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9657发布日期:2022-11-29 22:53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城镇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用水量也持续增加。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现象。雨水作为一种可再生淡水资源,若能进行收集利用,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尤其在高层楼房建筑中,住户多,用水量很大,但生活中比如浇花、拖地等用水利用雨水完全能够满足,因此,设计一种能缓解高层楼房建筑用水短缺的雨水收集装置就很有必要。
3.但是现有高层,尤其是高层住宅,因为其楼顶天台可以在阳光充沛的天气进行晾晒,而设置现有的一些收集水池将会极大的占用晾晒空间。因此提出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水资源短缺,不能有效通过高层建筑对雨水进行收集,且雨水收集设备的布设,将会严重占用高层楼顶的空间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底口框、l型连接板、上口框,所述上口框的内壁阵列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各个支撑板互相靠近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固定套装有电动气缸,且电动气缸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圆盘,所述锥形圆盘的外侧面阵列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所述上口框的外侧面阵列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座,并通过第二铰接座转动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座,相邻的所述第一铰接座与第三铰接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板,每个所述撑杆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各个所述套环之间贯穿与牵引绳,且牵引绳上连接有集雨布。
6.优选的,所述底口框与上口框均为正方形,且底口框每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板,各个所述l型连接板的上端分别与上口框各个边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底口框的边长大于上口框,所述上口框的每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各个所述支撑板互相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在套筒的外侧面。
8.优选的,所述锥形圆盘外侧面阵列固定连接的第一铰接座与上口框外侧面阵列固定连接的第二铰接座上下互相对应设置。
9.优选的,每个所述转板的两端均通过销轴与相邻的第一铰接座和第三铰接座转动连接额。
10.优选的,所述牵引绳共同贯穿各个撑杆上固定连接的套环。
11.优选的,所述集雨布为方形,且设置在各个撑杆的下侧,所述集雨布的中心开设有开口,且开口设置在底口框内。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通过控制电动气缸的伸缩,而带动转板转动,使得电动气缸伸长时,可以带动各个撑杆向上互相靠拢的转动折叠,且收缩时,则各个撑杆将会转动展开,方便进行折叠收纳。
14.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通过电动气缸控制各个撑杆展开,而使得集雨布可以展开,在使得各个撑杆可以向中心的底口框内倾斜,即可通过集雨布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并引导至底口框内,而只需要将底口框的下方设置雨水收纳容器即可,以及在晴天则可以折叠收纳,而不影响高层建筑屋顶天台的晾晒以及其他功能作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的无集雨布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的无集雨布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的有集雨布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有集雨布的结构的剖视图。
19.图中:1、底口框;2、l型连接板;3、上口框;4、支撑板;5、套筒;6、电动气缸;7、锥形圆盘;8、第一铰接座;9、第二铰接座;10、转板;11、撑杆;12、第三铰接座;13、套环;14、牵引绳;15、集雨布。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一: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层楼房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底口框1、l型连接板2、上口框3,上口框3的内壁阵列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且各个支撑板4互相靠近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套筒5,套筒5内固定套装有电动气缸6,且电动气缸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圆盘7,锥形圆盘7的外侧面阵列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8,上口框3的外侧面阵列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座9,并通过第二铰接座9转动连接有撑杆11,撑杆11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座12,相邻的第一铰接座9与第三铰接座12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板10,每个撑杆11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13,各个套环13之间贯穿与牵引绳14,且牵引绳14上连接有集雨布15。
23.底口框1与上口框3均为正方形,且底口框1每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板2,
各个l型连接板2的上端分别与上口框3各个边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底口框1的边长大于上口框3,上口框3的每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各个支撑板4互相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在套筒5的外侧面,锥形圆盘7外侧面阵列固定连接的第一铰接座8与上口框3外侧面阵列固定连接的第二铰接座9上下互相对应设置,每个转板10的两端均通过销轴与相邻的第一铰接座8和第三铰接座12转动连接额。
24.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正方形结构的底口框1与上口框3,且底口框1的边长大于上口框3,而在底口框1的每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l型连接板2,并通过l型连接板2在底口框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上口框3,而各个l型连接板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上口框3每一侧边框的下端面,以及上口框3内壁阵列固定连接的支撑板4互相靠近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套筒5,而套筒5内嵌装的电动气缸6上侧输出端固定连接的锥形圆盘7外出没按阵列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8,以及底口框1外侧面阵列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座9,而第一铰接座8与第二铰接座9上下对应的阵列设置,第二铰接座9上转动连接有撑杆11,而撑杆11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铰接座12,而第三铰接座12与相邻的第一铰接座8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板10,这样即可通过控制电动气缸6的伸缩,而带动转板10转动,使得电动气缸6伸长时,可以带动各个撑杆11向上互相靠拢的转动折叠,且收缩时,则各个撑杆11将会转动展开,方便进行折叠收纳。
25.实施例二:
26.请参阅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牵引绳14共同贯穿各个撑杆11上固定连接的套环13,集雨布15为方形,且设置在各个撑杆11的下侧,集雨布15的中心开设有开口,且开口设置在底口框1内。
27.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各个撑杆1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套环13,而各个套环13之间贯穿的套设有牵引绳14,牵引绳14上设置有集雨布15,而集雨布15设置在各个撑杆11的下方,且集雨布15的中心开设有开口,而开口设置在底口框1内,这样在雨天可以通过电动气缸控制各个撑杆11展开,而使得集雨布15可以展开,在使得各个撑杆11可以向中心的底口框1内倾斜,即可通过集雨布15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并引导至底口框1内,而只需要将底口框1的下方设置雨水收纳容器即可,以及在晴天则可以折叠收纳,而不影响高层建筑屋顶天台的晾晒以及其他功能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