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河浸水路基用重力式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39160发布日期:2022-08-16 20:09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河浸水路基用重力式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速公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临河浸水路基用重力式挡土墙。


背景技术:

2.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山岭地区线位不可避免的需要沿河流布置,而传统的沿河路基防护多采用常规重力式挡土墙,如果遇到超过设计标准的特大暴洪地质灾害,路基坡脚受冲刷极为严重,挡土墙基础受河流冲刷被侵蚀掏空,挡土墙发生倾倒及垮塌,造成路基沉陷并开裂,无法在运营期维持稳定,也不能维持挡土墙安全情况下的正常使用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临河浸水路基用重力式挡土墙,通过设置所述支撑结构,在面对超过设计标准的特大暴洪地质灾害时,所述水平托梁能够维持结构的稳定性,不发生倾倒及垮塌,从而保证墙后路基设施完好无损,实现高速公路在运营期内的安全畅通,在山岭地区沿河防护工程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临河浸水路基用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在路基临河侧的支撑结构、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顶部且与所述支撑结构连接的水平托梁、以及设置在所述水平托梁顶部且与所述水平托梁连接的挡土墙本体;
5.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路基临河侧的支撑组件,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均沿路基的延伸方向布设,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根均竖向设置的支撑桩,多根所述支撑桩沿路基的延伸方向布设,所述支撑桩为混凝土灌注桩,所述支撑桩的内部设置有竖向支撑钢筋,所述竖向支撑钢筋的顶部伸入至所述水平托梁内,且所述竖向支撑钢筋伸入至所述水平托梁内的部分呈放射状分布;所述水平托梁和所述挡土墙本体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6.所述挡土墙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平托梁的顶部且与所述水平托梁连接的辅助挡土墙结构和设置在所述辅助挡土墙结构顶部的主挡土墙结构,所述辅助挡土墙结构和所述主挡土墙结构一体成型;所述挡土墙本体沿靠近路基的方向逐渐向内倾斜。
7.上述的一种临河浸水路基用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钢筋伸入至所述水平托梁内的长度不小于80mm。
8.上述的一种临河浸水路基用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托梁为混凝土梁,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根均竖向设置的预埋钢筋,所述预埋钢筋竖向插装在所述水平托梁和所述辅助挡土墙结构之间,所述预埋钢筋的底部插装在所述水平托梁内,所述预埋钢筋的顶部穿过所述水平托梁的顶面延伸至所述辅助挡土墙结构内。
9.上述的一种临河浸水路基用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钢筋伸入至所
述辅助挡土墙结构内的高度范围为70cm~80cm。
10.上述的一种临河浸水路基用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挡土墙结构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反滤层,所述反滤层为砾石层。
11.上述的一种临河浸水路基用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挡土墙结构上开设有泄水孔。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支撑结构,在面对超过设计标准的特大暴洪地质灾害时,所述水平托梁能够维持结构的稳定性,不发生倾倒及垮塌,从而保证墙后路基设施完好无损,实现高速公路在运营期内的安全畅通,在山岭地区沿河防护工程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竖向支撑钢筋,将所述支撑桩和所述水平托梁连接起来,利用其放射状的结构,使得两者的连接效率更高。
15.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平托梁和所述挡土墙本体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可将所述挡土墙本体受到的冲击传递至所述水平托梁上,减少所述挡土墙本体的损伤,有效保证挡土墙本体的可靠性。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支撑结构,在面对超过设计标准的特大暴洪地质灾害时,所述水平托梁能够维持结构的稳定性,不发生倾倒及垮塌,从而保证墙后路基设施完好无损,实现高速公路在运营期内的安全畅通,在山岭地区沿河防护工程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平托梁和支撑桩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水平托梁;
ꢀꢀꢀꢀꢀꢀꢀꢀꢀꢀ
2—辅助挡土墙结构;
ꢀꢀꢀꢀ
3—支撑桩;
22.4—预埋钢筋;
ꢀꢀꢀꢀꢀꢀꢀꢀꢀꢀ
5—主挡土墙结构;
ꢀꢀꢀꢀꢀꢀ
6—反滤层;
23.7—竖向支撑钢筋;
ꢀꢀꢀꢀꢀꢀ
8—泄水孔;
ꢀꢀꢀꢀꢀꢀꢀꢀꢀꢀꢀꢀ
9—地面;
24.10—透水层;
ꢀꢀꢀꢀꢀꢀꢀꢀꢀꢀꢀ
11—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竖向设置在路基临河侧的支撑结构、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顶部且与所述支撑结构连接的水平托梁1、以及设置在所述水平托梁1顶部且与所述水平托梁1连接的挡土墙本体;
26.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路基临河侧的支撑组件,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均沿路基11的延伸方向布设,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根均竖向设置的支撑桩3,多根所述支撑桩3沿路基11的延伸方向布设,所述支撑桩3为混凝土灌注桩,所述支撑桩3的内部设置有竖向支撑钢筋7,所述竖向支撑钢筋7的顶部伸入至所述水平托梁1内,且所述竖向支撑钢筋7伸入至所述水平托梁1内的部分呈放射状分布;所述水平托梁1和所述挡土墙本体通过连
接组件连接;
27.所述挡土墙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平托梁1的顶部且与所述水平托梁1连接的辅助挡土墙结构2和设置在所述辅助挡土墙结构2顶部的主挡土墙结构5,所述辅助挡土墙结构2和所述主挡土墙结构5一体成型;所述挡土墙本体沿靠近路基11的方向逐渐向内倾斜。
28.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所述支撑结构,在面对超过设计标准的特大暴洪地质灾害时,所述水平托梁1能够维持结构的稳定性,不发生倾倒及垮塌,从而保证墙后路基11设施完好无损,实现高速公路在运营期内的安全畅通,在山岭地区沿河防护工程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29.其中,通过设置竖向支撑钢筋7,将所述支撑桩3和所述水平托梁1连接起来,利用其放射状的结构,使得两者的连接效率更高。
30.另外,所述水平托梁1和所述挡土墙本体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可将所述挡土墙本体受到的冲击传递至所述水平托梁1上,减少所述挡土墙本体的损伤,有效保证挡土墙本体的可靠性。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临河侧的地面9上铺设路基11,所述支撑桩3为高度为10m的c30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径为1m;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间距为2.5m,所述支撑组件中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桩3之间的间距为3m;所述支撑桩3内还设置横向钢筋、箍筋、加劲箍筋、定位钢筋等,在浇筑所述支撑桩3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辅助挡土墙结构2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所述主挡土墙结构5采用c25片石混凝土浇筑,所用的片石应选用耐风化的硬质岩,要求其抗压强度≥30mpa;片石最小厚度≥15cm;所述水平托梁1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浇筑,所述水平托梁1的宽度为4.5m,厚度为1.5m。所述水平托梁1在终凝前向其顶面抛置有棱角的块石,使块石嵌固在水平托梁1的混凝土中,形成粗糙面,以增大水平托梁1与辅助挡土墙结构2之间的摩擦力。
32.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撑钢筋7伸入至所述水平托梁1内的长度不小于80mm。
33.实际使用时,为了保证所述水平托梁1和支撑桩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竖向支撑钢筋7伸入至所述水平托梁1内的长度不小于80mm,这样可使所述支撑桩3的顶部嵌入所述水平托梁1内。
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托梁1为混凝土梁,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根均竖向设置的预埋钢筋4,所述预埋钢筋4竖向插装在所述水平托梁1和所述辅助挡土墙结构2之间,所述预埋钢筋4的底部插装在所述水平托梁1内,所述预埋钢筋4的顶部穿过所述水平托梁1的顶面延伸至所述辅助挡土墙结构2内。
35.实际使用时,所述水平托梁1内还设置有用于加强器自身结构的横向及竖向钢筋;所述水平托梁1的中心和所述辅助挡土墙结构2底部的中心布设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预埋钢筋4之间的间距为30cm,所述预埋钢筋4的直径φ优选为25mm,所述预埋钢筋4的长度优选为150mm,特别的,在浇筑本重力式挡土墙时,需在路基临河侧开挖基坑进行浇筑,在所述挡土墙本体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需将所述水平托梁1和基坑之间的区域进行填充,填充时,可采用天然砂砾、卵砾石等透水性材料分层夯填压实,形成透水层10。
36.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埋钢筋4伸入至所述辅助挡土墙结构2内的高度范围为70cm~80cm。
37.实际使用时,为了保证所述水平托梁1和辅助挡土墙结构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
述预埋钢筋4伸入至所述辅助挡土墙结构2的高度优选为75mm。
38.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挡土墙结构5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反滤层6,所述反滤层6为砾石层。
39.如图1所示,所述反滤层6的底部和地面9平齐,所述反滤层6的顶部不超过所述主挡土墙结构5的顶部;所述反滤层6的厚度为50cm。通过设置有反滤层6,可以有效排除墙后的路基11路面渗水,避免墙后泄水管堵塞,进一步巩固水平托梁1、支撑桩3以及基坑的回填压实质量,提高本重力式挡土墙使用寿命年限。砾石层中的砾石质地应致密、坚硬,具有高强度的抗水性和抗风化能力,颗粒不均匀系数不大于2,颗粒小于0.15mm的含量不得超过5%,含泥量不得大于5%。
4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挡土墙结构5上开设有泄水孔8。
41.实际使用时,所述主挡土墙结构5上设置有多个泄水孔8,多个所述泄水孔8沿所述主挡土墙结构5的延伸方向均匀布设。
4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在路基临河侧开挖基坑,在基坑内进行支撑桩3的浇筑,在进行水平托梁1的浇筑,最后在所述水平托梁1的顶部进行所述挡土墙本体的浇筑,在所述挡土墙本体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需将所述水平托梁1和基坑之间的区域进行填充,形成透水层10,最后在所述挡土墙本体的内侧填充反滤层6。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