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陡边坡小型材料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5897发布日期:2022-11-25 20:36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陡边坡小型材料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电站高陡边坡材料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陡边坡小型材料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水资源的快速开发利用,为国家发展提供清洁能源的水电站开始向西部复杂山区转移,依托电站所处的地形地势多为高山峡谷区域,对于高陡边坡的开挖、支护,现有技术高陡边坡材料运输主要有两种方式:人工和小型缆索吊运输,其缺点为:
3.1、人工运输:人工沿开挖边坡马道转运炸药,或其他小型材料,耗时长,人工需求量大,安全风险大且运输效率不高。
4.2、小型缆索吊运输: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因卷扬机布置的局限性,更多是将材料运输至一个对应点,再由人工分散倒运。随着开挖边坡高程的降低其锚点的位置需要更换,更换锚点位置耗时较长,拆卸不方便。
5.因此,对于高陡边坡的开挖、支护,亟需一种简易的吊装装置便于小型材料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陡边坡小型材料运输装置,解决了小型材料的机械运输代替人工运输,提高材料运输的效率,同时具备拆卸快捷、方便、更加安全等特点。
7.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陡边坡小型材料运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系统和升降系统。支撑系统由脚手架搭设而成,支撑系统一端搭设在基岩面上、另一端悬挑,支撑系统包括支撑架、锚筋、施工通道、斜撑;支撑架包括主梁、次梁,采用扣件连接;施工通道包括脚手架通道、踢脚板、脚手板桥面、防护栏杆、防护网,脚手架通道由通道立杆、通道横杆搭设而成,采用扣件固定在主梁、次梁上,脚手架通道底部满铺脚手板桥面,脚手板桥面固定于次梁上,脚手架通道两侧和悬挑盲端设置踢脚板、防护栏杆并挂防护网;斜撑设置在支撑系统的悬挑端,包括主斜撑、次斜撑,主斜撑、次斜撑采用扣件固定在主梁、次梁上,主斜撑、次斜撑之间采用扣件连接,主斜撑、次斜撑搭设成三角斜支撑架;支撑系统的各立杆、主斜撑与基岩面之间通过锚筋连接。升降系统由固定钢管、定滑轮、起吊绳、升降装置构成;升降装置设置在支撑系统远离悬挑端的一端的基岩面上;固定钢管设置有两根,一根固定在支撑系统远离悬挑端的一端底部、另一根固定在支撑系统悬挑端顶部,在固定钢管上固定安装定滑轮,在两个定滑轮上穿起吊绳,起吊绳一端与升降装置连接、另一端连接挂钩。
9.该装置长5.5m、宽1.2m、高4.5m。
10.所述的脚手架采用φ48.3
×
3.6mm架管和扣件搭设而成。
11.所述的脚手板桥面采用5cm厚的竹马道板或木板,脚手板桥面采用14#铅丝绑扎固定于次梁上。
12.所述的防护栏杆高1.2m。
13.所述的防护网采用2000目/100cm2的密目网。
14.所述的锚筋采用c28mm锚筋,长度1.2m、入岩深度0.8m、外露0.4m,灌注m30高标号水泥砂浆进行锚固。
15.将所述的防护栏杆立杆套在支撑架与基岩面之间的连接结构上,采用m30的砂浆灌注,连接结构采用锁脚锚杆。
16.所述的定滑轮采用φ6圆钢固定在固定钢管中间;悬挑端的临空的定滑轮固定高度为3m。
17.所述的升降装置为一台卷扬机或施工人员。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简易的吊装装置,便于高陡边坡小型材料运输,主要解决了小型材料的机械运输代替人工运输,提高材料运输的效率。
20.2、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低,其采用螺纹钢插筋、脚手架、扣件搭设而成,便于现场取材制作,使用方便且不易损坏。
21.3、本实用新型操作安全、资源投入少、使用效率高,只需操作人员1人,辅助人员2人,平均转运一个来回仅需3min,一次运输重量为200kg,材料倒运期间每天可节约人工5~6人。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解决边坡之间的小型材料倒运,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安装与拆卸、施工快速、垂直运输效率高、节约了大量的人工等特点。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24.图2是图1的a-a视图;
25.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26.图中附图标记:
27.1-主梁、2-次梁、3-踢脚板、4-锚筋、5-通道立杆、6-防护网、7-次斜撑、8-主斜撑、9-固定钢管、10-定滑轮、11-起吊绳、12-升降装置、13-通道横杆、14-脚手板桥面。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进一步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类似技术均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陡边坡小型材料运输装置,该装置长5.5m、宽1.2m、高约4.5m,该装置包括支撑系统和升降系统,主要受力结构为支撑系统,实现材料吊运的直接装置为升降系统。
30.支撑系统由脚手架搭设而成,支撑系统一端搭设在基岩面上、另一端悬挑,脚手架采用φ48.3
×
3.6mm架管和扣件搭设而成,搭设间距详见附图。支撑系统包括支撑架、锚筋4、施工通道、斜撑。支撑架包括主梁1、次梁2,采用扣件连接。施工通道包括脚手架通道、踢脚板3、脚手板桥面14、防护栏杆、防护网6;脚手架通道由通道立杆5、通道横杆13搭设而成,
采用扣件固定在主梁1、次梁2上;脚手架通道底部满铺脚手板桥面14,脚手板桥面14采用5cm厚的竹马道板或木板,脚手板桥面14采用14#铅丝绑扎固定于次梁2上;脚手架通道两侧和悬挑盲端底部设置踢脚板3,脚手架通道两侧和悬挑盲端均设置1.2m高防护栏杆并挂密目的防护网6进行防护,防护网6采用2000目/100cm2的密目网即可。斜撑设置在支撑系统的悬挑端,包括主斜撑8、次斜撑7,主斜撑8、次斜撑7采用扣件固定在主梁1、次梁2上,主斜撑8、次斜撑7之间采用扣件连接,主斜撑8、次斜撑7搭设成三角斜支撑架的形式,将悬挑部分受力传递至开挖边坡上。支撑系统的各立杆、主斜撑8与基岩面之间通过锚筋4连接,锚筋4采用c28mm螺纹钢插筋,长度l=1.2m、入岩深度0.8m(岩石破碎地带入岩深度加深至1.2m)、外露0.4m,灌注m30高标号水泥砂浆进行锚固。将防护栏杆立杆套在支撑架与基岩面之间的连接结构上,采用m30的砂浆灌注,连接结构采用锁脚锚杆。
31.升降系统由固定钢管9、定滑轮10、起吊绳11、升降装置12构成。升降装置12为一台卷扬机或施工人员,设置在支撑系统远离悬挑端的一端的基岩面上。固定钢管9设置有两根,一根固定在支撑系统远离悬挑端的一端底部、另一根固定在支撑系统悬挑端顶部。在固定钢管9上固定安装定滑轮10,定滑轮10与固定钢管9中部之间采用φ6圆钢固定。在两个定滑轮10上穿起吊绳11,起吊绳11一端与升降装置12连接、另一端连接挂钩。通过在定滑轮10上穿起吊绳11,再由升降装置12收放起吊绳11实现小型材料的向上或向下运输。为保证人员挂钩,将支撑系统悬挑端的临空的定滑轮10固定高度为3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