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础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22682发布日期:2022-10-25 18:3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础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础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2.建(构)筑地基设计时常遇到地基持力层较深,需要地基换填处理的情况。地基换填不仅工程量大,且换填土施工存在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系数问题。实际工程急需一种既能减少换填土工程量,又有保证的地基形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础地基结构,避免地基土换填。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础地基结构,包括基础上底板、基础下底板以及设置在基础上底板和基础下底板之间的基础支柱,所述的基础支柱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伸入基础上底板和基础下底板的支柱钢筋。
5.优选地,所述的支柱钢筋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底板连接部、主体部和下底板连接部,上底板连接部和下底板连接部均与主体部呈夹角设置。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上底板连接部与主体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7.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上底板连接部与主体部之间的夹角为45
°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下底板连接部与主体部垂直。
9.优选地,所述的基础上底板上部位于地面以上,下部位于地面以下,在基础上底板上表面设置设备。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基础上底板和基础下底板尺寸相同,基础上底板和基础下底板的边线位于设备的边线外侧。
11.优选地,所述的基础上底板和基础下底板之间设置有多根均匀布置的基础支柱。
12.优选地,每根所述的基础支柱内均设置有连接基础上底板和基础下底板的支柱钢筋。
13.优选地,所述的基础下底板位于地基持力层。
14.优选地,所述的基础上底板和基础下底板由混凝土制成。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可克服传统深基础地基换填处理工程量大,压实系数难保证的问题,传力直接,可减少地基土换填;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下两块基础底板,在两块基础底板间设置支柱的方式,达到基础既深埋到地基持力层,又可避免地基土换填处理的效果,从而避免地基土换填压实施工质量不可控问题;
18.3.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柱的设置,可基础自重过大问题;
19.4.本实用新型基础下底板深埋,基础可正常进行深度修正,实现效益最大化;
20.5.本实用新型基础施工完成后,基础周边只需素土回填,回填土压实系数达到0.94即可。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22.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
23.图中:1-基础上底板,2-基础下底板,3-基础支柱,4-支柱钢筋,41-上底板连接部,42-主体部,43-下底板连接部,5-设备,a-设备边线,b-基础边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5.实施例1
26.一种基础地基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基础上底板1、基础下底板2、基础支柱3和支柱钢筋4,在基础上底板1和基础下底板2之间设置有基础支柱3,每根基础支柱3内均设置有支柱钢筋4,支柱钢筋4的两端分别伸入基础上底板1和基础下底板2。
27.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上下两块基础底板,在两块基础底板间设置支柱的方式,达到基础既深埋到地基持力层,又避免地基土换填处理的效果。
28.实施例2
29.一种基础地基结构,包括基础上底板1、基础下底板2、基础支柱3和支柱钢筋4。支柱钢筋4底部直锚入基础下底板2,顶部45
°
锚入基础上底板1。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30.实施例3
31.一种基础地基结构,每根基础支柱3内均设置有支柱钢筋4,每根支柱钢筋4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底板连接部41,主体部42和下底板连接部43,主体部42竖直设置在基础支柱3内,上底板连接部41伸入基础上底板1内并与主体部42之间呈锐角设置,下底板连接部43伸入基础下底板2内并与主体部42之间垂直设置。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32.实施例4
33.一种基础地基结构,基础下底板2位于地基持力层,基础上底板1上部位于地面以上,下部位于地面以下,在基础上底板1上表面设置设备5,基础上底板1和基础下底板2的基础边线b位于设备5的设备边线a外侧。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34.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础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上底板(1)、基础下底板(2)以及设置在基础上底板(1)和基础下底板(2)之间的基础支柱(3),所述的基础支柱(3)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伸入基础上底板(1)和基础下底板(2)的支柱钢筋(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柱钢筋(4)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底板连接部(41)、主体部(42)和下底板连接部(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础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底板连接部(41)与主体部(4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础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底板连接部(41)与主体部(42)之间的夹角为45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础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底板连接部(43)与主体部(42)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上底板(1)上部位于地面以上,下部位于地面以下,在基础上底板(1)上表面设置设备(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础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上底板(1)和基础下底板(2)尺寸相同,基础上底板(1)和基础下底板(2)的边线位于设备(5)的边线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上底板(1)和基础下底板(2)之间设置有多根均匀布置的基础支柱(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的基础支柱(3)内均设置有连接基础上底板(1)和基础下底板(2)的支柱钢筋(4)。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础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下底板(2)位于地基持力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础地基结构,包括基础上底板(1)、基础下底板(2)以及设置在基础上底板(1)和基础下底板(2)之间的基础支柱(3),所述的基础支柱(3)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伸入基础上底板(1)和基础下底板(2)的支柱钢筋(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传力直接,可避免地基土换填。免地基土换填。免地基土换填。


技术研发人员:丁德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蓝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7
技术公布日:2022/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