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岸带高危工况下长距离泵压输送海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7598发布日期:2022-10-22 02:54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岸带高危工况下长距离泵压输送海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水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岸带高危工况下长距离泵压输送海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由于水域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海岸周边水域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造成了浒苔、赤潮等生物灾害频发,导致近海养殖病害频发及养殖生物的大量死亡,给海水增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每年春夏季节,黄海海域周边浒苔爆发造成诸多有害藻类积聚,近海岸边水质容易恶化,大量浒苔沉降或堆积易腐烂发腥、发臭,给养殖业以致命打击。
3.目前,许多养殖户、养殖企业采取从围堰养殖池塘中泵取海水或在海边钻取海水井等方式取水。在池塘中取水,须在海边构建养殖池或蓄水池,根据潮起潮落水平的波动变化取水,控制不了潮汐及风暴潮等因素将有害藻类带入池塘,且池塘内的水与外海交换率低,水质稳定性差,无法保障高效、健康的养殖模式。钻取海水井投资成本大,潮间带地势不平,凹凸起伏,并且还需要视具体地质情况分析是否符合钻井条件,井水仍需要做增氧、除杂质等处理才能够用到养殖车间,会耗费大量能源和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资源再生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水输送装置,通过将水泵加固后放置在海岸潮下带水面以下,将洁净的外海水泵压至上水管的输出端,利用泵压长距离输送海水,克服了现有取水方式的不足之处,解决了泵取优质海水难的问题,降低了水产养殖行业水质稳定性差及病害频发的风险。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岸带高危工况下长距离泵压输送海水的装置,包括钢筋水泥圈、不锈钢防护罩、水泵、输水管路、蓄水池;其中,所述钢筋水泥圈固定在海底,钢筋水泥圈的上部侧壁均布进水孔;不锈钢防护罩设置在所述钢筋水泥圈上方;所述钢筋水泥圈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与输水管路连接,所述输水管路与岸上的蓄水池或养殖车间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输水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硬管、软管和第二硬管;其中,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竖直设置的第一硬管连接,第一硬管的上端与水平设置的软管连接;软管的末端与斜向设置的第二硬管连接;第二硬管的末端与蓄水池或养殖车间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护罩顶部设有吊环和开口,所述第一硬管从所述开口内穿过。
8.进一步地,所述软管上设有抱箍;所述抱箍连接配重块。
9.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水泥圈的上部外侧包裹过滤网。
10.进一步地,所述的钢筋水泥圈底部设有外缘底座;在所述外缘底座内堆砌石块或
水泥坨进行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软管上连接有浮漂。
12.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泵与电缆连接,所述电缆沿输水管路走向与所述输水管路固定在一起。
13.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水泥圈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钢筋水泥圈内壁,所述水泵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14.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解决养殖用水近岸边海水(浒苔)等污染物的污染对水质引起的影响。能够解决泵定位问题,降低泵、管线架设及维修的困难。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在泵头处加的三层防护装置能够有效防止泥沙、浒苔、杂藻腐烂降解等污染物进入养殖水体,并有效预防泵口的堵塞,保证水质的清洁;利用水泵和管路连通原理,海水可自然压到海平面出水口附近,节能环保,一般情况不需要二次泵水,在长距离的输送过程中,泵水完毕后能够及时排空水面上方管道内的海水,增强管路使用寿命,避免了冬季气温低造成的水管堵塞或冻裂。可以模块化生产及应用,适用于不同海岸带工况,可满足不同的的养殖车间和养殖厂的用水需求。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主要输水管路分布于潮间带水下,悬浮于海水中,管线呈s型,可减少潮水、海浪、海流带来的摩擦力及冲撞力,增强管路使用寿命;
17.2.在陆地制作完成模块化装置,投放海中即可使用,可快速解决水泵定位问题,以及海水潮起潮落等因素引发的管线架设困难;
18.3.可以在海中长距离取水,可解决以往蓄水池易受岸边潮水冲击卷入浒苔、杂藻、大量有机质等污染物问题;
19.4.水泵及管路容易维修与更换,显著降低了通往海底的管道铺设费用、钻井等费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绿色节能高效。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海岸带高危工况下长距离泵压输送海水的装置详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岸带高危工况下长距离泵压输送海水的装置,如图1所示,由钢筋水泥圈1、外缘底座2、不锈钢防护罩3、支架4、潜水泵5;第一硬管6、进水孔7、电缆8、吊环9、软硬管接头10、浮漂11、输水软管12、固定扣环13、抱箍14、第二硬管15、蓄水池或养殖车间16、水泥坨17、电缆弹簧伸缩器18等构成。
23.其中,钢筋水泥圈1的直径为1-2m,其大小主要视潜水泵的功率而定。在钢筋水泥圈1底部制作30-50cm的外缘底座2,在外缘底座2内可填放石坨或石头固定,有助于增加钢
筋水泥圈1的稳定性,将其固定在海底。在钢筋水泥圈1中上部侧壁均布进水孔7,孔径为5-10cm,便于海水交换。
24.不锈钢防护罩3底端直径比钢筋水泥圈1直径大20cm,为1.2-2.2m,罩于钢筋水泥圈1上方,通过卡扣或焊接使之与钢筋水泥圈1连接。不锈钢防护罩3顶端有开口和吊环9,方便提取、更换水泵,方便维修。吊环9上也可以加挂不同颜色的浮漂,作为指示潜水泵位置,方便将泵及相关管路一同吊起检修和更换。
25.在浒苔爆发前,可以在钢筋水泥圈1和不锈钢防护罩3外部套一层40-80目细网或滤棉布,起到过滤海水的作用,防止水体中腐烂的浒苔和其他悬浮物随水泵入养殖车间。
26.在钢筋水泥圈1内部安装有支架4,支架4通过,螺栓或者焊接方式固定在钢筋水泥圈1内壁上,支架4上安装潜水泵5。
27.潜水泵5按照传输距离和扬程进行计算,一般使用功率为20-55kw。在海洋渔业科学研究中心的试验基地,海水的传输距离约为800m,高差为16-17m,使用35kw的潜水泵,出水压力为0.3-0.5mpa,出水量为100-150m
³
/h,取得了良好的泵水效果。
28.潜水泵5出水口端连接第一硬管6,第一硬管6使用hdpe管或pvc管。第一硬管6穿过不锈钢防护罩3顶部的开口,其上端通过软硬管接头10与输水软管12连接。潜水泵垂直出水后转为水平方向输水,在水平方向传送使用输水软管12或软水带传输海水,输水软管12每10m距离,多留1-2m管线,减少海水涌浪的拉伸力量,间隔5-8m,套上橡胶伸缩节,缓冲海中各方向的外力作用,以延长管路使用寿命。管线每间隔10-15m,增加直径为30-50cm的浮标,便于检修管线和标注位置。输水软管12上安装抱箍14,在抱箍底侧水平位置配合使用2根聚乙烯缆绳和2个水泥坨17,作为配重块增加向下拉力和水平拉力,保障管线在海水中处于悬浮状态,并保持位置相对稳定。
29.在大潮期的潮下带和潮间带位置再向水面下位置1m左右,安装软硬管接口,将输水软管12与第二硬管15连接起来。潮间带和往岸上泵水采用hdpe或pvc等材质硬管,潮间带可紧贴海域地形进行架设管路或埋于地下10-30cm,礁石底质可依据具体情况使用海水水泥进行部分固定,随后呈30
°‑
45
°
角斜向上供水。向上提水的第二硬管15上每间隔10-20m间距增加橡胶伸缩节,调整管道综合受力,并依据地形做好管道的固定工作。在长距离的输送过程中,泵水完毕后能够及时排空上方管道内的海水,尤其在北方冬季严寒天气避免低温造成的水管堵塞或冻裂,增强管路使用寿命。
30.为潜水泵5供电的电缆8采用分段式套管安装,电缆8安装在套管内,套管通过固定扣环13与输水软管12固定在一起,减少外力对电缆的损伤。在第二硬管15即将入水的前端增加电缆弹簧伸缩器18,使电缆能够顺应外力,在一定范围内自然伸长缩短,范围在5-10m,视具体取水的海况,多余的电缆线在弹簧伸缩器中。在潜水泵出水端和输水管路中间位置根据需要适当增加1-2个电缆弹簧伸缩器。电缆接头处使用防水电工胶带及套管加固,防止漏电和电缆接头脱落。
3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海况条件,实现快速安装和使用,方便维修及更换损坏设备材料,解决了高危工况海边的高能耗、易损坏的养殖泵水困境,减少生产成本和费用。同时,能够输送洁净海水,为生产、试验等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根本的保障。
32.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任何简单修改、补充及等效
结构变化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