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建造的固废复掺挡土墙

文档序号:33294245发布日期:2023-02-28 20:5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3D打印建造的固废复掺挡土墙
一种基于3d打印建造的固废复掺挡土墙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土墙,具体为一种基于3d打印建造的固废复掺挡土墙,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3d打印是指通过数字建模构建好物体的形状,再通过3d打印机将打印材料逐层堆叠以将建模完整得制造出来的技术,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批量复制物体,由于3d打印技术事先由电脑完成物体的建模,因此相较于生产零部件的设备,3d打印机则可以将成品直接制造出来。
3.挡土墙,顾名思义,是用于阻挡泥土的墙体,用于将土地与空地隔开,通常用于充当护栏,起到间隔泥土和分界的作用,传统的挡土墙是采用混凝土等材料浇筑制得,但实际使用时,有时挡土墙所要阻挡的泥土的量不大,使用混凝土作为挡土墙的原料,会浪费成本,因此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一种新型的挡土墙。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建造的固废复掺挡土墙,能够利用固体废料建造挡土墙的核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挡土墙的建造成本。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d打印建造的固废复掺挡土墙,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外壳的内部设有填充机构,所述填充机构包括渗液管、通孔和浮板,所述外壳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所述渗液管,渗液管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外壳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所述浮板,浮板与渗液管滑动连接,外壳的外侧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柱和连接套,所述外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柱,外壳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套。
6.优选的,所述填充机构还包括滑槽和滑杆,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开设有所述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杆,滑杆与所述浮板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凹槽、竖槽、连接轴和限位套,所述外壳的顶端开设有所述凹槽,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所述竖槽,竖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连接轴,连接轴上固定连接有所述限位套。
8.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限位块和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柱上,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限位套上,限位块活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凹槽和所述滑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两端,所述限位块和所述限位套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的两端。
10.优选的,所述限位套和所述连接套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侧,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连接柱的顶端。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使得可以根据规划好的建造图纸,将多个挡土墙按照适当的角度摆放和拼接,依次将每个挡土墙上的连接柱插入另一个挡土墙上的连接套中,连接柱插入连接套后,可以相对转动,从而使每相邻的两块挡土墙能够以适当的角度进行拼接,外壳等结构则可以通过d打印技术快速批量生产。
13.通过设置填充机构,使得待相邻的两块挡土墙连接好并调整好相对角度时,将复合掺料倒入外壳内的渗液管中,掺料进入渗液管,会从渗液管的底端的通孔处流出,从而到达浮板的下方,随着掺料的不断添加,则浮板受到掺料的浮力而浮起,待浮板悬浮至适当的高度时,将固体废料倒入外壳内,固体废料的重力使得浮板被下压,而下压过程中,复合掺料又通过渗液管上方的通孔处渗出,渗出的复合掺料与固体废料混合,且随着固体废料的添加,渗液管上方的通孔中不断渗出复合掺料并与固体废料混合,由于浮板上连接有滑杆,滑杆滑动于滑槽内,因此随着固体废料的添加,浮板和滑杆一同下降,通过观察滑杆的高度,可以得知固体废料是否已经完全填充外壳,待得固体废料完全将外壳内部填充满,停止填充固体废料,待复合掺料与固体废料充分混合,使固体废料酸化、凝固,此时的外壳包括其内部的固体废料就共同形成了完整的挡土墙,此时滑动限位套,使限位套卡在与连接套相连接的连接柱顶端,并使连接柱顶端的限位块卡进限位套底部的限位槽中,则此时限位套将限位块卡住,两块挡土墙无法再相对转动以调整角度,即两块相邻的挡土墙被相对固定,此时可在两块挡土墙的外侧浇筑上混凝土或水泥,形成完成的挡土墙,完整的挡土墙形成中,其核心是以外壳和固体废料组成,而固体废料在复合掺料的作用下硬化,有一定的抗力和抗腐蚀性,外壳等结构则可以通过d打印技术快速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块和限位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渗液管与浮板的连接结构爆炸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所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外壳;2、填充机构;21、渗液管;22、通孔;23、浮板; 24、滑槽;25、滑杆;3、连接机构;31、连接柱;32、限位块;33、连接套;34、凹槽;35、竖槽;36、连接轴;37、限位套;3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基于3d打印建造的固废复掺挡土墙,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为中空结构,外壳1的内部设有填充机构2,所述填充机构2包括渗液管21、通孔22和浮板23,所述外壳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所述渗液管21,渗液管21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22,外壳1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所述浮板23,浮板23与渗液管21滑动连接,外壳1
的外侧设有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柱31和连接套 33,所述外壳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柱31,外壳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套33,上述结构均可通过3d打印技术快速批量生产。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填充机构2还包括滑槽24 和滑杆25,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开设有所述滑槽24,所述滑槽2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杆25,滑杆25与所述浮板23固定连接,由于滑杆25和浮板23连接,因此可以通过滑杆25与外壳1顶部的高度差来判断浮板23 在外壳1内部的位置。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连接机构3还包括凹槽34、竖槽35、连接轴36和限位套37,所述外壳1的顶端开设有所述凹槽34,凹槽34的内壁上开设有所述竖槽35,竖槽3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连接轴36,连接轴36上固定连接有所述限位套37。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连接机构3还包括限位块32 和限位槽38,所述限位块32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柱31上,所述限位槽38 开设于所述限位套37上,限位块32活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38的内部。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凹槽34和所述滑槽24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1的两端,所述限位块32和所述限位套37分别位于所述外壳1的两端,限位块32可以通过限位套37卡住固定,从而使两块挡土墙在拼接后通过限位套37和限位块32配合而相对固定,限位块32的外形类似齿轮,因此两块挡土墙在拼接后调整角度时,限位块32每转动极小的角度,都能使限位套37能够卡在限位块32上,且限位块37将限位块32 卡住后,则对应的连接柱31无法再在连接套33内转动,因此即可使两块相邻的挡土墙相对固定。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限位套37和所述连接套33 位于所述外壳1的同一侧,所述限位块32位于所述连接柱31的顶端。
2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根据规划好的建造图纸,将多个挡土墙按照适当的角度摆放和拼接,依次将每个挡土墙上的连接柱31插入另一个挡土墙上的连接套33中,连接柱31插入连接套33后,可以相对转动,从而使每相邻的两块挡土墙能够以适当的角度进行拼接,待相邻的两块挡土墙连接好并调整好相对角度时,将复合掺料倒入外壳1内的渗液管21中,掺料进入渗液管21,会从渗液管21的底端的通孔22处流出,从而到达浮板23 的下方,随着掺料的不断添加,则浮板23受到掺料的浮力而浮起,待浮板 23悬浮至适当的高度时,将固体废料倒入外壳1内,固体废料的重力使得浮板23被下压,而下压过程中,复合掺料又通过渗液管21上方的通孔22 处渗出,渗出的复合掺料与固体废料混合,且随着固体废料的添加,渗液管21上方的通孔22中不断渗出复合掺料并与固体废料混合,由于浮板23 上连接有滑杆25,滑杆25滑动于滑槽24内,因此随着固体废料的添加,浮板23和滑杆25一同下降,通过观察滑杆25的高度,可以得知固体废料是否已经完全填充外壳1,待得固体废料完全将外壳1内部填充满,停止填充固体废料,待复合掺料与固体废料充分混合,使固体废料酸化、凝固,此时的外壳1包括其内部的固体废料就共同形成了完整的挡土墙,此时滑动限位套37,使限位套37卡在与连接套33相连接的连接柱31顶端,并使连接柱31顶端的限位块32卡进限位套37底部的限位槽38中,则此时限位套37将限位块32卡住,两块挡土墙无法再相对转动以调整角度,即两块相邻的挡土墙被相对固定,此时可在两块挡土墙的外侧浇筑上混凝土或水泥,形成完成的挡土墙,完整的挡土墙形成中,其核心是以外壳1和固体废料组成,而固体废料在复合掺料的作用下硬化,有一定的抗力和抗腐蚀性,外壳1等结构则可以通过
3d打印技术快速批量生产。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