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河湖水系连通布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0595发布日期:2022-11-19 12:4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城市群河湖水系连通布局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专利涉及河湖水系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城市群河湖水系连通布局系统。


背景技术:

2.水资源是城市群居民生存和生活的重要资源,在保证水质安全的前提下,城市群河湖水系连通布局系统,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3.目前,城市群河湖水系包括干流河道以及分流河道,干流河道穿过城市布置,包括穿过中心城区、郊区以及城区外围,支流河道与干流河道连通,并且中心城区引出,穿过郊区以及城区外围。
4.现有技术中,城市群河湖水系连通布局结构中,一般直接采用干流河道的上游采用截洪处理,并对局部进行修建堤坝进行防洪,以实现防洪的效果,但是,现时的城市群河湖水系的连通性不够,如果遇到汛期洪水量较大时,城市群河湖水系的承载能力有限,无法再承受引排的涝水,防洪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城市群河湖水系连通布局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时的城市群河湖水系的防洪效果较差的问题。
6.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城市群河湖水系连通布局系统,包括穿过城市的干流河道,城市包括中心城区、环绕在中心城区外周的郊区以及环绕在郊区外周的城区外围;所述干流河道穿过城区外围、郊区以及中心城区,沿着干流河道的流经方向,所述干流河道具有位于城区外围的调节段、位于郊区中的上游段、位于中心城区且与市政管网连通的内部段以及位于郊区中的下游段;所述城区外围设有蓄水湖,所述蓄水湖分别通过进水道以及出水道分别与调节段连通;所述郊区中设有分洪道,所述分洪道的上端与上游段连通,所述分洪道的下端与下游段连通,所述分洪道的中部具有净化区,所述净化区中设有对水体进行净化的净化结构,所述净化区的下游形成有沉淀缓冲区,所述净化区中净化后的水体进入沉淀缓冲区中;所述内部段的中部具有内部湖,所述内部湖通过净化水道与沉淀缓冲区连通,所述沉淀缓冲区中的水体通过净化水道进入内部湖;所述中心城区设有分流河道,所述分流河道的内端与内部段连通,所述分流河道的外端穿过郊区,延伸至城区外围的外部。
7.可选的,所述沉淀缓冲区的底部设有净化水体的水质的水底植物层,所述沉淀缓冲区的底部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沉淀道,沿着水体的流动方向,所述沉淀道呈弯曲状布置,所述水底植物层的底部布置在沉淀道的外侧,所述水底植物层的顶部覆盖过沉淀道的上方。
8.可选的,所述沉淀缓冲区的周边设有收纳沟槽,所述收纳沟槽沿着沉淀缓冲区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沉淀缓冲区的底部设有多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外端连通至收纳沟
槽,所述导流槽的内端延伸至沉淀缓冲区的中部,且所述导流槽分别与多个沉淀道的底部连通;沿着所述导流槽的内端至外端的方向,所述导流槽的深度逐渐加大;所述收纳沟槽具有朝上布置的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覆盖有隔网层,所述隔网层具有朝下布置的下端面,所述隔网层的下端面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隔膜层;所述隔膜层的外侧与隔网层的侧边连接,所述隔膜层的内侧延伸至隔网层的中部,两个所述隔膜层的内侧之间具有间隙。
9.可选的,所述隔膜层的外侧为柔性变形的柔性段,所述柔性段与隔网层的侧边连接,所述隔膜层的内侧中嵌入有硬质条,所述硬质条限制隔膜层的内侧柔性变形。
10.可选的,沿着水体的流动方向,所述沉淀缓冲区中设有多个横向布置的滚动网筒;所述滚动网筒的内部具有横向布置的包围腔,所述滚动网筒的侧壁中具有多个连通包围腔的网孔,多个所述网孔沿着滚动网筒的周向以及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滚动网筒的下部浸没在沉淀缓冲区的水体中,所述滚动网筒的上部延伸至沉淀缓冲区的水体上;所述滚动网筒的两端延伸至沉淀缓冲区的岸边,且通过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包围腔内填充有对水质进行净化的过滤材料,所述过滤材料环绕形成环形的过滤环。
11.可选的,所述包围腔的中部具有横向布置的插入腔,所述插入腔中填充有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环绕形成吸附环,所述过滤环环绕在吸附环的外周。
12.可选的,所述吸附环的中心形成收纳水体中被吸附环吸附的杂质收纳腔,所述吸附环环绕在收纳腔的外周。
13.可选的,所述滚动网筒的外侧壁朝内凹陷,形成有多个横向布置的凹陷槽条,所述凹陷槽条沿着滚动网筒的轴向横向布置,多个所述凹陷槽条沿着滚动网筒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滚动网筒的外侧壁具有位于相邻的凹陷槽条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上设有柔性且随水体飘动的漂浮植物。
14.可选的,所述上游段与分流河道之间通过分流道连通。
15.可选的,所述上游段与内部段之间设有水位控制闸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城市群河湖水系连通布局系统,通过设有的蓄水湖,在遇到洪水量较大时,能有效的起到防洪效果,同时设有的分洪道有效的起到了分流效果,并且设有的净化区能保证水质安全且能蓄水,通过设有的净化水道使位于内部段中部的内部湖与净化区下游的沉淀缓冲区相连通,并且设有分流河道,分流河道内端与内部段连通,外端延伸至城区外围的外部,这样,不仅保证了水质的安全,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同时大大的提高了城市群河湖水系的连通性和城市群河湖水系的承载能力,大大增强了防洪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城市群河湖水系连通布局系统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沉淀缓冲区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收纳沟槽的剖切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滚动网筒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20.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1.参照图1-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22.本发明提供的城市群河湖水系连通布局系统,包括穿过城市的干流河道100,城市包括中心城区101、环绕在中心城区101外周的郊区102以及环绕在郊区102外周的城区外围103;干流河道100穿过城区外围103、郊区102以及中心城区101,沿着干流河道100的流经方向,干流河道100具有位于城区外围103的调节段104、位于郊区102中的上游段105、位于中心城区101且与市政管网连通的内部段106以及位于郊区102中的下游段107;城区外围103设有蓄水湖110,蓄水湖110分别通过进水道以及出水道分别与调节段104连通;郊区102中设有分洪道111,分洪道111的上端与上游段105连通,分洪道111的下端与下游段107连通,分洪道111的中部具有净化区112,净化区112中设有对水体进行净化的净化结构,净化区112的下游形成有沉淀缓冲区120,净化区112中净化后的水体进入沉淀缓冲区120中;内部段106的中部具有内部湖114,内部湖114通过净化水道113与沉淀缓冲区120连通,沉淀缓冲区120中的水体通过净化水道113进入内部湖114;中心城区101设有分流河道115,分流河道115的内端与内部段106连通,分流河道115的外端穿过郊区102,延伸至城区外围103的外部。
23.上述提供的城市群河湖水系连通布局系统,通过设有的蓄水湖110,在遇到洪水量较大时,能有效的起到防洪效果,同时设有的分洪道111有效的起到了分流效果,并且设有的净化区112能保证水质安全且能蓄水,通过设有的净化水道113使位于内部段106中部的内部湖114与净化区112下游的沉淀缓冲区120相连通,并且设有分流河道115,分流河道115内端与内部段106连通,外端延伸至城区外围103的外部,这样,不仅保证了水质的安全,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同时大大的提高了城市群河湖水系的连通性和城市群河湖水系的承载能力,大大增强了防洪效果。
24.在本实施例中,沉淀缓冲区120的底部设有净化水体的水质的水底植物层126,沉淀缓冲区120的底部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沉淀道121,沿着水体的流动方向,沉淀道121呈弯曲状布置,水底植物层126的底部布置在沉淀道121的外侧,水底植物层126的顶部覆盖过沉淀道121的上方。
25.通过在沉淀缓冲区120的底部设有水底植物层126,可以做到净化水体,同时设有呈弯曲状布置的沉淀道121,此弯曲状为沉淀道121两端同时朝水体流动方向或水体流动逆
向弯曲,这样,大大的增大了沉淀道121与水体流动方向正面碰撞面的接触面,有效的增强了净化效果。
26.具体的,沉淀缓冲区120的周边设有收纳沟槽122,收纳沟槽122沿着沉淀缓冲区120的周向环绕布置;沉淀缓冲区120的底部设有多个导流槽123,导流槽123的外端连通至收纳沟槽122,导流槽123的内端延伸至沉淀缓冲区120的中部,且导流槽123分别与多个沉淀道121的底部连通;沿着导流槽123的内端至外端的方向,导流槽123的深度逐渐加大;收纳沟槽122具有朝上布置的顶部开口,顶部开口覆盖有隔网层124,隔网层124具有朝下布置的下端面,隔网层124的下端面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隔膜层125;隔膜层125的外侧与隔网层124的侧边连接,隔膜层125的内侧延伸至隔网层124的中部,两个隔膜层125的内侧之间具有间隙。
27.通过设有的收纳沟槽122可以收纳沉淀,通过设有向下垂直布置的导流槽123,在沉淀道121中的垃圾可以通过导流槽123由于重力的作用下,往导流槽123深处流动,直至流动至收纳沟槽122中,有效的加快了垃圾收纳,提高了回收率,并且在收纳沟槽122的顶部设有隔网层124和隔网层124下端面的隔膜层125,使回收在收纳沟槽122中垃圾,无法通过顶部开口流出,保证了垃圾回收率。
28.隔膜层125的外侧为柔性变形的柔性段,柔性段与隔网层124的侧边连接,隔膜层125的内侧中嵌入有硬质条,硬质条限制隔膜层125的内侧柔性变形。
29.隔膜层125的外侧为柔性段,柔性段可以通过变形插入在收纳沟槽122的顶部,在通过回复变形,使得隔网层124与收纳沟槽122固定连接,同时隔膜层125的内侧嵌有硬质条,硬质条可以限制隔膜层125的变形,便捷的控制了变形量,控制的变形量变形的隔膜层125可以更好的与收纳沟槽122的顶部连接,使该结构更紧密、可靠。
30.在本实施例中,沿着水体的流动方向,沉淀缓冲区120中设有多个横向布置的滚动网筒130;滚动网筒130的内部具有横向布置的包围腔,滚动网筒130的侧壁中具有多个连通包围腔的网孔131,多个网孔131沿着滚动网筒130的周向以及周向间隔布置;滚动网筒130的下部浸没在沉淀缓冲区120的水体中,滚动网筒130的上部延伸至沉淀缓冲区120的水体上;滚动网筒130的两端延伸至沉淀缓冲区120的岸边,且通过固定座转动连接;包围腔内填充有对水质进行净化的过滤材料,过滤材料环绕形成环形的过滤环132。
31.设有的滚动网筒130可以有效的对海面上漂浮和深度较浅的垃圾废品进行收纳清理,通过设有与包围腔连通的网孔131,使废品杂质通过网孔131进入包围腔中,在包围腔中设有的过滤环132有效的进行了废品过滤。
32.包围腔的中部具有横向布置的插入腔,插入腔中填充有活性炭活性炭环绕形成吸附环133,过滤环132环绕在吸附环133的外周。通过在过滤环132中设有吸附环133,吸附环133可将从过滤环132过滤而来的废品垃圾吸附,使其留存在吸附环133中,有效的清理了漂浮的和在水平面较浅处的废品。
33.具体的,吸附环133的中心形成收纳水体中被吸附环133吸附的杂质收纳腔134,吸附环133环绕在收纳腔134的外周。在吸附环133中形成有收纳腔134,收纳腔134可收纳在吸附环133中的废品垃圾,人员可以定期的对收纳腔134进行清理,便捷了人员清理,清理后可继续使用,保证了垃圾清理效果。
34.滚动网筒130的外侧壁朝内凹陷,形成有多个横向布置的凹陷槽条135,凹陷槽条135沿着滚动网筒130的轴向横向布置,多个凹陷槽条135沿着滚动网筒130的周向间隔布置;这样,将滚动网通的外侧壁朝内凹陷使得形成多个凹陷槽条135,由于潮汐能,使水流具有动能,水流冲撞在凹陷槽条135的侧壁上,水流的动能带动其能有效的滚动,相比于滚筒状,大大增加了受力面积,使每一个网孔131都能使用,保证了垃圾清理的效果。
35.滚动网筒130的外侧壁具有位于相邻的凹陷槽条135之间的过渡段136,过渡段136上设有柔性且随水体飘动的漂浮植物。
36.过渡段136使滚动网筒130在不滚动的状态下,沉入水下,使其两边的网孔131能有效地对旁边区域的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在过渡段136上的漂浮植物可以有效的进行水体净化。
37.上游段105与分流河道115之间通过分流道116连通。这样,设有的分流道116使上游段105与分流河道115流通,提高了城市群河湖水系的连通性,承载能力,增强了防洪效果。
38.上游段105与内部段106之间设有水位控制闸门117。这样,设有的水位控制闸门117可以有效的对上游段105水位进行水位控制,同时可以警示水位状态,提前对洪水来临进行防备。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