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板式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9607发布日期:2023-01-31 22:4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梁板式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梁板式密封装置,属于排水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污水后处理中,污水池应用较为普遍,而大跨度(6m以上)的污水池可以实现污水的大批量中转和集中处理,但相应的气味也比较密集,敞口状态还存在跌落的安全问题。基于该问题,有采用反吊膜的方案给出,将污水池进行封口处理,但这种方式集气空间非常大,后期废弃处理成本偏高,且无法实现日常的池内设备维护作业。也有采用钢梁配合玻璃钢盖板进行密封的方案,虽然钢梁在焊接后可以通过包裹玻璃钢进行防腐,但不同的材质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同,一张一缩便会使钢梁外部玻璃钢防腐层产生裂纹,同时,人工防腐无法做到100%无缺陷,污水池中的腐蚀气体上逸时依旧会直接侵蚀钢梁,长期使用被腐蚀的钢梁会失去原有物理结构抗性,出现坍塌等现象;池内水质越复杂出现上述坍塌现象的周期越短。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低集气空间、实施维护方便、结构稳定、安装方便的梁板式密封装置。
4.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5.一种梁板式密封装置,包括frp材质的盖板和玻璃钢质的大梁,大梁为对称结构,所述盖板由若干个盖板单元连接而成,至少两个大梁跨接在待处理水池上方,与水池所在水平面形成等腰三角形结构,盖板安装在相邻大梁之间,并形成尖顶,对下方的水池进行密封。
6.上述密封装置,以大梁和盖板为主要构成部件,大梁跨装在待处理水池的边缘上,盖板连接于相邻两大梁之间,大梁的对称结构与水池所在水平面形成的等腰三角形,两个非平面设置的顶部,使气流上逸时,臭气收集更为方便,赋予大梁以下空间以低集气的特点,三角结构也可以防止密封装置下沉;而多个盖板单元构成的盖板赋予其拆装的便利性,既方便盖板的转移,也方便检修时的按点拆卸。盖板采用纤维与基材形成的frp复合材质,大梁则以玻璃钢质一体成型,两者均满足耐腐蚀、质轻和强度高的特点,满足日常室外使用需求。
7.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8.所述相邻盖板单元之间以密封条连接,使密封效果更佳;更优选的,所述相邻两个盖板单元,一个顶部设置第一翻边,另一个顶部设置第二翻边,第一翻边较第二翻边高,第一翻边顶部弯折并扣合于密封条和第二翻边上方,确保密封稳定性不受外界干扰。所述相邻两个盖板之间以紧固件连接,紧固件贯穿相邻盖板单元和密封条设置。
9.所述盖板单元包括封合基板和位于封合基板边缘的端板,端板沿封合基板向上突起,方便安装时施力有着力点,亦方便区分各盖板单元。更优选的,所述端板设置于封合基
板与大梁不接触的两端处,每个盖板单元上端板设置两个。所述端板包括端板主体和位于端板主体两端的第一封边与第二封边,端板主体与封合基板形状一致,第一封边、第二封边分别与大梁顶部平行,盖板单元通过第一封边、第二封边与大梁连接。所述端板边缘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扣合于大梁顶部,实现大梁与盖板的连接。所述封合基板上设置有若干补强条,补强条位于端板内侧,既赋予盖板以凹凸感,又强化盖板强度。
10.所述大梁包括第一梁肩、第二梁肩和回廊,第一梁肩与第二梁肩连接,并以连接线为轴对称设置,且第一梁肩与第二梁肩不在同一直线上,回廊两侧各设置一组第一梁肩、一组第二梁肩,形成高度递增再递减的走廊,上述结构赋予大梁以曲面结构,当横跨在水池上方时,第一梁肩与第二梁肩与水池所在水平面形成等腰三角形。更优选的,所述回廊为上宽下窄结构,第一梁肩、第二梁肩均为上窄下宽结构,提高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方便通行。所述大梁的外边缘处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分布于第一梁肩、第二梁肩和回廊两端,方便大梁与水池边缘的固定。
11.上述方案实现水池顶部进行封口,防止臭气自下而上外逸,同时,也方便拆装和检视,整体表现为强度大、质量轻、耐腐蚀等优点。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3.图2为本技术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技术中大梁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技术中盖板与大梁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技术中相邻盖板单元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技术中盖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a.水池;1.盖板;1a.盖板单元一;1b.盖板单元二;1c.盖板单元三;11.封合边;111.第一封合边;112.第二封合边;12.端板;121.端板主体;122.第一封边;123.第二封边;12a.端板一;12b.端板二;13.补强条;131.第一补强条;132.第二补强条;14.封合基板;15.限位板;16.第一翻边;17.第二翻边;2.大梁;21.第一梁肩;22.第二梁肩;23.回廊;24.安装板;241.第一安装板;242.第二安装板;243.前安装板;244.后安装板;3.紧固件;4.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1
20.本实施例一种梁板式密封装置,结合图1,包括frp质的盖板1和玻璃钢质的大梁2,大梁2为对称结构,盖板1由若干个盖板单元(如图1所示的盖板单元一1a、盖板单元二1b、盖板单元三1c
……
等)连接而成。
21.多个大梁2跨接在待处理水池a上方,与水池a所在水平面形成等腰三角形结构;盖板1安装在相邻大梁2之间,对下方的水池进行密封,防止水池a中的臭气自下而上外逸。
22.上述密封装置,以大梁2和盖板1为主要构成部件,大梁2沿一个方向跨装在待处理水池a的边缘上,盖板1连接于相邻两个大梁2之间,与大梁2分布方向垂直,两个非平面设置的大梁顶部,使气流上逸时,臭气收集更为方便,赋予大梁2以下空间以低集气的特点;盖板
单元一1a、盖板单元二1b、盖板单元三1c
……
连接而成的分体式盖板1,可实现模块化组装,赋予其拆装的便利性,方便日常检修。盖板1采用纤维与基材形成的frp复合材质,如cfrp、gfrp、afrp、bfrp等进行真空导入一体成型,内部无任何其他材质结构支撑,强度和刚性符合支撑承重要求;大梁2采用玻璃钢材质真空导入一体成型,内部亦无任何其他材质结构支撑,热膨胀系数一致,其刚性和强度符合支撑盖板1的承重要求,两者均满足耐腐蚀、质轻而硬、机械强度高和回收利用少的特点。
23.盖板1的跨度可设置在6-7m之间, 大梁2的宽度可以设置在18m以上。
24.安装时,可将大梁2吊装至指定位置的水池a上方,如图1所示,将其按设定间距依次跨接在水池a上方,待安装完毕所有大梁2,操作人员再装入盖板1,大梁2与盖板1均可以模块化安装,极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缩短安装周期。
25.实施例2
2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4,盖板1边缘处设置有限位板15,限位板15沿大梁2的长度方向进行扣合安装,即可实现盖板1与大梁2的安装。所形成的梁板式密封装置不仅满足低集气空间和维修方便的要求,这种连接方式,还赋予盖板1可以相对大梁2滑动的特点,无需翻起整个盖板1,直接平移亦可进行盖板1的拆除或水池状况的检视。
27.限位板15可以如图4所示竖直设置,也可以与大梁2连接面平行的方式(与大梁2的侧壁水平)设置。
28.实施例3
2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5,相邻盖板单元之间以密封条4(可具体采用密封胶条)连接,既给两个盖板单元之间提供了缓冲,又使密封效果更佳。
30.在安装时,相邻两个盖板单元之间可以做如下优选配置,一个顶部设置第一翻边16,另一个顶部设置第二翻边17,第一翻边16较第二翻边17高,第一翻边16顶部弯折并扣合于密封条4和第二翻边17上方,确保密封稳定性不受外界干扰。
31.待安装完毕,为提高安装稳定性,还可以设置紧固件3(如六角螺栓),紧固件3贯穿两个盖板单元和密封条设置。
32.实施例3
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2,盖板单元包括封合基板14和位于封合基板14边缘的端板12,端板12沿封合基板14向上突起,提供安装是着力点,并在拼合形成盖板1时,形成盖板单元的边界,防止外物掉在盖板1上方。
34.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2,端板12包括端板主体121和位于端板主体121两端的第一封边122与第二封边123,端板主体121与封合基板14形状一致(如图2所示的弧形),第一封边122、第二封边123分别与大梁2顶部平行,盖板单元通过第一封边122、第二封边123与大梁2连接。
35.连接时,可以采用螺栓、螺钉等方式将第一封边122、第二封边123与大梁2顶部进行固定连接。也可以如图4所示,在第一封边122、第二封边123的外边缘处设置有限位板15,限位板15沿大梁2的长度方向进行扣合安装,即可实现盖板1与大梁2的活动安连接,赋予盖板1可相对大梁2滑动的特点。
36.上述封合基板14结构中,可以如图6所示仅设置端板12,也可以如图2所示配套设置若干个补强条13,补强条13位于端板12内侧,并突出在封合基板14上,赋予盖板1以凹凸
感,并进一步强化盖板1的强度。
37.上述方案中:
38.(1)端板12在每个盖板单元上仅设置一个,相邻盖板单元之间以端板12为界进行分区,并使之在形成的盖板1上整体居外。
39.(2)以如图2和图6所示,端板12在每个盖板单元的两端均有设置,端板12设置于封合基板14与大梁2不接触的两端处,此时相邻端板一12a、端板二12b构成各盖板单元之间的边界。
40.为方便密封,如在相邻端板一12a、端板二12b之间如图5所示设置密封条4;亦可以将端板二12b的顶部搭扣在密封条4上方形成第一翻边16,端板一12a的顶部与密封条平行形成第二翻边17。
41.实施例3
4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3,大梁2包括第一梁肩21、第二梁肩22和回廊23,第一梁肩21与第二梁肩22连接形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侧腰,第一梁肩21沿回廊23两侧设置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二梁肩22亦沿回廊23两侧设置相互平行的两个,使回廊23构成两侧有壁的高度递增再递减的走廊。
43.安装时,当将大梁2吊装完毕后,操作人员可以沿着回廊23进行盖板1的安装;检视时,也可以沿着回廊23进行跨水池检视。
44.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4,回廊23为上宽下窄结构,第一梁肩21、第二梁肩22均为上窄下宽结构,提高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方便通行。
45.使用时,还可以在大梁2的外边缘处设置有安装板24,如第一安装板241、第二安装板242、前安装板243和后安装板244,分别分布在第一梁肩21底部、第二梁肩22底部和回廊23的出入口处,方便大梁2与水池边缘的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