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弹簧、弹跳筒及弹跳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1396发布日期:2022-09-27 17:4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弹簧、弹跳筒及弹跳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弹簧、弹跳筒及弹跳芯。


背景技术:

2.新型弹簧在弹跳芯中属于重要部件,弹跳芯在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在下水器、磁吸门、阀门等产品中都有用到,其中下水器是日常生活用品,如面盆下水器、厨房水池下水器、拖把池下水器、地漏下水器等,起到开关下水的功能,其结构大致包括座体和密封开关组件,座体包括承载密封开关组件的承载座,承载座具有过滤装置。座体安装在下水孔处,密封开关组件可在需要时打开下水器或关闭下水器,过滤装置可将水中杂质滤出。现有的弹跳芯结构复杂,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711233214.3公开一种弹跳机芯,包括弹跳外壳、弹跳内芯、回复弹簧、弹跳钩及固定圈,所述弹跳外壳为两端贯通结构,所述弹跳内芯插套在弹跳外壳内;所述弹跳内芯的下端开设有心形弹跳导槽,所述弹跳外壳的下部延伸有定位凸柱,所述定位凸柱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弹跳钩的一端卡接在定位孔内,其另一端卡接在心形弹跳导槽内;所述回复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弹跳内芯上,其另一端抵接在弹跳外壳内;所述固定圈插套在定位凸柱的外部且其与弹跳钩锁定配合。所述弹跳内芯的外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弹跳外壳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接有螺栓,所述螺栓定位在滑槽内。所述弹跳外壳的下部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螺纹。
3.该专利申请的弹跳钩需要固定圈限位和产生弹性力,结构复杂且固定圈需后期缠绕且拆卸后易失去弹性而失去限位功能;同时弹跳钩和弹簧为分体式,加工工序多且成本高;而且弹跳钩和新型弹簧分体会占用空间,使整个弹跳芯结构较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专利申请结构复杂、加工工序繁琐、拆装可重复使用性差、工作稳定性弱,实用性有待提高。
4.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的簧杆等优点的新型弹簧。
6.本实用新型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新型弹簧相配合的弹跳筒,具有对新型弹簧进行有效定位、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
7.本实用新型的其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紧凑、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的弹跳芯。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9.一种新型弹簧,包括筒状的簧主体;还包括处于所述簧主体内并沿簧主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簧钩,所述簧钩包括簧杆和钩体;所述簧杆具有与簧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钩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簧杆通过连接杆与簧主体连接在一起;所述钩体沿连接杆的延伸方向延伸。
10.所述簧杆沿簧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11.所述钩体与簧杆成一定角度。
12.所述钩体与簧杆所成角度为30-110
°

13.所述钩体与簧杆所成角度为45-90
°

14.所述钩体与簧杆所成角度为60-90
°

15.所述簧主体为圆筒或方筒状。
16.所述连接杆朝簧主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17.所述连接杆与簧杆成一定角度。
18.所述连接杆与簧杆所成角度为30-110
°

19.所述连接杆与簧杆所成角度为60-100
°

20.所述连接杆与簧杆所成角度为90
°

21.所述簧主体和簧钩为一体结构。
22.所述簧主体和簧钩由同一根钢丝弯折形成。
23.所述簧主体或簧钩设有限制弹簧移动的限位部件。
24.所述限位部件包括突出于簧主体外周面的凸耳。
25.所述凸耳与簧主体和簧钩由同一根钢丝弯折形成。
26.所述凸耳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
27.一种弹跳筒,包括筒体,筒体具有容置簧主体的内腔;所述筒体的一端形成有与限位部件相配合的限位卡部。
28.所述限位卡部包括形成于筒体上的槽或孔。
29.所述限位卡部包括形成于筒体端面的容置槽。
30.所述容置槽匹配容置凸耳。
31.所述容置槽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
32.还包括将限位部件限位在容置槽内的限位盖。
33.所述限位盖和筒体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34.一种弹跳芯;还包括在筒体内滑动的芯体。
35.容置槽的延伸方向沿连接杆的延伸方向延伸。
3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弹簧,其突破传统新型弹簧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用于弹跳芯时,限位盖将限位部件压紧定位在筒体上,新型弹簧张设于第一筒内端和第一芯端之间,钩体伸入沟槽且端部可沿沟槽配合滑动,如初始状态钩体卡位在第一卡位部,当按压限位盖时,筒体和芯体产生相对运动压缩簧主体,由于限位盖将限位部件定位在筒体端部,新型弹簧的此端及簧钩被定位,钩体的端部沿沟槽滑动至第二卡位部,当再次按压限位盖时,钩体的端部沿沟槽滑动至第一卡位部,实现筒体和芯体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达到芯体缩进或伸出筒体及弹跳芯缩短或伸长的效果。簧钩不需要固定圈限位即可产生各个方向的弹性力,结构简单且不易失去弹性复位功能;同时加工工序少且成本低;而且弹跳钩和新型弹簧可做成整体,占用空间小,使整个弹跳芯结构集中且可小型化,且各个方向的弹性性能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弹簧,其具有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的簧杆等优点。
37.本实用新型的弹跳筒,其突破传统弹跳筒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用于
弹跳芯时,限位盖将限位部件压紧定位在筒体上,新型弹簧张设于第一筒内端和第一芯端之间,钩体伸入沟槽且端部可沿沟槽配合滑动,如初始状态钩体卡位在第一卡位部,当按压限位盖时,筒体和芯体产生相对运动压缩簧主体,由于限位盖将限位部件定位在筒体端部,新型弹簧的此端及簧钩被定位,钩体的端部沿沟槽滑动至第二卡位部,当再次按压限位盖时,钩体的端部沿沟槽滑动至第一卡位部,实现筒体和芯体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达到芯体缩进或伸出筒体及弹跳芯缩短或伸长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弹跳筒,其具有对新型弹簧进行有效定位、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
38.本实用新型的弹跳芯,其突破传统弹跳芯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限位盖将限位部件压紧定位在筒体上,新型弹簧张设于第一筒内端和第一芯端之间,钩体伸入沟槽且端部可沿沟槽配合滑动,如初始状态钩体卡位在第一卡位部,当按压限位盖时,筒体和芯体产生相对运动压缩簧主体,由于限位盖将限位部件定位在筒体端部,新型弹簧的此端及簧钩被定位,钩体的端部沿沟槽滑动至第二卡位部,当再次按压限位盖时,钩体的端部沿沟槽滑动至第一卡位部,实现筒体和芯体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达到芯体缩进或伸出筒体及弹跳芯缩短或伸长的效果。连接杆可使簧杆与簧主体直接产生一定距离,供簧杆产生形变。且钩体沿连接杆的延伸方向延伸可在钩体受到沟槽的压力时,使簧杆的变形更加规则,不会产生扭动,钩体也不会扭动,整个簧钩的形状及工作性能更加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弹跳芯,其具有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紧凑、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
附图说明
39.图1为新型弹簧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新型弹簧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41.图3为新型弹簧第一实施方式另一角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42.图4为新型弹簧第一实施方式的端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43.图5为弹跳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6为弹跳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5.图7为限位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6.图8为限位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7.图9为芯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8.图10为芯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49.图11为芯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50.图12为芯体的另一角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51.图中:
52.11-簧主体12-簧钩121-簧杆122-钩体123-连接杆13-限位部件
53.21-筒体211-螺孔22-限位卡部23-限位盖
54.31-芯体311-沟槽3111-第一卡位部3112-第二卡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5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弹簧,如图1-4所示,包括筒状的簧主体11;还包括处于簧
主体11内并沿簧主体11长度方向延伸的簧钩12,簧钩12包括簧杆121和钩体122;簧杆121具有与簧主体11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钩体122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簧杆121通过连接杆123与簧主体11连接在一起;钩体122沿连接杆123的延伸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用于弹跳芯时,限位盖23将限位部件13压紧定位在筒体21上,新型弹簧张设于第一筒内端和第一芯端之间,钩体122伸入沟槽311且端部可沿沟槽311配合滑动,如初始状态钩体122卡位在第一卡位部3111,当按压限位盖23时,筒体21和芯体31产生相对运动压缩簧主体11,由于限位盖23将限位部件13定位在筒体21端部,新型弹簧的此端及簧钩12被定位,钩体122的端部沿沟槽311滑动至第二卡位部3112,当再次按压限位盖23时,钩体122的端部沿沟槽311滑动至第一卡位部3111,实现筒体21和芯体31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达到芯体31缩进或伸出筒体21及弹跳芯缩短或伸长的效果。簧钩12不需要固定圈限位即可产生各个方向的弹性力,结构简单且不易失去弹性复位功能;同时加工工序少且成本低;而且弹跳钩和新型弹簧可做成整体,占用空间小,使整个弹跳芯结构集中且可小型化,且各个方向的弹性性能稳定。簧钩12沿簧主体11长度方向延伸,其为大致沿沿簧主体11长度方向延伸,并不严格限定簧杆121必须与簧主体11的轴线平行或重合,簧杆121可与簧主体11的轴线成一定角度。连接杆123可使簧杆121与簧主体11直接产生一定距离,供簧杆121产生形变。且钩体122沿连接杆123的延伸方向延伸可在钩体122受到沟槽311的压力时,使簧杆121的变形更加规则,不会产生扭动,钩体122也不会扭动,整个簧钩12的形状及工作性能更加稳定。
57.优选地,簧杆121沿簧主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簧杆121向内朝芯体31方向延伸,端部的钩体122可直接勾住芯体31的沟槽311进行配合。
58.优选地,钩体122与簧杆121成一定角度。此结构可使钩体122具有伸入芯体31沟槽311内的角度,便于钩体122与沟槽311配合。
59.为了实现钩体122与沟槽311的配合效果,优选地,钩体122与簧杆121所成角度为30-110
°

60.为了进一步实现钩体122与沟槽311的配合效果,避免脱钩情况,优选地,钩体122与簧杆121所成角度为45-90
°

61.为了确保实现钩体122与沟槽311的配合效果,避免脱钩和滑动配合情况,优选地,钩体122与簧杆121所成角度为60-90
°

62.优选地,簧主体11为圆筒或方筒状。圆筒状的簧主体11易加工,方筒状的簧主体11可与方筒状的筒体21配合具有限转功能。
63.优选地,连接杆123朝簧主体11的轴线方向延伸。此结构可使簧杆121和钩体122更好地与沟槽311配合,簧主体11内有足够的适配空间。
64.为了便于连接杆123连接簧杆121和簧主体11,且使二者直接产生一定距离,优选地,连接杆123与簧杆121成一定角度。
65.为了进一步便于连接杆123连接簧杆121和簧主体11,且使二者直接产生一定距离,优选地,连接杆123与簧杆121所成角度为30-110
°
(具体可为30、40、50、60、70、80、90、100或110
°
)。
66.为了更进一步便于连接杆123连接簧杆121和簧主体11,且使二者直接产生一定距离,优选地,连接杆123与簧杆121所成角度为60-100
°

67.为了确保便于连接杆123连接簧杆121和簧主体11,且使二者直接产生一定距离,
优选地,连接杆123与簧杆121所成角度为90
°

68.优选地,簧主体11和簧钩12为一体结构。此结构可确保簧钩12的强度和弹性性能稳定。
69.为了进一步确保簧钩12的强度和弹性性能稳定,优选地,簧主体11和簧钩12由同一根钢丝弯折形成。
70.优选地,簧主体11或簧钩12设有限制弹簧移动的限位部件13。在实际按压弹簧过程中,簧主体11会有转动的趋势,限位部件13可限制簧主体11转动,确保簧钩12的位置不变,保证簧钩12的工作性能稳定。
71.优选地,限位部件13包括突出于簧主体11外周面的凸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凸耳卡在筒体21的限位卡部22上,二者相配合实现对簧主体11及整个弹簧的转动限位。
72.为了确保簧钩12的强度和弹性性能稳定,优选地,凸耳与簧主体11和簧钩12由同一根钢丝弯折形成。
73.优选地,凸耳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一个凸耳可基本实现对簧主体11及整个弹簧的转动限位,两个凸耳尤其是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耳可更加平衡地对簧主体11及整个弹簧的转动进行限位,簧主体11不易因受力不均而偏转。
74.一种弹跳筒,如图5-8所示,包括筒体21,筒体21具有容置簧主体11的内腔;筒体21的一端形成有与限位部件13相配合的限位卡部22。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用于弹跳芯时,限位盖23将限位部件13压紧定位在筒体21上,新型弹簧张设于第一筒内端和第一芯端之间,钩体122伸入沟槽311且端部可沿沟槽311配合滑动,如初始状态钩体122卡位在第一卡位部3111,当按压限位盖23时,筒体21和芯体31产生相对运动压缩簧主体11,由于限位盖23将限位部件13定位在筒体21端部,新型弹簧的此端及簧钩12被定位,钩体122的端部沿沟槽311滑动至第二卡位部3112,当再次按压限位盖23时,钩体122的端部沿沟槽311滑动至第一卡位部3111,实现筒体21和芯体31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达到芯体31缩进或伸出筒体21及弹跳芯缩短或伸长的效果。
75.优选地,限位卡部22包括形成于筒体21上的槽或孔。如此,新型弹簧的凸耳可卡入槽或孔形式的限位卡部22中被限位。
76.优选地,限位卡部22包括形成于筒体21端面的容置槽。如此,新型弹簧的凸耳可由筒体21的端面直接放入容置槽内进行卡位,然后再由限位盖23锁紧压住,确保凸耳卡在容置槽内。
77.为了使容置槽更好地对凸耳进行限位,优选地,容置槽匹配容置凸耳。
78.优选地,容置槽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一个容置槽可匹配一个凸耳进行限位,两个容置槽可匹配两个凸耳进行限位或灵活匹配一个凸耳进行角度调整。
79.优选地,还包括将限位部件13限位在容置槽内的限位盖23。当用于弹跳芯时,限位盖23将限位部件13压紧定位在筒体21上,新型弹簧张设于第一筒内端和第一芯端之间,钩体122伸入沟槽311且端部可沿沟槽311配合滑动,如初始状态钩体122卡位在第一卡位部3111,当按压限位盖23时,筒体21和芯体31产生相对运动压缩簧主体11,由于限位盖23将限位部件13定位在筒体21端部,新型弹簧的此端及簧钩12被定位,钩体122的端部沿沟槽311滑动至第二卡位部3112,当再次按压限位盖23时,钩体122的端部沿沟槽311滑动至第一卡位部3111,实现筒体21和芯体31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达到芯体31缩进或伸出筒体21及弹
跳芯缩短或伸长的效果。
80.优选地,限位盖23和筒体21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在旋紧限位盖23时可逐渐将限位部件13压紧定位在筒体21上,操作简单实用。
81.一种弹跳芯,如图1-12所示,还包括在筒体21内滑动的芯体31。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限位盖23将限位部件13压紧定位在筒体21上,新型弹簧张设于第一筒内端和第一芯端之间,钩体122伸入沟槽311且端部可沿沟槽311配合滑动,如初始状态钩体122卡位在第一卡位部3111,当按压限位盖23时,筒体21和芯体31产生相对运动压缩簧主体11,由于限位盖23将限位部件13定位在筒体21端部,新型弹簧的此端及簧钩12被定位,钩体122的端部沿沟槽311滑动至第二卡位部3112,当再次按压限位盖23时,钩体122的端部沿沟槽311滑动至第一卡位部3111,实现筒体21和芯体31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达到芯体31缩进或伸出筒体21及弹跳芯缩短或伸长的效果。具体结构可为,芯体31的外端形成有容置磁铁的沉槽;更进一步地,磁铁通过螺钉锁紧在沉槽内,沉槽底部形成有与螺钉相配合的螺纹槽。
82.优选地,容置槽的延伸方向沿连接杆123的延伸方向延伸。此结构可使容置槽对连接杆123进行更好地限位,且便于安装新型弹簧。
83.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