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体内钢筋笼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5680发布日期:2022-12-31 10:5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体内钢筋笼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体内钢筋笼构造。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水利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桥梁、渡槽深基坑支护和高层建筑等的大量建设,地基基础工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基础成了必不可少的设计方案,尽管钻孔技术从冲击钻钻孔到旋挖钻钻孔得到了质的飞跃,但是钢筋笼的定位仍不完善,由于钢筋笼本身体积和质量较大,在起吊下放和定位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还有灌注混凝土的时候钢筋笼会发生浮笼现象,对施工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体内钢筋笼构造,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桩体内钢筋笼构造,包括桩口,所述桩口内放置有钢筋笼,所述桩口上端面设置有支架和吊放设备,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定位钢筋笼,所述定位件底端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对钢筋笼的固定。
5.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多根立杆和平台,所述立杆上端与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平台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设置有多块可调节的弧形块,所述弧形块形状与钢筋笼外围的竖向箍筋相适配,所述立杆朝向钢筋笼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定位件移动。
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包括多块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端部均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可滑动卡接的横板,所述横板一端与通槽互动卡接,另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相邻导板之间通过伸缩连接件连接,所述导向板和伸缩连接件围设形成外框架,使钢筋笼沿着外框架的长度方向向下移动。
7.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连接件对称设置在导向板两侧,所述伸缩连接件包括导向板横向设置的空槽,所述空槽内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空槽内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设置有螺纹杆,所述相邻的螺纹杆之间通过螺纹套管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导向板内壁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第一拉伸杆和第二拉伸杆,第一拉伸杆和第二拉伸杆一端与凹槽铰接,第一拉伸杆和第二拉伸杆与未铰接的凹槽相互扣接,当钢筋笼完全进入桩口内,将第一拉伸件和第二拉伸件穿过钢筋笼与未铰接的凹槽实现扣接,将钢筋笼固定住。
9.进一步的,所述吊放设备包括起吊机构和架体,所述架体中心设置有立柱,立柱上设置有多个弯钩,所述弯钩用于钩住钢筋笼的横向箍筋圈,在起吊时,架体与钢筋笼实现连接,再通过起吊机构沿着定位件向下移动,所述起吊机构为起吊机。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丝杆,所述横板上设置有内螺纹孔,当电机驱动,丝杆转动,横板能够带动导向板沿着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当移动到桩口时,横板抵在桩口处。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定位件、固定架的设置,在吊放钢筋笼时,能够沿着定位件向下移动,防止钢筋笼在桩口内偏离,定位件将钢筋笼框在限定的空间内向下移动,在通过弧形块,使钢筋笼下放使防止转动,影响下放效率;定位件结构简单,能够根据桩口的大小进行调整,适用不同大小的桩口,在定位件不使用时,定位件方便收纳。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桩体内钢筋笼构造的示意图;
13.图2为图1的正视图;
14.图3为图1的俯视图;
15.图4为定位件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桩口;2、钢筋笼;3、支架;31、立杆;32、平台;33、弧形块;4、吊放设备;41、吊起机构;42、架体;5、定位件;51、导向板; 52、横板;53、伸缩连接件;531、伸缩杆;532、螺纹杆;533、螺纹套管; 6、固定件;61、凹槽;62、第一拉伸杆;63、第二拉伸杆;7、驱动组件; 71、电机;72、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8.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桩体内钢筋笼2构造,包括桩口1,所述桩口1内放置有钢筋笼2,所述桩口1上端面设置有支架3和吊放设备4,所述支架3上设置有定位件5,所述定位件5用于定位钢筋笼2,所述定位件5底端设置有固定件6,所述固定件6用于对钢筋笼2的固定。
1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支架3包括多根立杆31和平台32,所述立杆31上端与平台32固定连接,所述平台3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设置有可调节的弧形块33,所述弧形块33形状与钢筋笼2外围的竖向箍筋相适配,所述立杆31朝向钢筋笼2的一侧设置有凹槽61,所述凹槽61内设置有驱动组件7,所述驱动组件7驱动定位件5移动。
2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定位件5包括多块导向板51,所述导向板51上端部均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可滑动卡接的横板52,所述横板52一端与通槽互动卡接,另一端与驱动组件7连接,所述相邻导向板51之间通过伸缩连接件53连接,所述导向板51和伸缩连接件53围设形成外框架,使钢筋笼2沿着外框架的长度方向向下移动。
21.上述改进具体为:如图1至图4所示:桩基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下放钢筋笼2,在下放过程中,钢筋笼2的中心偏位和保护层均有严格要求,钢筋笼2下放过程出现偏位对施工影响较大,所以设置有支架3和吊放设备 4,支架3上设置有定位件5,使钢筋笼2在下放时能够沿着定位件5的长度方向向下移动,防止偏位,定位件5底端设置有固定件6,固定件6用于在桩口1内灌注混凝土时防止钢筋笼2上浮,将固定件6固定住,支架 3包括多根立杆31和平台
32,立杆31上端与平台32固定连接,平台32 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壁设置有可调节的弧形块33,根据钢筋笼2的直径大小调整弧形块33,弧形块33与钢筋笼2外围的竖向箍筋相适配,使钢筋笼2下放时,竖向箍筋被弧形块33限定住防止钢筋笼2转动,使竖向箍筋沿着弧形块33长度方向向下移动,立杆31朝向钢梁笼的一侧设置有凹槽61,所述凹槽61内设置有驱动组件7,驱动组件7驱动定位件5移动,定位件5包括多块导向板51,导向板51上端部均设置有通槽,通槽内设置有可滑动卡接的横板52,横板52一端与通槽互动卡接,另一端与驱动组件7连接,相邻的导向板51之间通过伸缩连接件53连接,导向板51 和伸缩连接件53围设形成外框架,驱动组件7驱动,横板52带着导向板 51一起往下移动,移动到桩口1处,抵在桩口1处,限定钢筋笼2往框架内进入,吊放设备4将钢筋笼2吊起,钢筋笼2底端进入平台32的通孔处,将钢筋笼2的外围竖向箍筋移动到弧形块33上,吊放设备4慢慢将钢筋笼 2向下移动,移动到桩口1时,进入定位件5,继续往下,将钢筋笼2整个吊放进去,驱动组件7驱动横板52上升,手动将固定件6将钢筋笼2上端固定,防止移动。
2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伸缩连接件53对称设置在导向板51两侧,所述伸缩连接件53包括导向板51横向设置的空槽,所述空槽内设置有伸缩杆531,所述伸缩杆531一端与空槽内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设置有螺纹杆532,所述相邻的螺纹杆532之间通过螺纹套管533连接。
23.上述改进具体为:如图1所示:伸缩连接件53对称设置在导向两侧,伸缩连接件53包括导向板51横向设置的空槽,空槽内设置有伸缩杆531,伸缩杆531一端与空槽内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设置有螺纹杆532,相邻的螺纹杆532之间通过螺纹套管533连接,根据桩口1和钢筋笼2调整伸缩杆531长度。
2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固定件6包括设置在导向板51内壁的凹槽61,所述凹槽61内设置第一拉伸杆62和第二拉伸杆63,第一拉伸杆 62和第二拉伸杆63一端与凹槽61铰接,第一拉伸杆62和第二拉伸杆63 与未铰接的凹槽61相互扣接,当钢筋笼2完全进入桩口1内,将第一拉伸件和第二拉伸件穿过钢筋笼2与未铰接的凹槽61实现扣接,将钢筋笼2 固定住。
25.上述改进具体为:如图4所示:固定件6包括设置在导向板51内壁的凹槽61,所述凹槽61内设置第一拉伸杆62和第二拉伸杆63,第一拉伸杆 62和第二拉伸杆63交叉处时钢筋笼2的中心位置,第一拉伸杆62和第二拉伸杆63一端与凹槽61铰接,另一端与未铰接的凹槽61相互扣接,将凹槽61内的第一拉伸杆62和第二拉伸杆63拿出将第一拉伸杆62和第二拉伸杆63未铰接端穿过钢筋笼2与未铰接的凹槽61扣接,实现固定,防止钢筋笼2上移。
2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吊放设备4包括起吊机构和架体42,所述架体42中心设置有立柱,立柱上设置有多个弯钩,所述弯钩用于钩住钢筋笼2的横向箍筋圈,在起吊时,架体42与钢筋笼2实现连接,再通过起吊机构沿着定位件5向下移动,所述起吊机构为起吊机。
27.上述改进具体为:如图2所示:吊放设备4包括起吊机构和架体42,架体42中心设置有立柱,立柱上设置有多个弯钩,弯钩可以钩住钢筋笼2 的横向箍筋圈,带着架体42和钢筋笼2下放,当钢筋笼2下放好后,可将架体42再下放,将架体42与钢筋笼2脱离,起吊机构为起吊机,起吊机为现有技术,不再过多撰述。
2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电机71,电机71输出端连接有丝杆
72,所述横板52上设置有内螺纹孔,当电机71驱动,丝杆 72转动,横板52能够带动导向板51沿着丝杆72的长度方向移动,当移动到桩口1时,横板52抵在桩口1处。
29.上述改进具体为: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7包括电机71,电机71输出端连接有丝杆72,横板52上设置有内螺纹孔,电机71驱动,丝杆72 转动,横板52带动导向板51沿着丝杆72长度方向移动。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