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水利整体节制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4445发布日期:2022-07-13 01:0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田水利整体节制闸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种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田水利整体节制闸。


背景技术:

2.目前,常使用农田水利整体节制阀,用来对农田进行灌溉、排水、除涝。
3.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10946740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农田水利整体节制闸,包括水利沟,所述水利沟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闸门装置,所述闸门装置上固接有连接板,所述闸门装置包括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的外侧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
4.但是,行人在上述连接板上行走时,有可能会从连接板上坠入水中,从而增大行人在连接板上行走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农田水利整体节制闸,能够降低行人在连接板上行走的危险性。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农田水利整体节制闸,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农田水利整体节制闸,包括设置在水利沟上的闸门装置,所述闸门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安装有多组防护装置,每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左立柱以及右立柱,所述左立柱以及右立柱均安装于连接板的顶部,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安装有多个防护杆,还包括多组与多个防护杆一一对应的用于固定防护杆的固定机构,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底部均固接有插块,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插块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左立柱、右立柱以及防护杆的设置,能够降低行人在连接板上行走的危险性;通过对插块进行限位,能够便于将左立柱或右立柱安装于连接板上,从而便于将防护装置安装于连接板上。
9.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挡块,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抵接槽,所述抵接槽的底壁固接有抵接弹簧,所述抵接弹簧的顶端固接于挡块,所述挡块滑移连接于抵接槽;所述插块能够插接于抵接槽,所述插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抵接槽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移设置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能够插接于通孔,所述限位销能够抵接于挡块,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限位销朝靠近插块方向移动的弹性件,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限位销朝远离插块方向移动的驱动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插块进行限位时,先将插块插接于抵接槽,再驱动插块向下移动,同时挡块在插块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且抵接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限位销抵接于插块时继续驱动插块向下移动,紧接着当限位销对准通孔时,限位销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插接于通孔,从而便于对插块进行限位。
11.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固接在限位销上的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远离限位销的一端固接于限位槽的内侧壁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销对准通孔时,限位销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插接
至通孔内,从而实现对限位块的固定。
13.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固接于限位销顶部的把手,所述把手滑移连接于条形槽的侧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限位销脱离通孔时,通过朝远离插块的方向移动把手,从而便于驱动限位销脱离通孔。
15.优选的,所述限位销的底部固接有导向块,所述限位槽的底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滑移连接于导向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块和导向槽的设置,能够降低限位销发生偏移的可能性,从而使限位销做平移运动。
17.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多个斜块,所述左立柱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右立柱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防护杆的两端能够分别插接于限位孔和固定槽,所述限位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供斜块滑移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固接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靠近防护杆的一端固接于斜块,所述斜块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与防护杆相配合,所述防护杆远离右立柱的一端能够抵接于斜块;所述限位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与滑槽连通,所述让位槽内滑移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靠近右立柱的一端设置有环形面,所述环形面与斜面相配合,所述防护杆能够滑移连接于套筒的内侧壁。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防护杆进行固定时,先将防护杆插接于限位孔,再驱动防护杆向右移动,当防护杆抵接于斜面时,此时斜块在斜面的作用下朝远离防护杆的方向移动,同时固定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然后继续驱动防护杆移动使防护杆插接于固定槽,当防护杆与斜面分离后,斜块在固定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突出于滑槽,此时斜块靠近防护杆的一侧抵接于防护杆,从而便于对防护杆进行固定;当需要解除斜块对防护杆的固定时,先驱动套筒朝防护杆的方向移动,此时斜块在环形面的作用下向远离防护杆的方向移动,当斜块与防护杆分离后,便能解除斜块对防护杆的固定。
19.优选的,所述套筒远离防护杆的一端固接有挡圈,所述套筒上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挡圈和左立柱的相对内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内移动套管时,复位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需要使套管与斜块分离时,松开套管,此时套管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便能脱离斜块;通过设置复位弹簧,便于对套管进行复位。
21.优选的,所述固定槽内固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靠近防护杆的一端固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滑移连接于固定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弹簧以及缓冲板的设置,能够对防护杆起到缓冲作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4.1.通过左立柱、右立柱以及防护杆的设置,能够降低行人在连接板上行走的危险性;通过对插块进行限位,能够便于将左立柱或右立柱安装于连接板上,从而便于将防护装置安装于连接板上;
25.2.当需要对插块进行限位时,先将插块插接于抵接槽,再驱动插块向下移动,同时挡块在插块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且抵接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限位销抵接于插块时继续驱动插块向下移动,紧接着当限位销对准通孔时,限位销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插接于通孔,
从而便于对插块进行限位;
26.3.当需要对防护杆进行固定时,先将防护杆插接于限位孔,再驱动防护杆向右移动,当防护杆抵接于斜面时,此时斜块在斜面的作用下朝远离防护杆的方向移动,同时固定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然后继续驱动防护杆移动使防护杆插接于固定槽,当防护杆与斜面分离后,斜块在固定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突出于滑槽,此时斜块靠近防护杆的一侧抵接于防护杆,从而便于对防护杆进行固定;当需要解除斜块对防护杆的固定时,先驱动套筒朝防护杆的方向移动,此时斜块在环形面的作用下向远离防护杆的方向移动,当斜块与防护杆分离后,便能解除斜块对防护杆的固定。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施例中显示固定机构的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水利沟;2、闸门装置;3、连接板;4、防护装置;41、左立柱;42、右立柱;43、防护杆;44、插块;45、固定机构;451、斜块;452、限位孔;453、固定槽;454、滑槽;455、固定弹簧;456、斜面;457、让位槽;46、限位机构;461、挡块;462、抵接槽;463、抵接弹簧;464、通孔;465、限位槽;466、限位销;47、弹性件;471、限位弹簧;48、驱动件;481、条形槽;482、把手;483、导向块;484、导向槽;49、套筒;491、环形面;492、挡圈;493、复位弹簧;494、缓冲弹簧;495、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33.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农田水利整体节制闸,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水利沟1上的闸门装置2,闸门装置2包括连接板3,连接板3呈方形且水平设置。
34.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板3的顶部安装有多组防护装置4,多组防护装置4沿连接板3的宽度方向依次安装于连接板3的两侧,每组防护装置4包括左立柱41以及右立柱42,左立柱41以及右立柱42均呈方形且竖直设置,左立柱41以及右立柱42均安装于连接板3的顶部,左立柱41和右立柱42之间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有多个防护杆43,多个防护杆43等距设置且沿竖直方向设置,还包括多组与多个防护杆43一一对应的用于固定防护杆43的固定机构45,左立柱41和右立柱42的底部均固接有插块44,插块44呈方形且竖直设置,连接板3上设置有用于对插块44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46。通过左立柱41、右立柱42以及防护杆43的设置,能够降低行人在连接板3上行走的危险性;通过对插块44进行限位,能够便于将左立柱41或右立柱42安装于连接板3上,从而便于将防护装置4安装于连接板3上。
35.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机构46包括挡块461,挡块461呈方形且竖直设置,连接板3的顶部开设有抵接槽462,抵接槽462的横截面呈方形且沿竖向延伸,抵接槽462的底壁固接
有抵接弹簧463,抵接弹簧463竖直设置且抵接弹簧463的顶端固接于挡块461的底部,挡块461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抵接槽462的内侧壁;插块44能够插接于抵接槽462的内侧壁,插块44上开设有通孔464,通孔464的横截面呈方形且沿插块44的长度方向延伸,抵接槽462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465,限位槽465的横截面呈方形且沿插块44的长度方向延伸,限位槽465内沿插块44的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限位销466,限位销466呈方形且沿插块44的长度设置,限位销466能够插接于通孔464且限位销466靠近挡块461的一端能够抵接于挡块461靠近限位销466的一侧,限位槽465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限位销466朝靠近插块44方向移动的弹性件47,连接板3的顶部开设有条形槽481,条形槽481的横截面呈方形且沿竖向延伸,条形槽48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限位销466朝远离插块44方向移动的驱动件48。当需要对插块44进行限位时,先将插块44插接于抵接槽462,再驱动插块44向下移动,同时挡块461在插块44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且抵接弹簧463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限位销466抵接于插块44时继续驱动插块44向下移动,紧接着当限位销466对准通孔464时,限位销466在弹性件47的弹力作用下插接于通孔464,从而便于对插块44进行限位。
36.如图2和图3所示,弹性件47包括固接在限位销466远离插块44一侧的限位弹簧471,限位弹簧471沿限位销466的长度方向设置,限位弹簧471远离限位销466的一端固接于限位槽465的内侧壁上;驱动件48包括固接于限位销466顶部的把手482,把手482呈方形且竖直设置,把手482沿限位销466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条形槽481的侧壁;限位销466的底部固接有导向块483,导向块483的横截面呈燕尾形且沿限位销466的长度方向设置,限位槽465的底部开设有导向槽484,导向槽484的横截面呈燕尾形且沿限位销466的长度方向延伸,导向块483沿限位销466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导向槽484的内侧壁。当限位销466对准通孔464时,限位销466在限位弹簧471的作用下插接至通孔464内,从而实现对限位块的固定;当需要驱动限位销466脱离通孔464时,通过朝远离插块44的方向移动把手482,从而便于驱动限位销466脱离通孔464;通过导向块483和导向槽484的设置,能够降低限位销466发生偏移的可能性,从而使限位销466做平移运动。
37.如图2和图4所示,固定机构45包括两个斜块451,斜块451的横截面呈方形且竖直设置,左立柱41上开设有限位孔452,限位孔452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沿防护杆43的轴向延伸,右立柱42上开设有固定槽453,固定孔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沿防护杆43的轴向延伸,防护杆43的两端能够分别插接于限位孔452和固定槽453,限位孔45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供斜块451沿竖向滑移的滑槽454,滑槽454的横截面呈方形且沿竖向延伸,滑槽454远离防护杆43的一侧侧壁上固接有固定弹簧455,固定弹簧455竖直设置且固定弹簧455靠近防护杆43的一端固接于斜块451,斜块451上设置有斜面456,斜面456与防护杆43相配合,防护杆43远离右立柱42的一端能够抵接于斜块451靠近右立柱42的一侧;限位孔45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让位槽457,让位槽457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沿防护杆43的长度方向延伸,让位槽457与滑槽454连通,让位槽457内沿防护杆43的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套筒49,套筒49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沿防护杆43的长度方向设置,套筒49靠近右立柱42的一端设置有环形面491,环形面491与斜面456相配合,防护杆43能够沿防护杆43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套筒49的内侧壁。
38.当需要对防护杆43进行固定时,先将防护杆43插接于限位孔452,再驱动防护杆43向右移动,当防护杆43抵接于斜面456时,此时斜块451在斜面456的作用下朝远离防护杆43的方向移动,同时固定弹簧455处于被压缩状态,然后继续驱动防护杆43移动使防护杆43插
接于固定槽453,当防护杆43与斜面456分离后,斜块451在固定弹簧455的弹力作用下突出于滑槽454,此时斜块451靠近防护杆43的一侧抵接于防护杆43,从而便于对防护杆43进行固定;当需要解除斜块451对防护杆43的固定时,先驱动套筒49朝防护杆43的方向移动,此时斜块451在环形面491的作用下向远离防护杆43的方向移动,当斜块451与防护杆43分离后,便能解除斜块451对防护杆43的固定。
39.如图2和图4所示,套筒49远离防护杆43的一端固接有挡圈492,挡圈492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沿防护杆43的长度方向设置,套筒49上套接有复位弹簧493,复位弹簧493沿防护杆43的长度方向设置,复位弹簧493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挡圈492和左立柱41的相对内侧;固定槽453远离防护杆43的一侧侧壁固接有缓冲弹簧494,缓冲弹簧494沿防护杆43的长度方向设置,缓冲弹簧494靠近防护杆43的一端固接有缓冲板495,缓冲板495呈圆饼状且沿防护杆43的长度方向设置,缓冲板495沿防护杆43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固定槽453的内侧壁。向内移动套管时,复位弹簧493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需要使套管与斜块451分离时,松开套管,此时套管在复位弹簧493的弹力作用下便能脱离斜块451;通过设置复位弹簧493,便于对套管进行复位;通过缓冲弹簧494以及缓冲板495的设置,能够对防护杆43起到缓冲作用。
40.工作原理:
41.通过左立柱41、右立柱42以及防护杆43的设置,能够降低行人在连接板3上行走的危险性;通过对插块44进行限位,能够便于将左立柱41或右立柱42安装于连接板3上,从而便于将防护装置4安装于连接板3上。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