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8619发布日期:2023-03-10 21:2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渡槽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2.渡槽,指的是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普遍用于生活和生产输水,也用于排洪、排沙等。现有渡槽内模板系统中,带内主梁式的内模板与外模板变形不同步,导致刚浇筑完成正在塑性变形的混凝土与内模板脱空,混凝土会沿脱空部位发生流挂形成挂帘,破坏渡槽结构,影响渡槽的使用性能。
3.另一方面,现有造槽机的内模板多采用散装式模板,在施工时组装内模板,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内模板运送到下一跨重新组装内模板进行新一跨渡槽的施工,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存在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到的内、外模板变形不同步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流挂现象及内模板拆卸、组装费时费力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
8.一种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包括内模板、外模板、吊装滑移装置;
9.所述内模板设置在所述外模板的内部,两者之间形成浇筑孔隙;
10.所述内模板上部沿其纵向均匀固定搭设有多个撑杆;
11.所述吊装滑移装置安装在所述多个撑杆底部,且可沿所述外模板的纵向方向双向移动;
12.所述吊装滑移装置能够在拉起所述内模板的吊装状态和释放所述内模板的释放状态之间切换。
13.可选的,所述内模板及所述外模板均为u形结构,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模板的纵向中心线重合。
14.本实用新型的内模板设置在外模板的内部,所述内模板与外模板均为u形结构,在使用时,两者倒挂在主梁下侧,内模板与外模板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两者之间形成均匀的浇筑孔隙,用于浇筑混凝土制成渡槽,所述模板可由设置在内模板上侧的吊装滑动装置吊起并沿外模板纵向方向移动,实现渡槽一跨一跨的施工,可解决拼装内模板组装、拆卸麻烦,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15.可选的,所述内模板包括左右对称的左内模和右内模,所述左内模包括:枢转连接的左下内模和左上内模;
16.所述右内模包括:枢转连接的右下内模和右上内模,所述左下内模的底端与所述
右下内模的底端枢转连接,以上枢转的轴线均与所述内模板的延伸方向平行。
17.可选的,所述吊装滑移装置在释放状态时,所述左上内模、所述左下内模、所述右下内模、所述右上内模呈u形;
18.所述吊装滑移装置从释放状态向吊装状态转变时,所述左下内模和所述右下内模向内转动,所述左上内模和所述右上内模向内转动扣合。
19.本实用新型的u形内模板由左、右对称的两个内模枢转连接,两个内模又各分为上、下两部分,均采用枢转连接,可在完成浇筑后,方便内模直接通过枢转结构收起,再由吊装滑移装置吊起向下一跨转移,枢转的轴线与内模板的延伸方向平行,可保证左下内模和右下内模向内转动、左上内模和右上内模向内转动扣合时能顺利转动,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
20.可选的,所述左下内模与所述右下内模的内壁上均匀对称设置有多个吊耳;
21.每个所述吊耳表面还开设有一个第一螺纹孔,所述左上内模与所述右上内模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与所述吊耳表面第一螺纹孔配合使用的多个第二螺纹孔。
22.可选的,在所述左下内模与所述右下内模内壁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吊耳距离为15-25cm。
23.可选的,所述内模板内部还设置有多组用于支撑内模板的支撑组件;
24.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根交叉设置的支撑杆;
25.其中一根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在所述左下内模内壁的第一螺纹孔与所述右上内模内壁的第二螺纹孔内;
26.另一根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在所述右下内模内壁的第一螺纹孔与所述左上内模内壁的第二螺纹孔内。
27.本实用新型的左下内模与右下内模的内壁上还设有多个吊耳,吊耳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左上内模与右上内幕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吊耳用于收起所述内模板时钩挂吊索,
28.所述内模板处在释放状态时,所述吊耳表面的第一螺纹孔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孔配合使用,用于架设支撑杆,每组支撑组件包括两根交叉的支撑杆,多组均匀设置的支撑组件起到维持所述内模板形态的作用。
29.可选的,所述内模板由10-20mm厚的普通钢板和不锈钢板制成,所述不锈钢板在普通钢板的外表面。
30.本实用新型的内模板由普通钢板和不锈钢板制成,所述不锈钢板在普通钢板的外表面,不锈钢板与浇筑的混凝土接触,内模板不易腐蚀生锈,且混凝土成型质量更好,模板周转使用寿命更长,节约成本。
31.可选的,所述吊装滑移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多个撑杆下部的导轨、可沿所述导轨移动的多个电动葫芦;
32.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沿所述内模板的纵向。
33.可选的,设置在所述多个撑杆下部的导轨为对称双排设置。
34.本实用新型的吊装滑移装置包括设置在多个撑杆下部的导轨,沿所述导轨移动的多个电动葫芦,由电动葫芦带动处于吊装状态的内模板沿所述导轨转移到下一跨进行施工,方便转移安装,省时省力;
35.所述导轨在多个撑杆下部呈对称双排设置,可减小吊装内模板时对撑杆的荷载,防止撑杆受力过大被破坏。
36.(三)有益效果
3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8.本实用新型的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所述内模板与外模板套设,形成均匀的浇筑空间,通过设置在所述内模板上部的吊装滑移装置可在不拆卸内模板的情况下直接带动内模板到渡槽下一跨进行施工作业。
39.本实用新型通过销轴连接灵活轻便,吊装滑移装置采用电动葫芦,自重减轻,方便移运安装,可节约大量的人工拆装时间,加快施工效率,很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组合模板不便拆卸的问题。
40.本实用新型内模板刚度小,可同外模板变形一致,不会产生流挂现象,成形效果更好。
41.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采用螺栓固定,方便调节拆卸,卸载支撑杆后,伴随模板自重稍加外力即可拆下内模,提高脱模效率。
42.本实用新型内模板加装不锈钢板使模板不易腐蚀生锈,且混凝土成型质量更好,模板周转使用寿命更长,保证成型质量又可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4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内模板展开状态截面图;
44.图2为图1中内模板收缩状态截面图;
45.图3为图1中内模板部分放大示意图;
46.图4为图2中内模板部分放大示意图。
47.【附图标记说明】
48.1:内模板;
49.11:左下内模;12:右下内模;13:左上内模;14:右上内模;15:第一销轴;16:第二销轴;17:吊耳;18:支撑杆;
50.2:电动葫芦;
51.3:外模板;
52.4:轨道;
53.5:渡槽;
54.6:撑杆;
55.7:吊索;
56.8: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58.实施例
59.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包括:内模板1、外模板3、吊装滑移装置;
60.所述内模板1及所述外模板3均为u形结构,所述内模板1设置在所述外模板3的内部,所述内模板1与所述外模板3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两者之间形成浇筑孔隙,所述孔隙用于浇筑混凝土,形成渡槽5;
61.所述内模板1上部沿其纵向均匀固定搭设有多个撑杆6,所述吊装滑移装置安装在所述多个撑杆6底部,且可沿所述外模板3的纵向方向双向移动;
62.所述吊装滑移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多个撑杆6下部的导轨4、可沿所述导轨4移动的多个电动葫芦2,所述导轨4的延伸方向沿所述内模板1的纵向,所述吊装滑移装置能够在拉起所述内模板1的吊装状态和释放所述内模板1的释放状态之间切换。
63.本实用新型的u形内模板1处在释放状态时,用于支模浇筑混凝土,当施工完成后,收起所述内模板,使用电动葫芦2将u形内模板1吊起,并沿所述导轨4移动,将内模板1运送到下一跨待施工的渡槽5处,再将内模板1释放展开,进行新一跨渡槽5的施工作业。
64.所述内模板1包括左右对称的左内模和右内模,所述左内模包括:枢转连接的左下内模11和左上内模13,所述右内模包括:枢转连接的右下内模12和右上内模14;
65.所述左下内模11的底端与所述右下内模12的底端枢转连接,以上枢转的轴线均与所述内模板1的延伸方向平行。
66.所述吊装滑移装置在释放状态时,所述左上内模13、所述左下内模11、所述右下内模12、所述右上内模14呈u形;
67.所述吊装滑移装置从释放状态向吊装状态转变时,所述左下内模11和所述右下内模12向内转动,所述左上内模13和所述右上内模14向内转动扣合。
68.本实用新型的内模板1包括左右对称的左内模和右内模,所述左内模包括:左下内模11,与所述左下内模11通过第一销轴15枢转连接的左上内模13,右内模包括:右下内模12,与所述右下内模12通过第一销轴15枢转连接的右上内模14,所述左下内模11的底部与所述右下内模12的底部通过第二销轴16形成枢转连接,在需要吊装所述内模板1时,可借助所述两个第一销轴15将所述左上内模13与右上内模14向所述内模板1内部转动扣合,借助所述第二销轴16将所述左下内模11与所述右下内模12向内转动,达到如图2中所示的所述内模板1的状态。
69.所述两个第一销轴15与所述第二销轴16的轴线均与所述内模板1的延伸方向平行,此设计可在向内转动所述左下内模11与所述右下内模12及向内转动扣合所述左上内模13与所述右上内模14时,能够更顺利的实现所述内模1的展开与收合。
70.所述左下内模11与所述右下内模12的内壁上均匀对称设置有多个吊耳17,每个所述吊耳17表面还开设有一个第一螺纹孔;
71.所述左上内模13与所述右上内模14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与所述吊耳17表面第一螺纹孔配合使用的多个第二螺纹孔。
72.在所述左下内模11与所述右下内模12内壁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吊耳17距离为15-25cm。
73.所述内模板1内部还设置有多组用于支撑内模板1的支撑组件,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根交叉设置的支撑杆18;
74.其中一根所述支撑杆18螺纹连接在所述左下内模11内壁的第一螺纹孔与所述右上内模14内壁的第二螺纹孔内,另一根所述支撑杆18螺纹连接在所述右下内模12内壁的第一螺纹孔与所述左上内模13内壁的第二螺纹孔内。
75.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左下内模11与所述右下内模12的内壁上均匀对称设置有多个吊耳17,每个所述吊耳17的表面开设有一个第一螺纹孔,在所述左下内模11与所述右下内模12的内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每组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使用,当所述内模板1处于释放状态展开时,使用多组由两根支撑杆18组成的支撑组件螺纹连接在每组对应的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内,对所述内模板1形成支撑;每组支撑组件包括两根交叉设置的支撑杆18,一根所述支撑杆18螺纹连接在所述左下内模11内壁的第一螺纹孔与所述右上内模14内壁的第二螺纹孔内,另一根所述支撑杆18螺纹连接在所述右下内模12内壁的第一螺纹孔与所述左上内模13内壁的第二螺纹孔内,起到维持所述内模板形态的作用,相邻两组所述吊耳17的距离均固定,可保证对所述内模板1支撑受力的均匀。
76.所述内模板1由10-20mm厚的普通钢板和不锈钢板制成,所述不锈钢板在普通钢板的外表面。
77.本实用新型的内模板采用普通钢板和不锈钢板制成,所述不锈钢板在普通钢板的外表面,在浇筑渡槽时,所述不锈钢板与浇筑的混凝土接触,所述内模板1不易腐蚀生锈,且混凝土成型质量更好,所述内模板1周转使用寿命更长,可节约成本。
78.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设置在所述多个撑杆6下部的导轨4为对称双排设置。
79.在多个所述撑杆6的下部对称设置两个导轨4,所述电动葫芦2横跨在两个所述导轨4上,并可沿所述导轨4滑动,可减小吊装所述内模板1时对撑杆6的荷载,防止撑杆6受力过大被破坏。
80.工作原理:
81.在渡槽5施工时,所述内模板1及所述外模板3固定在主梁下部,所述内模板1设置在所述外模板3的内部,两者均为u形结构,所述内模板1与所述外模板3的纵向中心线重合,所述内模板1处于展开状态,所述内模板1与所述外模板3之间形成均匀的浇筑孔隙,将多组交叉的支撑杆18螺纹连接在两个所述吊耳17的第一螺纹孔及所述左上内模13及所述右上内模14的第二螺纹孔内,对所述内模板1形成稳定支撑,将多个所述撑杆6固定设置在所述内模板1的上部,所述撑杆6为所述渡槽5的一部分,所述撑杆6提前预制好,所述撑杆6的两端与以绑扎完成的所述渡槽5的钢筋固定,将所述内模板1与所述外模板3固定,用于浇筑混凝土时抗浮;
82.在所述多个撑杆6下部沿所述内模板1轴向固定设置导轨4,安装所述多个电动葫芦2,待完成所述渡槽5的浇筑到达强度后,拆除内模板1,具体的:先拆除支撑杆18,拆下内模板1,在每组吊耳17上系绑一条吊索7拉紧,降下每个电动葫芦2的挂钩挂在对应位置吊索7的中部,然后电动葫芦2收回挂钩,在电动葫芦2的作用下,所述左下内模11与所述右下内模12会绕所述第二销轴16向内转动,当到达一定位置时,在所述左下内模11及所述右下内模12之间架设一条固定杆8,防止所述左下内模11及右下内模12持续向内转动而导致所述左上内模13与所述右上内模14向内挤压所述电动葫芦2,继续回收电动葫芦2,使所述内模
板1悬空,再使所述多个电动葫芦2沿所述导轨4向下一跨待施工的渡槽5处移动,到达后放下内模板1,解除吊索7,支撑所述内模板1,开始新一轮渡槽5的支模、浇筑作业。
83.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