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起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02198发布日期:2022-04-09 10:3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起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起泡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已有在智能马桶内设置起泡装置,参考图1所示,其结构是通过进药水泵102将外置的药箱103里的药剂输送到水药混合箱104,同时水是由进水阀101提供,在水药混合箱104内混合完成后输送给发泡头105,进气泵106同时供气给发泡头105发泡使用,这样的安装布局和结构复杂,智能效果较差,不仅使用的零件多且导入时间过长,发泡效果不佳且次数少,从而导致成本高。因此,急需一款布局和结构简单、少用零件且快速导入、成本低、其起泡效果佳等优点的起泡装置来解决目前产品中产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混合起泡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混合起泡装置,包括一混合组件、以及与所述混合组件相连接的起泡组件,所述混合组件具有一组进入孔、以及一排出孔,所述排出孔与所述起泡装置相连接;所述进入孔包括至少一个进气孔、以及一个混合孔或一组水液分离孔。
6.优选的,所述进入孔包括至少两个,其中一所述进入孔为进气孔,另一所述进入孔为水液混合孔。
7.优选的,所述进入孔包括至少三个,三所述进入孔分别为进气孔、进水孔、以及进液孔,所述进水孔和所述进液孔相分离独立。
8.优选的,所述进入孔包括至少三个,三所述进入孔分别为两进气孔、以及一水液混合孔。
9.优选的,所述进入孔包括至少四个,四所述进入孔分别为两进气孔、一进水孔、以及一进液孔,所述进水孔和所述进液孔相分离独立。
10.优选的,所述进入孔包括至少四个,四所述进入孔分别为三进气孔、以及一水液混合孔。
11.优选的,所述进入孔包括至少五个,五所述进入孔分别为三进气孔、一进水孔、以及一进液孔,所述进水孔和所述进液孔相分离独立。
12.优选的,所述进入孔包括至少五个,五所述进入孔分别为四进气孔、以及一水液混合孔。
13.优选的,所述混合组件包括一电机组、盖设于所述电机组上方的阀座、以及盖设于所述阀座上方的上盖,所述电机组和所述阀座之间设置有阀片,所述阀座与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进入孔和所述排出孔贯设于所述阀座和所述上盖。
14.优选的,所述电机组与所述阀座之间开设有水液共混腔,所述水液共混腔与所述进入孔和所述排出孔相贯通设置;所述上盖与所述阀座之间开设有水液初混腔以及液气混
合腔,所述水液初混腔和所述液气混合腔与所述水液共混腔相贯通设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在混合组件内设置进入孔和排出孔,使气体、泡泡液和水可以进入混合组件内混合、再将气液混合物传递给起泡组件中起泡,其布局和结构简单、使用零件少、导入时间短,从而产生很好的发泡效果。
17.2)、通过在混合组件内设置多个进气孔,使更多的气体从进气孔进入到混合组件中参与混合,从而产生更多更丰富更细腻的发泡。
18.3)、通过在混合组件内设置水液初混腔、液气混合腔和水液共混腔,使气、液和水在混合组件内充分混合,再传递给起泡组件起泡,使起泡效果更好。
19.4)、通过将进水孔和进液孔分开设置,使混合组件得以获得准确的进水量和进液量。
附图说明
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合起泡装置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合起泡装置的混合组件的剖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合起泡装置的混合组件的爆炸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合起泡装置的混合组件的轴测图。
26.图中标号:
27.1、混合组件;11、电机组;12、阀座;121、水液共混腔;122、水液初混腔;123、液气混合腔;13、上盖;14、密封垫;15、第二阀片;151、第一阀片;16、进气孔;17、进液孔;18、进水孔;19、排出孔;
28.2、起泡组件;
29.3、分配阀;
30.4、储液瓶;
31.5、单向阀;
32.6、控制电路板;
33.101、进水阀;102、进药水泵;103、药箱;104、水药混合箱;105、发泡头;106、进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5.参考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一较佳的实施例一种混合起泡装置,包括一混合组件1、以及与所述混合组件1相连接的起泡组件2、分配阀3和储液瓶4,所述储液瓶4和所
述混合组件1之间设置有一单向阀5,所述单向阀5使所述储液瓶4内的溶液只能流向所述混合组件1、而不能从所述混合组件1逆流到所述储液瓶4内;所述分配阀3连接供水,所述分配阀3和所述混合组件1均电连接一控制电路板6,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板6以控制所述分配阀3的进水量和所述混合组件1的工作状态。
36.所述混合组件1包括一电机组11、盖设于所述电机组11上方的阀座12、以及盖设于所述阀座12上方的上盖13,所述电机组11和所述阀座12之间设置有第一阀片151,所述阀座12与所述上盖13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4。所述混合组件1具有一组进入孔、以及一排出孔19,所述进入孔和所述排出孔19设置于所述阀座12上且贯通所述上盖13。
37.所述电机组11与所述阀座12之间开设有水液共混腔121,所述水液共混腔121与所述进入孔和所述排出孔19相贯通设置,每一所述水液共混腔121与所述进入孔之间设置所述第一阀片151;所述上盖13与所述阀座12之间开设有水液初混腔122以及液气混合腔123,所述水液初混腔122和所述液气混合腔123与所述水液共混腔121相贯通设置;所述排出孔19与所述液气混合腔123相贯通设置,所述排出孔19与所述液气混合腔12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阀片15,所述排出孔19与所述起泡装置相连接;所述进入孔与所述水液初混腔122相贯通设置。
38.所述进入孔包括至少一个进气孔16、以及一个混合孔,所述进气孔16与大气相贯通,所述混合孔连接所述分配阀3和所述单向阀5,所述分配阀3和所述单向阀5并联与所述混合孔连接。或者,所述进入孔包括至少一个进气孔16、以及一组水液分离孔,所述水液分离孔包括进水孔18和进液孔17,所述进水孔18与所述分配阀3相连接,所述进液孔17与所述单向阀5相连接。
39.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入孔设置为两个,则其中一个所述进入孔为进气孔16,另一个进入孔为水液混合孔,所述分配阀3和所述单向阀5并行连接于所述所述水液混合孔,所述控制电路板6控制所述电机组11工作,将所述储液瓶4里储存的泡泡液吸出以供应到所述水液混合孔,水流从所述分配阀3供应给所述水液混合孔。所述进入孔也可以设置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或者不限于五个,在所述阀座12和所述上盖13上可以设置即可,其中仅设置一个进入孔为水液混合孔,其他进入孔均设置为进气孔16,以满足更多的气体从所述混合组件1供应到所述起泡组件2、以使所述起泡组件2可以获得更多气体而获得更加丰富的气泡。
40.另外实施例中,所述进入孔设置为三个,则其中一个所述进入孔为进气孔16,另两个进入孔为进水孔18和进液孔17,所述进水孔18和所述进液孔17相分离独立;所述进水孔18连接所述分配阀3,所述进液孔17连接所述单向阀5,所述控制电路板6控制所述电机组11工作,将所述储液瓶4里储存的泡泡液吸出以供应到所述进液孔17,水流从所述分配阀3供应给所述进水孔18。所述进入孔也可以设置为四个、或者五个、或者不限于五个,在所述阀座12和所述上盖13上可以设置即可,其中设置一个进入孔为进水孔18,另一进入孔为进液孔17,其他进入孔均设置为进气孔16,以满足更多的气体从所述混合组件1供应到所述起泡组件2、以使所述起泡组件2可以获得更多气体而获得更加丰富的气泡;所述进水孔18和所述进液孔17分开设置,得以准确的控制进水量和进液量。
4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42.所述储液瓶4内装有泡泡液,所述分配阀3接供水,所述进气孔16与大气相通,启动
所述控制电路板6,所述控制电路板6控制所述电机组11工作,所述电机组11使所述混合组件1从所述储液瓶4内抽取泡泡液、使所述分配阀3供应水给所述混合组件1、以及使多个所述进气孔16从外界大气中吸气,水和泡泡液到达所述水液初混腔122内混合,水将泡泡液均匀稀释而进入到所述水液共混腔121内,水液混合均匀后进入所述液气混合腔123,气体从所述进气孔16进入到所述液气混合腔123与水液混合溶液相融合、而后从所述排出孔19排出给所述起泡组件2,在所述起泡组件2完成起泡后,再传递供应使用。
4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混合组件1内设置进入孔和排出孔19,使气体、泡泡液和水可以进入所述混合组件1内混合、再将气液混合物传递给所述起泡组件2中起泡,其布局和结构简单、使用零件少、导入时间短,从而产生很好的发泡效果;通过在所述混合组件1内设置多个进气孔16,使更多的气体从所述进气孔16进入到所述混合组件1中参与混合,从而产生更多更丰富更细腻的发泡;通过在所述混合组件1内设置水液初混腔122、液气混合腔123和水液共混腔121,使气、液和水在所述混合组件1内充分混合,再传递给所述起泡组件2起泡,使起泡效果更好;通过将所述进水孔18和所述进液孔17分开设置,使所述混合组件1得以获得准确的进水量和进液量。
44.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