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硅过滤冷却水回收循环蓄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1743发布日期:2022-07-26 22:3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硅过滤冷却水回收循环蓄水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工业硅过滤冷却水回收循环蓄水池。


背景技术:

2.工业硅又称准金属硅,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一个商品名称。金属硅是由硅石和碳质还原剂在矿热炉内冶炼成的产品,主成分硅元素的含量在98%左右(近年来,含si量99.99%的也列在金属硅内),其余杂质为铁、铝、钙等。因其用途不同而划分为多种规格,按照准金属硅中铁、铝、钙的含量,可把准金属硅分为553、441、411、421、3303、3305、2202、2502、1501、1101等不同的牌号。准金属硅的附加产品包括微硅粉,边皮硅,黑皮硅,金属硅渣等,其中微硅粉也称硅灰,它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和混凝土行业。
3.市面上常见的蓄水池在冷却水进行回收后不进行循环利用,冷却水只是进行处理完后排放,处理后的冷却水很难达到排放标准,这对工业生产来说是比较不环保的,故而提出了一种生产碳化硅冷却水回收循环蓄水池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硅过滤冷却水回收循环蓄水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硅过滤冷却水回收循环蓄水池,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呈圆柱形腔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呈开口状,所述主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冷却腔体,所述冷却腔体呈环形,且所述冷却腔体与所述主体同轴设置,所述冷却腔体的侧壁分别贯穿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腔体的内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贯穿所述主体的侧壁,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冷却腔体的侧壁。
6.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呈环形,且所述进水管套设在所述主体的外侧。
7.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沿着所述冷却腔体的外壁切线方向设置,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的设置方向相反。
8.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呈环形设置,且所述滤网与所述主体同轴设置。
9.优选的,所述滤网的顶部连接有盖板。
10.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侧壁与所述滤网之间设有环形提升板,所述环形提升板与所述主体同轴设置,所述盖板的外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端面分别贯穿设有提升杆,且所述提升杆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提升杆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件。
11.优选的,所述滤网包括固定环与固定杆,所述固定环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杆位于两个所述固定环之间,且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工业硅过滤冷却水回收循环蓄水池,通过设置主体,主体的外侧设置冷却腔体,并在冷却腔体的侧壁设置进水口与出水
口,通过进水口向冷却腔体的内部注入冷却水,通过在冷却腔体内部设置进水管,冷却水进入进水管内部后,与冷却腔体内的冷却水换热冷却后储存在主体的内部,从而对过滤冷却水进行冷却后进行储存,以便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滤网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主体、2-冷却腔体、3-进水口、4-出水口、5-滤网、501-固定环、502-固定杆、6-盖板、7-环形提升板、8-连接板、9-提升杆、10-连接件、11-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硅过滤冷却水回收循环蓄水池,包括主体1,如图1所示,所述主体1呈圆柱形腔体,所述主体1的顶部呈开口状,在主体1的内部用于储存过滤冷却水,所述主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冷却腔体2,所述冷却腔体2呈环形,且所述冷却腔体2与所述主体1同轴设置,所述冷却腔体2与所述主体1的外表面共同构成环形腔体,所述冷却腔体2的侧壁分别贯穿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通过将冷却水由进水口3注入,冷却水充满冷却腔体2的内部后,由出水口4流出,如图2所示,所述进水口3设置在冷却腔体2的底部,而出水口4设置在冷却腔体2的上部,从而冷却水由底部的进水口3注入后,使得冷却水可充满冷却腔体2的内部,所述冷却腔体2的内部设有进水管11,所述进水管11的一端贯穿所述主体1的侧壁,所述进水管1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冷却腔体2的侧壁,从而过滤冷却水由进水管11注入后,由进水管11进入主体1的内部,从而过滤冷却水经过位于冷却腔体2内的冷却水换热冷却后进入主体1的内部进行储存,以便随时取用。
20.具体而言,所述进水管11呈环形,且所述进水管11套设在所述主体1的外侧,所述进水管11呈螺旋形设置,从而增大了进水管11位于冷却腔体2内的面积,增大了进水管11与冷却腔体2内的冷却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过滤冷却水与冷却水之间的充分换热。
21.具体而言,所述进水口3与所述出水口4分别沿着所述冷却腔体2的外壁切线方向设置,且所述进水口3与所述出水口4的设置方向相反,从而由进水管3注入的冷却水可在冷却腔体2的内部呈螺旋形流动,保证冷却水与进水管11之间的充分接触,如图2所示,所述进水管11对应贯穿冷却腔体2的侧壁的一端位于上端,从而使得冷却水与过滤冷却水之间的流动方向相反,进一步保证换热效率。
22.具体而言,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滤网5,所述滤网5呈环形设置,且所述滤网5与所述主体1同轴设置,如图1所示,进水管11贯穿主体1侧壁的一端位于滤网5的外侧,从而注入主体1内部的过滤冷却水经过滤网5后进入主体1的内部,而过滤冷却水内的杂质等位于滤
网5的外侧,而取用过滤冷却水时,由取用位于滤网5内部的过滤冷却水即可。
23.具体而言,所述滤网5的顶部连接有盖板6,如图2所示,所述盖板6呈圆形板件,盖板6与滤网5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设备的维护,在盖板6的端面贯穿设置水泵,水泵的进水端位于主体1的底部,从而可通过水泵将主体1内部的过滤冷却水进行取用。
24.具体而言,所述主体1的侧壁与所述滤网5之间设有环形提升板7,所述环形提升板7呈环形板件,所述环形提升板7与所述主体1同轴设置,所述环形提升板7的表面分别于主体1的内周面以及滤网5的外周面均匀贴合,所述盖板6的外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端面分别贯穿设有提升杆9,且所述提升杆9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板8滑动连接,所述提升杆9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0,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件10包括与提升杆9之间固定连接的底板,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通过起吊设备与连接环连接即可带动提升杆9上升,提升杆9带动环形提升板7上升,从而将位于主体1与滤网5之间的杂质提出,而后即可对杂质进行清理,防止主体1与滤网5之间的杂质过多影响过滤效率。
25.具体而言,所述滤网5包括固定环501与固定杆502,所述固定环501呈环形管状结构,所述固定环501的数量为两个,固定环501一上一下设置,所述固定杆502位于两个所述固定环501之间,且所述固定杆5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环50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50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杆502呈环形均匀分布,形成滤网5的整体框架,而在固定环501与固定杆502的外侧套设过滤网,保证滤网5的整体强度的前提下,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起吊设备与连接环连接即可带动提升杆9上升,提升杆9带动环形提升板7上升,从而将位于主体1与滤网5之间的杂质提出,而后即可对杂质进行清理,防止主体1与滤网5之间的杂质过多影响过滤效率。
26.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外部冷却水由进水口4注入冷却腔体2的内部,冷却水进入冷却腔体2的内部后充满冷却腔体2,而后由出水口3流出,将过滤冷却水由进水管11注入后,过滤冷却水经过进水管11进入主体1的内部,保证过滤冷却水进入主体1的内部进行储存,进入主体1内部的过滤冷却水经过滤网5的过滤后储存在主体1的内部,而通过。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