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60128发布日期:2022-07-15 20:30阅读:2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


背景技术:

2.城市污水是排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的统称。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留的雨水。城市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城市排水管道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水管道就是输送城市污水的装置。排水管道为城市的污水处理提供了保证,但是排水管道也需要维护,人们通常在检查井检查排水管道是否正常。
3.检查井是为了便于定期对掩埋地下的排水管道进行检查、清理、疏通等操作,而在地下排水管网中预先设置的附属构筑,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是便于定期检查和疏通管道,防止管道堵塞的必要设施。
4.检查井是管道相贯通的部分,但是两侧的管道并不相连,检查井中底部在两端管道中间设置与管道流道相接的导流槽。现有的检查井导流槽大都采用现场砖砌或混凝土浇筑,工期长,施工进度慢,工程造价高,而且槽道表面质量难以控制,容易被水流腐蚀;导流槽与原有管道之间难以保持形状一致,导流槽的深度与坡度也很难与管道一致,使用效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用来解决现有的检查井导流槽大都采用现场砖砌或混凝土浇筑,工期长,施工进度慢,工程造价高,而且槽道表面质量难以控制,容易被水流腐蚀;导流槽与原有管道之间难以保持形状一致,导流槽的深度与坡度也很难与管道一致,使用效果不稳定的等问题。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包括,由井壁围成的空腔和管状的主管道;所述空腔的一端与地表平齐,另一端向地下方向延伸,所述空腔向地下延伸的末端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主管道贯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所述主管道的尺寸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尺寸相匹配,所述主管道上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空腔通过所述导流槽与所述主管道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为所述主管道自轴线沿径向刨切掉一半而形成;所述导流槽用防水混凝土与所述井壁和大地固定。
8.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形成高低落差,且所述进水口高于所述出水口。
9.进一步的,还包括管状的支管道,所述支管道一端设在地表,另一端向地下延伸至所述空腔且与所述空腔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主管道伸入所述空腔的部分设有半开的井内主管道口,所述井内主管道口与所述井壁内壁面吻合,吻合部分的连接处外观呈圆弧状。
11.进一步的,所述支管道伸入所述空腔一端的管道口与所述井壁内壁面吻合,吻合
部分的连接处外观呈圆弧状。
12.进一步的,所述空腔位于地表一端的中央上方设有井盖,所述井盖闭合后外观与所在地面铺设物一致。
13.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有密封圈。
14.进一步的,所述井壁的内壁设有至少三个安装卡座,所述安装卡座通过螺栓与所述井壁连接,所述安装卡座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安装卡座的顶部设有防坠落排水滤罩,所述防坠落排水滤罩与所述安装卡座中的一个转动连接。
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采用主管道切掉一半,用防水混凝土固定剩余部分主管道作为导流槽,减少了工序、成本,节省了工期,解决了现场砖砌或混凝土浇筑检查井导流槽,工期长,施工进度慢,工程造价高;槽道表面质量难以控制,容易被水流腐蚀容;导流槽的深度与坡度很难与管道一致,容易产生积水和杂物淤积等问题。
16.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沿水流方向的高低落差,使主管道和导流槽沿水流方向呈一定坡度,使检查井内不易淤积杂物,解决了井内积水、杂物堵塞问题,为后期工人检修、清理检查井增加了便利。
17.支管道一端开口设在地表,高于与井壁空腔连通的另一端,起到将其他地方的雨水引流到检查井内,并防止水流倒灌回支管道的作用。
18.管道口与井壁内壁面吻合,并在连接处抹灰成圆弧状,解决了水流对管道与井壁连接处的腐蚀,延长了检查井的使用寿命,为后期维修减少成本。
19.井壁围成的空腔一端位于井盖的中央,增大了检修空间,便于后期检修。解决了现有检查井因井口不在地面石材井盖中间,而导致后期检修空间减少的问题。
20.进水口和出水口增设密封圈,具有防震、密封的作用。解决了现有采用水泥砂浆勾缝密封,密封部位容易因为震动断裂的问题。
21.防坠落排水滤罩是具有过滤隔断作用的结构,防止行人意外坠落检查井,并且具有杂物过滤作用,防止排水主管道的堵塞,保了证检查井安全使用性和主管道排水流畅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俯视图示意图。
24.图3为图1的透视图示意图。
25.图4为图1局部剖面示意图。
26.图5为图1与地面相对位置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上述附图中,1、井壁;2、空腔;3、主管道;4、支管道;5、井盖;6、安装卡座;7、防坠落排水滤罩;21、进水口;22、出水口;23、密封圈;31、导流槽;32、井内主管道口。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1:
31.现有的检查井导流槽大都采用现场砖砌或混凝土浇筑,一般在检查井和排水管完成后再施工,工期长,施工进度慢,工程造价高;而且槽道表面质量难以控制,容易被水流腐蚀;导流槽与原有管道之间难以保持形状一致,导流槽的深度与坡度也很难与管道一致,不利于迅速排水,容易产生积水和杂物淤积,使用效果不稳定;管道伸出井壁内壁,水流对井壁与管道连接处造成腐蚀,减少检查井的使用寿命,影响后期检修和井内美观。
3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具体的,请参阅图1至图5,所述检查井包括:由井壁1围成的空腔2和管状的主管道3;所述空腔2的一端与地表平齐,另一端向地下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井壁围成空腔构成检查井的检查空间,工作人员可通过设在地表的入口进入检查内,定期对掩埋地下的排水管道进行检查、清理、疏通、维护等操作。所述空腔2向地下延伸的末端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所述主管道3贯通所述进水口21和所述出水口22,所述主管道3的尺寸与所述进水口21和所述出水口22的尺寸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管道为地下的排水管道,用于输送生产废水和截留的雨水等污水至污水处理厂。所述主管道3上开设有导流槽31,所述导流槽31位于所述进水口21和所述出水口22之间;所述空腔2通过所述导流槽31与所述主管道3连通。
33.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31为所述主管道3自轴线沿径向刨切掉一半而形成;所述导流槽31用防水混凝土与所述井壁1和大地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将主管道自轴线沿径向刨切掉一半,将剩余部分用防水混凝土与井壁和大地固定作为检查井导流槽,导流槽内表面较砖砌或混凝土浇筑的导流槽表面光滑,水流不易因流经的导流槽表面粗糙而对导流槽产生腐蚀;并且导流槽不需要在在井壁和主管道施工完成后再施工,减少了施工工序、施工成本,节省了工期,具有工期短、施工进度快、工程造价低的优势;由于导流槽与主管道实际是为一体的,所以导流槽的深度和坡度与主管道一致,水流可以迅速顺畅的通过导流槽,不会在检查井内产生积水和杂物淤积。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槽不仅只是由主管道自轴线沿径向刨切掉主管道半径大小的管道而制成,还可根据检查井使用地不同、工作环境不同,来设计不同的导流槽剖切深度和刨切形状,以适应检查井所处的各种工作场景、检修场景。
34.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所述进水口21与所述出水口22形成高低落差,且所述进水口21高于所述出水口22。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具有顺着水流方向的高低落差,这使贯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主管道具有同样的顺着水流方向的高低落差,这种高低落差可以使通过导流槽的水流不会发生流速减缓的情况,水流中的尘土、杂物等也就不会在该处沉积,从而解决检查井内杂物淤积的问题。
35.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还包括管状的支管道4,所述支管道4一端设在地表,另一端向地下延伸至所述空腔2且与所述空腔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支管道用于将其他地方的雨水引流到检查井内;支管道一端开口设在地表,高于与井壁空腔连通的另一端,起到防止水流倒灌回支管道的作用。
36.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所述主管道3伸入所述空腔2的部分设有半开的井内主管道口32,所述井内主管道口32与所述井壁1的内壁面吻合,吻合部分的连接处外观呈圆弧状;所述支管道4伸入所述空腔2一端的管道口与所述井壁1内壁面吻合,吻合部分的连接处外观呈圆弧状。在本实施例中,主管道和支管道伸入井壁空腔
内的多余部分做切除处理,使开放的主管道口与井壁的内壁完成面一致,并且对主管道和支管道与井壁的连接部分做抹灰处理,且抹灰后外表平滑无棱角缝隙,减少水流的阻力和水流的冲刷对主管道和支管道与井壁连接处的腐蚀,延长了检查井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伸入井壁内的管道如果施工时没有完全将管道处理到管道口端面与井壁内壁面完全吻合一致的施工条件,施工人员也可以将伸入井内的管道和井壁内壁面的夹角使用防水混凝土填充,并将防水混凝土表面抹成圆弧状,以起到减少水流的阻力和水流的冲刷对主管道和支管道与井壁连接处的腐蚀的作用。
37.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所述空腔2位于地表一端的中央上方设有井盖5,所述井盖5闭合后外观与所在地面铺设物一致。在本实施例中,井盖位于地表的一面的外观与检查井所在地地面道路铺设石材一致,传统的检查井如此设计时,往往会造成检查井井盖不在检查井口中央,这样就造成了工作人员检修时的工作空间狭小,检修不方便还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在本实施例中,井盖位于井壁空腔地表一端的中央,在地面铺设物铺设前安装,增大了后期工作人员的检修空间,便于后期检修工作,解决了现有检查井因井口不在地面石材井盖中间,而导致后期检修空间减少的问题。
38.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所述进水口21和所述出水口22设有密封圈23。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井壁和主管道之间的密封圈,具有防震、密封的作用,解决了现有采用水泥砂浆勾缝密封,在主管道排水量大,水流对主管道产生的震动较大时,密封部位容易因为震动而断裂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密封圈可设置一个或多个。
39.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采用将主管道自轴线沿径向刨切掉一半,将剩余部分用防水混凝土与井壁和大地固定作为检查井导流槽,主管道内表面较砖砌或混凝土浇筑的导流槽表面光滑,水流不易因流经的导流槽表面粗糙而对导流槽产生腐蚀;并且导流槽不需要在在井壁和主管道施工完成后再施工,具有工期短、施工进度快、工程造价低的优势;由于导流槽与主管道实际是为一体的,所以导流槽的深度和坡度与主管道一致,水流可以迅速顺畅的通过导流槽,不会在检查井内产生积水和杂物淤积。解决了现有检查井内部增加导流槽在检查井和排水管完成后再施工,工期长,施工进度慢,工程造价高;现场砖砌或混凝土浇筑的导流槽槽道表面质量难以控制,容易被水流腐蚀,且导流槽的深度与坡度也很难与管道一致,不利于迅速排水,容易产生积水和杂物淤积等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主管道具有顺着水流方向的高低落差,这种高低落差可以使通过导流槽的水流不会发生流速减缓的情况,水流中的尘土等杂物也就不会在该处沉积,从而解决检查井内杂物、尘土淤积的问题。支管道用于将其他地方的雨水引流到检查井内;支管道一端开口设在地表,高于与井壁空腔连通的另一端,防止水流倒灌回支管道。进一步的,对管道伸入井壁空腔内的多余部分做切除处理,使开放的管道口与井壁内完成面一致,并且对主管道和支管道与井壁的连接部分做抹灰处理,减少了水流的阻力和水流的冲刷对管道与井壁连接处的腐蚀,延长了检查井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管道伸出井壁内壁,水流对井壁与管道连接处造成腐蚀,减少检查井的使用寿命,影响后期检修和井内美观等问题。
40.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井盖在地面铺设物铺设前安装在井口中央,增大了后期工作人员的检修空间,便于后期检修工作,解决了现有检查井井盖不在检查井口中央,造成的检修工作空间狭小,检修不方便,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41.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在井壁和主管道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密封圈,起到防震、密封的作用,解决了现有采用水泥砂浆勾缝密封,在主管道排水量大,水流对主管道产生的震动较大时,密封部位容易因为震动断裂的问题。
42.实施例2:
43.现有的检查井结构不具有能够起到过滤隔断作用的结构,不具备防止意外坠落检查井的作用,不能对排入检查井的雨水、道路废水进行杂物过滤,无法有效防止地下排水管的堵塞,无法保证检查井的安全使用性和排水流畅性。
44.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在结构上的区别仅在于,所述井壁1的内壁设有至少三个安装卡座6,所述安装卡座6通过螺栓与所述井壁1连接,所述安装卡座6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安装卡座6的顶部设有防坠落排水滤罩7,所述防坠落排水滤罩7与所述安装卡座6中的一个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防坠落排水滤罩时具有过滤隔断作用的结构,具有防止过路行人意外坠落排水井内部底端的作用,同时具有对排入检查井内的雨水、路面废水进行杂物过滤的作用,防止用于排水的主管道的产生堵塞,保了证检查井安全使用性和主管道排水流畅性。在本实施例中,井壁内测设置至少三个安装卡座,可以更稳固的承托防坠落排水滤罩,使其不易脱落至井底,造成多余的检修;防坠落排水滤罩与其中一个安装卡座转动连接,在工作人员对检查井进行检修时可以轻松抬起防坠落排水滤罩,使其不对检查井的检修工作造成妨碍。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深度检查井的实际需求,防坠落排水滤罩可以设置上下多层。
45.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流槽式检查井,使用安装卡座承托防坠落排水滤罩,起到了防止路上行人意外坠落排水井底的作用,同时起到了对排入检查井内的雨水、路面废水进行杂物过滤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检查井,不能有效防止意外坠落检查井和无法有效防止地下排水管堵塞,无法保证检查井的安全使用性和排水流畅性的问题。
46.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和实施例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