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虾稻共生灌溉水渠内水流量控制结构

文档序号:30074684发布日期:2022-05-18 02:5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虾稻共生灌溉水渠内水流量控制结构

1.本发明涉及水流量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虾稻共生灌溉水渠内水流量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虾稻共生”模式实现了资源相互利用,有利于节约养虾成本。稻田四周环沟是小龙虾游戏、觅食的圣地,水下达到环沟总面积70%的水草既是天然食物,又为小龙虾提供了栖息和蜕壳的良好环境。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田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补充了充足的营养,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这种模式能够极大的提高稻田的利用率,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0003]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水稻生长的供水量,需要在稻田四周砌筑灌溉水渠,用于对水稻进行灌溉,为了便于对灌溉水渠的供水进行控制,所以需要设置灌溉水渠控制装置。
[0004]
现有的灌溉水渠控制装置存在一些缺陷:1、现有的灌溉水渠控制一般都是从通过人工抽拉挡板对水渠的流水进行控制,控制起来不够便捷,而且无法控制灌溉水渠的通口大小;2、现有的灌溉水渠控制装置无法实现多级控制;3、现有的灌溉水渠控制装置无法实现过滤;4、现有的水渠控制装置控制起来费人工,且控制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虾稻共生灌溉水渠内水流量控制结构,其双重控制水流量,且通过电机一及电机二控制灌溉水渠的通口大小,过滤网板增加了过滤功能,整体不需要人工操作,减少人工劳动力,增加了控制效果。
[0006]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虾稻共生灌溉水渠内水流量控制结构,包括:u型灌溉水渠,所述u型灌溉水渠上方两侧均固定连接侧边缘板,所述侧边缘板下方设有与u型灌溉水渠相邻的液压缸放置室,所述u型灌溉水渠正下方设有过滤网板伸出量控制室,所述侧边缘板及u型灌溉水渠上方固定设有水流量控制室;
[0008]
所述过滤网板伸出量控制室内侧设有过滤网板伸出量控制机构,所述过滤网板伸出量控制机构包括:位于液压缸放置室内侧的液压缸、位于过滤网板伸出量控制室内侧的伸出量控制杆机构及弧形槽,所述液压缸连接伸出量控制杆机构,所述伸出量控制杆机构连接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在弧形槽内移动;
[0009]
所述水流量控制室内侧设有水流量控制机构,所述水流量控制机构包括:位于水流量控制室内侧顶壁的电机一及位于水流量控制室内侧壁的电机二,所述电机一控制水平旋转机构,所述电机二控制垂直旋转机构,所述水平旋转机构及垂直旋转机构均连接弧形水流量控制挡板。
[0010]
更优选地,所述液压缸内侧连接伸出下方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底端固定连接底
电机一、22-侧支座一、23-u型移动架、24-圆形支撑架、26-电机二、27-侧支座二、28-侧弯移动杆、29-上弯移动杆、30-弧形水流量控制挡板、31-底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7]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8]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虾稻共生灌溉水渠内水流量控制结构,包括:u型灌溉水渠1,所述u型灌溉水渠1上方两侧均固定连接侧边缘板2,所述侧边缘板2下方设有与u型灌溉水渠1相邻的液压缸放置室3,所述u型灌溉水渠1正下方设有过滤网板伸出量控制室5,所述侧边缘板2及u型灌溉水渠1上方固定设有水流量控制室4;
[0029]
所述过滤网板伸出量控制室5内侧设有过滤网板伸出量控制机构6,所述过滤网板伸出量控制机构6包括:位于液压缸放置室3内侧的液压缸7、位于过滤网板伸出量控制室5内侧的伸出量控制杆机构18及弧形槽12,所述液压缸7连接伸出量控制杆机构18,所述伸出量控制杆机构18连接过滤网板17,所述过滤网板17在弧形槽12内移动;
[0030]
所述水流量控制室4内侧设有水流量控制机构20,所述水流量控制机构20包括:位于水流量控制室4内侧顶壁的电机一21及位于水流量控制室4内侧壁的电机二26,所述电机一21控制水平旋转机构,所述电机二26控制垂直旋转机构,所述水平旋转机构及垂直旋转机构均连接弧形水流量控制挡板30。
[0031]
所述液压缸7内侧连接伸出下方的活塞杆8,所述活塞杆8底端固定连接底盘9,所述底盘9上部内侧滑动连接下移动杆10,所述下移动杆10通过轴杆一铰接位于过滤网板伸出量控制室5内侧的出量控制杆机构18。所述底盘9上表面设有滑槽9.1,所述下移动杆10顶端固定连接位于滑槽9.1内侧l型滑杆10.1,所述l型滑杆10.1底端固定连接防脱落块10.2,所述滑槽9.1底端连通适配防脱落块10.2的凹槽。所述控制杆机构18包括:与轴杆一铰接的移动杆一11,所述移动杆一11另一端铰接移动杆二15,所述移动杆二15另一端铰接移动杆三14中部,所述移动杆三14一端与过滤网板伸出量控制室5侧壁铰接,另一端与橡胶塞条13铰接,所述橡胶塞条13适配放置在弧形槽12内侧,所述橡胶塞条13固定连接过滤网板17。所述弧形槽12由固定在过滤网板伸出量控制室5内侧的弧形挡板16组成。所述水平旋转机构包括:与水流量控制室4内侧壁固定连接的侧支座一22,所述电机一21的输出轴穿过侧支座一22,且电机一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位于侧支座一22上方的u型移动架23,所述u型移动架23上方铰接圆形支撑架24,所述圆形支撑架24上方固定连接底撑杆31,所述底撑杆31上方固定连接弧形水流量控制挡板30。所述垂直旋转机构包括:与水流量控制室4内侧壁固定连接的侧支座二27,所述电机二26的输出轴穿过侧支座二27,且所述电机二2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位于在圆形支撑架24一侧的侧弯移动杆28,所述侧弯移动杆28另一端固定连接活动套设在底撑杆31外侧的上弯移动杆29。所述底撑杆31活动穿过水流量控制室4底端,且底撑杆31与水流量控制室4之间安装密封垫。
[0032]
该装置使用过程中,通过电机一控制u型移动架水平旋转,从而控制及电机二控制
弧形水流量控制挡板水平方向旋转,由于弧形水流量控制挡板有弧度侧及水平侧,实现对灌溉水渠的通口大小控制,电机二控制侧弯移动杆及上弯移动杆的垂直上下旋转,从而控制弧形水流量控制挡板的上、下移动,从而控制从弧形水流量控制挡板下方水流量,实现对灌溉水渠的通口大小控制,过滤网板通过液压缸联动控制杆机构移动,使得过滤网板在弧形槽内侧移动,实现对灌溉水渠的通口大小控制,且过滤网板增加了过滤功能,整体不需要人工操作,减少人工劳动力,增加了控制效果。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专利,凡在本发明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