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潜驳坐底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0712发布日期:2022-10-22 01:2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潜驳坐底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半潜驳坐底基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潜驳坐底区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构件采用工厂化预制、半潜驳水上运载的方法。但采用半潜驳运输大型混凝土构件时,运载上驳过程中易因基底承载力不足等引起不均匀沉降,造成一方面半潜驳波动或落差导致混凝土构件变形开裂,影响构件的质量,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半潜驳的变形过大和损坏,因此对半潜驳停泊区域的基础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适应混凝土构件上驳的需要。因此,现亟需一种基底承载力较高,能够确保混凝土构件的上驳安全及控制半潜驳变形的半潜驳坐底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基底承载力较高,能够确保混凝土构件的上驳安全及控制半潜驳变形的半潜驳坐底区结构。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5.一种半潜驳坐底区结构,包括上驳栈桥,所述上驳栈桥由位于水面一侧的桥底向河床内开挖有半潜驳基础区,半潜驳基础区的基底由下到上铺设有块石基础、级配碎石基础和枕梁基础;所述枕梁基础间隔铺设在级配碎石基础内并对应半潜驳船的龙骨架位置布置,枕梁基础包括位于下层的钢筋混凝土枕梁和位于上层的橡胶垫块。
6.进一步的,所述半潜驳基础区的底部土层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10kpa。
7.进一步的,所述半潜驳基础区的开挖尺寸为在半潜驳船的外部尺寸基础上外扩2m,半潜驳基础区位于上驳栈桥的一侧以及远离上驳栈桥的一侧均外扩12m,半潜驳基础区的开挖深度能够使半潜驳船与上驳栈桥的桥面等高。
8.进一步的,所述块石基础由厚度为2m的块石构成,所述级配碎石基础由厚度为1.2m的级配碎石构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枕梁的厚度为0.7m,所述橡胶垫块的厚度为0.25m。
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采用2m厚的块石、1.2m厚的级配碎石、0.7m厚的钢筋混凝土枕梁和0.25m厚的橡胶垫块共同铺设构成半潜驳基础区的基底,从而有效减小半潜驳坐底时基底的沉降,确保了混凝土构件的上驳安全及控制半潜驳的变形,有效保证了施工操作的正常运作。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块石基础、级配碎石基础和枕梁基础的层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
15.1-半潜驳基础区,2-块石基础,3-级配碎石基础,4-枕梁基础,5-半潜驳船,6-上驳栈桥,41-钢筋混凝土枕梁,42-橡胶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半潜驳坐底区结构,包括上驳栈桥6,所述上驳栈桥6由位于水面一侧的桥底向河床内开挖有半潜驳基础区1,半潜驳基础区11的基底由下到上铺设有块石基础2、级配碎石基础3和枕梁基础4;所述枕梁基础4间隔铺设在级配碎石基础3内并对应半潜驳船5的龙骨架位置布置,枕梁基础4包括位于下层的钢筋混凝土枕梁41和位于上层的橡胶垫块42。
18.半潜驳基础区1开挖坡率按照河床土质确定,所述半潜驳基础区1的土质为淤泥或淤泥质土时采用1∶5坡率开挖,半潜驳基础区1的土质为强风化以上岩层采用1∶1坡率开挖,半潜驳基础区1的底部土层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10kpa。
19.半潜驳基础区1尺寸按照选定的半潜驳船5尺寸加外扩尺寸构成,所述半潜驳基础区1的开挖尺寸为在半潜驳船5的外部尺寸基础上外扩2m,半潜驳基础区1位于上驳栈桥6的一侧以及远离上驳栈桥6的一侧均外扩12m,半潜驳基础区1的开挖深度能够使半潜驳船5与上驳栈桥6的桥面等高,例如半潜驳基础区1的基底与上驳栈桥6的桥面高差与半潜驳船5高度相等,。
20.其中,所述块石基础2由厚度为2m的块石构成,所述级配碎石基础3由厚度为1.2m的级配碎石构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枕梁41的厚度为0.7m,所述橡胶垫块42的厚度为0.25m。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枕梁基础41由单根尺寸为长度6m,宽度1.5m,厚度0.7m的枕梁依次拼装连接而成。橡胶垫块42的尺寸为长度6m,宽度1.5m,厚度0.25m,橡胶垫块42通过螺栓与下层的混凝土枕梁基础41相固定。从而有效提高基底的承载力,确保了混凝土构件的上驳安全及控制半潜驳的变形,有效保证了施工操作的正常运作。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半潜驳坐底区结构,包括上驳栈桥(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驳栈桥(6)由位于水面一侧的桥底向河床内开挖有半潜驳基础区(1),半潜驳基础区(1)的基底由下到上铺设有块石基础(2)、级配碎石基础(3)和枕梁基础(4);所述枕梁基础(4)间隔铺设在级配碎石基础(3)内并对应半潜驳船(5)的龙骨架位置布置,枕梁基础(4)包括位于下层的钢筋混凝土枕梁(41)和位于上层的橡胶垫块(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潜驳坐底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潜驳基础区(1)的底部土层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10kp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潜驳坐底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潜驳基础区(1)的开挖尺寸为在半潜驳船(5)的外部尺寸基础上外扩2m,半潜驳基础区(1)位于上驳栈桥(6)的一侧以及远离上驳栈桥(6)的一侧均外扩12m,半潜驳基础区(1)的开挖深度能够使半潜驳船(5)与上驳栈桥(6)的桥面等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潜驳坐底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石基础(2)由厚度为2m的块石构成,所述级配碎石基础(3)由厚度为1.2m的级配碎石构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枕梁(41)的厚度为0.7m,所述橡胶垫块(42)的厚度为0.25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潜驳坐底区结构,包括上驳栈桥,所述上驳栈桥由位于水面一侧的桥底向河床内开挖有半潜驳基础区,半潜驳基础区的基底由下到上铺设有块石基础、级配碎石基础和枕梁基础;所述枕梁基础间隔铺设在级配碎石基础内并对应半潜驳船的龙骨架位置布置,枕梁基础包括位于下层的钢筋混凝土枕梁和位于上层的橡胶垫块。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基底承载力较高,能够确保混凝土构件的上驳安全及控制半潜驳变形的半潜驳坐底区结构。控制半潜驳变形的半潜驳坐底区结构。控制半潜驳变形的半潜驳坐底区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谭伟姿 鄢伟 曹发亮 孔德法 袁全 肖刚刚 艾治举 沈良杰 杜亚楠 张颐 徐晨 杭久渊 夏子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6
技术公布日:2022/10/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