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分离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5722发布日期:2023-01-24 22:2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梁板分离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梁板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梁板分离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
3.随着科技的发展,梁板分离技术逐步应用于建筑领域中,现有的梁板分离施工结构包括地面、地梁和底板,地面设置有凹槽,地梁嵌设在凹槽内,地梁的顶面与地面相平齐,底板设置在地梁的顶面和地面上,因此,底板覆盖地面,且遮盖地梁,地梁仅仅顶面与底板的底面相接触,底板处于地梁的顶面和地面上,容易被外部设备进行加工,底板和地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导致现有的梁板分离施工结构的稳定性较低。
4.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梁板分离施工结构,其底板和地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提高梁板分离施工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梁板分离施工结构,其底板和地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提高梁板分离施工结构的稳定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梁板分离施工结构,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梁板分离施工结构,包括地面、地梁和底板,所述地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地面上,其特点是,所述梁板分离施工结构还包括倒u型箍筋,其中:
8.所述地梁的下部嵌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地梁的上部凸出于所述地面并嵌设在所述底板中,所述地梁的顶面和所述底板的顶面齐平;
9.所述倒u型箍筋包括第一竖臂、第二竖臂和顶部连接杆,所述第一竖臂和所述第二竖臂相互水平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竖臂位于所述底板的外侧面外并抵靠所述的底板的外侧面,所述第一竖臂的上端凸出于所述的底板的顶面,所述第二竖臂预埋在所述地梁中,所述第二竖臂的上端凸出于所述的地梁的顶面,所述顶部连接杆水平设置并分别抵靠在所述的地梁的顶面和所述的底板的顶面上,所述顶部连接杆位于所述的第一竖臂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二竖臂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一竖臂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二竖臂的上端。
10.较佳地,所述第二竖臂的下端为钩部,所述钩部的开口朝上设置。
11.较佳地,所述第二竖臂的下端竖向穿设所述地梁的底面并接触所述凹槽的底面。
12.较佳地,所述梁板分离施工结构还包括水平防水层和竖向环形防水层,所述水平
防水层位于所述地梁的底面和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地梁的底面和所述的凹槽的底面,所述竖向环形防水层套设在所述的地梁的下部外并设置在所述水平防水层上,所述竖向环形防水层位于所述的地梁的下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地梁的下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凹槽的内侧壁。
13.更佳地,所述水平防水层和所述竖向环形防水层均为柔性防水层。
14.更佳地,所述梁板分离施工结构还包括水平环形防水层,所述水平环形防水层套设在所述地梁外并连接所述竖向环形防水层的上端,所述水平环形防水层位于所述地面和所述底板的底面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地面和所述的底板的底面。
15.更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环形防水层为柔性防水层。
16.较佳地,所述底板竖向设置有穿孔,所述的地梁的上部嵌设在所述穿孔中。
17.更佳地,所述梁板分离施工结构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竖向环形侧壁和水平顶板,所述竖向环形侧壁套设在所述的地梁的上部外,所述竖向环形侧壁位于所述的地梁的上部的外侧面和所述穿孔的内侧壁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地梁的上部的外侧面和所述的穿孔的内侧壁,所述水平顶板抵靠在所述的地梁的顶面上并连接所述竖向环形侧壁的上端,所述的第二竖臂的上端竖向穿设所述水平顶板并凸出于所述水平顶板的顶面,所述顶部连接杆分别抵靠在所述的水平顶板的顶面和所述的底板的顶面上。
18.更进一步地,所述竖向环形侧壁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的地梁的下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地梁的下部的外侧面和所述的凹槽的内侧壁。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20.1、本实用新型的梁板分离施工结构包括地面、地梁、底板和倒u型箍筋,地面设置有凹槽,底板设置在地面上,地梁的下部嵌设在凹槽内,地梁的上部凸出于地面并嵌设在底板中,地梁的顶面和底板的顶面齐平,倒u型箍筋的第一竖臂和第二竖臂相互水平间隔设置,第一竖臂位于底板的外侧面外并抵靠底板的外侧面,第一竖臂的上端凸出于底板的顶面,第二竖臂预埋在地梁中,第二竖臂的上端凸出于地梁的顶面,顶部连接杆水平设置并分别抵靠在地梁的顶面和底板的顶面上,顶部连接杆位于第一竖臂的上端和第二竖臂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第一竖臂的上端和第二竖臂的上端,因此,其底板和地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提高梁板分离施工结构的稳定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1.2、本实用新型的梁板分离施工结构包括地面、地梁、底板和倒u型箍筋,地面设置有凹槽,底板设置在地面上,地梁的下部嵌设在凹槽内,地梁的上部凸出于地面并嵌设在底板中,地梁的顶面和底板的顶面齐平,倒u型箍筋的第一竖臂和第二竖臂相互水平间隔设置,第一竖臂位于底板的外侧面外并抵靠底板的外侧面,第一竖臂的上端凸出于底板的顶面,第二竖臂预埋在地梁中,第二竖臂的上端凸出于地梁的顶面,顶部连接杆水平设置并分别抵靠在地梁的顶面和底板的顶面上,顶部连接杆位于第一竖臂的上端和第二竖臂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第一竖臂的上端和第二竖臂的上端,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2.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实用新型内容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梁板分离施工结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梁板分离施工结构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25.(符号说明)
26.1地面;2地梁;3底板;4倒u型箍筋;5凹槽;6第二竖臂;7顶部连接杆;8钩部;9水平防水层;10竖向环形防水层;11水平环形防水层;12穿孔;13保护罩;14竖向环形侧壁;15水平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和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梁板分离施工结构包括地面1、地梁2、底板3和倒u型箍筋4,其中:
30.所述地面1设置有凹槽5,所述底板3设置在所述地面1上,所述地梁2的下部嵌设在所述凹槽5内,所述地梁2的上部凸出于所述地面1并嵌设在所述底板3中,所述地梁2的顶面和所述底板3的顶面齐平;
31.所述倒u型箍筋4包括第一竖臂(图中未示出)、第二竖臂6和顶部连接杆7,所述第一竖臂和所述第二竖臂6相互水平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竖臂位于所述底板3的外侧面外并抵靠所述的底板3的外侧面,所述第一竖臂的上端凸出于所述的底板3的顶面,所述第二竖臂6预埋在所述地梁2中,所述第二竖臂6的上端凸出于所述的地梁2的顶面,所述顶部连接杆7水平设置并分别抵靠在所述的地梁2的顶面和所述的底板3的顶面上,所述顶部连接杆7位于所述的第一竖臂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二竖臂6的上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一竖臂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二竖臂6的上端。
32.所述第二竖臂6的下端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竖臂6的下端为钩部8,所述钩部8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倒u型箍筋4通过所述钩部8与所述地梁2相钩合,从而保证所述倒u型箍筋4和所述地梁2的连接强度,提高梁板分离施工结构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钩部8通过所述的第二竖臂6的下端朝上朝外倾斜延伸而成。
33.所述第二竖臂6的下端可以位于所述地梁2的任何合适的位置,请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竖臂6的下端竖向穿设所述地梁2的底面并接触所述凹槽5的底面。
34.所述梁板分离施工结构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和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梁板分离施工结构还包括水平防水层9和竖向环形防水层10,所述水平防水层9位于所述地梁2的底面和所述凹槽5的底面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地梁2的底面和所述的凹槽5的底面,所述竖向环形防水层10套设在所述的地梁2的下部外并设置在所述水平防水层9上,所述竖向环形防水层10位于所述的地
梁2的下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凹槽5的内侧壁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地梁2的下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凹槽5的内侧壁。
35.采用上述设置,通过所述水平防水层9实现所述的地梁2的底面和所述的凹槽5的底面之间的防水设计,通过所述竖向环形防水层10实现所述的地梁2的下部的外侧面和所述的凹槽5的内侧壁之间的防水设计。
36.请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竖臂6的下端竖向穿设所述地梁2的底面的情况下,由于所述凹槽5的底面上设置有所述水平防水层9,所述的第二竖臂6的下端不是接触所述凹槽5的底面,而是接触所述水平防水层9。
37.所述水平防水层9和所述竖向环形防水层10可以是柔性防水层,也可以是硬性防水层,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和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防水层9和所述竖向环形防水层10均为柔性防水层。
38.采用上述设置,通过所述水平防水层9的柔性特性降低所述的地梁2的底面和所述的凹槽5的底面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竖向环形防水层10的柔性特性降低所述的地梁2的下部的外侧面和所述的凹槽5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
39.所述梁板分离施工结构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和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梁板分离施工结构还包括水平环形防水层11,所述水平环形防水层11套设在所述地梁2外并连接所述竖向环形防水层10的上端,所述水平环形防水层11位于所述地面1和所述底板3的底面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地面1和所述的底板3的底面。
40.采用上述设置,通过所述水平环形防水层11实现所述地面1和所述的底板3的底面之间的防水设计。
41.所述水平环形防水层11可以是柔性防水层,也可以是硬性防水层,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和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平环形防水层11为柔性防水层。
42.采用上述设置,通过所述水平环形防水层11的柔性特性降低所述地面1和所述的底板3的底面之间的间隙。
43.所述地梁2的上部嵌设在所述底板3中,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和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板3竖向设置有穿孔12,所述的地梁2的上部嵌设在所述穿孔12中。
44.所述梁板分离施工结构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梁板分离施工结构还包括保护罩13,所述保护罩13包括竖向环形侧壁14和水平顶板15,所述竖向环形侧壁14套设在所述的地梁2的上部外,所述竖向环形侧壁14位于所述的地梁2的上部的外侧面和所述穿孔12的内侧壁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地梁2的上部的外侧面和所述的穿孔12的内侧壁,所述水平顶板15抵靠在所述的地梁2的顶面上并连接所述竖向环形侧壁14的上端,所述的第二竖臂6的上端竖向穿设所述水平顶板15并凸出于所述水平顶板15的顶面,所述顶部连接杆7分别抵靠在所述的水平顶板15的顶面和所述的底板3的顶面上。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地梁2的顶面不再与所述底板3的顶面齐平,而是稍低于所述底板3的顶面,改由所述水平顶板15的顶面和所述底板3的顶面齐平。
45.所述竖向环形侧壁14的下端可以位于任何合适的位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竖向环
形侧壁14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的地梁2的下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凹槽5的内侧壁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地梁2的下部的外侧面和所述的凹槽5的内侧壁。请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梁板分离施工结构还包括水平防水层9和竖向环形防水层10的情况下,所述的竖向环形侧壁14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竖向环形防水层10的内侧壁和所述的地梁2的下部的外侧面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竖向环形防水层10的内侧壁和所述的地梁2的下部的外侧面。
46.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梁板分离施工结构中,底板3设置在地面1上,地梁2的下部嵌设在地面1的凹槽5内,地梁2的上部凸出于地面1并嵌设在底板3中,地梁2的顶面和底板3的顶面齐平,倒u型箍筋4的第一竖臂位于底板3的外侧面外并抵靠底板3的外侧面,第二竖臂6预埋在地梁2中,顶部连接杆7分别抵靠在地梁2的顶面和底板3的顶面上,也就是说,底板3穿设在倒u型箍筋4的倒u型槽中,从而通过倒u型箍筋4连接压合底板3和地梁2,以提高底板3和地梁2的贴合度,进而保证倒u型箍筋4与底板3和地梁2的连接强度,提高梁板分离施工结构的稳定性。
47.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梁板分离施工结构的底板和地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提高梁板分离施工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48.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