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72834发布日期:2023-06-28 12:2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河道修防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公开专利文献“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212200326u,文献中示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包括闸墩,两个所述闸墩相邻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闸门,所述闸门的上表面中央处焊接有第五固定块,所述第五固定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绳体,两个所述闸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第二卷扬机,所述第二卷扬机的输出辊的外侧壁与第二绳体的外侧壁绕接,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远离第二卷扬机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卷扬机,完成了排水前对垃圾的清理,使闸门可以正常工作,通过转动把手带动第二转轮转动,第二转轮带动螺纹杆向上,在断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动将闸门的高度提升”,该文献在实际使用时,确实能够起到较好的垃圾清理效果,但是采取此种方式在对河道内部的垃圾清理时,垃圾的清理效率较低,需要耗费较大的工作量,同时垃圾在清理时带出水面,垃圾产生的臭味容易直接对空气传递,此时会导致周围的空气二次污染;

2、因此,现有的防汛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包括连接渠管,所述连接渠管的外壁固定有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污泥排放管和漂浮物排放管,且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污泥排放管和漂浮物排放管均与连接渠管的内腔连通,所述连接渠管的内壁位于排放端滑动连接有闸门,同时连接渠管的顶面位于闸门的上方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可拆卸连接有启闭机,所述启闭机与闸门上共同连接有螺杆,所述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与连接渠管的连通部位固定有滤板。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导流管的顶面靠近连接渠管的部位同样固定有支架,所述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上同样滑动连接有闸门。

5、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排放管上靠近连接渠管的部位同样固定有支架,同时污泥排放管上同样滑动连接有闸门。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渠管包括水渠管、固定在水渠管排放端的分流渠道、固定在分流渠道内壁的滑道和固定在水渠管底壁的凸块。

7、进一步地,所述凸块固定在污泥排放管的收纳端与滑道之间,同时凸块与闸门的内壁抵接。

8、进一步地,所述闸门滑动连接在滑道的内腔中,所述闸门的底面抵接在分流渠道的底壁,所述污泥排放管呈l状。

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在垃圾处理的状态下使用时,连接渠管连接在两条河流连通的部位,当连接渠管内部的水域到达合适的状态时,连接渠管内部的漂浮垃圾能够贯穿漂浮物排放管对外部排出,同时沉入水底的垃圾能够收纳在污泥排放管的内部,可以实现沉入水底的垃圾随同污泥集中排放,相对于传统的河流垃圾打捞处理,该装置能够对河流内部的垃圾分类处理,同时还能够避免垃圾脱离水体时带来的空气污染,也能够便于对河流内部的污泥集中排放。

11、2、本实用新型在防汛处理的状态下使用时,滤板能够对连接渠管内部的垃圾过滤,此时可以避免连接渠管内部的垃圾贯穿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对外部排出,当使用者将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上的闸门开启时,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能够收纳连接渠管内部的水液对外部排放,可以实现河流内部的水液引流,起到河流内部的水液防汛处理,同时使用者还可以根据启闭机调节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上闸门的开启大小,从而控制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排水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包括连接渠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渠管(4)的外壁固定有第一导流管(1)、第二导流管(2)、污泥排放管(3)和漂浮物排放管(6),且第一导流管(1)、第二导流管(2)、污泥排放管(3)和漂浮物排放管(6)均与连接渠管(4)的内腔连通,所述连接渠管(4)的内壁位于排放端滑动连接有闸门(8),同时连接渠管(4)的顶面位于闸门(8)的上方固定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上可拆卸连接有启闭机(10),所述启闭机(10)与闸门(8)上共同连接有螺杆(9),所述第一导流管(1)和第二导流管(2)与连接渠管(4)的连通部位固定有滤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管(1)和第二导流管(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导流管(1)的顶面靠近连接渠管(4)的部位同样固定有支架(7),所述第一导流管(1)和第二导流管(2)上同样滑动连接有闸门(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排放管(3)上靠近连接渠管(4)的部位同样固定有支架(7),同时污泥排放管(3)上同样滑动连接有闸门(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渠管(4)包括水渠管(41)、固定在水渠管(41)排放端的分流渠道(44)、固定在分流渠道(44)内壁的滑道(43)和固定在水渠管(41)底壁的凸块(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42)固定在污泥排放管(3)的收纳端与滑道(43)之间,同时凸块(42)与闸门(8)的内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8)滑动连接在滑道(43)的内腔中,所述闸门(8)的底面抵接在分流渠道(44)的底壁,所述污泥排放管(3)呈l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修防工程用河道防汛装置,涉及河道修防工程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连接渠管,连接渠管的外壁固定有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污泥排放管和漂浮物排放管。本技术在垃圾处理的状态下使用时,连接渠管连接在两条河流连通的部位,当连接渠管内部的水域到达合适的状态时,连接渠管内部的漂浮垃圾能够贯穿漂浮物排放管对外部排出,同时沉入水底的垃圾能够收纳在污泥排放管的内部,可以实现沉入水底的垃圾随同污泥集中排放,相对于传统的河流垃圾打捞处理,该装置能够对河流内部的垃圾分类处理,同时还能够避免垃圾脱离水体时带来的空气污染,也能够便于对河流内部的污泥集中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盖红权,程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吕爽君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