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支架安装用地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18766发布日期:2023-03-22 06:1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光伏支架安装用地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太阳能光伏支架安装用地桩。


背景技术:

2.太阳光伏系统,也称为光生伏特,简称光伏,是指利用光伏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打效应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的设施。光伏设施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板。用来发电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及碲化镉等。由于近年来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光伏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5875152u”的一种光伏支架用地桩,包括连接管,用于固定于地下;连接法兰,固定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部,且所述连接法兰用于与太阳能光伏支架连接;弹力叶片,连接于所述连接管的周侧部;钻头,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部,安装时只需要通过外力将带有弹力叶片的连接管插入地下,凭借弹力叶片在地下与周围的土壤碎石产生的挤压作用而实现固定,与现有技术中的螺旋式地桩相比,不需要打桩机即可实现固定,对山地丘陵地带适应性强,但是当连接管和弹力叶片固定于地下后,由于弹力叶片的设置,使得整个装置只能陷于地下,使得连接管和弹力叶片很难拆除,当安装位置做调整时,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物力。
4.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研发太阳能光伏支架安装用地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太阳能光伏支架安装用地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桩柱,所述桩柱的底部固接有连接块和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底部固接有锥块,所述桩柱的顶部固接有顶板,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转动设置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转动块,三个所述转动块的外表面两侧均固接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桩柱的内腔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接有转钮,所述螺纹杆在桩柱内部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底部固接有两个对称的第二连接柱,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底部共同固接有一个滑动套块。
7.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中心处开设有孔洞,所述转钮转动设置于孔洞的内部,便于操作人员在孔洞处转动转钮。
8.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设有开口,三个所述转动块的顶端均固定插接有转轴,三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转动设置于连接块的内腔,使得三个转动块能在连接块的底部开口处转动。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桩柱和锥块之间,且三个所述转动块均位于桩柱和锥块之间,方便装置插入地下。
10.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底端均贯穿于桩柱的底部,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底端均固接于滑动套块的顶部,且所述滑动套块滑动设置于第一连接柱的外表面,便于利用滑动套块的升降,来调节三个转动块的伸张与收缩。
11.优选的,所述桩柱的内腔为方形,所述螺纹块滑动设置于内腔内部,且所述螺纹块的外表面均与桩柱的内腔相贴合,便于螺纹块的升降。
12.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均位于桩柱的内腔,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分别位于螺纹杆的两侧,便于利用第二连接柱,提高滑动套块滑动的稳定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当利用锥块将装置整体插入地下后,通过转钮的双向转动,即可通过调节滑动套块的升降来控制转动块的伸开与收缩,通过转动块的伸开,即可将装置固定于地下,通过转动块的收缩,即可便于装置身体抽离于地下,并方便抽离后的下一步操作。
15.(2)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柱结构设计,通过第二连接柱将螺纹块和滑动套块连接,即可在螺纹块升降的同时,控制滑动套块的升降,从而利用滑动套块的升降,控制三个转动块的伸张和收缩。
16.(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凸块的结构设计,从而提高在三个转动块张开时,装置固定于地下的稳定程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桩柱结构分解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中:1、桩柱;2、顶板;3、转钮;4、连接块;6、转动块;7、第一凸块;8、锥块;9、第一连接柱;10、滑动套块;11、转轴;12、螺纹杆;13、第二连接柱;14、螺纹块;15、第二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太阳能光伏支架安装用地桩技术方案:包括桩柱1,所述桩柱1的底部固接有连接块4和第一连接柱9,所述第一连接柱9的底部固接有锥块8,所述桩柱1的顶部固接有顶板2,所述连接块4的底部转动设置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转动块6,三个所述转动块6的外表面两侧均固接有第一凸块7和第二凸块15,所述桩柱1的内腔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的顶部固接有转钮3,所述螺纹杆12在桩柱1内部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螺纹块14,所述螺纹块14的底部固接有两个对称的第二连接
柱13,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13的底部共同固接有一个滑动套块10,通过锥块8可将装置整体插入地下,当插入地面后,通过转动转钮3,利用螺纹杆12的转动,带动螺纹杆12在桩柱1的内腔向下滑动,此时两个第二连接柱13带动滑动套块10在第一连接柱9的外表面向下滑动,滑动套块10在向下滑动时,会渐渐将三个转动块6一侧的第二凸块15下外部顶出,此时三个转动块6顶端的转轴11会在连接块4的内部带动三个转动块6外侧转动,此时三个转动块6同步张开,通过三个转动块6另一侧的第一凸块7,即可将装置卡至于地下,当需要改变装置位置回收时,只需要转动转钮3,通过将三个转动块6回收至原位,即可将装置抽离地下,进行下一步操作。
25.为了能够方便的将转动块6的张开与回收,所述顶板2的中心处开设有孔洞,所述转钮3转动设置于孔洞的内部,则在装置插入地下后,可通过转动转钮3来控制转动块6的张开与回收。
26.当装置插入地下后,为了利用三个转动块6的转动,来调节装置插入地下的稳定性,所述连接块4的底部设有开口,三个所述转动块6的顶端均固定插接有转轴11,三个所述转轴11的两端均转动设置于连接块4的内腔,即可通过转轴11的设置,提供了三个转动块6在连接块4底部转动的前提。
27.为了装置能够方便操作人员插入地下,则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9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桩柱1和锥块8之间,且三个所述转动块6均位于桩柱1和锥块8之间,使得通过第一连接柱9的连接作用,可将锥块8固接于桩柱1的下方,利用锥块8将装置方便的插入地下。
28.如图3所示,为了使得三个转动块6能够伸开,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13的底端均贯穿于桩柱1的底部,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13的底端均固接于滑动套块10的顶部,且所述滑动套块10滑动设置于第一连接柱9的外表面,利用第二连接柱13在螺纹块14滑动时,可带动滑动套块10的升降,从而控制转动块6张开。
29.当转动转钮3时,为了利用螺纹杆12的转动,带动螺纹块14在桩柱1的内部升降,所述桩柱1的内腔为方形,所述螺纹块14滑动设置于内腔内部,且所述螺纹块14的外表面均与桩柱1的内腔相贴合,即为螺纹块14在桩柱1内腔的转动进行了限位。
30.为了利用滑动套块10的升降控制三个转动块6的伸开与收缩,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13均位于桩柱1的内腔,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13分别位于螺纹杆12的两侧,则利用两个第二连接柱13的连接性,使得滑动套块10与螺纹块14的升降同步。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