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6815发布日期:2022-10-15 00:1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护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挖孔桩是先用人力挖土形成桩孔,并在向下掘进的同时,将孔壁衬砌以保证施工安全,在清理完孔底后,浇灌混凝土,这种方法可形成大尺寸的桩,满足了高层建筑对大直径桩的迫切需求,很适合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情,对周围环境也没有影响,其中挖孔桩在制作过程中,都需要在桩孔内部设置一支护结构,其一是为了防护桩孔内壁泥土坍塌,其二是为了在浇筑混凝土是其限位模具被支护结构支撑限制,使得成型更加准确。
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大多数的支护结构结构单一,通过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使得桩孔内壁形成一支护性内衬,也有的使用砌块衬砌,这使得实施桩孔内部衬砌这一建设过程,较为耗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内衬管体,所述支护内衬管体的上端内壁通过轴承转动有桩孔端口限位环板,所述桩孔端口限位环板的两端内部穿设有紧固连接螺柱,两个所述紧固连接螺柱之间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支护筒,两个所述延伸支护筒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锯齿扩张板,两个所述延伸支护筒的内部均穿设有连接螺块,两个所述连接螺块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集合连接筒,所述集合连接筒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两个所述连接螺块的上端分别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的两端上,所述集合连接筒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自身以及双向螺杆转动的动力联动组件。
6.优选地,所述动力联动组件包括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延伸限转杆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外六棱柱,所述外六棱柱外表面套接有与其自身相适配的内六棱连接套,所述内六棱连接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与集合连接筒的上表面上。
7.优选地,所述主动转轴的外表面通过中轴承转动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外侧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转轴,所述从动转轴远离第一斜齿轮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下表面啮合连接有固定套接于双向螺杆上的第一齿轮。
8.优选地,所述从动转轴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与集合连接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9.优选地,两个所述紧固连接螺柱上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帽,所述桩孔端口限位环
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插孔。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锯齿扩张板,通过转动锯齿扩张板实现转土,从而使得锯齿扩张板掺入泥土中,使得支护内衬管体底部有穿入土壤中的锯齿扩张板增加稳固性,且利用整个支护内衬管体穿入桩孔进行固定,相较于在桩孔内砌块衬砌更为节省时间。
12.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紧固连接螺柱,由于紧固连接螺柱插在桩孔端口限位环板上,所以在转动时具有带动桩孔端口限位环板同步转动作用的同时,通过扭上紧固螺帽又具有保证了延伸支护筒保持于支护内衬管体内壁紧贴,利用延伸支护筒两端的紧固连接螺柱和锯齿扩张板实现限制支护内衬管体的作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延伸支护筒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合连接筒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为:1、支护内衬管体;2、桩孔端口限位环板;3、紧固连接螺柱;4、紧固螺帽;5、延伸支护筒;6、锯齿扩张板;7、集合连接筒;8、双向螺杆;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从动转轴;12、支撑块;13、第一斜齿轮;14、第二斜齿轮;15、主动转轴;16、内六棱连接套;17、外六棱柱;18、驱动电机;19、固定插孔;20、电机延伸限转杆;701、滑槽;801、连接螺块。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的一种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内衬管体1,支护内衬管体1的上端内壁通过轴承转动有桩孔端口限位环板2,桩孔端口限位环板2的两端内部穿设有紧固连接螺柱3,两个紧固连接螺柱3之间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支护筒5,两个延伸支护筒5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锯齿扩张板6,两个延伸支护筒5的内部均穿设有连接螺块801,两个连接螺块801通过滑槽701滑动连接有集合连接筒7,集合连接筒7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8,两个连接螺块801的上端分别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8的两端上,集合连接筒7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自身以及双向螺杆8转动的动力联动组件。
1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动力联动组件包括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延伸限转杆20的驱动电机18,驱动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外六棱柱17,外六棱柱17外表面套接有与其自身相适配的内六棱连接套16,内六棱连接套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转轴15,主动转轴15的下端固定连接与集合连接筒7的上表面上,以便于启动驱动电机18,其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转轴15连同集合连接筒7、集合连接筒7下面的延伸支护筒5、延伸支护筒5两侧的紧固连接螺柱3以及桩孔端口限位环板2在支护内衬管体1上以及其内部转动,那么两个锯齿扩张板6也会转动,锯齿扩张板6的转动,使得锯齿扩张
板6外端于外界泥土摩擦,实现摩土作用;其次在,通过不断地转动双向螺杆8,使得两个连接螺块801之间实现相互远离,那么就会带着两个延伸支护筒5之间实现相互远离,从而促使两个锯齿扩张板6之间实现相互远离,两个锯齿扩张板6之间远离,使得外径扩大,两个锯齿扩张板6转动时所能够旋转摩擦到的土壤在左右距离上得到了扩展,当锯齿扩张板6向外扩张到极限时,两个延伸支护筒5,也就贴近了支护内衬管体5两侧内壁。
2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主动转轴15的外表面通过中轴承转动有第二斜齿轮14,第二斜齿轮14外侧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一斜齿轮13,第一斜齿轮13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转轴11,从动转轴11远离第一斜齿轮1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的下表面啮合连接有固定套接于双向螺杆8上的第一齿轮9。
2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从动转轴11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块12,支撑块12的下表面与集合连接筒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两个紧固连接螺柱3上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帽4,桩孔端口限位环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插孔19,以便于利用钢筋穿过桩孔端口限位环板2上的固定插孔19插入土壤里加固固定作用,且通过把紧固螺帽4扭在紧固连接螺柱3上,限位紧固连接螺柱3在桩孔端口限位环板2上的位置,使得固定,同时保证了延伸支护筒5保持于支护内衬管体1内壁紧贴。
23.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装置使用时现将整个支护内衬管体1放置于桩孔内部,且利用支护内衬管体1上端的桩孔端口限位环板2搭设在桩孔上端口上,使得支护内衬管体1不完全压制在锯齿扩张板6上,而后两个锯齿扩张板6的初始状态是不突出于支护内衬管体1的外表面,且这使得两个锯齿扩张板6之间较为靠近,而两个延伸支护筒5之间也同样相对靠近;首先,先转动双向螺杆8,使得调节两个连接螺块801相对靠近,调节两个连接螺块801,使得两个连接螺块801之间的距离保持和两个延伸支护筒5之间的相距甚位置一样,而后将两个连接螺块801插入到两个延伸支护筒5内部,而利用驱动电机18上的电机延伸限转杆20,通过人工或者绳索限位驱动电机18,使得驱动电机18输出轴转动,驱动电机18的机身不会转动,而后启动驱动电机18,其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转轴15连同集合连接筒7、集合连接筒7下面的延伸支护筒5、延伸支护筒5两侧的紧固连接螺柱3以及桩孔端口限位环板2在支护内衬管体1上以及其内部转动,那么两个锯齿扩张板6也会转动,锯齿扩张板6的转动,使得锯齿扩张板6外端于外界泥土摩擦,实现摩土作用;其次在,通过不断地转动双向螺杆8,使得两个连接螺块801之间实现相互远离,那么就会带着两个延伸支护筒5之间实现相互远离,从而促使两个锯齿扩张板6之间实现相互远离,两个锯齿扩张板6之间远离,使得外径扩大,两个锯齿扩张板6转动时所能够旋转摩擦到的土壤在左右距离上得到了扩展,当锯齿扩张板6向外扩张到极限时,两个延伸支护筒5,也就贴近了支护内衬管体5两侧内壁,实现锯齿扩张板6扩张嵌入泥土里,完成后停止转动拔出连接螺块801,连带连接螺块801以上的集合连接筒7和驱动电机18相关部件都可以移除,而后通过把紧固螺帽4扭在紧固连接螺柱3上,限位紧固连接螺柱3在桩孔端口限位环板2上的位置,使得固定,同时保证了延伸支护筒5保持于支护内衬管体1内壁紧贴,再通过钢筋穿过桩孔端口限位环板2上的固定插孔19插入土壤里,整体就实现了整个支护内衬管体1的转装,从而使得桩孔内部得到支护。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