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0925发布日期:2023-03-29 14:1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泡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泡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泡器。


背景技术:

2.起泡器安装于出水装置的出水端,将水打散后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泡水。由于有了空气的加入,气泡水变得更加柔和,并且气泡水不容易四处飞溅,当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当用户需要使用高冲击力的水流时,气泡水就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花洒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专利号为2022220112245的一种起泡器,包括进水体和与进水体转动对接的出水体,所述进水体上设有多个射流孔,多个所述射流孔呈圆周阵列均布设置在进水体上,所述出水体上设有外圈围壁和内圈围壁,所述内圈围壁与外圈围壁之间形成花洒水通道,所述内圈围壁内部形成气泡水通道;所述进水体上有伸入所述花洒水通道的进水体围壁,所述花洒水通道内设有导水槽,所述进水体围壁合围住出水体的花洒水通道的导水槽形成出水通道。
4.上述结构花洒水出水口虽然设有均布的出水孔,但是在水压较大时各花洒的出水孔出水效果存在强弱不均,出水后水柱交叉的问题。
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起泡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起泡器。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起泡器,包括进水体、出水体及设置于进水体和出水体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进水体转动对接,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出水体的内部,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设有沿水流方向均匀分布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将水流引导为朝向所述起泡器的出水孔的方向。
9.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上端设有凸起,所述进水体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凹槽。
10.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外壁设有卡扣,所述出水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的卡槽。
11.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外壁设有密封圈槽。
12.进一步,所述导流槽的下部设有阻流环。
13.进一步,所述阻流环面向水流通道的一侧凸出,且所述阻流环为整圈环、断开圆环或螺纹状圆环。
14.进一步,所述进水体上设有多个射流孔,多个所述射流孔呈圆周阵列均布设置在进水体上。
15.进一步,所述进水体的外侧环壁设有旋转平台,所述连接件上有与旋转平台相匹
配的安装台阶,所述安装台阶嵌入所述进水体的旋转平台。
16.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起泡器,该起泡器通过在进水体和出水体之间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端连接于进水体的凹槽内,所述连接件的下端插入到所述花洒水通道内,且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位于所述花洒水通道的出水口上端。该连接件的内壁形成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可对从射流孔11进入的急速射流进行均匀分配并缓和水流。且进一步的,通过在连接件的外侧设有密封圈槽,密封圈槽内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设置在连接件的外壁和出水体的内壁之间,阻断水流从整流套管和出水体围壁的间隙流出,从而保证起泡器的正常使用。且由于密封圈设置在连接件的外壁和出水体的内壁之间,当转动外壳进行气泡水通道的气泡水出水和花洒水通道的花洒水出水的旋转切换时,由于外壳和出水体之间没有设置密封圈,进水体和出水体的转动切换几乎没有阻力,使用更加方便。
18.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设有沿水流方向均匀分布的导流槽和位于所述导流槽下部的阻流环。导流槽用于将进入到出水体内的乱流整理成方向一致的多股水流,阻流环用于将经导流槽初步整理的水路重新汇合,并能使水路柔和地射到花洒水通道的出水口上端。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一种起泡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起泡器形成花洒水通道流出花洒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起泡器形成气泡水通道流出气泡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进水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连接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连接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连接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螺纹状圆环阻流环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断开圆环阻流环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设置密封圈的起泡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进水体;2-出水体;3-连接件;4-滤网;5-垫片;6-密封圈;7-出水网;8-外壳;9-接头
31.11-射流孔;13-凹槽;14-旋转平台。
32.21-外圈围壁;22-内圈围壁;23-花洒水通道;24-气泡水通道;25-卡槽。
33.31-导流槽;32-阻流环;33-凸起;34-卡扣;35-密封圈槽;36-安装台阶。
34.321-整圈环;322-断开圆环;323-螺纹状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36.实施例1
37.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起泡器,包括进水体1和出水体2,所述进水体1上设有多个射流孔11,多个所述射流孔11呈圆周阵列均布设置在进水体1上,所述出水体2上设有外圈围壁21和内圈围壁22,所述内圈围壁22与外圈围壁21之间形成花洒水通道23,所述内圈围壁22内部形成气泡水通道24。该起泡器通过设置外圈围壁21和内圈围壁22,外圈围壁21和内圈围壁22将整个起泡器的水流通道分成两部分,使内圈围壁22内部形成气泡水通道24,内圈围壁22与外圈围壁21之间形成花洒水通道23。本实用新型的起泡器只需在出水体2上设置单层薄壁的内圈围壁22,使得内圈的气泡水通道24和外圈的花洒水通道23都是一个整体的大空间。射流进入出水体2的每个入水口都能有足够大的吸气混气空间,确保空气的充分吸入和混合。不但简化了起泡器结构,而且大大提升了起泡器的水花效果。
38.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进水体1和所述出水体2之间连接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的上端与所述进水体1转动对接,所述连接件3的下端安装在出水体2的内部,所述连接件3的底部设有沿水流方向均匀分布的导流槽31,所述导流槽31将水流引导为朝向所述起泡器的出水孔的方向。该连接件3的内壁形成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可对从射流孔11进入的急速射流进行均匀分配并缓和水流。导流槽31用于将进入到出水体2内的乱流整理成方向一致的多股水流。
39.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连接件3的上端设有凸起33,所述进水体1上设有与所述凸起33相匹配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宽度大于凸起33的宽度,凸起33可在凹槽13限定的角度内内转动,达到旋转切换水流的目的。
40.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连接件3的外壁设有卡扣34,所述出水体2上设有与所述卡扣34相匹配的卡槽25。当外壳带动出水体2旋转时,在卡扣34和卡槽25的配合下,连接件3和出水体2固定连接成出水组件。通过设置凸起33在凹槽13限定的角度内内转动,达到旋转切换水流的目的。
41.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导流槽31的下部设有阻流环32。所述阻流环32面向水流通道的一侧凸出,且所述阻流环32为整圈环321、断开圆环322或螺纹状圆环323。参看图6,图9和图8,分别为整圈环321、断开圆环322和螺纹状圆环323的阻流环32,通过设置整圈环321、断开圆环322或螺纹状圆环323的阻流环32,用于将经导流槽31初步整理的水路重新汇合,并能使水路柔和地射到花洒水通道的出水口上端。
42.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进水体1的外侧环壁设有旋转平台14,所述连接件3上有与旋转平台14相匹配的安装台阶36,所述安装台阶36嵌入所述进水体1的旋转平台14。
43.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起泡器还包括接头9、垫片5和滤网4,所述垫片5和滤网4均安装于所述接头9内,接头9的下部连接所述进水体,所述滤网4的上部安装有所述垫片5。所述滤网4也可根据需要可替换成流量控制器组件,这是起泡器的公知技术。
44.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起泡器还包括外壳8,所述外壳8安装于进水体1和出水体2的外部。
45.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出水体2的底部设有出水网7。
4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起泡器通过转动出水体2,使所述出水体2与进水体1之间发生转动位移,配合射流孔11接通花洒水通道23或气泡水通道24。参看图2,
当射流孔11接通所述花洒水通道23时,起泡器流出花洒水。参看图3,当射流孔11接通所述气泡水通道24时,所述射流孔11流出的射流与中部的格栅网或者碰撞凸点发生碰撞时,起泡器的出水网流出气泡水。该起泡器通过设置外圈围壁21和内圈围壁22,外圈围壁21和内圈围壁22将整个起泡器的水流通道分成两部分,使内圈围壁22内部形成气泡水通道24,内圈围壁22与外圈围壁21之间形成花洒水通道23。本实用新型的起泡器只需在出水体2上设置单层薄壁的内圈围壁22,使得内圈的气泡水通道24和外圈的花洒水通道23都是一个整体的大空间。射流进入出水体2的每个入水口都能有足够大的吸气混气空间,确保空气的充分吸入和混合。不但简化了起泡器结构,而且大大提升了起泡器的水花效果。
47.本实用新型的起泡器通过在进水体1和出水体2之间连接有连接件3,连接件3的上端朝向进水体,多个所述射流孔均位于所述整流套管的内壁投影内,所述连接件3的下端插入到所述花洒水通道23内,且所述连接件3的下端位于花洒水通道23的出水口上端。该连接件3的内壁形成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可对从射流孔11进入的急速射流进行均匀分配并缓和水流。
48.实施例2
49.与实施例1不同的点在于,所述连接件3的外侧设有密封圈槽35,所述密封圈槽35内设有密封圈6。该密封圈6设置在连接件3的外壁和出水体2的内壁之间,阻断水流从整流套管和出水体围壁的间隙流出,从而保证起泡器的正常使用。且由于密封圈6设置在连接件3的外壁和出水体2的内壁之间,当转动外壳进行气泡水通道24的气泡水出水和花洒水通道23的花洒水出水的旋转切换时,由于外壳和出水体2之间没有设置密封圈6,进水体1和出水体2的转动切换几乎没有阻力,使用更加方便。另外由于本技术设置的连接件3和出水体2的配合方式,已经对倒流的水流进行阻隔,理论上也不用设置密封圈6。但是加上密封圈6,可进一步保证水流不会倒流到外壳外。
50.密封圈6设置在连接件3的外壁和出水体2的内壁之间。连接件3,密封圈6和出水体2共同构成旋转组件。当转动外壳8进行气泡水通道24的气泡水出水和花洒水通道23的花洒水出水的旋转切换时,旋转组件与进水体之间没有密封圈摩擦,旋转几乎没有阻力,进一步提高使用体验感。
5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