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61199发布日期:2022-07-30 13:2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强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在地基处理强夯置换施工中难免会遇到土壤条件为高粘性粉质黏土的情况,对于此种土壤条件,常规强夯置换施工方法无法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为保证置换墩体深度,需要在每一个强夯点处进行变能级强夯施工。如考虑变换能级,常规强夯机械需按要求的夯击能计算不同长度的钢丝绳,并在施工中用铁丝将钢丝绳固定在强夯机机架上,由于操作工艺繁琐,施工中容易造成长度计算不准确的情况,而且现场强夯点位较多,按照铁丝固定相应长度的钢丝绳不仅固定不牢固,更无法避免铁丝被拉断的安全风险,安全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绳和连接耳板,所述拉绳顶端与脱钩器固定相连,其底端通过绳体末端设置的第一绳套固定在连接耳板上,其绳体下段按设计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绳套,且第一绳套与各第二绳套之间的绳体长度与相应夯击能能级变化对应的夯锤落距差值相匹配,所述连接耳板固定设置在强夯机机架上,且连接耳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挂接或释放第二绳套的绳扣。
5.优选地,所述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均通过拉绳局部绳体对折形成,绳体对折段的头部形成第一绳套或第二绳套的套环,且绳体对折段的颈部通过若干个并排设置的钢丝绳卡固定相连。
6.优选地,为避免绳套脱扣,所述第一绳套或第二绳套处均至少设置有四个钢丝绳卡。
7.优选地,为延长连接耳板的使用寿命、防止绳扣意外钩住第二绳套,所述连接耳板包括与第一绳套连接的第一耳板和与第二绳套连接的第二耳板,且第二耳板对应设置于第一耳板的上方。
8.优选地,为方便第二绳套的套接于释放,所述绳扣包括挂钩,所述挂钩通过卸扣固定在连接耳板上,且其钩头的开口处通过扭簧铰接有封口弹舌以防第二绳套意外脱钩。
9.优选地,为防止拉绳末端脱扣,所述第一绳套末端最外侧设置的两个钢丝绳卡之间的拉绳上设置有拱起的安全弯。
10.优选地,为方便识别并区分各夯击能级对应的第二绳套,各个第二绳套外侧分别涂刷有颜色不同的油漆。
11.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地勘报告并结合现场试夯结果,确定强夯施工所需夯击能能级以及各夯击能能级对应的夯击次数;步骤二,根据步骤一确定的夯击能能级在拉绳对应位置设置第二绳套并在连接耳板上设置绳扣;步骤三,按照步骤一确定的夯击能能级和夯击次数进行夯击施工并及时向夯坑内填加置换料,其中最大夯击能能级施工时无需在绳扣处套接第二绳套,其余夯击能能级施工时需将对应位置的第二绳套套接在绳扣上;步骤四,当前点位强夯施工完毕后,将强夯机械挪动至其余点位重复步骤三的操作直至完成所有点位的强夯施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改造成本低,并可以周转使用,第二绳套和绳扣的设置,可快速调整夯锤落距,实现不同夯击能能级的快速转换,有效缩短了强夯机械施工过程中通过计算钢丝绳长度并绑扎铁丝的调整方式引入的时间差,而且调整夯击能时只需在绳扣处进行第二绳套的套接和摘取,且摘取和套接时夯锤处于地面稳定状态,大大提高了能级转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了施工安全,达到了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13.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其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处于7000kn
·
m对应的夯击能能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处于6000kn
·
m对应的夯击能能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处于5000kn
·
m对应的夯击能能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连接耳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连接耳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连接耳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第二绳套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卸扣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1-机架、2-臂架、3-提升机构、4-提升钢丝绳、5-脱钩器、6-夯锤、7-拉绳、8-第一绳套、9-第二绳套、10-第一耳板、11-第二耳板、12-卸扣、13-挂钩、14-钢丝绳卡。
具体实施方式
15.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及其施工方法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均
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及本发明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1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7.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发明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下面结合图1-9,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6所示,本发明优选的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包括连接耳板和拉绳7,所述连接耳板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焊接固定在强夯机机架1上的第一耳板10和第二耳板11,所述拉绳7采用1根20#钢丝绳制作,无毛刺、断丝、断股,其顶端与脱钩器5固定相连,其底端通过绳体末端设置的第一绳套8固定在第一耳板10上,其绳体下段按设计间距设置有两个第二绳套9,两个第二绳套9外侧分别涂刷有颜色不同的油漆,且第一绳套8与两第二绳套9之间的绳体长度与相应夯击能能级变化对应的夯锤6落距差值相匹配,本实施例中第一绳套9对应的夯击能能级为7000kn
·
m,其夯锤6落距为21m,下方设置的第二绳套9外侧使用红色油漆涂刷,其对应的夯击能能级为6000kn
·
m,其夯锤6落距为18m,上方设置的第二绳套9外侧使用绿色油漆涂刷,其对应的夯击能能级为5000kn
·
m,其夯锤6落距为15m;如图7所示,为防止绳套脱扣,所述第一绳套8和第二绳套9均通过拉绳7局部绳体对折形成,绳体对折段的头部形成第一绳套8或第二绳套9的套环,且绳体对折段的颈部通过若干个并排设置的钢丝绳卡14固定相连,钢丝绳卡14采用20号钢丝绳卡14,并设备用钢丝绳卡14,按照“3+1”个数设置,以保证固定牢固,其中第一绳套8末端最外侧设置的两个钢丝绳卡14之间的拉绳7上设置有拱起的安全弯;如图8-9所示,为方便第二绳套9的挂接或释放,所述绳扣包括挂钩13,所述挂钩13通过卸扣12固定在第二耳板11上,且其钩头的开口处通过扭簧铰接有封口弹舌。
19.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强夯机械快速变能级机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地勘报告并结合现场试夯结果,确定强夯施工所需夯击能能级以及各夯击能能级对应的夯击次数;步骤二,根据步骤一确定的夯击能能级在拉绳7对应位置设置第二绳套9并在第二耳板11上设置卸扣12和挂钩13;步骤三,按照步骤一确定的夯击能能级和夯击次数进行夯击施工并及时向夯坑内填加置换料,其中7000kn
·
m对应的最大夯击能能级施工时无需在绳扣处套接第二绳套9,6000kn
·
m和5000kn
·
m对应的夯击能级施工时需将对应位置的第二绳套9依次挂在挂钩13
的钩头上,具体施工时,按当前夯击能能级调整拉绳7长度并固定,之后脱钩器5底部钩头钩住夯锤6,提升钢丝绳4在提升机构3的驱动下沿臂架2收卷,当夯锤6被提升到预定高度时,拉绳7被拉直,脱钩器5打开,夯锤6呈自由落体状态下降至夯击点将地基夯实,之后重新提起夯锤6重复夯击,并及时填料,填料时机的确定需结合现场夯击数据反馈,根据每一点位强夯前场地标高,减去预计填料深度,并保留200mm厚度土层,以防止强夯施工时夯锤6打穿硬壳层,每次夯击后夯沉量大于上述数值时,需进行填料,当最后连续两击的夯沉量均≤300mm且累计铲车送料达到20铲时即可停锤;步骤四,当前点位强夯施工完毕后,将强夯机械挪动至其余点位重复步骤三的操作直至完成所有点位的强夯施工。
2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