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82024发布日期:2022-08-27 01:45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规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坡。


背景技术:

2.城市规划是规范城市发展建设,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中的前提,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能够改善环境功能,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降低噪音,减少光污染,保障行车安全。
3.现在的城市规划中常常使用略带坡度的混凝土层作为护坡来使用,然后底端设置下水道口,这样的规划一方面没有与生态学相结合,设置有植被的生态坡能更好的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能改善环境,另一方面没有有效的利用好雨水资源,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坡,可做到利用带有植被的生态坡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安全,同时能收集雨水及冲刷下来的泥土等资源回收利用。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一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坡,包括依靠墙,所述依靠墙的底端一侧设置有坡基,所述坡基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基底,所述混凝土基底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泥土层,所述泥土层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植被层,所述混凝土基底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侧板,所述防护侧板与依靠墙和坡基均相连,且防护侧板的顶端超出植被层3-5cm,所述混凝土基底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排水管道,且贯穿设置于泥土层与植被层内部,所述坡基远离依靠墙的一侧设置有前置防护板,所述前置防护板的顶端表面连接有顶部护栏,所述顶部护栏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有竖直过滤网,所述竖直过滤网的一侧与植被层相接,所述顶部护栏的内部底端活动连接有水平过滤网,所述前置防护板的内部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顶端设置有内过滤网,所述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且出水口贯穿前置防护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置防护板与顶部护栏的两侧连接处均设置有连接板,且通过螺栓固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管道由多根对半切开、交错贯穿的塑料管道构成。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直过滤网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多组过滤网插销,且通过过滤网插销与前置防护板相连,所述顶部护栏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多组防护板插销,且通过防护板插销与前置防护板相连。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水口的一端连接有保护端盖,且保
护端盖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实用新型通过泥土层和植被层构成生态,作为护坡能更好的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植被的引入能净化环境,吸收噪音,在泥土层中设置有排水管道,可以将下雨天时落下的雨水向下排出,同时可以收集一定被雨水冲刷下来的泥土,防止流失,在生态坡的底端设置有收集箱,可以收集雨水并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坡土结构剖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收集结构剖视图;
17.图中:1、依靠墙;2、坡基;3、混凝土基底;4、泥土层;5、植被层;6、防护侧板;7、排水管道;8、前置防护板;9、顶部护栏;10、竖直过滤网;11、水平过滤网;12、收集箱;13、内过滤网;14、出水口;15、连接板;16、过滤网插销;17、防护板插销;18、保护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20.实施例1
2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坡,包括依靠墙1,依靠墙1的底端一侧设置有坡基2,坡基2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基底3,混凝土基底3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泥土层4,泥土层4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植被层5,混凝土基底3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侧板6,防护侧板6与依靠墙1和坡基2均相连,且防护侧板6的顶端较植被层5高出5cm,混凝土基底3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排水管道7,且贯穿设置于泥土层4与植被层5内部,坡基2远离依靠墙1的一侧设置有前置防护板8,前置防护板8的顶端表面连接有顶部护栏9,顶部护栏9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有竖直过滤网10,竖直过滤网10的一侧与植被层5相接,顶部护栏9的内部底端活动连接有水平过滤网11,前置防护板8的内部设置有收集箱12,收集箱12的顶端设置有内过滤网13,收集箱12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14,且出水口14贯穿前置防护板8。
22.进一步的,前置防护板8与顶部护栏9的两侧连接处均设置有连接板15,且通过螺栓固定,用于加固前置防护板8与顶部护栏9的连接。
23.排水管道7由多根对半切开、交错贯穿的塑料管道构成,便于收集雨水以及雨水下流。
24.竖直过滤网10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多组过滤网插销16,且通过过滤网插销16与前置防护板8相连,顶部护栏9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多组防护板插销17,且通过防护板插销17与前置防护板8相连,便于固定竖直过滤网10和顶部护栏9与前置防护板8的连接。
25.出水口14的一端连接有保护端盖18,且保护端盖18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防止收集箱12中收集的雨水外泄。
26.具体的,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生态坡的建立点,设置好竖直的依靠墙1,然后设立坡基2,在坡基2顶端两侧安装三角形的防护侧板6并与依靠墙1相连,在坡基2的顶端表面倾倒混凝土基底3并使其坡度与防护侧板6相似,然后在混凝土基底3的顶端表面铺上一层泥土层4,在泥土层4的顶端种植植被层5,规划好铺设排水管道7的位置,将泥土和植被挖出后铺入管道,连接好剩余部件后生态坡即构成,铺设好后,在日常使用时,由于设置有泥土层4和植被层5,当有人不慎滑落时,在泥土层4和植被层5的缓冲下不会受到很严重的伤害,同时植被层5也有一定的净化空气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当下雨时,雨水落在植被层5上相当于给植被浇水,多余的雨水沿着排水管道7流至收集箱12中,被雨水冲刷掉的泥土等被竖直过滤网10挡住,同时直接降落在顶部护栏9内部的雨水等也被水平过滤网11挡住,在进入收集箱12之前由内过滤网13进行进一步过滤,收集箱中收集到的便是较为纯净的雨水。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