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1977发布日期:2022-07-01 19:4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施工场地排水,一般采用大面积放坡,从而使得实干场地的积水能够流出,但该种方式难以使用于复杂的施工环境,复杂施工环境中的排水往往采用挖集水井和排水沟,从而积水能够流入集水井,进而积水自然沉降,以达到排水效果,但随积水的蓄积,排水沟和集水井往往会堆积大量的淤泥,且集水井中雨水自然沉降时间久,雨天时常常造成雨水漫过排水沟和集水井的顶部,从而造成排水沟排水不畅,且排水沟和集水井中的积水和淤泥容易变臭并滋养蚊虫,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去清理水沟积水和淤泥。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系统,解决了传统施工中排水系统积水沉降困难、积水变臭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与排水沟连通的沉淀池,进而于集水井和沉淀池之间设置虹吸管,利用虹吸远离,使得集水井中的积水逐步流入沉淀池进行沉降,且积水流动过程中可以带走淤泥和泥沙,避免了淤泥和泥沙于排水沟和集水井中沉降,施工人员只需要定期清理沉淀池既可以保持施工场地的环境,提高了施工场地的环境整洁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包括:
6.间隔设置于地基的若干集水井;
7.设置于地基的沉淀池;
8.供连通若干集水井的若干第一排水沟;
9.供连通沉淀池与靠近沉淀池的集水井的若干第二排水沟;
10.埋设于地基且供导通相邻的两个集水井的若干第一虹吸管,第一虹吸管的一端伸入远离沉淀池的集水井的底部且另一端伸入靠近沉淀池的集水井的侧部,以使得远离沉淀池的集水井底部的积水流入靠近沉淀池的集水井;以及
11.埋设于地基且供导通沉淀池与靠近沉淀池的集水井的若干第二虹吸管,第二虹吸管的一端伸入靠近沉淀池的集水井的底部且另一端伸入沉淀池的侧部,以使得靠近沉淀池的集水井底部的积水流入沉淀池。
12.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排水沟的底部向靠近沉淀池的方向倾斜以形成第一坡面,第二排水沟的底部向靠近沉淀池的方向倾斜以形成第二坡面。
13.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地基的表面向靠近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的方向倾斜以形成导流面。
14.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若干集水井的底部标高相等,且沉淀池的底部标高低于集水井的底部标高。
15.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沉淀池包括并列设置的三个单元池、开设于相邻的两个单元池之间的通孔以及覆盖于单元池的顶面的盖板,若干第二虹吸管伸入位于一侧的单元池的侧壁。
16.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靠近第二虹吸管的通孔的底部标高大于远离第二虹吸管的通孔的顶部标高,且靠近第二虹吸管的通孔的底部标高低于集水井的底部标高。
17.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覆盖于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的顶面的篦子,篦子间隔开设有若干疏水孔,地基的表面积水自疏水孔流入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
18.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覆盖于集水井的顶面的井盖。
19.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虹吸管包括:
20.竖直伸入远离沉淀池的集水井的底部且顶端与集水井的内底壁平齐的第一支管;
21.垂直连接于第一支管的底端且呈水平向的第一水平管,第一水平管向靠近沉淀池的另一个集水井的方向延伸;
22.垂直连接于第一水平管远离第一支管的端部且沿集水井的井壁向上延伸的第一竖直管;以及
23.连接于第一竖直管远离第一水平管的端部且沿第一排水沟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引流管,第一引流管远离第一竖直管的端部伸入靠近沉淀池的集水井的侧部。
24.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二虹吸管包括:
25.竖直伸入靠近沉淀池的集水井的底部且顶端与集水井的内底壁平齐的第二支管;
26.垂直连接于第二支管的底端且水平地向靠近沉淀池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水平管;
27.垂直连接于第二水平管远离第二支管的端部且沿集水井的井壁向上延伸的第二竖直管;以及
28.连接于第二竖直管远离第二水平管的端部且沿第二排水沟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引流管,第二引流管远离第二竖直管的端部伸入沉淀池的侧部。
29.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通过于地基设置沉淀池,进而通过若干的第二排水沟以和集水井导通,从而当集水井蓄满积水后,排水沟的水可以继续导入大容积的沉淀池,提高了排水结构的排水量,进而通过于若干集水井之间设置第一虹吸管导通,且集水井和沉淀池之间设置第二虹吸管导通,从而当沉淀池的液面低于集水井的液面时,集水井的水能够通过虹吸现象导入沉淀池,由于淤泥是沉积在集水井的底部,从而能够将淤泥引入沉淀池,避免了淤泥堆积于集水井、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避免了施工现场排水结构长时间不清理造成的水质变差甚至夏季滋养蚊虫,也提高了排水结构的正常排水功能,提高了现场卫生环境,减少了现场环境卫生维护人员的投入,大大提升了绿色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31.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第一排水沟1,集水井2,第一虹吸管3,延伸管31,第二排水沟4,沉淀池5,一级单元池51,二级单元池52,三级单元池53,第一通孔54,第二通孔55,第二虹吸管6,第二支管61,第二水平管62,第二竖直管63,第二引流管64,导流面7。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34.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包括:
35.间隔设置于地基的若干集水井2;
36.设置于地基的沉淀池5;
37.供连通若干集水井2的若干第一排水沟1;
38.供连通沉淀池5与靠近沉淀池5的集水井2的若干第二排水沟4;
39.埋设于地基且供导通相邻的两个集水井2的若干第一虹吸管3,第一虹吸管3的一端伸入远离沉淀池5的集水井2的底部且另一端伸入靠近沉淀池5的集水井2的侧部,以使得远离沉淀池5的集水井2底部的积水流入靠近沉淀池5的集水井2;以及
40.埋设于地基且供导通沉淀池5与靠近沉淀池5的集水井2的若干第二虹吸管6,第二虹吸管6的一端伸入靠近沉淀池5的集水井2的底部且另一端伸入沉淀池5的侧部,以使得靠近沉淀池5的集水井2底部的积水流入沉淀池5。
41.较佳地,沉淀池5的容积远大于集水井2的容积,以一个排水结构开挖两个集水井2和一个沉淀池5为例,沉淀池5的容积大于四个集水井2的容积。
42.较佳地,沉淀池5设置于施工场地的边缘位置,避免沉淀池5沉积的淤泥影响环境,且沉淀池5位于施工场地的边缘位置也方便施工人员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对排水结构进行清理。
43.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通过于地基设置沉淀池5,进而通过若干的第二排水沟4以和集水井2导通,从而当集水井2蓄满积水后,排水沟的水可以继续导入大容积的沉淀池5,提高了排水结构的排水量,进而通过于若干集水井2之间设置第一虹吸管3导通,且集水井2和沉淀池5之间设置第二虹吸管6导通,从而当沉淀池5的液面低于集水井2的液面时,集水井2的水能够通过虹吸现象导入沉淀池5,由于淤泥是沉积在集水井2的底部,从而能够将淤泥引入沉淀池5,避免了淤泥堆积于集水井2、第一排水沟1和第二排水沟4,避免了施工现场排水结构长时间不清理造成的水质变差甚至夏季滋养蚊虫,也提高了排水结构的正常排水功能,提高了现场卫生环境,减少了现场环境卫生维护人员的投入,大大提升了绿色施工的效率。
44.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案例为,第一排水沟1的底部向靠近沉淀池5的方向倾斜以形成第一坡面,第二排水沟4的底部向靠近沉淀池5的方向倾斜以形成第二坡面,从而积水能够沿该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向沉淀池5的方向流动,从而使得积水能够大量的流入沉淀池,减少了集水井2的储水压力,减小了暴雨天气时第一虹吸管3和第二虹吸管6排水压力,从而提高了该排水结构的稳定性。
45.进一步的,地基的表面向靠近第一排水沟1和第二排水沟4的方向倾斜以形成导流面7,从而地面的积水能够顺利的流入第一排水沟1和第二排水沟4,避免积水于地面蓄积,提高了地面施工环境的整洁性。
46.具体的,若干集水井2的底部标高相等,且沉淀池5的底部标高低于集水井2的底部标高,提高了沉淀池5的容积,能够长时间保持沉淀池5的液面标高低于集水井2的液面标高,使得积水受到大气压力,自第一虹吸管3和第二虹吸管6流入沉淀池,提高了集水井2的排水能力,避免积水积蓄产生蚊虫,提高了施工场所的整洁性。
47.较佳地,集水井2可以根据施工场地的要求设置多个,以提高施工场地排水结构的排水能力,避免积水蓄积在施工场地,能够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提高了施工效率。
48.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沉淀池5包括并列设置的三个单元池、开设于相邻的两个单元池之间的通孔以及覆盖于单元池的顶面的盖板,若干第二虹吸管6伸入位于一侧的单元池的侧壁。
49.较佳地,靠近第二虹吸管6的通孔的底部标高大于远离第二虹吸管6的通孔的顶部标高,且靠近第二虹吸管6的通孔的底部标高低于集水井2的底部标高。
50.较佳地,沉淀池5内砌筑有两堵隔断墙,以分隔形成一级单元池51、二级单元池52和三级单元池53,靠近第二虹吸管6单元池为一级单元池51,一级单元池51和二级单元池52之间的隔断墙开设有第一通孔54,二级单元池52和三级单元池53之间的隔断墙开设有第二通孔55,第一通孔54和第二通孔55呈矩形,第一通孔54的底部标高大于第二通孔55的顶部标高,从而集水井2中的积水和淤泥先排入一级单元池51,使得淤泥在一级单元池51发生沉降,上层清水自第一通孔54流入二级单元池52,积水在二级沉淀池52沉淀后,上层清水自第二通孔55流入三级单元池53,从而在清理沉淀池5时可以重点进行一级单元池51和二级单元池52的清理,减少了清理难度。
51.进一步的,还包括覆盖于第一排水沟1和第二排水沟4的顶面的篦子,篦子间隔开设有若干疏水孔,地基表面的积水自疏水孔流入第一排水沟1和第二排水沟4。
52.进一步的,还包括覆盖于集水井2的顶面的井盖,你面施工人员掉落至集水井2,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53.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虹吸管3包括:
54.竖直伸入远离沉淀池5的集水井2的底部且顶端与集水井2的内底壁平齐的第一支管;
55.垂直连接于第一支管的底端且呈水平向的第一水平管,第一水平管向靠近沉淀池5的另一个集水井2的方向延伸;
56.垂直连接于第一水平管远离第一支管的端部且沿集水井2的井壁向上延伸的第一竖直管;以及
57.连接于第一竖直管远离第一水平管的端部且沿第一排水沟3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引流管,第一引流管远离第一竖直管的端部伸入靠近沉淀池5的集水井2的侧部。
58.较佳地,如图2所示,第一引流管伸入集水井的侧部的端部还连接有沿集水井2的侧壁向下延伸的延伸管31,避免了第一虹吸管3排出的积水冲刷集水井2的侧壁,避免集水井2的井壁被腐蚀,提高了集水井2的安全性。
59.进一步的,第二虹吸管6包括:
60.竖直伸入靠近沉淀池5的集水井2的底部且顶端与集水井2的内底壁平齐的第二支管61;
61.垂直连接于第二支管61的底端且水平地向靠近沉淀池5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水平管62;
62.垂直连接于第二水平管62远离第二支管61的端部且沿集水2井的井壁向上延伸的第二竖直管63;以及
63.连接于第二竖直管63远离第二水平管62的端部且沿第二排水沟4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引流管64,第二引流管64远离第二竖直管63的端部伸入沉淀池5的侧部。
64.较佳地,第二引流管64伸入沉淀池5侧部的端部还固定连接有沿沉淀池5的侧壁向下延伸的第三支管,以避免积水冲刷沉淀池5的侧壁,提高了沉淀池5的稳定性。
65.较佳地,第一排水沟1、集水井2、第二排水沟4和沉淀池5的侧壁以及底部作硬化处理,避免积水冲垮该排水结构。
66.较佳地,第一虹吸管3和第二虹吸管6的转折位置通过弯头进行连接。
67.本实用新型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的具体实施案例为,以一个施工场地需要设置一个沉淀池5为例,其中集水井2以沉淀池5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于施工场地且一个轴向上设置有两个集水井2,于施工场地中刻画集水井2和沉淀池5待挖掘的点位,于对应集水井2的位置向下开挖土方以形成集水井2,于对应沉淀池5的位置向下开挖土方形成沉淀池5,沉淀池5的底部标高大于集水井2的底部标高,且沉淀池5的容积大于集水井2的容积的四倍;
68.于相邻的两个集水井2之间开挖形成第一排水沟1,于靠近沉淀池5的集水井2和沉淀池之间开挖形成第二排水沟4,第一排水沟1的底部向靠近沉淀池5的方向倾斜以形成第一坡面,第二排水沟4的底部向靠近沉淀池5的方向倾斜以形成第二坡面;
69.于沉淀池5中砌筑两堵隔断墙,以将沉淀池5分割成并列的一级单元池51、二级单元池52以及三级单元池53,于一级单元池51和二级单元池52之间的隔断墙开设呈矩形的第一通孔54,第一通孔54的顶部标高低于第二排水沟4的底部标高且底部标高低于集水井2的底部标高,于二级单元池52和三级单元池53之间的隔断墙开设呈矩形的第二通孔55,第二通孔55的顶部标高低于第一通孔54的底部标高;
70.将第一虹吸管3沿集水井2和第一排水沟1的位置埋设于地基中,且将第一虹吸管3的第一支管自远离沉淀池5的集水井2的底部竖直伸入且顶端与集水井2的内底壁平齐,将第一虹吸管3的第一引流管的端部伸入靠近沉淀池5的集水井2的侧部,通过弯头将延伸管31连接于第一引流管凸伸出集水井2的端部且沿集水井2的井壁竖直向下延伸;
71.将第二虹吸管6沿靠近沉淀池5的集水井2和沉淀池5的一级单元池51的位置埋设于地基中,且将第二虹吸管6的第二支管自靠近沉淀池5的集水井2的底部竖直伸入且顶端与集水井2的内底壁平齐,将第二虹吸管6的第二引流管的端部伸入沉淀池5的一级单元池51的侧部,通过弯头将第三支管连接于第二引流管凸伸出一级单元池51的端部且沿集水井2的井壁竖直向下延伸;
72.将沉淀池5的内壁、第二排水沟4的内壁、集水井2的内壁以及第一排水沟1的内壁使用混凝土作硬化处理;
73.将地基的表面向靠近第一排水沟1和第二排水沟4的方向倾斜以形成导流面7;
74.将井盖覆盖于集水井2的顶部,将篦子覆盖于第一排水沟1和第二排水沟4的顶部,将盖板覆盖于沉淀池5的顶面;
75.当暴雨天气时,施工场地的积水自导流面7流入第一排水沟1和第二排水沟4,流入第一排水沟1和第二排水沟4的水经过坡面流入若干集水井2和沉淀池5,当集水井2中的液面高度高于沉淀池5的液面高度时,收到大气压力的影响,远离沉淀池5的集水井2的液面自第一虹吸管3流入靠近沉淀池5的集水井2,进而靠近集水井2的积水自第二虹吸管6流入一级单元池51,积水在一级单元池51发生沉降,当一级沉淀池51的液面高于第一通孔54的底部标高时,自第一通孔54流入二级单元池52,当二级沉淀池52的液面高于第二通孔55的底部标高时,自第二通孔55流入三级单元池53;
76.当需要清理该排水结构时,施工人员打开盖板,依次清理一级单元池51、二级单元池52和三级单元池53,即可完成排水结构的清洁。
77.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