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进行危险报警的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10127发布日期:2023-01-13 03:5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进行危险报警的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进行危险报警的基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在对基坑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基坑支护装置。
3.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114250792a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支护板,所述支护板右侧下方的前方与后方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所述安装槽二与所述安装槽三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与蓄电池,所述安装槽一内部固定安装有单片机,所述支护板顶端前方与后方均固定连接有警报器。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转动板与地面之间的压力,并传递给单片机进行分析处理,然后传给警报器进行报警,这样就可以提醒工作人员支护板发生倾斜并进行及时的调整,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支护装置报警之后,自身无法进行自我调节,需要工人手动调整支护板的倾斜,从而对工人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隐患,从而降低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5.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能够进行危险报警的基坑支护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护装置无法进行自行调整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能够进行危险报警的基坑支护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能够进行危险报警的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梯型底座,所述梯型底座的上表面活动铰接有支护板,所述支护板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梯型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面与梯型底座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移动块内部活动铰接有固定杆,所述移动块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活动铰接有移动座,所述梯型底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梯型底座的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每个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均固定安装有楔形块,所述梯型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
9.优选的,所述梯型底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耳,每个所述连接耳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每个所述固定螺栓的底端均贯穿连接耳并延伸至连接耳的下方。
10.优选的,所述梯型底座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两个工型滑块,每个所述工型滑块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连接滑块,每个所述连接滑块的上表面均活动铰接有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均与支护板的正面活动铰接。
11.优选的,每个所述工型滑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螺纹孔,每个所述连
接滑块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两个连接螺栓,每个所述连接螺栓的底端均贯穿连接滑块并与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梯型底座的正面分别固定安装有蜂鸣器和警报灯,所述蜂鸣器和警报灯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梯型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液压杆、气缸、第二压力传感器、电动推杆和控制器电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底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
15.优选的,所述梯型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与液压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6.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7.1、通过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控制器、液压杆、移动块、固定杆、气缸和移动座,使得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支护板上的压力较大时,利用气缸提供的动力配合移动座带动固定杆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之后利用液压杆提供的动力带动移动块向后移动,从而将固定杆插入到支护板的内部,实现了对支护板进行调节的目的,从而尽量避免支护板发生倾斜的现象;
18.2、通过设置有梯型底座和支护板,实现了对基坑进行防护的目的,通过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电动推杆和楔形块,使得当两个第二压力传感器出现差值时,哪一侧的数值较大,控制器控制哪一侧的电动推杆工作,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对该装置进行调整的目的,进而无需工人手动调节,降低了工人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梯型底座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块仰视剖视图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型滑块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梯型底座后视仰视图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梯型底座;2、支护板;3、第一压力传感器;4、液压杆;5、移动块;6、固定杆;7、气缸;8、移动座;9、第二压力传感器;10、电动推杆;11、楔形块;12、连接耳;13、固定螺栓;14、工型滑块;15、连接滑块;16、连接杆;17、螺纹孔;18、连接螺栓;19、蜂鸣器;20、警报灯;21、蓄电池;22、滑槽;23、滑板;24、固定座;25、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参照图1-4,一种能够进行危险报警的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梯型底座1,梯型底座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耳12,每个连接耳12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3,每个固定螺栓13的底端均贯穿连接耳12并延伸至连接耳12的下方,利用固定螺栓13将连接耳12与地面相连接,从而尽量避免该装置发生移动的现象,进而保证了该装置的稳定
性。
26.梯型底座1的上表面活动铰接有支护板2,梯型底座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两个工型滑块14,每个工型滑块14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连接滑块15,每个连接滑块15的上表面均活动铰接有连接杆16,每个连接杆16的顶端均与支护板2的正面活动铰接,利用连接滑块15在工型滑块14上进行滑动,从而使得工人可以根据需求调节支护板2的角度,从而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7.支护板2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梯型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液压杆4,梯型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4,固定座24的内壁与液压杆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座24的安装,起到了固定液压杆4的作用,尽量避免液压杆4工作时发生移动的现象,从而保证了液压杆4的稳定性。
28.液压杆4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移动块5,移动块5的底面与梯型底座1的上表面相接触,移动块5内部活动铰接有固定杆6,移动块5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固定杆6活动铰接在凹槽的内部,每个工型滑块14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螺纹孔17,每个连接滑块15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两个连接螺栓18,每个连接螺栓18的底端均贯穿连接滑块15并与螺纹孔17的内壁螺纹连接,将连接螺栓18与相应的螺纹孔17进行连接,从而可以将工型滑块14与连接滑块15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尽量避免连接滑块15发生自行移动的现象,保证了连接滑块15的稳定性。
29.移动块5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气缸7,气缸7的伸缩端活动铰接有移动座8,固定杆6的底面开设有滑槽22,移动座8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滑板23,滑板23滑动连接在滑槽22的内部,滑板23的形状呈t形,滑槽22和滑板23的安装,起到了限制移动座8移动轨迹的作用,尽量避免移动座8移动时发生偏离移动轨迹的现象,保证了移动座8的稳定性。
30.梯型底座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压力传感器9,梯型底座1的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0,每个电动推杆10的伸缩端均固定安装有楔形块11,梯型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5,控制器25通过导线均与第一压力传感器3、液压杆4、气缸7、第二压力传感器9和电动推杆10电连接,梯型底座1的正面分别固定安装有蜂鸣器19和警报灯20,蜂鸣器19和警报灯20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25电连接,蜂鸣器19和警报灯20的安装,使得该装置发生倾斜时,可以对工人起到提醒的作用,从而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
31.梯型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1,蓄电池21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3、液压杆4、气缸7、第二压力传感器9、电动推杆10、控制器25、蜂鸣器19和警报灯20电连接,蓄电池21的安装,可以在该装置处于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对该装置的用电设备提供电能,从而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压力传感器3、液压杆4、气缸7、第二压力传感器9、电动推杆10、蜂鸣器19、警报灯20和控制器25与电源相连通,当工人对基坑进行施工时,工人首先利用固定螺栓13将连接耳12与地面固定连接,之后工人将连接滑块15卡接在工型滑块14上,并且向后推动连接滑块15,使得支护板2的背面与基坑的坑壁相接触,然后利用连接螺栓18将连接滑块15与相应的螺纹孔17进行连接,从而起到了对基坑进行防护的作用,当支护板2受到坑壁压力过大时,第一压力传感器3将检测的信号通过导线传递给控制器25,使得控制器25控制蜂鸣器19发出声音和控制警报灯20发出闪光,从而起到了提醒工人的作用,同时,控制器25控制气缸7和液压杆4进行工作,利用气缸7提供的动
力使得气缸7进行伸长,从而带动移动座8向后移动,进而使得固定杆6在移动块5的内部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之后在液压杆4提供的动力下,移动块5向后移动,从而将固定杆6插入到支护板2的内部,进而尽量避免支护板2发生倾斜的现象;
33.当两个第二压力传感器9检测到二者之间形成较大的数值差时,控制器25操控第二压力传感器9数值较大侧的电动推杆10进行伸长并且控制蜂鸣器19发出声音和控制警报灯20发出闪光,从而使得楔形块11与地面相接触,然后在电动推杆10的作用下,推动该装置恢复原状,从而进一步对该装置进行调整,尽量避免该装置发生倾斜的现象。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