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直立岸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8272发布日期:2023-01-03 22:5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直立岸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绿化岸坡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直立岸坡。


背景技术:

2.在河道的底部常聚集有大量的淤泥,淤泥会抬高河床并将河道堵塞,因此常会对河道进行清淤处理。在对河道进行清淤处理的过程中,首先会填筑围堰并进行抽水,其次再使用吸污泵将表层淤泥吸至罐车运卸,最后再通过挖机对河道淤泥进行进一步清理。清淤结束后,淤泥会进行定点堆埋。
3.但河道底部的淤泥比较肥沃,淤泥能够为植物提供大量养分,因此淤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现有的淤泥在清理后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升淤泥的利用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直立岸坡。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直立岸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直立岸坡,包括设置于河道一侧的种植坡、设置于种植坡远离河道一侧的淤泥存储组件、设置于种植坡靠近河道一侧的摆动组件和用于清理淤泥的吸污泵;所述吸污泵的吸污端和排污端分别连接有吸污管和排污管,所述吸污管设置于摆动组件上且端部设置于河道底部,所述排污管的端部设置于淤泥存储组件内;所述淤泥存储组件用于存储淤泥和对种植坡进行灌溉,所述摆动组件用于使吸污管产生摆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利用河道底部的淤泥对种植坡上的树木进行养护时,摆动组件用于使吸污管产生摆动,吸污管将淤泥连同河水一起抽至吸污泵,然后通过排污管将淤泥连同河水储存至淤泥存储组件;当淤泥存储组件装满以后,多余的带水淤泥溢出,流淌至种植坡上,从而利用淤泥对种植坡上的树木进行养护,从而在清理河道底部淤泥的同时对淤泥进行储存和利用,从而提升淤泥的利用效率。
8.可选的,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支撑件和用于使吸污管产生摆动的驱动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种植坡靠近河道的一侧,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支撑件上,所述吸污管设置于驱动件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用于对驱动件的安装支撑,驱动件用于使设置于驱动件的吸污管摆动,从而使吸污泵输送的淤泥不止河道底部的一处,从而提升吸污泵输送淤泥的效率。
10.可选的,所述摆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件一端的驱动电机、同轴设置于驱动电机的驱动端的从动转盘、转动连接于从动转盘远离驱动电机一侧的从动轴和用于摆动的摆动
臂;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呈竖直设置,所述摆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件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另一端位于河道上方;且所述从动轴远离从动转盘的一端设置于摆动臂的两端之间,所述吸污管设置于摆动臂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电机和吸污泵工作时,吸污泵通过吸污管和排污管将淤泥从河道底部输送至淤泥存储组件,驱动电机带动从动转盘做同轴圆周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轴位于从动转盘一端的端部做圆周运动,从而使从动轴的另一端带动摆动臂摆动,使得吸污管的端部在河道的底部移动,从而将淤泥进行吸离。
12.可选的,所述摆动臂上设置有多个卡接环,所述吸污管穿设于卡接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卡接环用于将吸污管进行固定,同时,当需要控制吸污管伸入河道的距离时,可以通过控制吸污管穿设的卡接环的个数进行调节,从而提高吸污管位置调节的便捷性。
14.可选的,所述种植坡开设有多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位于种植坡靠近河道的一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余的带水淤泥由淤泥存储组件溢出后,种植坡对淤泥进行利用,然后导流槽将混合淤泥的多余河水导流至河道内。
16.可选的,所述吸污管的端部连接有配重块。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配重块能够使吸污管的端部下沉河道底部的深度更深,从而使接于吸污管的吸污泵抽取到更多的淤泥,进而提升吸污泵的抽取效率。
18.可选的,所述淤泥存储组件包括设置于种植坡远离河道一侧的安装框和滑移连接于安装框内的存储框;所述存储框用于存储淤泥和对种植坡进行灌溉。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框用于安装存储框,当存储框装满后,淤泥溢出并流淌至种植坡上,从而利用淤泥对种植坡上的树木进行养护。同时,当存储框内有淤泥时,只需将存储框内的淤泥铺设于种植坡即可;当其他地方需要对淤泥进行利用时,工作人员只需过吊机将整个存储框和淤泥吊走即可,从而在清理河道底部淤泥的同时对淤泥进行储存和利用,从而提升淤泥的利用效率。
20.可选的,所述存储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挂耳。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耳方便吊机挂接,从而提升存储框移动的便捷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当对种植坡上的树木进行养护时,指需要利用河道底部的淤泥即可。首先摆动组件用于使吸污管产生摆动,吸污管将淤泥连同河水一起抽至吸污泵。其次通过排污管将淤泥连同河水储存至淤泥存储组件。当淤泥存储组件装满以后,多余的带水淤泥溢出,流淌至种植坡上,从而利用淤泥对种植坡上的树木进行养护,从而在清理河道底部淤泥的同时对淤泥进行储存和利用,进而提升淤泥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摆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淤泥存储组件的暴躁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种植坡;11、导流槽;2、淤泥存储组件;21、安装框;22、存储框;221、弯折部;222、挂耳;23、滑移件;231、滑座;232、滑条;3、吸污泵;31、吸污管;32、排污管;321、配
重块;4、摆动组件;41、支撑件;411、安装座;412、支撑立柱;413、支撑横梁;42、驱动件;421、驱动电机;422、从动转盘;423、从动轴;424、摆动臂;425、卡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直立岸坡。
30.参照图1,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直立岸坡包括种植坡1、淤泥存储组件2、吸污泵3和摆动组件4。种植坡1开设于河道的一侧,种植坡1种植有树木。淤泥存储组件2设置于种植坡1远离河道的一侧;淤泥存储组件2用于存储淤泥和对种植坡1上的树木进行灌溉。摆动组件4和吸污泵3设置于种植坡1靠近河道的一侧;吸污泵3的吸污端连接有吸污管31,吸污泵3的排污端连接有排污管32,吸污管31设置于摆动组件4上且吸污管31的端部伸入至河道底部,排污管32的端部伸入至淤泥存储组件2内。摆动组件4用于使吸污管31产生摆动。
31.参照图1和图2,摆动组件4包括支撑件41和驱动件42,支撑件41设置于种植坡1靠近河道的一侧,且吸污管31和驱动件42均设置于支撑件41上,支撑件41用于对吸污管31和驱动件42进行支撑,摆动件用于使吸污管31产生摆动。
32.支撑件41包括安装座411、支撑立柱412和支撑横梁413。安装座411螺栓连接于种植坡1靠近河道的一侧,支撑立柱412呈竖直固定连接于安装座411上。支撑横梁413的中段呈水平螺栓连接于支撑立柱412远离安装座411的一端,且支撑横梁413沿河道的长度方向设置。
33.驱动件42包括驱动电机421、从动转盘422、从动轴423和摆动臂424。驱动电机421安装于支撑横梁413的一端,且驱动电机421的驱动轴竖直向上设置。从动转盘422同轴套设于驱动电机421的驱动轴上。从动轴423的一端铰接于从动转盘422远离驱动电机421的一侧,另一端铰接于摆动臂424的两端之间。且摆动臂424的一端铰接于支撑横梁413远离驱动电机421的一端,另一端位于河道上方悬空。
34.参照图2,摆动臂424上焊接有多个卡接环425,多个卡接环425呈等间距设置。吸污管31穿设于多个卡接环425,吸污管31的端部伸入至河道内。吸污管31端部连接有配重块321,配重块321选用便于移动的球形,吸污管31的端部下沉于河道底部,通过配重块321的重量能够使吸污管31的端部下沉的更深,从而使连接于吸污管31的吸污泵3抽取到更多的淤泥。
35.参照图1和图2,当开动驱动电机421和吸污泵3时,吸污泵3通过吸污管31和排污管32将淤泥从河道底部输送至淤泥存储组件2,驱动电机421带动从动转盘422做同轴圆周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轴423位于从动转盘422一端的端部做圆周运动,从而使从动轴423的另一端带动摆动臂424摆动,使得吸污管31的端部在河道的底部移动,从而将淤泥进行吸离。
36.参照图1和图3,淤泥存储组件2包括安装框21、存储框22和两个滑移件23。种植坡1远离河道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框21安装于安装槽内,两个滑移件23分别安装于安装框21内壁的两端,存储框22通过两个滑移件23滑移连接于安装框21内,且排污管32的端部伸入至存储框22内。
37.存储框22的边沿一体化成型有弯折部221,弯折部221的下表面抵接于安装框21的
开口边沿,从而减小淤泥进入安装框21和存储框22之间的可能性。种植坡1靠近河道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导流槽11,导流槽11用于将混合淤泥的多余水分导流至河道内。
38.存储框22的两端分别焊接有挂耳222,当需要将存储框22内的淤泥进行其他利用时,只需通过吊机将整个存储框22和淤泥吊走即可,从而提升了淤泥转运的便捷性。同样的,当存储框22内的淤泥过多,工作人员只需将存储框22内的淤泥铺设于种植坡1即可。
39.参照图3,滑移件23包括滑座231和滑条232,滑座231呈竖直固定连接于安装框21内壁的一端,且滑座231沿自身长度的方向开设有滑移凹槽。滑条232呈竖直固定连接于存储框22的外壁,滑条232滑移连接于滑座231的滑移凹槽内。通过设置滑移件23,在取放存储框22时能够对存储框22进行导引,同时滑移件23也能够对在安装框21内的存储框22进行限位,提升存储框22位于安装框21内的稳定性。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景观直立岸坡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利用河道底部的淤泥对种植坡1上的树木进行养护时,只需使用吸污泵3将淤泥连同河水一起抽至存储框22内;当存储框22装满以后,多余的带水淤泥溢出,流淌至种植坡1上,从而利用淤泥对种植坡1上的树木进行养护;当存储框22内有淤泥时,工作人员只需将存储框22内的淤泥铺设于种植坡1即可;当其他地方需要对淤泥进行利用时,工作人员只需过吊机将整个存储框22和淤泥吊走即可;从而在清理河道底部淤泥的同时对淤泥进行储存和利用,从而提升淤泥的利用效率。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