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79534发布日期:2022-12-31 14:32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使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其主要功能是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在后期降雨量较少时,储存于道路内的水能够重复利用。
3.在公开号为cn20810494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技术领域,所述道路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渗水表层、透水层、蓄水层和道路基层;两个排水沟,两个所述排水沟分别位于所述道路本体的两侧;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溢流孔,所述排水管设于所述透水层内,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排水沟内;所述渗水表层由多个渗水砖拼接而成;所述渗水砖为矩形;所述渗水砖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竖向布置的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贯通所述渗水砖的上下表面。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长期使用后,第一导流槽内容易进入较多的灰尘等杂物,使得第一导流槽的引水及排水效果遭受影响,不利于道路排水结构进行排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6.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包括道路本体、设置于道路本体两侧的排水沟以及设置于排水沟顶部的遮挡盖,所述道路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道路基层、不透水层、蓄水层、渗水砖和透水混凝土层,所述渗水砖上表面开设有导流槽,所述排水沟靠近道路基层中部一侧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用于使得导流槽流出的水流进入排水沟内的渗水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混凝土层是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雨水下落至透水混凝土层表面后,雨水下渗至渗水砖表面,渗水砖上的导流槽起到了良好的导流作用,使得水流进入排水沟内,在排水过程中,透水混凝土层对灰尘等杂物起到了良好的拦截作用,降低了灰尘等杂物进入导流槽内而使得导流槽发生堵塞的概率,促进了排水工作的进行。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砖上表面与透水混凝土层底面之间设置有土工布。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上具有若干细小的孔体,使得土工布能够对透水混凝土层中的颗粒物进行阻挡,降低了透水混凝土层中的颗粒物掉落至导流槽内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导流槽被杂物堵塞的概率,有利于道路排水结构进行排水工作。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排水沟之间的渗水砖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渗水砖
关于两个排水沟之间的竖直平面镜像对称设置,所述导流槽内底壁倾斜设置,所述渗水砖上的导流槽内底壁的高度自道路本体中部向排水沟递减。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由透水混凝土层下渗至渗水砖表面后,倾斜设置的导流槽对水流起到了良好的导流作用,以此便于水流从导流槽进入排水沟内排出。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槽内底壁贯穿开设有多个下水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水孔的设置,使得从导流槽流出的水流进入蓄水层内,被蓄水层储存,在气温较高、降雨较少的时候,蓄水层内的存水蒸发,对道路表面进行降温,降低了工作人员需洒水降温的频率,节约了水资源。
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排水沟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固定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上表面与渗水砖底面抵接,所述渗水砖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卡接块,所述渗水砖另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卡接块卡接配合的插接槽,两个所述排水沟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卡接块卡接配合的卡接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板的设置,对渗水砖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相邻两个渗水砖之间通过卡接块和插接槽卡接,以此增强了相邻两个渗水砖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渗水砖与排水沟之间通过卡接块和卡接槽连接,增强了渗水砖与排水沟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道路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道路结构发生局部塌陷的概率。
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排水沟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固定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上表面与加固板底面固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楔形块设置,楔形块增强了加固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此使得加固板对渗水砖提供较大的支撑力,从而提高道路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沟顶部开设有与排水沟内部连通的阶梯槽,所述遮挡盖与阶梯槽配合,所述遮挡盖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条形通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挡盖上的条形通孔对树枝等较大体积的杂物起到了良好的过滤作用,降低了树枝等较大体积杂物进入排水沟内的概率,而增大工作人员的清理难度,且条形通孔方便排水。
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阶梯槽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表面与遮挡盖底面抵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的设置,会过滤细小的颗粒状杂构,雨水透过遮挡盖上的条形通孔后,过滤网对水流进行进一步过滤,降低了杂物进入排水沟内的概率。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技术中,透水混凝土层是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导流作用,使得水流进入排水沟内,在排水过程中,透水混凝土层对灰尘等杂物起到了良好的拦截作用,降低了灰尘等杂物进入导流槽内而使得导流槽发生堵塞的概率,促进了排水工作的进行。
24.2、本技术中,土工布上具有若干细小的孔体,使得土工布能够对透水混凝土层中的颗粒物进行阻挡,降低了透水混凝土层中的颗粒物掉落至导流槽内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导流槽被杂物堵塞的概率,有利于道路排水结构进行排水工作。
25.3、本技术中,下水孔的设置,使得从导流槽流出的水流进入蓄水层内,被蓄水层储存,在气温较高、降雨较少的时候,蓄水层内的存水蒸发,对道路表面进行降温,降低了工作
人员需洒水降温的频率,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渗水砖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道路本体;11、道路基层;12、不透水层;13、蓄水层; 14、渗水砖;141、导流槽;1411、下水孔;142、卡接块;143、插接槽;15、透水混凝土层;2、排水沟;21、阶梯槽;22、渗水孔;3、遮挡盖;31、条形通孔;4、土工布;5、加固板;6、楔形块;7、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包括道路本体1、排水沟2和遮挡盖3。道路本体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道路基层11、不透水层12、蓄水层13、渗水砖14和透水混凝土层15。不透水层12由渗透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水分不容易沿不透水层12渗透。蓄水层13具有良好的蓄水性能,可采用海绵、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等具有良好蓄水特性的材料制成。渗水砖14具有多孔特性,具有良好的渗水效果。透水混凝土层15是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
31.排水沟2的横截面呈u形,排水沟2的长度方向与道路本体1的延伸方向平行,排水沟2设有两个并分别设置于道路本体1两侧,排水沟2顶部开设有与排水沟2内部连通的阶梯槽21,遮挡盖3与阶梯槽21配合,且遮挡盖3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条形通孔3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排水沟2之间的渗水砖14设有多个,多个渗水砖14关于两个排水沟2之间的竖直平面镜像对称设置。为便于导流槽141流出的水流进入排水沟2内排出,排水沟2靠近道路基层11中部一侧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用于使得导流槽141流出的水流进入排水沟2内的渗水孔22。
32.渗水砖14上表面开设有导流槽141,导流槽141内底壁倾斜设置,渗水砖14上的导流槽141内底壁的高度自道路本体1中部向排水沟2 递减。为便于水流从导流槽141进入蓄水层13内储存,导流槽141内底壁贯穿开设有多个下水孔1411。下水孔1411的设置,使得从导流槽 141流出的水流进入蓄水层13内,被蓄水层13储存,在气温较高、降雨较少的时候,蓄水层13内的存水蒸发,对道路表面进行降温,降低了工作人员需洒水降温的频率,节约了水资源。透水混凝土层15是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导流作用,使得水流进入排水沟2内,在排水过程中,透水混凝土层15对灰尘等杂物起到了良好的拦截作用,降低了灰尘等杂物进入导流槽141内而使得导流槽141发生堵塞的概率,促进了排水工作的进行。
33.为了降低杂物进入导流槽141内而堵塞导流槽141的概率,渗水砖14上表面与透水混凝土层15底面之间设置有土工布4,土工布4 上具有若干细小的孔体,使得土工布4能够对透水混凝土层15中的颗粒物进行阻挡,降低了透水混凝土层15中的颗粒物掉落至导流槽141 内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导流槽141被杂物堵塞的概率,有利于道路排水结构进行排水工作。
34.为增强渗水砖14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两个排水沟2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固定有加固板5,加固板5上表面与渗水砖14底面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渗水砖14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卡接块142,渗水砖14 另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卡接块142卡接配合的插接槽143,两个排水沟2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卡接块142卡接配合的卡接槽(图中未示出)。在使用过程中,加固板5、卡接槽、卡接块142、插接槽 143配合作用,对多个渗水砖14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增强了渗水砖14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35.为增强加固板5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两个排水沟2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固定有楔形块6,且楔形块6上表面与加固板5底面固定。楔形块6设置,楔形块6增强了加固板5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此使得加固板5对渗水砖14提供较大的支撑力,从而提高道路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36.为对透过遮挡盖3的水流进一步过滤,阶梯槽21内设置有过滤网7,过滤网7上表面与遮挡盖3底面抵接,过滤网7会过滤细小的颗粒状杂构,雨水透过遮挡盖3上的条形通孔31后,过滤网7对水流进行进一步过滤,降低了杂物进入排水沟2内的概率。
37.本实施例中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的使用原理为:透水混凝土层15是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导流作用,使得水流进入排水沟2内,在排水过程中,透水混凝土层15对灰尘等杂物起到了良好的拦截作用,降低了灰尘等杂物进入导流槽141内而使得导流槽141发生堵塞的概率,促进了排水工作的进行。下水孔1411的设置,使得从导流槽141流出的水流进入蓄水层13内,被蓄水层13储存,在气温较高、降雨较少的时候,蓄水层13内的存水蒸发,对道路表面进行降温,降低了工作人员需洒水降温的频率,节约了水资源。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