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夯导向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4602发布日期:2023-02-28 21:0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夯导向筒体。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为传统冲击夯导向筒体的结构,其为铸铁材料制成,为一体式结构,其存在重量大,使用寿命短、噪音大,加工难度大,零件损坏后维修困难的缺陷。因此有必要针对该问题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击夯导向筒体,其可以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5.一种冲击夯导向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上、下筒体之间采用可拆卸式装配结构进行装配连接。
6.具体的方案为:上筒体和下筒体均由铝合金材料制得。
7.上、下筒体之间采用螺纹装配结构进行装配连接。
8.上筒体的下端设置内螺纹,下筒体的上端设置外螺纹。
9.内螺纹和外螺纹打胶进行装配。
10.上筒体的下端装配有上自润滑轴承,下筒体的上端装配有下自润滑轴承。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方案,零件采用铝合金材料,降低整机的重量,分体式设计有利于部分零件损坏的低成本维修而且降低了导向筒体的加工难度与成本,总成中装配的上、下自润滑轴承,提高使用寿命,减少震动,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12.图1为传统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号和部件对应关系如下。
15.11-上筒体、12-下筒体、13-上自润滑轴承、14-下自润滑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
17.如图2所示,一种冲击夯导向筒体,包括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上、下筒体11、12之间采用可拆卸式装配结构进行装配连接。具体的方案为: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均由铝合金
材料制得。上、下筒体11、12之间采用螺纹装配结构进行装配连接。上筒体11的下端设置内螺纹,下筒体12的上端设置外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打胶进行装配。上筒体11的下端装配有上自润滑轴承13,下筒体12的上端装配有下自润滑轴承14。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方案,零件采用铝合金材料,降低整机的重量,分体式设计有利于部分零件损坏的低成本维修而且降低了导向筒体的加工难度与成本,总成中装配的上、下自润滑轴承,提高使用寿命,减少震动,降低噪音。
1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机构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技术特征:
1.一种冲击夯导向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筒体和下筒体,上、下筒体之间采用螺纹装配结构进行装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夯导向筒体,其特征在于:下筒体和下筒体均由铝合金材料制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夯导向筒体,其特征在于:上筒体的下端设置内螺纹,下筒体的上端设置外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夯导向筒体,其特征在于:内螺纹和外螺纹打胶进行装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夯导向筒体,其特征在于:上筒体的下端装配有上自润滑轴承,下筒体的上端装配有下自润滑轴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夯导向筒体,包括下筒体和下筒体,上、下筒体之间采用可拆卸式装配结构进行装配连接,下筒体和下筒体均由铝合金材料制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方案,零件采用铝合金材料,降低整机的重量,分体式设计有利于部分零件损坏的低成本维修而且降低了导向筒体的加工难度与成本。了导向筒体的加工难度与成本。了导向筒体的加工难度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玛狮工程机械(合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30
技术公布日:2023/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