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7825发布日期:2023-02-04 00:02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桩基基础是一种重要的地基基础形式,用于天然地基条件较差的各类建筑工程中。桩基是否合格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基桩质量检测成为确保地基基础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关键环节。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基桩承载力检测主要方法,是指将竖向荷载均匀的传至建筑物基桩上,通过位移监测系统实测单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位移,得到相应的q_s曲线,然后根据曲线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为地基基础设计和验收提供依据。
3.现有技术中这里的竖向荷载一般由反力装置提供,中国专利“cn213508616u一种大吨位桩基压重式静载试验装置”公开了一种静载试验装置,其反力装置主要由支墩、顶面钢板和配重构成,然而这种反力装置使用时一般只由顶部的配重提供实验所需的反力,需求大吨位的反力时需要在顶面钢板上堆载更高的配重,重心的增高给实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当支墩不稳或支墩底部土壤松动严重的,会造成整个反力装置倒塌的安全事故,给周围作业人员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采用设置有堆砌室的支撑架配合支撑部实现支撑架两侧的辅助配重,由底部的辅助配置和顶部的配重块共同为实验装置提供反力,解决了实验装置重心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包括油缸和位移监测系统,油缸的顶部与支撑部相接,支撑部的顶部设有承载部,支撑部的两侧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底部的地板和两侧的架板,架板的一端搭设在承载部的顶部,两侧架板的另一端与地板构成堆砌室,堆砌室内填充有配重料,支撑架和支撑部的顶部设有配重部。使用时堆砌室内的配重料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可配合支撑部顶部的配重部共同为实验装置提供反力,降低了整体配重的重心,提高了安全性。
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配重部包括承载梁,承载梁的中部底面与承载部的顶面相接,承载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支撑架卡接,承载梁的顶部堆砌有配重块。通过设置的承载梁使两侧的支撑架与中部的支撑部搭建为一个整体,保证了装置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设置的承载梁为顶部的配重部提供了承载平台。
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两侧架板远离支撑部一端顶部分别铰接有卡接臂,两侧的卡接臂之间连接有卡接梁,承载梁的两端与卡接梁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槽,卡接梁与承载梁相对应的一侧上部设有导向面,卡接梁的底部设有止动面,止动面卡接在卡槽内。通过铰接的卡接臂实现卡接梁的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由下坠,卡接梁的配合承载梁两端的卡槽,
实现承载梁安装后的自动卡接,避免承载梁装载不平衡使发生倾倒的风险。
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地板的底部设有多个锥状防滑柱。通过设置的锥状防滑柱避免支撑架使用中由于地面不稳造成意外滑移。
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支撑架顶部设有吊孔,吊孔设在架板中。通过设置的吊孔,使整个实验装置吊装转移更加方便。
1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地板与支撑部对应的位置的前后两侧伸出有支撑臂,支撑臂中设有锚孔。通过两侧伸出有支撑臂进一步增加支撑架与地面的接触面接,能适应不同土质的实验需求,避免局部塌陷。
附图说明
11.图1为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13.图3为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支撑架;11、架板;110、堆砌室;12、地板;121、防滑柱;13、卡接臂;14、卡接梁;141、导向面;142、止动面;15、吊孔;16、支撑臂;17、锚孔;2、支撑部;21、挡板;22、承载部;3、承载梁;31、卡槽;4、配重块;5、配重料。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的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16.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17.结合图1-3所示,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包括液压伸缩油缸和位移监测系统,油缸设置在支撑部2的内测,油缸的顶部与支撑部2相接,所述支撑部2的顶部设有承载部22,所述支撑部2的两侧设有挡板21,两侧的挡板21和顶部的承载部22将支撑部2围成一个梯形,所述支撑部2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底部的地板12和前后两侧的竖直架板11,所述地板12的底部设有多个锥状防滑柱121,所述地板12与所述支撑部2对应的位置的前后两侧伸出有支撑臂16,所述支撑臂16中设有锚孔17。所述支撑架1顶部设有吊孔15,所述吊孔15设在所述架板11中。所述架板11的一端搭设在所述承载部22的顶部,挡板21与支撑架1接触连接。同一支撑架1的两个架板11的另一端与所述地板12构成堆砌室110。使用时堆砌室110内填充有配重料5,所述支撑架1和所述支撑部2的顶部设有配重部。
18.结合图2-3所示,所述配重部包括承载梁3,所述承载梁3的中部底面与所述承载部22的顶面相接,所述承载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支撑架1卡接,所述承载梁3的顶部堆砌有配重块4。
19.结合图2-3所示,两侧所述架板11远离所述支撑部2一端顶部分别铰接有卡接臂
13,两侧的所述卡接臂13之间连接有卡接梁14,所述承载梁3的两端与所述卡接梁14对应的位置设有端部敞开的卡槽31,所述卡接梁14与所述承载梁3相对应的一侧上部设有导向面141,所述卡接梁14的底部设有止动面142,所述止动面142卡接在所述卡槽31内。
20.使用时,结合图1-3所示,先将支撑部2搭设在桩基的 上部,支撑部2的两侧推入两个支撑架1,将架板11一端搭接在承载部22上侧,在堆砌室110内堆砌好配重料5,接着安装承载梁3,将承载梁3由上至下吊装至承载部22的顶部后逐渐下放,当承载梁3的两端与导向面141接触后在倾斜的导向面141的导向作用下卡接梁14被向外推开,直至卡接梁14在重力和卡接臂13共同作用下落入卡槽31内,此时止动面142落入卡槽31内实现承载梁3的锁定,接着使用锚杆对地板12的锚孔17进行锚定完成支撑架1的固定。之后假设液压油缸和位移检测装置,最后在承载梁3顶部放置所需配重,完成实验装置的架设。


技术特征:
1.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包括油缸和位移监测系统,所述油缸的顶部与支撑部(2)相接,所述支撑部(2)的顶部设有承载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的两侧设有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底部的地板(12)和两侧的架板(11),所述架板(11)的一端搭设在所述承载部(22)的顶部,两侧所述架板(11)的另一端与所述地板(12)构成堆砌室(110),所述堆砌室(110)内填充有配重料,所述支撑架(1)和所述支撑部(2)的顶部设有配重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部包括承载梁(3),所述承载梁(3)的中部底面与所述承载部(22)的顶面相接,所述承载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支撑架(1)卡接,所述承载梁(3)的顶部堆砌有配重块(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架板(11)远离所述支撑部(2)一端顶部分别铰接有卡接臂(13),两侧的所述卡接臂(13)之间连接有卡接梁(14),所述承载梁(3)的两端与所述卡接梁(14)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槽(31),所述卡接梁(14)与所述承载梁(3)相对应的一侧上部设有导向面(141),所述卡接梁(14)的底部设有止动面(142),所述止动面(142)卡接在所述卡槽(3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12)的底部设有多个锥状防滑柱(121)。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顶部设有吊孔(15),所述吊孔(15)设在所述架板(11)中。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12)与所述支撑部(2)对应的位置的前后两侧伸出有支撑臂(16),所述支撑臂(16)中设有锚孔(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基静载抗压试验装置。包括油缸和位移监测系统,油缸的顶部与支撑部相接,支撑部的顶部设有承载部,支撑部的两侧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底部的地板和两侧的架板,架板的一端搭设在承载部的顶部,两侧架板的另一端与地板构成堆砌室,堆砌室内填充有配重料,支撑架和支撑部的顶部设有配重部。使用时堆砌室内的配重料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可配合支撑部顶部的配重部共同为实验装置提供反力,降低了整体配重的重心,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妍妍 刘天琦 李洋 贾文瑞 刘青凯 王腾飞 苏春雷 马立明 尹春播 王宇 王丽 王洪秀 耿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山达实物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5
技术公布日:202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