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4855发布日期:2022-10-12 04:03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井盖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


背景技术:

2.申请号:cn201721853326.4,公开号:cn208501736u,该实用新型公开了铁路车辆用升降式静调电源地井设备属于地井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式地井、电缆转轴、库用插座连接器、线缆和安全保护与报警系统,所述电缆转轴、库用插座连接器、线缆和安全保护与报警系统设置在升降式地井上所述升降式地井包括主框架、地井盖、升降机架和静调电源柜,所述升降机架连接有钢线,钢线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有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包括助力杠杆和配重块,配重块上水平设置有滑槽,所述助力杠杆一端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助力杠杆的支点设置在主框架上,助力杠杆上滑动设置有助力滑块,所述配重装置在主框架内对称设置,所述地井盖关闭后与主框架齐平,所述地井盖和下盖板边缘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3.该地井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将设备整体从地井中取出,在实际使用中,操作不便。因此设计一种仅需要将对动车上水的水管取出,而可以将上水的管道埋在地井中的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包括:地井板,所述地井板适于盖合地井;
6.上水机构,所述上水机构设置在地井内,所述上水机构适于收卷水管;
7.所述地井板上开设有槽口;其中
8.所述地井板的槽口打开时,所述上水机构内的水管的自由端能够穿过所述地井板向外连接动车,并对动车上水。
9.进一步地,所述地井板下方固定有排水环槽,所述排水环槽环绕槽口设置,所述排水环槽的外侧壁与所述地井板固定;
10.所述排水环槽外壁位于槽口内侧;以及
11.所述排水环槽一侧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朝向地井的侧壁,排水环槽向排水口方向向下倾斜;
12.所述排水环槽上方放置有排水盖板,所述排水盖板与槽口适配;其中
13.所述排水盖板盖合槽口时,所述地井板上渗入排水盖板的液体能够流入排水环槽内,并通过排水环槽向上水机构一侧排放;
14.所述排水盖板打开时,所述水管的自由端露出。
15.进一步地,所述上水机构安装在设备箱内,所述设备箱设置在所述地井板下方;
16.所述设备箱上端开设有取用口,环绕所述取用口设置有若干导向组件,且所述导
向组件设置在所述排水环槽内侧;
17.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架和滚柱,所述导向架固定在所述取用口上端,所述滚柱与所述导向架转动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上水机构包括收卷盘和电动机构,所述设备箱内部固定有一隔板,所述电动机构和所述收卷盘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两侧;
19.所述水管放卷在所述收卷盘上;以及
20.所述收卷盘和所述电动机构传动连接;其中
21.所述电动机构启动时,能够驱动所述收卷盘收卷水管。
22.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构包括传动箱和固定在所述传动箱一侧的传动电机;
23.所述传动箱内设置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传动电机的活动端同轴固定,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主动齿轮一侧,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24.所述收卷盘通过一传动轴与所述从动齿轮同轴固定。
25.进一步地,地井内设置有管道,所述管道内流通有液体,所述管道与水管连通。
26.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环槽一侧设置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侧壁与所述地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控盒内设置有上水按钮;
27.所述管道与所述水管之间设置有电磁阀,所述上水按钮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其中
28.所述上水按钮能够控制水管和所述管道连通或者断开。
29.进一步地,所述地井板下方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架设在所述地井上,所述支撑框架适于支撑所述地井板;
30.所述支撑框架下端固定有滑动轨道,所述设备箱两侧分别固定有滑动组件;以及
31.所述滑动组件架设在所述滑动轨道上,且所述设备箱的宽度小于所述地井的宽度。
32.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两滑动架和若干滚轮;
33.所述滑动架固定在所述设备箱的短边一侧,所述设备箱水平设置;
34.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架上,所述滚轮的下端凸出所述滑动架,且与所述滑动轨道抵接。
35.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内侧一体固定有一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滚轮同轴设置,且所述限位环的半径大于所述滚轮的半径。
3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装置整体完全沉放在地井内,并且在对上水设备的取用过程中,不需要将设备箱抬出地井,而仅需将排水盖板打开,将上水设备从设备箱内取出即可,按下电控盒内的上水按钮,能够对动车上水。同时,设备箱的宽度小于地井宽度,在对设备箱进行检修时,只需将地井板打开,即可对设备箱两侧的电控设备或者上水设备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的立体图;
39.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地井的结构图;
40.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的俯视图;
4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环槽的立体图;
42.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构的立体图;
43.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收卷盘的立体图;
44.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45.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滑动组件的立体图。
46.图中:
47.1、地井板;11、排水环槽;111、排水口;12、排水盖板;13、支撑框架;14、滑动轨道;
48.2、上水机构;21、收卷盘;22、电动机构;221、传动箱;222、传动电机;223、主动齿轮;224、从动齿轮;225、传动轴;
49.3、设备箱;31、取用口;32、导向组件;321、导向架;322、滚柱;33、隔板;34、滑动组件;341、滑动架;342、滚轮;343、限位环;
50.4、电控盒;41、上水按钮;
51.5、管道;51、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5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53.如图1至8所示,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包括:地井板1和上水机构2。地井板1适于盖合地井,上水机构2适于对动车进行上水。针对于以上部件,下面进行一一详述。
54.地井板1
55.地井板1整体呈片状结构,地井板1的形状与地井开口形状适配,使得地井板1能够盖合地井开口,从而使得在通常状态下,地井板1将地井封闭,人员能够在地井板1上通行。
56.地井板1下方设置有一支撑框架13,地井的开口处沿周向开设有阶梯槽,支撑框架13放置在阶梯槽内,以使支撑框架13架设在地井上,支撑框架13适于支撑地井板1,地井板1放置在支撑框架13上,从而实现将地井盖合的效果。
57.地井板1上开设有槽口,槽口能够在地井板1盖合的情况下连接地井内部和地面,地井内放置有上水机构2,槽口打开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槽口对井内的上水机构2进行取用。
58.为了进一步盖合槽口,以及对槽口处进行防水。所述地井板1下方固定有排水环槽11,所述排水环槽11环绕槽口设置,所述排水环槽11的外侧壁与所述地井板1固定,且所述排水环槽11外壁位于槽口内侧。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排水环槽11内侧壁形成一个环形的支撑架。所述排水环槽11上方放置有排水盖板12,所述排水盖板12与槽口适配。排水盖板12能够放置在排水环槽11上,并通过排水环槽11的内壁侧支撑,从而将排水环槽11盖合。所述排水环槽11一侧开设有排水口111,所述排水口111朝向地井的侧壁,排水环槽11向排水口111方向向下倾斜。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所述排水盖板12盖合槽口时,所述地井板1上渗入排水盖板12的液体能够流入排水环槽11内,并通过排水环槽11向上水机构2一侧排放。从而避免排水盖板12盖合时,地井外的液体流入上水机构2内,对上水机构2造成损坏。此外,排水盖
板12打开时,上水机构2的自由端露出,操作人员能够穿过槽口将上水机构2的自由端拉出地井,并与动车连接,从而实现对动车的上水操作。
59.上水机构2
60.上水机构2设置在地井内,上水机构2包括适于流通液体的水管,并且水管能够收卷在上水机构2上,并且水管位于槽口的正下方。排水盖板12打开时,操作人员能够拾取水管的自由端,并将水管拉出地井。
61.为了实现水管对动车进行上水,所述排水环槽11一侧设置有电控盒4,所述电控盒4侧壁与所述地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电控盒4内设置有上水按钮41。同时地井内设置有管道5,所述管道5内流通有液体,所述管道5与水管连通。管道5内的水能够进入水管内,并通过水管通入动车内。所述管道5与所述水管之间设置有电磁阀51,所述上水按钮41与所述电磁阀51电连接。所述上水按钮41能够控制水管和所述管道5连通或者断开。操作人员将水管的自由端取出并连接到动车上后,打开电控盒4,并按下上水按钮41,电磁阀51将管道5打开,管道5内的液体进入水管内,并最终通过水管进入动车内。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对动车上水。
62.为了有效保护上水机构2,上水机构2安装在一设备箱3内,设备箱3能够对上水机构2提供防护,以避免液体进入上水机构2内,造成上水机构2的损坏。设备箱3设置在地井板1下方,且设备箱3上端开设有取用口31,取用口31位于槽口的正下方,水管位于取用口31下方,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取用水管。
63.为了便于引导水管取出,环绕所述取用口31设置有若干导向组件32,且所述导向组件32设置在所述排水环槽11内侧。所述导向组件32包括导向架321和滚柱322,所述导向架321固定在所述取用口31上端,所述滚柱322与所述导向架321转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在对水管取用的过程中,水管在弯折处于滚柱322相抵,随着水管向外拉,滚柱322滚动,从而引导水管向外输送,从而避免水管在取用至弯折处与槽口摩擦,造成水管的损坏。
64.下面具体说明上水机构2的机构,上水机构2安装在设备箱3内,上水机构2包括收卷盘21和电动机构22。所述设备箱3内部固定有一隔板33,所述电动机构22和所述收卷盘21设置在所述隔板33的两侧。隔板33能够分离电动机构22和收卷盘21,收卷盘21一侧放置水管,因此对防水的要求较抵,而电动机构22一侧放置有电器,因此对防水的要求较高,通过隔板33能够分隔两种不同的防水环境。收卷盘21上适于放卷水管,并且收卷盘21为单排式卷管结构,能保证卷管过程不会出现卡管现象。所述收卷盘21和所述电动机构22传动连接,即电动机构22适于驱动收卷盘21转动,从而实现上水完成后,将水管收卷到收卷盘21内的效果。
65.为了实现上述电动机构22驱动收卷盘21转动的效果,所述电动机构22包括传动箱221和固定在所述传动箱221一侧的传动电机222。所述传动箱221内设置有主动齿轮223和从动齿轮224,所述主动齿轮223与所述传动电机222的活动端同轴固定,传动电机222启动时,能够驱动主动齿轮223转动。所述从动齿轮224设置在所述主动齿轮223一侧,且所述从动齿轮224与所述主动齿轮223啮合,主动齿轮223转动时,能够带动从动齿轮224同步反向转动。从动齿轮224内套有一传动轴225,传动轴225另一端穿过隔板33与收卷盘21同轴固定。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传动电机222工作时,带动收卷盘21周向转动,从而将拉出地井的水管收卷起来。
66.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在对上水机构2进行检修时,需要专门的吊车将上水机构2整体吊出地井,再由操作人员进行检修操作。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沉式动车上水设备还包括滑动轨道14,滑动轨道14固定在支撑框架13下端,设备箱3两侧分别固定有滑动组件34。所述滑动组件34架设在所述滑动轨道14上,且所述设备箱3的宽度小于所述地井的宽度,即地井内具有检修空间,设备箱3位于地井的一端时,地井内空余的空间容纳能够容纳操作人员。通过上述方式,使得设备箱3滑动至电控组件一侧贴近地井对应侧壁时,地井内位于收卷盘21一侧形成检修空间,操作人员将地井板1打开后,能够进入地井内,对收卷盘21一侧进行检修。同理,设备箱3滑动至收卷盘21一侧贴近地井对应侧壁时,地井内位于电动机构22一侧形成检修空间,操作人员将地井板1打开后,能够进入地井内,对电动机构22一侧进行检修。
67.为了实现滑动组件34带动设备箱3沿滑动轨道14滑动的效果,所述滑动组件34包括两滑动架341和若干滚轮342。所述滑动架341固定在所述设备箱3的短边一侧,所述设备箱3水平设置。所述滚轮342转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架341上,所述滚轮342的下端凸出所述滑动架341,且与所述滑动轨道14抵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设备箱3通过滚轮342承载在滑动轨道14上,同时滚轮342沿滑动轨道14长度方向滑动,能够带动设备箱3水平滑动,从而变换检修空间的位置,以便于对设备箱3两侧对应的收卷盘21和电动机构22进行检修。
68.为了进一步防止滚轮342从滑动轨道14上脱落。所述滚轮342内侧一体固定有一限位环343,所述限位环343与所述滚轮342同轴设置,且所述限位环343的半径大于所述滚轮342的半径,限位环343设置在对应滚轮342的内侧,且限位环343与滑动轨道14的侧壁贴合,限位环343能够阻挡滚轮342向两侧滚动,从而确保滚轮342滑动在滑动轨道14上。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