;51、固定块;6、电线;61、一线;62、二线;621、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参照图1,该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包括堤坝1及安装在堤坝1上的吸水装置2,堤坝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堤坝1的高度高于地面3,堤坝1下方的地面3砌筑有第一水渠31,第一水渠31内部流动有待进行引水的水
体。堤坝1上端部砌筑有第二水渠32,第一水渠31及第二水渠32两者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水渠31的池底在靠近堤坝1的位置倾斜向下凹设有第一导流面311,第一导流面311的坡度优选30度;第二水渠32的池底在靠近堤坝1的位置向上倾斜凸设有第二导流面321,第二导流面321的坡度优选30度。
33.参照图2及图3,吸水装置2包括水泵21及泡沫板22,水泵21安装在泡沫板22上,泡沫板22漂浮在第一水渠31内部的水体上,水泵21的下端进水口密封连接有进水管211,泡沫板22的上端面竖直贯通开设有通孔221,进水管211穿过通孔221,进水管211的下端部伸出泡沫板22的下端面的所在平面;水泵21的上端出水口密封连接有呈波纹管结构的出水管212。
34.第一导流面311上竖直凹设有竖井4,竖井4靠近堤坝1的位置,竖井4的上端部的入口边沿进行圆弧过渡,竖井4的竖直截面呈圆形,堤坝1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固定块51,固定块51贯通开孔,固定块51上插接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立杆5,立杆5位于竖井4内部,立杆5的下端部与竖井4的井底插接固定,泡沫板22的一侧固定有与立杆5套接滑动的套环222,泡沫板22的径向尺寸小于竖井4的口径。泡沫板22下端面的圆周边沿上向下凸设有用于阻隔杂物的滤网223,滤网223的高度大于进水管211伸出泡沫板22下端面的尺寸;滤网223呈圆锥台结构,滤网223对水体中的杂物进行阻隔。
35.参照图2及图3,水泵21上连接有电线6,电线6包括与水泵21靠近的一线61及与一线61远离水泵21的一端一体连接的二线62,一线61呈弹簧管结构,一线61随着泡沫板22在水体上的高度变化不断被拉伸、收缩,二线62上套接有若干组与堤坝1螺钉连接的抱箍621。
36.参照图2及图4,堤坝1上固定有呈长方体的限位块11,限位块11呈混凝土材质,限位块11上贯通开设有圆孔111,圆孔111的轴线水平设置且垂直于堤坝1的竖直端面所在的平面;圆孔111的孔径与出水管212的管径配合,出水管212靠近限位块11的一段上套接有与堤坝1的竖直端面螺钉连接的抱箍621;圆孔111的内周面上套接固定有橡胶环112,橡胶环112的内周面与出水管212的外周面贴合,出水管212的上端部穿过圆孔111内部的橡胶环112并向第二水渠32延伸。
37.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38.该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在进行引水作业时,水体不断向第一水渠31内部流动,第一导流面311的设置提升了水体的流动效率,水体灌满竖井4的内部。
39.进行引水作业前,泡沫板22漂浮在第一水渠31的水体上,套环222与立杆5套接滑动,使泡沫板22始终位于竖井4的位置上下浮动,水泵21固定在泡沫板22的上端面,水泵21的进水管211穿过通孔221向竖井4内部延伸,电线6对水泵21进行供电,随着第一水渠31内部水位高度的变化,泡沫板22的竖直高度发生变化,泡沫板22沿着立杆5上下滑动,使水泵21的进水管211始终保持位于水面以下一定的深度,滤网223的设置对水体中的杂物进行阻隔,进一步降低了进水管211的杂物进入量,电线6中的一线61呈弹簧管状,使电线6能够随着水泵21的高度变化不断拉伸、收缩;经水泵21抽吸的水体从进水管211进入出水管212,出水管212为波纹管结构,使出水管212能不断被拉伸及收缩;水体经水泵21的引水输送,经出水管212进入堤坝1上端的第二水渠32内部,随着第二导流面321不断流动;橡胶环112的设置提升了对出水管212的保护,降低了出水管212的磨损,提升了出水管212的寿命。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使水泵21始终漂浮在水面上,使进水管211内部进入的水体中杂物量降低,进
而降低了水泵21的进水管211在进行引水作业时发生堵塞,提升了引水结构的引水效率。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