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1275发布日期:2023-03-08 02:2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临河基坑防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2.临河基坑是在临河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
3.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11200290u公开了一种临河基坑防护结构,包括河道、素土夯实层、浇注混凝土和建筑基坑。该临河基坑防护结构中通过设置的预制混凝土隔水板一、沥青防水卷材层、预制混凝土隔水板层二和聚氨酯防水层有效的进行防漏水和防渗水。
4.上述虽然能起到防漏水和防渗水的作用,但是仅仅只能对基坑的侧壁(靠近河道侧壁)进行防漏水和防渗水保护,无法对基坑的底部和另外侧壁进行防漏水和防渗水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6.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临河基坑防渗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7.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能够对基坑的底部和侧壁进行防漏水和防渗水保护。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其包括:
10.防渗组件,包括u型防水板、固定在所述u型防水板相对内侧壁中部两侧的固定板、开设在所述固定板中部的开槽和设置在开槽内的两个侧防水板,两个所述侧防水板的外壁贴合在开槽的内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u型防水板包括第一侧板、底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竖直平行设置,底板垂直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内侧底部,所述底板相对侧壁中部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与固定板外壁相贴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板的上端中部两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侧防水板的外壁相贴合。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与底板的下端相贴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侧防水板的上端两侧垂直固定有横板,所述横板上端中部两侧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横板
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两个侧防水板对临河基坑的侧壁起到防漏水和防渗水保护的作用,通过底板对临河基坑的底部起到防漏水和防渗水保护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个防渗结构能够对基坑的底部和侧壁进行防漏水和防渗水保护。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00、防渗组件;110、u型防水板;111、第一侧板;112、底板;113、第二侧板;114、滑槽;115、限位槽;120、固定板;121、限位板;130、开槽;140、侧防水板;141、横板;14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2.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能够对基坑的底部和侧壁进行防漏水和防渗水保护。
25.图1-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其主体部分包括防渗组件100。
26.防渗组件100包括u型防水板110、固定在u型防水板110相对内侧壁中部两侧的固定板120、开设在固定板120中部的开槽130和设置在开槽130内的两个侧防水板140,两个侧防水板140的外壁贴合在开槽130的内部。作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u型防水板110包括第一侧板111、底板112和第二侧板113,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3竖直平行设置,底板112垂直设置在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3内侧底部,底板112相对侧壁中部两侧开设有滑槽114,滑槽114的内壁与固定板120外壁相贴合,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3对临河基坑的侧壁进行防渗,底板112对临河基坑的底部进行防渗,从而提升临河基坑的防渗性,底板112的上端中部两侧开设有限位槽115,限位槽115的内壁与侧防水板140的外壁相贴合,开设在底
板112上的限位槽115内壁与侧防水板140的外壁贴合,对侧防水板140起到限位的作用,确保侧防水板140的稳定放置,固定板120的底部固定有限位板121,限位板121的上端与底板112的下端相贴合,固定在固定板120底部的限位板121对底板112起到限位的作用,确保底板112的稳定放置,侧防水板140的上端两侧垂直固定有横板141,横板141上端中部两侧安装有螺栓142,螺栓142贯穿横板141至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3中,横板141在螺栓142的作用下稳定的固定安装在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3上,确保了侧防水板140的稳定安装。
27.结合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临河基坑防渗结构,具体使用如下:操作者先将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3竖直安装在临河基坑的两相对侧壁内,而后将底板112安装在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3内部并使得底板112贴合在临河基坑的底部,而后再将两侧防水板140竖直安装在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3的内壁,并使得侧防水板140的外壁贴合在开槽130内壁,从而将整个防渗组件100安装在临河基坑内,防渗组件100的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3和两个侧防水板140对临河基坑的侧壁起到防漏水和防渗水保护的作用,底板112对临河基坑的底部起到防漏水和防渗水保护的作用。
28.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